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体的一些问题 有关胶体的一些问题

作者&投稿:邸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定义
[编辑本段]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分类
[编辑本段]
1、按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固溶胶,液溶胶;

2、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实例
[编辑本段]
1、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人体的血液是液溶胶;

2、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四、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聚沉,产生电泳,可以渗析,等性质

五、胶体的应用 :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13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

4、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胶体的应用
[编辑本段]
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应用也很广泛。
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强度、耐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还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
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
国防工业中有些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冶金工业中的选矿,是有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

具体介绍
[编辑本段]
为了回答什么是胶体这一问题,我们做如下实验:将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浑浊的细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响最后也沉降于容器底部,而土中的盐类则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杂在真溶液中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们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们把这些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颗粒,含有胶体颗粒的体系称为胶体体系.胶体化学,狭义的说,就是研究这些微小颗粒分散体系的科学.

通常规定胶体颗粒的大小为1~100nm(按胶体颗粒的直径计).小于1nm的几颗粒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大于100nm的为粗分散体系.既然胶体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为依据的,显然,只要不同聚集态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则在不同状态的分散介质中均可形成胶体体系.例如,除了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都是气体而不能形成胶体体系外,其余的8种分散体系均可形成胶体体系.(表1-1)

http://hi.baidu.com/izzy%5Fstradlin/blog/item/71d7bb86894db63e67096e1e.html
习惯上,把分散介质为液体的胶体体系称为液溶胶或溶胶(sol),如介质为水的称为水溶胶;介质为固态时,称为固溶胶.

由此可见,胶体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溶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晶体的形态存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可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例如,氯化钠是典型的晶体,它在水中溶解成为真溶液,若用适当的方法使其分散于苯或醚中,则形成胶体溶液.同样,硫磺分散在乙醇中为真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则为硫磺水溶胶.

由于胶体体系首先是以分散相颗粒有一定的大小为其特征的,故胶粒本身与分散介质之间必有一明显的物理分界面.这意味着胶体体系必然是两相或多相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另外,有一大类物质(纤维素、蛋白质、橡胶以及许多合成高聚物)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虽可形成真溶液,但它们的分子量很大(常在1万或几十万以上,故称为高分子物质),因此表现出的许多性质(如溶液的依数性、黏度、电导等)与低分子真溶液有所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如分子大小)却有类似于溶胶的性质,所以在历史上高分子溶液一直被纳入胶体化学进行讨论。30多年来,由于科学迅速地发展,它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新的科学分支——高分子物理化学,所以近年来在胶体表面专著(特别是有关刊物)中,一般不再过多地讨论这方面内容。

——摘自《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三版)》,化学化工出版社

胶体
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
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血液、豆浆、墨水、涂料、肥皂水、AgI、Ag2S、As2S3
分类: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
气溶胶——分散质、分散剂都是气态物质:如雾、云、烟
液溶胶——分散质、分散剂都是液态物质:如Fe(OH)3胶体
固溶胶——分散质、分散剂都是固态物质:如有色玻璃、合金
3、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胶粒带有电荷
胶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表面积/颗粒体积),因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胶粒表面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这样胶粒就带有电荷。不同的胶粒吸附不同电荷的离子。一般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引阴离子,胶粒带负电。
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胶粒不容易聚集,这是胶体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由于胶粒带有电荷,所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会向某一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运动现象叫电泳。

胶体的种类很多,按分散剂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如:云、烟为气溶胶,有色玻璃为固溶胶。中学研究的胶体一般指的是液溶胶。胶体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有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上可看到有一条光带,这个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此性质可鉴别胶体与溶液、浊液。
②有电泳现象
由于胶体微粒表面积大,能吸附带电荷的离子,使胶粒带电。当在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可向某一极定向移动。
利用此性质可进行胶体提纯。
胶粒带电情况: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AgI的胶粒一般带正电荷,而金属硫化物和硅酸的胶粒一般带负电荷。
③可发生凝聚
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加热均可使胶体发生凝聚。加入电解质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形成大颗粒而沉淀。一般规律是电解质离子电荷数越高,使胶体凝聚的能力越强。用胶体凝聚的性质可制生活必需品。如用豆浆制豆腐,从脂肪水解的产物中得到肥皂等。
胶体的知识与人类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除以上例子外还如:
①土壤里发生的化学过程。因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②国防工业的火药、炸药常制成胶体。
③石油原油的脱水、工业废水的净化、建筑材料中的水泥的硬化,都用到胶体的知识。
④食品工业中牛奶、豆浆、粥都与胶体有关。
总之,人类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胶体有关,胶体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Fe(OH)3胶体制备:将25毫升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再逐滴加入1-2毫升的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FeCl3 +3H20 = Fe(OH)3(胶体)+3HCl

相关化学式:Al3+ +H2o=Al(OH)3(胶体)+3H+

胶体电性
正电:
Fe(OH)3 , Al(OH)3 , Cr(OH)3 , H2TiO3 , Fe2O3 , ZrO2 , Th2O3
负电:
As2S3 , Sb2S3 , As2O3 , H2SiO3 , Au , Ag , Pt
胶体的制备
A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质胶体)
水解法:
如向煮沸的蒸馏水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红褐色Fe(OH)3胶体(此法适用于制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1.不可过度加热,否则胶体发生凝聚。
2.不可用自来水。
C.复分解+剧烈震荡法

全吧!

