与兴趣有关的小故事 名人兴趣爱好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冷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1: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聚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四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让人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2: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3: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4:伊科诺姆

  1964年,随着一声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腊风光旖旎的克里特岛。小小年纪的他,总喜欢拎个竹篮,在离家不远的海滩捡贝壳玩耍。

  一次,几位女游客沐浴着夏日阳光,眺望着远方美景,一时又齐声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们在说啥。

  “小家伙,能送几只贝壳吗?”虽然一个字也没听懂,但他思忖了一会儿,乐呵呵地递上两枚漂亮的贝壳。游客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给了一美元作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为从内心理解了晦涩的外文。自此,去海滩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听懂一些复杂的外国话。

  这天,他随手从家里拿了本书,如约去了海滩。他完全沉浸在书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时,母亲心急如焚,厉声呵斥:“上哪儿了?”“在海滩看德语教科书。”将信将疑的母亲决定考考他。让母亲又惊又喜的是,他嘴里竟迸出了几句拗口的德语。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从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游客学语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为整天的曝晒,让皮肤严重受伤。母亲耐心地给儿子擦药,儿子却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学语言这么苦,明天不去海滩了。

  母亲眉头一皱,郑重其事地说:“你不想去海滩,妈不反对……但如果你想学更多语言,去很多地方游玩,就需坚持兴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运的是,他似乎被母亲描绘的未来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又来到那片熟悉的海滩……

  自此,他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读高中时,他已熟练掌握了英语、意大利语。慢慢地,他理解了学习语言的真谛:深入语言背后的文化,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门外语。

  他俨然一个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与语言相关的事情中。上世纪80年代,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语,打破人们眼中的语言藩篱,他来到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参观,在那里傻傻地观看祈祷仪式。看别人怎么做,再笨手笨脚地模仿……两个月后,他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了。

  1994年,他被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聘为翻译。接下来的几年,大多数来欧洲议会演讲的国家元首,都由他担任翻译。他就是欧洲议会里名副其实的明星翻译家伊科诺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欧盟唯一可以准确翻译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译家。

  他成了传奇人物,总被记者追问:“是什么秘诀,让您精通42种语言?”

  他总会提及儿时捡贝壳的往事,然后微笑着说:“我始终坚持语言兴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你兴趣的长度。



个小孩叫路迪,虽然他年纪不大,可几年前就开始在山上放羊。他喜欢爬上树梢掏鸟窝,不爱说话,但大胆、勇敢。他从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乐,只有外祖父叫他下山去卖东西的时候,他才跟小伙伴在一起。路迪喜欢一个人去爬山,或者坐在外祖父身边,听他讲古老的故事和老家的传说

有关兴趣的小故事.大概400字左右~

读到一个小故事。给我很好的启示: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所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考试结束后,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中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他的这位美国同桌写信去向比尔·盖茨请教答案。比尔·盖茨在回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记住: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还有一句话,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时间浪费在对你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做你所爱的,爱你所做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做成NO.1。幸福就在风雨后。
  对于企业,做你擅长的,擅长你所做的。业务放在你的优势上,并且放大拉长优势,成功就在苦难后。
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苦涩的,即使靠毅力坚持到最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功,因为你的心不在那里!
不要逼着自己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如果非做不可,那就去找那件事的乐趣,深入其中,慢慢培养兴趣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顺着山谷去爬一座白云缭绕的大山,没想到不少人还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登山,大人都爬着费劲,何况孩子。可是孩子们欢呼着,兴奋着,叽叽喳喳,总是走在大人的前面。山谷蔚秀,岚云清流,野花杂树,芳草萋萋,石阶深深,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到了山上,还要走十多里山路去一座寺庙,孩子们一听更是兴致勃勃,走在前面开路。一天下来,走了四十里路,大人们个个累得腰酸腿疼、东倒西歪,孩子们却兴奋地仰着小脸问:“什么时候还来这里玩呢?”大人们纳闷:平常在城里走路,孩子们走几里就嚷着腿疼,爬山走这么远的路,孩子们怎么都不嚷累呢?  鸟语花香的美景,将孩子们引入幽境;目不暇接的新奇,让他们兴奋;柳暗花明的境遇,充满悬念和爽心。  兴趣是生命飞翔的翅膀,它能将枯燥和沉闷转化为鲜活生动和美丽轻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你的潜能,开发你的智慧,磨练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难,攀上成功的顶峰。

1、 找到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JOY对新生事物还是很好奇的,并且能静下心来探究,记得两岁的时候迷上了戏曲,每次要他安静就放戏曲频道,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他能一个人静静坐着看完。JOY不喜欢的事物很少,比较明显的就是做算术了,十以内的加法还好,两只小手够用,十以上的除了背出的,JOY还不知道这些抽象数字的具象表现可以隐于脑子里,当我不肯把手(指)借给他,于是常常会听到,我不想做了,我不喜欢做算术了……

朋友交给了我一个方法,用4个子便能解决20以内的加减法了,问题是JOY对这个有点难度的事情已经有了些许畏惧,看来消除畏惧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2、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每个孩子都怕打针,JOY也不例外,给他讲英雄的故事实在太早,我们便鼓励他要做勇敢的孩子,也引导他和医生护士作交流,把看病打针的刺激降低到最小,每当JOY和护士姐姐说:姐姐,你打轻点的时候。我想,这方面我们是成功的,孩子也是成功的。

