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投稿:徭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学生的作文都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缺点:一是无话可写,内容空洞;二是不知怎么写,不会组织材料;三是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写不具体。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
1、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写作兴趣。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学生观察得越细,对被观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产生的疑问也就越多,思维也就越活跃,理解得越透彻,写起来也就越有兴趣。
2、积累语言文字孕育写作兴趣。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二、给孩子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小学生喜欢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因此,交给学生观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和顺序。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观察不但要有目的还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小动物要按先整体后部分观察,观察小物件要按从外到里的观察顺序来写,写某处的景物要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或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物件》一文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文具盒的外形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先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外面,说说文具盒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上面的图案,然后在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的里面,抓住用途来说。指导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再到写下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是单一的。看、听、闻、尝、触、想都是观察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用眼睛观察事物,还可以用耳朵、鼻子、嘴巴、触觉、心和大脑去观察事物。而且这些方法要相互配合,综合使用。观察的角度也是多种的,例如观察一个苹果就可以从颜色、形状、结构、大小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多种角度的观察会让我们捕捉到事物的更多方面的不同特征。
最后,观察要进行比较和联想。
比较是细致观察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因此在观察时,要进行比较,可对邻近事物进行比较,也可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时间地点中进行比较,具体采用哪种,要根据所写的具体事物而定,如习作《家乡变化》时,我要求他们把家乡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作文很有特色。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三、勇于创新,不落俗套。
要想写出来的作文与众不同,就应该有创新。只有创新的东西才会更有吸引力。“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所以培养作文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怎样在地里劳作,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中的多方面的内容。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春天”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小动物们的春天》(侧重于记叙和抒情)、《家乡的春天》(侧重于写景)、《我爱春天》(侧重于议论)。
2、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比如:写看图作文《过河》,大多数的同学通过写盲人和瘸子,这两位残疾人过河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过河的事。可有的同学却一反常态写了这两位残疾人互不相让,不肯合作,终于两人都掉进河里,最后两人明白了道理的事。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抓住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具体。
1、 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事情表达得更加清楚,把人物刻画得更加饱满,让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例如: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捉蝴蝶”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同学甚至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这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2、通过详细的语言描写能展现真实生动的场面。例如:“耶!语文老师不来喽!”不知是谁乱放“卫星”。“小鲨鱼,昨晚的球赛看了吗?”小球迷张彦趁机问身边的李伟。“火箭队太臭了,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李伟一脸的愤怒和痛心,“气死我了!”“哎哟!谁扔的纸球?”这段对话生动地再现了上课前老师没来时教室里乱哄哄的情景。
3、其它细节描写。如: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总之, 出色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学写“想象作文”。
巴金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字,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小学生作文,同样需要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1、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作文训练。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写好呢?应在尽心指导学生写好各种日记、系列小练笔、单元习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依托课本,抓住契机,精心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续写、扩写、假写等作文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例如:《穷人》一文结尾写道:桑娜掀开了帘子……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续写桑娜的神态,语言,动作和桑娜一家人的生活。又如《凡卡》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凡卡的信投进邮箱后会怎样,进行补写训练,学生更能体会作者采用如此结尾的艺术魅力。再如《草船借箭》一文,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那借箭的经过和结果又将如何?
2、借助阅读,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子,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并按文字表述进行表象组合,训练学生的想象。例如,我们学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时值初春,柳色如烟,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嬉戏,时而传来婉转的鸣叫声;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成行的白鹭点缀于蓝天之上,自由的翱翔,大自然洋溢着无限生机。教师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想象,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六、“自改”作文,自我完善。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掌握基本方法和要领。一是掌握修改过程。修改的过程是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从粗到细,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选择,再到间架结构、详略安排,最后到语句的连贯通畅,字、词、标点的适当运用。二是明确修改方式。一般有“增、删、改、调、换”这几种方式,“增”即增加必要的字、词、句段,使内容更完整和具体;“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改”即改正句子中错误的字、词或标点;“调”,即将安排不当的词、句、段进行整理调换;“换”,即把不适当的字、词、句、标点换去。此外,还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修改符号,让学生学会规范使用。
2、提高“自改”技巧。
第一,诵读修改。我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都要趁热打铁将它朗读几遍,而且要边读边改。初读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发现文章的毛病。例如“习作读起来别别扭扭的,就可以认定是语句不通;要是读了好几遍还没有明白其意思的,就是语句颠倒错乱,或用词不当,含糊不清;至于读来读去对照文题总是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可以判断:不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就是写得不具体。在找出毛病后,不妨想出两三个修改的方法,经过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再读改结构。习作的结构问题,学生不易发现。可将习作读给别人听,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作较大的改动。复读促提高。再次仔细朗读,听听其中还有什么毛病。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务。
第二,互读修改。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注意作文水平,使各组力量均衡),按作文训练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达成共识后写下批语再作修改。互评互改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训练,更能确立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延时修改。重温和修改旧文,有时会获得极为可贵的东西。这是因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有了提高,阅读的东西和生活的经历更为丰富,回过头来看一看、改一改过去的作文,就能更深刻地悟出一些作文的道理,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教训来,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当然就更有帮助了。
培养自改习惯是培养自改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懂得自改作文,就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作文,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写和改的实践中,悟出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一,多观察,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孩子的细心观察能力,从身边熟悉的人或事或景写起。
第二,多练笔。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贵在坚持,才能一点点提高。
第三,多阅读。扩大阅读量,获取更多的词汇,才能提高语感能力。下笔千言,离不开日积月累。

