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投资客梦断资金链

作者&投稿:元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本刊记者 甄爱军 王玥

由于资金链的紧张,使得众多投资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投资者不得不为资金问题而发愁。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目前资金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房产投资者的最大问题。

记者从上海市东方正义律师事务所了解到,在两个月前,该律师事务所接到的二手房产买卖类咨询案件,有不少都与买房人的资金链紧张有关。同时,记者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了解到,今年有关银行起诉个人的房屋抵押借款合同纠纷案例明显上升,其中,尤其以工商、建行、农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家银行居多,占到80%以上。

案例1 主动帮忙办贷款 急卖房子仍不成

钱先生是上海人,年龄不大,上个年代70年代末出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却在最近几年的房产投资方面,已历练得非常老练。他是一个职业炒家,记者从侧面了解到,此前他的很多亲戚都把手中的钱交给他,委托他炒,亲戚们则从中分一些红利。钱先生为了安心打理他的"生意",早就辞掉了能够给他带来固定收入的工作,不光自己不要固定工作,他还让他的老婆也辞掉自己的职业,小两口都变成了职业投资者。因为在他的眼里,上班是浪费时间,一个月数千元的收入,还不及一套房子转手之后赚得的零头。

目前钱先生手中的物业还有很多,到底多到什么程度,他没有透露具体情况,所以无从得知。但他承认各种类型的物业都有,六、七百万元的别墅,几十万元的公房全都有。但是,由于一场政策风暴的来临,使得他原本四平八稳的房产投资变得没有方向了。

让他最为担心的还是手头资金已经再也无法象以前那样灵活运转了,资金的吃紧,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这样预测他未来的状况,非常悲观。在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的时候,房产的转手率很高,一套房源挂牌之后不用多久就会有人摘牌,这一度使得这种原本流动性非常差的不动产变得很"活跃","只要手头的钱转得快,一块钱往往能够发挥十块钱的作用,"这是多年炒房总结出来的经验。

于是他想把手头上的物业赶快处理掉一部分。2005年3月,钱先生与施先生签订了一份购买古美西路一套预售房屋的期房买卖合同,这套房屋的《预售合同》中约定2005年5月交房,双方签订的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约定:开发商办理交房时,钱先生付30%房款,大产证办出,再付30%,小产证办出三天内到交易中心办理过户,同时付清剩余40%的房款。

双方签订《预售合同》之后,恰逢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一个接一个地出,首先是银行方面的,再就是税收方面的,市场上的观望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双方于2005年5月12日共同到开发商处办理了交房,施先生支付了30%的房款。但就在这时候,市场上的观望气氛愈发浓厚。施先生害怕买房之后房价下跌,便开始有些犹豫了。

施先生跟钱先生打了个招呼,称因为找不到何时的担保人,无法向银行贷款,便建议钱先生取消这笔交易。如果时光倒退半年,施先生的建议会让钱先生感到欣喜若狂,因为房价一直在上涨,如果房子在手中多"捂"一段时间,就意味着总价又要提高一些了。但现在并非如此了,钱先生当然不会采纳买家的建议。

为了让这套房子赶快成交,钱先生不得不放下卖家原来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为施先生联系贷款银行。在这几年的投资房产的经历中,钱先生结识了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所以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就找到了贷款银行。

5月中旬,相关政策开始凸现其对房产价格的影响力,施先生从中介市场了解到,出自这个小区的二手房挂牌价有所下跌,还有中介告他,有一套房源的挂牌价跌了1000元左右,这让施先生愈发不敢下决定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钱先生,但遭遇资金难题的钱先生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他确实很想得到一笔资金来渡过目前的难关,因为近期挤压在手头的房子,每个月需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一笔资金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延期而导致银行取消抵押贷款,因此他不同意解除买卖合同。

被逼无奈,近日施先生只好以"期房买卖"不合法为由将钱先生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后来经过律师从中斡旋,双方庭下和解,以施先生赔付给钱先生一笔违约金了事。但是,钱先生还是得继续为筹不到钱而着急。

点评:原本只是听说卖家因为见到房价涨得太快而"跳价"反悔,所以在今年3月份以前一般是买家得不到房子而上法院要求卖家履行合同。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风云突变,却让这种关系产生了错位。

卖家现在急吼吼地想要把手中物业抛售出去,无非是市场出现变化,卖家不再处于强势所致。与此相反的是,买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重新取得了优势。这种转变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已经变化,象钱先生这样的职业投资者,如果房子出不了手,资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才会步入"一心助人"最后仍没卖成房子的尴尬。

