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南方菟丝子 如何有效去除菟丝子而又不伤及作物呢?

作者&投稿:贝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黄色。无叶。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往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产连云港、邱县、铜山、宝应、南京、吴江等地,生长在山坡路旁、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种子含脂肪油及淀粉;又可入药,为滋养性强壮收敛药,治阳痿,遗精,遗尿等症。

日本菟丝子
【学名】Cuscuta japonica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英文名称dodder,中名别称豆寄生、无根草。一年生寄生草本,缺乏根与叶的构造。茎攀缘性,丝状且光滑,淡黄色,植株以吸器附着寄主生存。花多数,簇生成球状,具有极短的柄,花萼5裂,大约与花冠等长,花冠5裂,呈短钟型,约2公厘长,雄蕊5枚,花柱2枚,蒴果为球形,稍扁,种子形状变化较大,褐色。菟丝子对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似乎有所偏好,举凡住家的绿篱、路肩的护坡、到海边的灌木丛,都是菟丝子理想的寄生环境。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菟丝子的寄主范围相当的广,多数草本双子叶(如豆科、黎科)及某些单子叶植物都可能成为菟丝子的寄生对象,因此在作物的栽培上,俨然为一种杂草; 但在药用上菟丝子也有相当的地位,它能治各种疮毒及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故亦为一种中医良药。当菟丝子侵害植物时,会长出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收寄主的养分,继续长出其它分枝。可见一株菟丝子可复盖住相当大面积的农作物或植物。而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田地被菟丝子侵入后,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问题。关于菟丝子的防除,最便捷的方法为利用除草剂抑制菟丝子的生长或种子的发芽。可以防除菟丝子的化学药剂有:2,4.d(二,四地)、dazomet(迈隆)、dcpa(大克草)、dichlorbenil(二氯笨晴)、 diphenamid(大芬灭)、diquat(太刈)、dnoc(二硝基磷甲酚、floumeturon(可夺草)、pcp(五氯酚)、sodium arsenite (亚砷酸钠)、trifluralin(三福林)等。另外,亦可在耕作前提早翻耕并灌水,以促使菟丝子在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调整作物之耕作时期,再配合施用除草剂,可达良好的防除效果。

【分布】上海、杭州。

【危害对象】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等。

【危害症状】种子萌发时幼芽无色,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形态】 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色,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 000~6 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十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发生规律】在上海,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便不易出土。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毒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起桥梁作用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2)药剂防治:种子萌发高峰期地面喷1.5%五氯酚钠和2%扑草净液,以后每隔2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以杀死菟丝子幼苗。

