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阎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八种。 下面说说各修辞的特点: 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条件是1.本体、喻体、比喻词;2.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本质的两类事物;3.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中间有比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仿佛、宛如、像等”词或短语连接。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 如:1.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几遭的馅饼。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如:是、成为、变成、形成、有、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是相关的关系,典型格式为:甲(本体)是乙(喻体)。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1.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2.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注意: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 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2. 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 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兴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 整体代部分:读点鲁迅。 3. 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4. 专名代泛指: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5. 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重)处说。如: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轻)处说。如: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泊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比排列,这种修辞叫做对偶。根据上下联的意义,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三种。 1.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的对偶句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2.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内容相对相反,像新旧、好坏、美丑等。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 流水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有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流水对。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叫设问。 1.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是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肯定的内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否定的内容。 1.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说它不美呢?(这是用否定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是用肯定反问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辞: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几只木船从远处驶来,船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这个旅游区的青翠景色,简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 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华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嘹亮的歌声似号角激励我前进。 B.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个原子。 C.听了抗洪的动员报告 ,小王浑身热血沸腾。 D.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不是运用借代的一项是:C A. 我们下乡学农,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着。 B. 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下子高兴得像跳蚤一样弹跳起来。 C.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一种“点石成金”的方法。 D. 诸葛亮趁曹仁周瑜鹬蚌相争之争时,坐收了渔人之利。 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D. A.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 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C. 你都当过家了,难道还不知道柴米贵?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6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D A当他收到父亲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时,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了旧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的数量来计算呢?参考资料:网络

比较常见的有:比喻,排比,夸张,类比,拟人等

,类比,拟人等 比拟、借代、、对偶、、设问、反问

比喻

修辞手法有哪些呢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

语文中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等。其含义及作用列举如下:
(1)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作用: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2)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3)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5)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扩展资料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受汉文 化传统的影响 ,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修辞

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三个例子。
答:(2)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3、拟人句 (1)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一声,银光一闪。(3)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4)收了豆,栽上...

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答: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排比、比喻、拟人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
答:语文中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等。其含义及作用列举如下:(1)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作用: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2)排比...

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1.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连用六个动作,描绘了玩耍时的开心摸样,表现了心情的愉悦,侧面表现出了春日的美好和春草的生长旺盛。2.运用了动作描写,“坐”“躺”“滚”“踢”“赛”“捉”六个动作形象的描写出了孩子在草地上的状态,...

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1、比喻:就是用跟A事物存在某种相似之处的 B事物来说明A事物的某些特点,显得生动形象或者通俗易懂。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思想等。3、排比: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4、夸张:...

语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答: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

请问:语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答: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语文中的修辞方法有哪些?(简要)
答:十、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十一、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