案例2 中介店长失了业 烫手房子自己闷

买房投资,宏观调控,失业,无力还贷……这就是钱酝一次失败的投资经历,也是他唯一的投资经历。而此刻,钱酝正在为今后的着落和生计而奔波。

在上海众多的房产投资者中,不乏一些小投资者,他们资金实力不强,但又不乏赚钱的梦,钱酝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他是小投资者中的小投资者。

"我从没想过第一次下定决心投资房产,就获得了这样的下场,当时真的考虑欠周全。"一讲到自己的投资经历,钱酝就显得万分后悔。

今年27岁的钱酝是一家品牌房产中介公司门店的店长,从事房地产中介这份职业已经2年多了。在干这份工作之初,钱酝只是安于本职地做着中介工作,虽然眼见着上海楼价的步步攀升,也看着周边的朋友和同仁买房赚钱,但是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自己投资。然而今年年初,心态一直平和的钱酝终于沉不住气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房价涨势太猛了,随随便便一套房子,两个月就涨了20%,并且当时看涨的呼声非常高。我觉得不能再这么坐着看下去--心实在太痒了,于是下定决心自己也到市场里去捞一笔。"

由于钱酝资金实力不强,他放弃了市中心的高档盘,转而考察一些外环线附近楼盘,很快,他就在莘庄的一个中介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房源。

"上海康城一套14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房型相当不错,总价90万元。我想这个价格并不算高,这个楼盘交通比较便捷,以后一定还有升值的潜力,于是立刻找到上家商量转让的事宜。"

然而今年27岁的钱酝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仍没有什么的积蓄,于是与父母同住的他转而向父母求援。

"我爸妈原本收入很低,两个人只有2000多元,把我培养这么大已经让他们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当我向他们求援的时候,家里能拿得出来的,就只有父母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于是我给父母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他们把房子卖掉,等我投资一套房子赚了钱之后,他们就能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了。"

钱酝父母的房子交易得非常顺利,很快便以40万元的价格转让出去。之后,钱酝便给父母租了一套房子,自己便拿着父母房子卖得的钱准备与上家交易。他做好了这样的打算,其中的27万元用来首付,剩余的13万用来支付各种税费、房贷和租金,再加上自己每个月平均4000多元的收入,资金似乎还是比较充裕的。

由于此时这套房源还属于期房,并不能交易,于是与上家签订了一份私下转让的协议书,约定等期房变现后,钱酝将作为第一买家与上家交易。上家同时约定,90万元的房价是房东的到手价,其中发生的一切费用都由钱酝承担。钱酝觉得这种事情在中介公司已经看得很多了,非常正常,于是没有多想便答应了。

然而协议刚刚签好,市场就发生了变化。突如其来的几个政策如同几记闷棍打得钱酝晕头转向,因为卖家要求他承担所有的税费,他手中的13万元顿时就只剩6.8万元;与此同时,中介行业的不景气使得原来他所在的中介公司被迫关门,他一下成了失业人员……

"我在买房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会出现现在的尴尬局面,原想赚一点就卖掉,现在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即使是采取非常手段找中介公司垫资,卖出去也亏钱。我曾经想打退堂鼓不买这套房子,但是上家表示我私下与他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应,如果不买,就得给他50%的违约金--我哪付得起啊?如果真的打官司也是我输,所以我现在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闷进'啊!我想好了,这套房子拿到以后还是先留着住,因为市场不一样了,现在哪有下家完全包税费的,等到一年以后再做打算。"

直到现在,钱酝的父母仍然不知道他失业的事实,而他也在漫无目的地寻找一份新的工作。然而除了还贷资金问题之外,他还面临着新的问题:不久后他将会拿到房子,为了节约成本,他必须得请父母退租后搬到新房去。但是到时候如果他仍然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他将连装修的钱都没有。

"那怎么办?只能住毛坯房里了……"无奈的钱酝似乎已经盘算好了以后的路。

点评:楼市调控不仅给房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更给房地产从业人员带来直接的影响。像钱酝这样既是投资者又是中介的"双重角色",可以说遭受了双重的打击。一方面失了业,没了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投资房产的成本又增加了许多,资金的压力更是沉重无比了。

