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为什么会变成大多数人的“隐形肢体”? 从心理分析 为什么现在的人是依赖迷恋手机?

作者&投稿:智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使用手机社交、了解世界的信息,手机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情,可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然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很多人戏称手机为自己的“隐性肢体”,指的是时时刻刻都捧着手机而不放下的情形,必须承认,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不得不说的是,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导致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需要手机。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四肢?答案很简单,因为四肢对我们有用,我们需要用到它们行动,我们需要走路、保持平衡、写字拿东西……这是我们的四肢存在的意义。同样的,手机里的很多功能是我们不得不依靠的,手机成为“隐形肢体”是因为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例如,我们需要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和我们的工作伙伴沟通,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时刻查收电子邮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需要导航,我们可以用手机打车、定外卖……这些都是手机真实地带给我们便利的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我们信息获取的渠道,也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方便快捷。因此,谈到为什么手机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隐形肢体”,必须要承认的是手机给我们的益处,是这些方便让我们离不开手机。

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没了四肢就已经不是一个肢体健全的人,甚至可能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那么,这样的情况能类比到手机上吗?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离开了手机,真的会有性命之忧吗?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既然手机那么好,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是有“问题”的,是会让我们觉得忧虑,甚至认为急需改变的?

很多时候,方便变成了习惯,习惯变成了依赖,最终发展为成瘾。我们之所以觉得对手机成为“隐性肢体”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是因为我们心里暗暗知道,我们并没有用它做太多“正经事”,很多时候我们沉溺于一天又一条的信息,这些爆炸的信息因为没有给我们实际帮助而显得有些冗余,我们只是在一个一个的社交群里划水,我们在朋友圈里逛来逛去也没能离朋友的生活更近一些。更有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地玩手机,进而耽误了本来应该要做的事情,我们把用来阅读、和朋友吃饭、和爱人对视的时间都花在了和手机屏幕的触碰当中,它让我们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它所占据的比重比我们预期的大了很多。我们其实,没有很想让手机成为自己的“四肢”。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热的概念叫“成瘾”,它不仅可以用于生理层面,同样可以用于精神层面。心理学家曾经以为快感是成瘾的机制,他们认为是多巴胺系统分泌的激素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快感,进而重复某种行为。但随后的研究都表明,成瘾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机制,不仅涉及生理层面,更多的是和心理层面相关。我们可以理解为,手机所包含的刺激让我们获得快感,从而使我们想要一直刷手机,但我们在心理层面同样对手机有着深深的依赖。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成瘾只能给你饥渴感,无法给你满足感”,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然而手机却让你始终屈服于短暂的饥渴感,它也许能给你短暂的饱腹感,但却让你彻底忽略了长期的满足感,更不能带给你成就感。其实,快感和幸福感天差地别,我们最终都需要更高级的满足和感受,如果你在为使用过多手机而忧虑,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高级感受,却被一些简单的刺激绊住了手脚。我觉得追求成长更像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印刻在人类基因当中的,多巴胺满足不了我们,只有不断地进步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手机像我们的朋友,关系过近和过远都不好。我们需要靠自己找出那个“舒适区”,和手机好好相处。作为一个手机依赖者,我也正在学习,咱们一起加油!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答案,记得点赞哦!希望能在评论区和大家讨论和手机相关的问题。



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地铁上,大家都低头看起了手机。路上不看车,走路玩手机。餐桌上,没有了交流各自玩手机。聚会上,大家聚一起玩手机。
可能我也是,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看时间也好,刷朋友圈也好,如果没有了手机我好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像是我的手,像隐形肢体。
手机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不可否认的,小到吃饭看评价付款,大到工作转帐。不得不说手机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可是手机真的重要得像肢体一样吗?人失去四肢很难正常生活,而我们离开了手机,我曾经尝试过放下手机一天,把注意力转移,离开手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更轻松,更愉快。与朋友吃饭我们会相约不看手机,多聊天,与爸妈看电视我放下手机,聊聊我们最近。工作的时候放下手机也会更专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聊微信,收钱,付钱,还可以上网查找你需要的东西,它的用途太大了,导致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就是人们的四肢一样。无论你吃饭,工作时时刻刻都需要四肢,离开四肢你就无法正常进行工作,手机的用途可以说就像四肢一样,人们也时刻不能脱离,离开手机你就感到茫然,心里总觉得缺少什么,所以说,手机的用途和四肢没有多大区别一样,所以手机就会变成大多数人的隐形的翅膀。