结合教学实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例:老师让学生对“美丽广阔”进行扩展,学生马上扩展出“美丽广阔富饶”,“ 美丽广阔富饶伟大”;接着让学生自己扩展,有个学生提出“提高水平”,其他同学相继扩展出“努力提高水平”,“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尽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热情很快调动了起来,开始主动对短语进行扩展。老师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写作热情和兴趣,让他们继续对短语进行扩展。当然短语扩展不是堆砌词语,而是表达的需要,是为了使语意的表达更加丰富,这点要给学生讲清楚。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同志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四点仅是为了抛砖引玉。

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无论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兴趣,没有兴趣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成绩是落后的;没有兴趣的教学,教学效果是差强人意的。总之,没有了兴趣,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所以,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对学生将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调动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并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使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少,生活阅历相当来说就比较浅薄,所以,平时的积累就显得无比的重要。很多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体验,而是因为他们不注意积累,没有将平时生活中好的素材保留下来,以至于造成面对作文题目无力下笔、无话可说的窘迫情景。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并分析周围的各种事物,从小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从这些事物和生活实践中提取信息、获得知识、积累材料。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当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才不会出现无人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无事可叙的尴尬情景,学生自然也就会更加喜欢语文、喜欢写作文了。
(一)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是潺潺的溪水,虽不丰盈富足,却绵绵不断、流之不尽。”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了学生平时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去积累知识、提取素材,从而丰富生活阅历、感受生活情感。首先,我带领着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博大和宽广;其次,我把学生领入社会,让他们体验社会中的风土人情,农家小镇感受普通人家的社会状况;再次,让学生在校园里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栽花植树、清扫垃圾等。总之,教师经常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学习知识,让生活去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情况了。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文14
答: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本人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

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的写作的论文
答:一、创新立意,提高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在写作教学中,我不断地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之类早已...

如何指导小学五年级学生写作文?
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指导(五年级)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素材的搜集,作文的训练方式、方法的指导,作文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指导,作文的批改、讲评等方面清楚地阐述作文教学中的见解。 关键词:作文兴趣 材...

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论文
答:1.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1.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刚刚起步阶段,正是个关键的门坎。 诸如教师无从批改这“格式错乱、三言两语、错别字连篇”的作文,学生也望着文题胆怯地“挤牙膏”似的落下了两句话。此种现状的客观存在,对于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困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略谈一二。 阅读文本悄引领 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答: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特别是农村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答:2017-02-02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研究 2013-11-1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2016-04-11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018-01-20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7 2017-04-24 如何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04-1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答: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段学生写作能力
答: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粗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激发兴趣,克服惧怕写作文的心理。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许多小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在意志的心理因素上,表现为目的性不明确,以及缺乏在...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答: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角活动。2.多渠道培养学生单词认读能力。单词的认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是阅读的能力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单词认读方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语境中认读,注意音、义、形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词汇教学中,首先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出所学的单词,而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