案例3 现金不足"卡脖子" 如意算盘落了空

房产投资者资金链出现问题之后,最终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记者从松江区法院了解到,一位来自浙江的投资者在松江九亭镇买了7套房来投资,但是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他无法按时支付剩余的款项,从而被开发商上海升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云公司)告上法庭。近日,松江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解除双方合同,并要求投资者支付房产公司6万余元违约金。

据了解,去年初,这位来自浙江的商人林先生(化名)向升云公司一次性购买了7套商品房,总价300多万元。合同约定:这7套现房首付20%,其余80%房款在2个月内付清;如果林先生超过90天不付款,升云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他赔偿总房价的2%。

林先生之所以敢一次性吃进这么多房源,是因为他看到近年来上海住房价格不断上涨,而且房地产市场一直持续向上。合同签订后,林先生向开发商支付了首付款60余万元,并如愿得到了7套商品房。他的打算是等到这7套商品房涨价之后抛售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到了该支付剩余的80%的房款时,林先生的资金链出现了一些问题,自然没有办法还钱,于是跟云升公司协商,得到了3个月的"宽限期"。

自去年下半年起,林先生参照当地的行情,将这7套房源的单价提高了一定的比例,然后在附近的房产中介挂牌出售,但没有人接手。去年8月,他再次请求升云公司给他2个月的回旋时间,但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林先生依然没有筹措到240万元的余款。

随着今年政府对房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林先生的7套房子被彻底"套牢"。此时,升云公司向他发出了解除合同的通知,并将他诉至法院索赔。 庭审中,林先生表示愿意向升云公司支付房款及逾期付款的违约金,但坚持不同意解除合同。

经法院审理查明,林先生除购买上述7套商品房外,在本市其他地方还有房产投资,属投资炒房。因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林先生无力解决购房资金问题,已造成根本性违约,因此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解除双方合同,并判令林先生支付升云公司6万余元赔偿金。

点评:原本想靠7套商品房赚一票的林凌先生非但一分没赚,还赔了6万余元违约金,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来的如意算盘是,付了首付就拿到房子,房子出手拿了钱再来支付余款,可是因为房子出手这个关键的环节出了问题,致使全盘计划落了空。这不光是他投资上的失败,更是反映房产投资难以变现的一个典型案例。关键时候被资金"卡了脖子",这种滋味林先生一定感受很深。

案例4 无力还钱被状告 房产收回遭拍卖

臧先生家住松江区车墩镇南门村,2003年8月份,他看到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便也凑热闹在松江大学城内买了一套房。因为他当时考虑到夫妻俩的收入比较稳定,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便向银行贷款28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月还款额近1900元,虽然还款额度让他感到有些吃力,但对他们家庭的生活尚未构成很大的影响。购房之后,房价不断上涨,几乎每个月都会上涨一点,这让他为当初决定买房而感到庆幸。

但此后出现了变故,让臧先生有些措手不及。购买住房后不久,臧先生丢掉了工作,家庭收入锐减,这导致他无法按时向银行还本付息。而这一拖,就拖了7个月。最终,银行方面考虑到还贷风险问题,决定提前终止合同,将张先生告上了法庭,要求他立即偿还剩余的27万多元的本金,以及尚未偿付的利息。

在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期间,臧先生也曾试想通过别的方式来解决此事,比如向亲戚借钱等,但没有成功。同时,由于近期房地产市场成交状况很不理想,没有人愿意一次性拿出近28万元的现款帮他先把贷款还清从而注销银行抵押权,所以,臧先生所购买的这套房子只有等待银行收回了。

近日,金山区人民法院判决臧先生提前还贷,并偿付相应的利息和罚息。因为臧先生本已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所以最后银行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房屋行使了抵押权,收回拍卖。

点评:由于臧先生在购买住房之初,没有充分考虑清楚家庭的还款能力,所以一点变动便导致购房资金链的断裂,这在情理之中。

按理说,臧先生当初家庭收入在4500元左右,能够承担每个月1900元的按揭贷款。但问题就出在如果家庭收入减少的以后,他怎样渡过这个难关。

臧先生的故事也给那些购房自住的购房者提了一个醒,不能小马拉大车。因为这样对家庭的财务安全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只要购房者稍有不慎,购房就会受到影响。

查阅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址:www.Amoney.com.cn)

~

《理财周刊》:投资客梦断资金链
答:由于资金链的紧张,使得众多投资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投资者不得不为资金问题而发愁。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目前资金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房产投资者的最大问题。记者从上海市东方正义律师事务所了解到,在两个月前,该律师事务所接到的二手房产买卖类咨询案件,有不少都与买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