菟丝子
菟丝子又称黄鳝藤,常见有日本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以前一种发生为害较为普遍;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区;除寄生为害龙眼外,也可寄生荔枝、柑桔、沙田柚、蝴蝶果、茶、油茶、油桐、台湾相思、苦楝、黄檀、杨柳等多种果树和林木。菟丝子寄生在果树上,吸取树体水分和营养物质,其藤茎生长迅速,常缠绕枝条,甚至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叶片黄化、脱落,削弱树势,严重时果树不能生长和开花结果,甚至造成枝梢干枯或整株枯死。
【症状】
菟丝子是一种攀缘性草本植物,寄生在果树上,以藤茎缠绕主干和枝条,被缠的枝条产生缢痕,藤茎在缢痕处形成吸盘,吸取树体的营养物质,藤茎生长迅速,不断分枝攀缠果株,并彼此交织覆盖整个树冠,形似“狮子头”。
【病原】
菟丝子是一年生的双子叶草本植物,无根,叶已退化成鳞片状。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uica Choisy)属菟丝子科菟丝子属。该菟丝子茎肉质,多分枝,形似细麻绳,直径1~2毫米,黄白色至枯黄色或稍带紫红色,上具有突起紫斑。花小而多,聚集成穗状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碗状,5裂,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花冠钟状,绿白至淡红色,顶端分5裂,裂片稍立或微反折;雄蕊5枚,花丝无或几乎无,花药黄色,卵圆形;花柱细长,合生为一,柱头两裂。果实为蒴果,卵圆或椭圆形,内有种子1~2粒,略扁有棱角,褐色。
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rnb)与日本菟丝子相似,但其茎较细,直径1毫米以下,黄色。花柱头为头状,蒴果球形,内含种子2~4粒,且种子较小。
【发生规律】
菟丝子以成熟种子脱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在广西南宁也有以藤茎在被害寄主上过冬。以藤茎过冬的,翌年春温湿度适宜时即可继续生长攀缠为害。经越冬后的种子,次年春末初夏,当温湿度适宜时种子在土中萌发,长出淡黄色细丝状的幼苗。随后不断生长,藤茎上端部分作旋转向四周伸出,当碰到寄主(如龙眼树)时,便紧贴在上缠绕,不久在其与寄主的接触处形成吸盘,并伸入寄主体内吸取水分和养料。此期茎基部逐渐腐烂或干枯,藤茎上部分与土壤脱离,靠吸盘从寄主体内获得水分、养料,不断分枝生长,开花结果,不断繁殖蔓延为害。
夏秋季是菟丝子生长高峰期,开花结果于11月份。菟丝子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藤茎繁殖两种。靠鸟类传播种子,或成熟种子脱落土壤,再经人为耕作进一步扩散;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借寄主树冠之间的接触由藤茎缠绕蔓延到邻近的寄主上,或人为将藤茎扯断后有意无意抛落在寄主的树冠上。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结合苗圃和果园的栽培管理,掌握在菟丝子种子萌发期前进行中耕除草,将种子深埋在3厘米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难以萌芽出土。
(2) 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检查苗圃和果园,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应及时拔除烧毁。每年510月份,常巡视果园,或结合修剪,剪除有菟丝子寄生的枝条,或将藤茎拔除干净。
(3) 药剂防治:对有菟丝子发生较普遍的果园和高大的果株,一般于5~10月,酌情喷药1~2次。有效的药剂有:10%草甘磷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铵,或48%地乐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铵。
(4) 注意事项:严禁将菟丝子的藤茎抛撒到果树上。果树新梢嫩叶期、开花结果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菟丝子

Semen Cuscutae

(英)Dodder Seed

别名 黄丝、黄藤子、豆寄生。

来源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ssis Lam.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寄生草本,全株无毛。茎细,缠绕,黄色,无叶。花簇生于叶腋,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钟形,长为花萼的2倍,和无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丝扁短,基部生有鳞片,矩圆形,边缘流苏状;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盖裂。种子2~4粒。花期 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边、荒地及灌丛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主产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江苏、黑龙江、吉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种子类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卷旋状的胚。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含树脂样糖甙、胆甾醇、芸苔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及三萜酸类、糖类。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菟丝子
菟丝于小呈类圆,两侧凹陷色灰黄,
煮沸露胚如吐丝,补肾益精又养肝。
[来源] 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缠绕性草本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种子。
[产地] 主产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省。
[采收] 夏秋季种子成熟时,连寄主一起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形性) 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直径0.1-0.15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微粗糙,扩大镜下可见细密深色小点,’—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硬不易以指甲压碎,用开水浸泡,表面有粘性,加热煮沸至种皮破裂时,则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状若吐丝。气微,味淡。
以身干、粒饱满;色灰黄者为佳。
[炮制] 将原药筛去泥屑,拣去杂质,晒干。
炒菟丝子 取净菟丝子100公斤,文火炒至微黄色,微有爆裂声,加盐2公斤化水拌匀再炒至干,并有香气透出时,取出放凉。此外,也有用清炒法者。盐水炒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
菟丝饼 取净菟丝子100公斤,加适量水煮至开裂,煮时不断搅拌,待水液吸尽,全部显粘丝稠粥状时,加入黄酒15公斤、面粉15公斤拌匀,制饼,切约1cm方块,晒干。酒菟丝饼可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成分] 含树脂样的糖甙、糖、淀粉、维生素A类物质等。
[性味、归经] 甘辛平,入肝、肾经。
[功用]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萎遗精,尿频遗尿,两目昏暗,胎动不安等症。
[处方名] 菟丝子 吐丝子 炒菟丝子 菟丝饼
[用法、用量] 煎服9-15克。
[保贮] 放缸甏内,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注意] 1.加工洁净时不宜淘洗,宜用筛、飓法,制饼中煮沸后要用文火,不断翻铲,以防焦巴。
2.阴虚火旺者忌用。
按: 同属植物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的种子也入药,药材称“大粒菟丝子”。其与上种相似,但粒大,直径0.2-0.3cm,淡褐色或黄棕色;放大镜下见有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

