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作者&投稿:寇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
  2.两极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妄图通过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进行反封锁的斗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注意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军事上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机等.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社会主义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解体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于1972年7月提出以“对美国协调为主轴”,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更是踌躇满志地要求从经济大国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再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成立的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次新旧格局转换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搞成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都在争取在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相抗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时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目前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各主要大国都在力争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指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称雅尔塔体制。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时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使得世界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交织。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改善。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1991年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世界政治格局几经变迁,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新格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任何国家无力改变这种格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使之成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力也得到扩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具体发展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政治力量的对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及北约的建立等,是形成帝国主义阵营的主要标志,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第一,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二,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分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走向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他们强烈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第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20世纪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加强了团结合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转向关系缓和,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在 第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增强,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国家反帝反殖民,反霸的斗争进入了发展民族经济,并以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独立的新阶段,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纲领,并开始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第三,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和西欧的速度增长。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由于指导思想错误,政策失误和体制僵化等原因,美苏关系缓和并没有为苏联、东欧国家赢来转变被动,谋求发展的机会,相反,它方便了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在苏联、东欧国家实施,,91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宣告解散,7月华约终止活动,苏联陆续从东欧撤军,这表明欧洲大陆长达四十多年的两大经济体系,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和对峙消失,两级格局在欧洲崩溃。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终结。
两级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格局转换过度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但其想一家独霸世界已显力不从心。除美国外,还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强,世界格局的总体趋势是一超多强,各种力量从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
  2.两极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妄图通过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进行反封锁的斗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注意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军事上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机等.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社会主义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解体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于1972年7月提出以“对美国协调为主轴”,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更是踌躇满志地要求从经济大国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再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成立的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次新旧格局转换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搞成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都在争取在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相抗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时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目前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各主要大国都在力争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发展终结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使两极格局发生动摇。3.美苏从争霸走向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4.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时间上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1990年两德统一为终点。...

二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二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总体概括: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朝两极化发展。冷战爆发,但争霸最终的结果是苏联的解体。所以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最终形成今天的“一超多强”世界局势。发展过程:多极化局势在曲折中发展。原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两极...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答:答案选D,因为:先是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后又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称霸世界,最后其他国家逐渐强大(如欧盟的形成)形成多极格局(世界多极化)。“单边主义”:是形容那种非理性的、独霸的、非规则的政策。所谓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答: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2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格局被打破。第三世界崛起 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缓和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天下并不太平。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三个阶段:1、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上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大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在此过程中,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与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形成尖锐矛盾.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展示了转型期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化.世纪之交的...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三次演变指什么?
答: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作用、不断斗争,以及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显著的演变。第一次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瓦解。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原因
答:(五)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新旧格局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推动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目前,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并且日益显现出单边主义的特征,妄图建立...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答: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军的重要力量,战后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军队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或粉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

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1、丛林战争。即世界各国各自为政,全球化全面倒退,呈现碎片化。此种世界格局出现的可能性小。2、国际多边体系加快进入瓦解与重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强,可能成为替代多边化和全球化的重要一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其基础在于二战后美国精心策划并打造的国际体系。当前美国放弃使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