主要是现在人离开手机寸步难行,没有地图导航你找不到目的地,没手机看不了新闻娱乐,不能吃喝玩乐、网络聊天、购物消费。人离了手机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就变成人的隐形肢体。

当前手机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手机上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电影微信聊天,对各种各样的软件,对成年人和小孩子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人们在空闲时总是拿着手机在网上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等等,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非常有趣。所以,最终导致了很多人把手机当做隐形的肢体,与亲人的交流都变得非常少了,手机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会把手机当命?~

没了手机,简直是毁了这个年轻人,仿佛与世界失去了联系,手机没电相当于回到了原始森林。
这并不夸张,就是现实,我觉得还是太孤独,太闲了,自控力不强,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的那八个小时,几乎剩下的都给了手机,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常态啊。

因为每个人都玩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在手机上了,人变得更孤单,而手机里有很多网友,可以进行陌生的交际,因为手机反而不孤单了…
而今的智能手机功能太强大了,可以供人玩乐消磨时间,而且也不容易枯燥无味。能够玩到猝死的那种,反正我没体验过。

很多人距离太远,需要手机联系对方,家人朋友异地恋等,都紧紧的盯着手机看。还有些是心远了,没有什么朋友,手机用来排遣寂寞。
我对手机算不得上命的那种,早上醒来看一遍消息,买饭支付一下,上课无聊随便拨拉几下,听听歌,吃饭的时候看个电影下饭,不玩游戏,不刷微博抖音。
我不会把手机当做命的,但是看起来我就是一直在玩手机,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只是打开锁屏,拨拉几下图标,然后再关上,这就是路上看手机的我。

噢对,我对它的用途就是用来避免跟别人交谈,对面来个人要打招呼了,我就假装低头看手机,然后就可以省去说话了,我是个不喜欢人的人,所以就这样啦。
对别人不敢苟同,手机是生活的消遣,也是对生活的逃避,我看还是太闲了,考试前一天是在看书还是手机?要出去玩了是在收拾整理自己还是在刷手机?拿着手机好像就不会错过别人消息似的,其实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我们孤单的寄托。

1、第一个方面:太喜欢玩手机的人,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问题

太喜欢玩手机的人,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在意识层面他们知道过度玩手机会影响到身体,比如颈椎、眼睛等。

他们也知道太喜欢玩手机,沉溺于手机,会荒废很多时间,没有办法专注于工作和学习,但是他们就是没有办法放下手机,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即他们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问题。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心理咨询中的求助者),他告诉咨询师,他太喜欢玩手机了,即使是上班工作的时候,他也会时不时地看一下手机,他其实对于这种行为很痛苦,但就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自我太虚弱,没有办法延迟和等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婴儿他的状态,他饿了、渴了就想马上得到满足,因为他的自我还没有变得强大,他接受不了延迟,他没有办法说工作结束了再玩手机。

一个在上班的时候,动不动就要玩一会手机的人,这和小婴儿的心理状态是高度契合的,都是在找外界的人和自己连接,这反映出他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分析就是他的自我太虚弱,接受不了等待。

2、第二个方面:太喜欢手机的人,有回避社交的心理问题

太喜欢玩手机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有回避社交的心理问题,即他不愿意和真实人,在现实的场景里互动、交往。

他喜欢在手机上,在网络上和人互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人缺乏安全感,他觉得在现实的生活中,和别人交往,自己会失控,自己会不舒服,因此他不想和现实中的人打交道,他喜欢在网络上和别人互动。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来访者张平(化名),他特别喜欢在社交平台和别人聊天,他的手机通讯录会添加很多人,看起来他的朋友很多,但是实际上,他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

张平从小就不喜欢说话,因为父母离婚,自己跟着母亲,母亲经常生病,所以他从小就特别没有安全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即从小他就有回避社交的心理问题。

但是他也想有朋友,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手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通过玩手机认识了一些虚拟场景中的朋友,但是他回避社交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3、第三个方面:太喜欢玩手机的人,有内心孤独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太喜欢玩手机的人,总是会刷新各种动态,总想看别人在干什么,他想看到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因为他内心孤独,总是感觉到很孤独,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心理问题。

比如下面的例子:

来访者王克,他告诉咨询师,他必须过几分钟看一下手机,刷一会各种动态,不然他会焦躁不安,他会感到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他忍受不了孤独,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成年人身上的问题都是婴儿特征的延续,一个人成年人,忍受不了孤独,这主要是因为在他还小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为此他体验到焦虑和恐惧。