3、合理的引导和陪伴:

吃饭睡觉一直是JOY的最大问题,然而现在小家伙睡觉特别好,特别自觉了,每次和他说睡觉去,就一个人跑到楼上爬到自己的小床,有时候拿着玩具玩一会,有时候要我们讲几个故事,但睡觉真的很好了。似乎改变只是一瞬,但为了能让小家伙自觉睡觉,除了上面讲故事的方法,我们也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开始时和JOY同时睡同时起,让他觉得并不孤单。

4、开展竞赛;

困难的还是吃饭,有次去舅舅家,说起JOY的小表哥以前也是吃饭老大难,现在却好多了,求教的结果是领回了一本《吃饭大王》和要让孩子争做吃饭大王的经验。于是每次都和JOY比赛吃饭,小家伙比不过经常要求我们暂停,于是我们便告诉他做不了大王还可以做二王三王,没想到副产品是小家伙知道了金银铜铁牌和冠亚季殿军……虽然吃饭难题还在继续,但竞赛的效果还是有一些的。

5、让孩子做老师:

每次家长会或者询问他的学校表现,老师经常会提起这孩子喜欢管“闲事”,很小的时候这家伙就会管头管脚,如果你坐在沙发把脚搁在脚凳上是不允许的,他会让你把鞋穿好,你看电视同时看报也是不可以的,他会把报纸拿走……也许这些都是好为人师的具体的表现了。还经常遇到的是,他会说:“你说,ABCD……”外人常常莫名其妙,其实他是要你提问ABCD,他来回答EFG。

让孩子做老师有时候真的是好办法:他经常会问5+6等于几或者紫色的英文怎么说,你回答了他会说对的对的,可逗了,同时也加强了他的记忆。

6、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JOY喜欢看电视,从最早的戏曲到后来的广告到现在的少儿节目,从中汲取了大量知识养料。我们也就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看气象预报的时候就把中国地理给讲了;看奥运的时候,JOY认识了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国旗(同时我们买了国旗玩具辅助他了解和记忆);坐车出门时,便告诉他我们会经过什么路,什么是左转弯或者大转弯;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我们就让他自己拨号……学习就在不经意间,效果也特别好。JOY很早就知道了自己家,爷爷家,外婆家的地址和电话,知道了坐什么车能到达;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兴趣决定成功的故事
答:此后,校长常常悄悄递给小理査德一些题目,要是小理査德做出来了,他会表扬几句,然后拿出一道难一些的题目,要是做不出来,他就会放学后把小理查德叫到办公室讲解。小理查德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不肯服输的劲儿上来了,总是绞尽脑汁不被校长的题目考倒,平时有空也自觉地多看书学习,为下一道...

兴趣使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答:爱迪生12 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菸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与兴趣有关的小故事
答: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1: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

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答: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1: 从丹麦王子手中接过奖牌 柳州铁路一中高三学生何兴平有点“痴”: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当其他同学纷纷绷紧神经紧张复习时,他每天还会抽出时间摸摸电脑,看看天下大事,搜集一些电子制作的最新信息。 在学习上分心的结果直接导致他的学习成绩滑落至班级靠后的名次,连考个二本院校都有点悬。 这个“...

有关兴趣的名人故事
答:1、莫里哀 莫里哀的父亲是位商人,他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莫里哀却对经商毫无兴趣,而对戏剧则异常地痴迷。古希腊、罗马等著名剧作家的剧本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废寝忘食地阅读,并走上舞台,演出戏剧。父亲为此严厉地责备他,并请老师出面规劝他,但莫里哀痴心不改。他诚恳地告诉父亲,他对经商...

名人因兴趣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答:对于自己的成功,王惠若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志向,兴趣能保持最长久的激情,是最大的推动力,在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选择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是一种最朴实的智慧! 看了“名人因兴趣成功的事例有哪些”的人还看过: 1. 名人因兴趣而成功事例 2.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 3...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个
答: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1:别给兴趣套上封闭的枷锁 他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母亲都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兄妹五人中,他是唯一的男孩,父母亲对他是疼爱有加,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什么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戏迷,经常带着他去看戏。幼小的他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上了戏曲里...

急求关于“兴趣爱好”的小游戏,小品,小故事!班会课要用啊!差不多的素 ...
答:(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

名人因兴趣成功的事例精选
答: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名人因兴趣成功的事例篇3:把兴趣发展成事业 郑海龙13岁那年,“韩流”刚在中国掀起,有一个叫hot的组合深受年轻人的追捧,hot的舞蹈让郑海龙着迷。他开始向一些会跳舞的人学习跳舞。因为他没有舞蹈基础,协调性也不够好,一个...

因为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个
答:兴趣就是永葆的新鲜感,兴趣能够让你对工作和生活,永远斗志昂扬。有人说,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哪怕再苦再累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因为兴趣而成功的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成功的故事相关 文章 内容推荐(↓↓↓) 成功的寓言故事10篇 成功的寓言哲理小故事简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