看化学书

南大版《物理化学》中胶体与界面一章中有详细解答,而且还有原理模型,相信还是自己慢慢看明白记得牢

关于胶体的一些问题~

不会。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悬浊液和乳浊液,虽然分子或离子大于100nm,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散射现象。

首先接受一个观点:小颗粒物质与大量聚集的宏观物质的性质会有不同。

Fe(OH)3是红褐色沉淀,但通过特殊的方法使得Fe(OH)3颗粒分散,每个颗粒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时,性质会变得不一样。这样小的颗粒会分散在水中,这就是胶体。你可以想象花粉分散在水中的过程。

由于颗粒很小,肉眼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但仔细分辨,毕竟不是溶液,光学性质当然和溶液不同,不同之处就是丁达尔效应。

加入某些方法使得原本分散在水中的小颗粒聚集,就会恢复为传统意义的Fe(OH)3沉淀。这就是聚沉。这里说的某些方法,可以是加入电解质(比如Na2SO4),可以是剧烈搅拌,可以是超声波等等。

胶体是高一化学的难点。不理解没关系,现在大致看看就行。老师会详细讲的。会讲很长时间。

关于胶体的一些问题
答:为了回答什么是胶体这一问题,我们做如下实验:将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浑浊的细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响最后也沉降于容器底部,而土中的盐类则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杂在真溶液中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们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们把这些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颗粒,...

关于胶体的一些疑问
答:(1.加入电解质。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S...

高中化学有关胶体的问题
答:1.没有 2.加入酸碱会先沉淀然后反应,比如: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会先沉淀然后溶解得到硫酸铁溶液。3.胶体微粒带电是因为吸附了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所以在通电的情况下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的一极定向移动,比如:氢氧化铁胶体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向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

胶体的问题
答:1、是物理性质 2、不可以,这会破坏乳浊液的状态,可以通过渗透或分液漏斗分离 3、液态氯化氢不可以导电,因为没有带电离子,只是分子状态。但它是电解质 4、KNO3溶液不是电解质,因为是混合物。熔融KCl是电解质 5、胶体具有稳定性,悬浊液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沉淀;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和电泳现象(但...

问些关于胶体的问题,谢谢了
答:第二种情况加入大量电解质后,使得氢氧化铁变多,并且吸附未水解的Fe3+和氢离子,胶体之间就是靠之间的斥力而存在一旦破坏就会破坏胶体本身,破坏胶体表面电荷分布。就好像,原来一个东西是不太均衡,但是还不至于崩溃,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不想待在原来的地方了,所以就会破坏。你说的第一种情况不存在...

有关胶体的一些问题
答:加入某些方法使得原本分散在水中的小颗粒聚集,就会恢复为传统意义的Fe(OH)3沉淀。这就是聚沉。这里说的某些方法,可以是加入电解质(比如Na2SO4),可以是剧烈搅拌,可以是超声波等等。胶体是高一化学的难点。不理解没关系,现在大致看看就行。老师会详细讲的。会讲很长时间。

高一化学关于胶体的问题
答:,胶粒间没了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所以胶粒相互间就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沉淀。3。血液是个复杂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中是可以有溶液的。就像悬浊液中有胶体,还有溶液一样。如泥浆水是悬浊液,但包含有胶体,所以在入海口遇到海水中盐易聚沉而形成三角洲。而一些无机盐也溶解在期中,形成了溶液。

关于高一化学中胶体的几个问题..
答:1.根据电解质定义(不知道可以百度),胶体是混合物不可能是电解质!2.是,加入电解质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正负相吸 3 Fe(OH)3吸附3价铁粒子 固带正电; 硫酸镁溶液不是交易,胶体的区别就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硫酸镁不能形成交易 是溶液 4.Fe3+ + 3H2O==(可逆号) Fe(OH)3(...

几个关于胶体的问题
答:2.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带电离子,氢氧化铁胶体是由FeCl3溶液制备,胶体中吸附了Fe3+离子,所以胶粒带正电。各胶粒间带正电的斥力使胶粒不能聚集在一起沉淀出来,所以胶粒带电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3.加入电解质以后电解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抵消了各胶粒间Fe3+的斥力,使胶粒与胶粒...

[提问]有关胶体的一个十分神奇的问题
答:前几天两次碰到这题,答案是带负电(如硫化砷、硫化锑 硅酸溶胶)首先应该明确负电荷胶体能稳定存在是因为负电荷间相互的排斥力。加入了盐卤(含Mg2+离子)石膏水(Ca2+离子)或是氯化钡时,由于上述离子所带的正电荷较大,就和可以克服胶体间的斥力,使胶体粒子结合到正离子附近发生凝聚然后沉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