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大司马是什么职位? 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作者&投稿:象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司马是军事最高长官。
  西汉初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汉旧仪》“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可见汉武帝时特设大司马以代太尉之权,但“无印绶,官兼加而已”,是为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将军的地位来体现。
  西汉之世,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 。其中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位次上卿(《后汉书百官志》)。冠加大司马后,其位秩不变,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尊比丞相,大司马车骑将军(大司马卫将军)贵比上卿。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官名,初位居丞相之下。宣帝之后,权高于丞相,职掌全国政务。

最高的军职 掌管全国的军队 权力很大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就是以大司马的身份专权的(魏国的官职承袭了汉朝)

相当于兵马大元帅,国防部长

。《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西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西汉一朝,常用为加官,授与掌权的外戚,也有不兼将军号者。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南北朝置废不常。陈用作赠官。北朝魏、齐与大将军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以为夏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隋以后废。明清时用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大将军和大司马分别是什么职位?~

大将军这个职位起始于西汉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在大部分朝代中,大将军相当与三军总司令,一般掌握实际兵权。而大司马虽然地位高于大将军,可以说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地位 ,管军队和军备经营,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
“大司马”这一官职的历史则更加悠久,”《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大司马”一职了,在这之后,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大将军”,始于楚汉战争时期。彼时,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由此,韩信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大将军”。

扩展资料
大司马不仅历史比大将军更加悠久,而且,在地位上,大司马也不逊色于大将军,甚至高于大将军。根据史料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刘彻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时,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在汉武帝在位时,卫青、霍去病等大司马除了掌管作战等事务,还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中,并且直接辅佐皇帝。
到了东汉时期,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先担任大将军,后晋升为大司马,也即大司马的地位在大将军之上。
比如就魏国来说,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后升迁为大司马。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进封邵陵侯,升任大将军。公元230年,曹真到洛阳朝见皇帝,被升为大司马。至于蜀汉和东吴的大司马,也基本是在大将军的基础上升迁而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大司马大将军

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位。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一直可以算得上古代领兵统帅的最高军事指挥,也是所谓的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只是一个封号,实质权力确实没有大司马大。大将军就是战时最高指挥,(放到现代也就是军委副主席官职)如果有人占用了大将军一职,那么大将军的人就相当于总参谋。
总司令如三军总司令。约旦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总司令,直接听命于国王。中国工农红军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最高副统帅即副总司令彭德怀。

扩展资料:
古代有“司令”之官。隋为内官。《北史·后妃传序》:“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 元为盐场主管, 近现代为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
在唐虞商周时代,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置大司马以备不虞,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如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司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司马

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分别是西汉的什么?具体介绍下?
答:大司马由原来必须依附于将军的加官变成了金印紫绶,有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司徒上的实实在在的独立职官,成为名正言顺的三公,正式纳入了正常的百官公卿官僚系统之中,这就意味着大司马由旧的内朝领袖开始转为外朝首领。 大司马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中都成为百官之首,大有汉初丞相的风采,如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

在汉朝,大司马是什么职位?
答:大司马是军事最高长官。西汉初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汉旧仪》“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

大司马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答:大司马其实就是军政体系首脑。类似于秦汉时期的太尉、或者宋代枢密使,西方国家的国防部长或民国时期的军政部长,管理的是军队体系的政令发布,选晋考核。大司马从职位名称来说应属武职,司马,管理兵马嘛,但在各个朝代大司马的权力又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西周时期,文王拜姜子牙为大司马,军政皆交由大司马...

汉朝以前的官职我不太了解像司马、司空、司徒、太尉等等,都是些什么还...
答: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

大司马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答:自西汉设立大司马一职以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两位战神帮助汉武帝打败匈奴,成就了大汉朝的赫赫威名。然而汉武帝可能永远都不会料到,自己亲自设立的大司马官职,在为汉朝建立许多不朽功勋之后,成为了灭亡西汉的元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汉武帝时期,大司马作为外戚所担任的最...

汉朝大司马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答:汉朝的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或军队总司令。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汉朝大司马的职责和权力。大司马在汉朝是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负责制定军事战略,统领军队,以及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其地位和权力在当时的政治体系中举足轻重。与现代官职进行类比,我们可以发现,国防部部长或军队总司令在职责和权力上...

汉朝的司马是什么官
答: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

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答: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一直可以算得上古代领兵统帅的最高军事指挥,也是所谓的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只是一个封号,实质权力确实没有大司马大。大将军就是战时最高指挥,(放到现代也就是军委副主席官职)如果有人占用了大将军一职,...

汉朝司马大还是司徒大
答:司徒职位等于宰相,司马等于太尉。分管不同部门。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