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球内部分层及物质成分特征。

作者&投稿:呈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内部分层及物质成分特征如下:

地球分层:

1、核心: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为固态,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差异,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2、地幔:位于核心之上,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它们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形成岩石。地幔主要由含有硅、镁的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可以像流体一样流动,这使得地壳下面的地幔能够像传送带一样运动,形成地壳运动。

3、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与我们直接接触。地壳较薄,但其构造和特性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地壳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两种类型,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地壳则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这两种类型的地壳在成分、结构、厚度以及地震波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特征:

1、铁和镍: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这是地球内部最主要的金属元素。

2、硅酸盐矿物:地幔主要由含有硅、镁的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可以像流体一样流动,形成地壳运动。

3、岩石: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玄武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火成岩,主要由矿物如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花岗岩则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是一种火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4、水:地球内部也含有大量的水,主要存在于地幔和地壳中。这些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多样,包括结晶水、吸附水、自由水和蒸汽等。

5、碳和其他元素:地球内部还含有碳和其他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的外部结构:

1、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大气的特性和作用,它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它受到地球表面的热力作用,形成复杂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主要由臭氧层和空气组成,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辐射伤害。中间层和外层的大气则更加稀薄,且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2、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水在地球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地球上的各种循环过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水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3、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圈层之一,它与大气圈、水圈等其他圈层密切相关,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圈的存在使得地球成为了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



~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个圈层的详细特征
答: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具有同心球层的分层结构,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有变化。地球内部是不能直接观测的,所以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多是间接得来的。例如,根据天文学得)知的地球质量和大地测量所得的地球形状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克/厘米3。但是,地表物质的密度小于 2.7 克/厘米3 ;因此可以推知...

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 岩石圈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地震波在相同深度内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反映地球内部的物质成分或状态的不同,这是科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一种手段。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明显的界面。第一个界面深度不太一致,在大陆区较深,最深可达60km;在大洋区较浅,最浅不足5km。这个界面称“莫霍面”。第二个界面深度约在2900...

论述地球圈层构造1500字左右
答:·根据来自地下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有时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质带到地表,为认识深部物质提供了依据。·与陨石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根据上述各方面的综合研究,获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组成的认识。1.地壳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

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答:据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层构造,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见图2-1。地壳处于地球的最外部,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圈层。石油和天然气就存在于地壳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之中。 图2-1 地球的圈层构造 二、矿物 地壳的岩石是由矿物所组成。矿物是由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天然产物,在...

关于地球内部的资料
答: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

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
答:900公里处称为D层,即下地幔,波速增大较均匀,而且没有发生过地震.地幔物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同橄榄岩相似的超基性岩.地球内部的分层(根据布伦的A模型)地核也分为三层.E层是外地核,可能是液体,地震波横波在这里消失.F层是外地核和内地核之间的过渡层.G层是内地核,可能是固体的,这里又出现地震波横波....

布伦地球内部分层模型
答:相对说来,下地幔是比较均匀的,但是在1800km以上的某些区间,其速度梯度也显示出较小的变化,也许是由于相变或是物质组成有某些改变所引起的(曾融生,1984)。下地幔底部有一个厚度约为200~600km的D〞层,其速度梯度特别小,可能这里的温度梯度特别大。表5-1 布伦地球分层模型表 在外核的顶面及底...

地球结构的地球内部结构
答: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

地球的结构
答:地球和地壳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解地球内部的成分与状态是理解地壳中各类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前提。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不均一的,我们不能以地表的物质成分代表地球的组成,所以地球的结构模型成为研究地球化学组成的基础。至今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与物质成分和状态的认识主要依据的还是间接资料。 地球是高度分异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