你可以想一下,一个小婴儿,如果没有人陪伴他,照顾他,他会有怎么样的感受,他会孤独、焦虑,甚至恐惧,这样的感觉会进入一个人的潜意识,成为他的情绪感受的基础,伴随他一生。

而这个来访者王克,他就是这种状况,表面上看起来他是特别喜欢玩手机,背后反映出的是他的孤独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他在试图用刷手机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孤独和焦虑,这就像小婴儿在找找妈妈,或找大人一样,找到了他就会安静下来。



4、第四个方面:太喜欢玩手机的人,有自卑的心理问题

太自卑的人,总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一诉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只能寄希望于手机上,于是他会特别喜欢玩手机,热衷于在手机上寻求被关注和被认可。

手机为什么会变成大多数人的“隐形肢体”?
答:很多时候,方便变成了习惯,习惯变成了依赖,最终发展为成瘾。我们之所以觉得对手机成为“隐性肢体”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是因为我们心里暗暗知道,我们并没有用它做太多“正经事”,很多时候我们沉溺于一天又一条的信息,这些爆炸的信息因为没有给我们实际帮助而显得有些冗余,我们只是在一个一个的社交群里...

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
答:利用折面的设计,实现对雷达波的反射,达到隐形的目的,这种技术反映了较早的隐形思想。但是对于飞机来说,平面的设计会使飞机的阻力增大,升力减少,机动性变差。第二代隐形飞机,比如B2,它就不采用这种方式,整个机体是由曲面组成的,为了减少雷达波的反射,B2上面涂了一种能够产生等离子体的涂料,在飞...

为什么隐形战机能够隐形,是看不到了吗?
答:隐形战机的隐形是指不被敌人的雷达发现,相对于雷达的”隐形“。人的肉眼还是能看见的。隐形战斗机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方面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斗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其原理是通过特定机身外形和气动布局的设计以及配合特殊的外层涂料或机身材质使得雷达反射信号尽量变小。而雷达...

隐形飞机的所谓"隐形"是什么意思
答:隐形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这些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

美国的“科导奇”是具有隐身性能的直升机,为什么会隐身呢?
答:与固定翼无人机隐形技术对比,直升飞机一般更为高度重视噪声和红外线特点。一方面,能够根据提升主旋翼飞机和尾旋翼飞机的浆叶来减少噪声;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流体力学修改和航行操纵转变 来降低噪声。减少红外线特点的对策尤为重要——“科曼奇”RAH-66隐形直升机就曾在尾梁配有繁杂的排汽管系统软件。为...

军事中常用的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理是什么?
答:军事中反映隐形飞机大多数采用的方式就是吸收雷达,散射雷达波等等一些奇葩的操作。总而言之就是避开雷达的监控。如果避开雷达监控,那么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真的隐身,大概是通过这样的原理的。一、虽然看上去非常大,能吸收雷达波。但是有些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大,所以散射雷达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为了防止...

隐形无人机的隐身性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隐形无人机的隐身性能受到这些因素影响,比如说飞机上的涂料、发动机的性能以及天气的影响。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在电视剧里面听说了隐形战斗机,其实这样的战斗机确实能够做到隐形的原理,并不是说凭空消失,而是能够躲避雷达的追踪竞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雷达隐身技术,另一种是红外隐身技术,隐形战斗机的发展...

人类第一款隐身战斗机,至今仍是最强隐身机,为什么这方面技术没有发展...
答:因此在美军拥有其他隐形战斗机之后,弹药携带能力只有别的战斗机几分之一的F117自然会被替代。不过还有一些不确定的说法,那就是F117的设计已经存在泄密可能。那就是指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一架美军该型号战机被击落,残骸自然也就落入了对方手中。不确定的消息显示残骸被外部大国成功获取,因此这种战机...

变种人真的存在吗?
答:问题一:世界上真有变种人吗 因为基因突变,重组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实际上没有发现过 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大部分基因,大概是百分之九十都没有发生改变 部分科学家推测,人类基因有一部分是“加密”了的,不会轻易改变,但新陈代谢越快越容易改变,比如细菌的变异速度远大于人类。 在未来或许会出现变异人,但变异的...

为什么会有人用隐形电话号打给我,问了“你是×××先生吗?”然后关机...
答:那可能是你多想了,我同事就用他的电脑给我打过电话,我手机就显示 ——无来电显示,,我还没敢接到他用手机才知道怎么回事,那你 还说问完你就挂了,还挺吓人的呢,。。(不过要是你同事和你开玩笑的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