=====================================================================================================

二为中药名
[编辑本段]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菟丝子植物特征:无根无叶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蔓菁或马鞍藤上。茎细长,丝状,光滑,黄色。叶退化,细小卵形,薄膜质的鳞片叶。白色的小花在夏天开放。果为蒴果(带壳的果实),扁球形。菟丝子在中药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仅可治各种疮痛、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效用真是不胜枚举。

菟丝子商品分为大粒菟丝子和菟丝子两种,菟丝子为主流产品,全国普遍应用。大粒菟丝子以粒饱满,黑褐色均匀,无杂质者为佳;菟丝子以粒饱满,质坚实,灰棕色或黄棕色者为佳。

菟丝子: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为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去后,胚乳膜质套装,套于胚外,胚细长卷旋状。气无,味微苦涩。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具发表散寒、温肺止咳、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肺寒咳喘、风湿痹痛,外用治牙痛等。药典规定其剂量为1~3g,外用适量。细辛以全草入药。

细辛商品:北细辛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1~1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厘米,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厘米,直径0.1厘米。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及根痕。基生叶1~3,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长4~10厘米,宽6~12厘米,表面淡绿色。有的有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2~1cm 。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花被裂片开展。果实半球形。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基生叶1~2枚,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话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气味弱。

细辛为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痰之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制法】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鉴稹】

(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 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主要成分含糖甙、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维生素A类物质等。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可补肝肾,益精髓,养肌强阴,坚筋骨,益气力,肥健人。对于下元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齿牙动摇等各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是美容方广泛使用的药品。《本草正义》言:“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我倒是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在南方,菟丝子总是缠绕在别的物种上,是园林绿化看起来很不美观。但是,杀死他,不提倡用化学药品,不只是污染化境,破坏土壤,更主要对周围植物也会有危害。
上网知道到这个: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结合苗圃和果园的栽培管理,掌握在菟丝子种子萌发期前进行中耕除草,将种子深埋在3厘米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难以萌芽出土。
(2) 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检查苗圃和果园,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应及时拔除烧毁。每年510月份,常巡视果园,或结合修剪,剪除有菟丝子寄生的枝条,或将藤茎拔除干净。
(3) 药剂防治:对有菟丝子发生较普遍的果园和高大的果株,一般于5~10月,酌情喷药1~2次。有效的药剂有:10%草甘磷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铵,或48%地乐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铵。
(4) 注意事项:严禁将菟丝子的藤茎抛撒到果树上。果树新梢嫩叶期、开花结果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884624.html这个你也应该看看

一、人工剥离法:在菟丝子缠绕寄主后,人为地将菟丝子从寄主上清除。剥离得越干净,防治越彻底。 二、春季加土法:在...用涂抹器将药剂匀均地涂抹在菟丝子茎上,应避免药剂抹在被保护植物上。
一、危害情况
菟丝子属旋花科,是一种全寄生性的种子植物,无根无叶。可寄生为害大豆、果树、花卉、蔬菜、牧草、蓼科、菊科、蔷薇科等多种作物。危害时以吸根伸入并吸住寄主,再以吸器伸入寄主体内的导管和筛管,并分泌酵素溶解寄生体内的营养物质,使寄主的输导组织闭塞、营养不良、生长弱小、黄化,出现不能开花或花而不实的现象。寄主(如果树)会在3—4年内营养衰竭而亡。
二、传播途径
菟丝子以种子传播为主,其种子多,生命力强,一株菟丝子可开花结实多达100万粒的种子,藏于土中的种子5—8年内仍具有正常的发芽力。
远距离传播,主要随种子的调运而传播,如豆类、干果、苗木等从病发区传播至无病区。近距离传播,主要随土壤、厩肥、农具、灌溉水、人类活动等传播危害。
三、防治措施
1、检疫。严防病发区的种子传播至无病区。病发区的种子在调运时需进行过筛检验,苗木或带茎叶的干燥材料取样品直接检验。

2、加强管理。早春菟丝子萌芽前,结合除草,砍掉低矮的枝干,恶化其寄主,使幼苗萌生后失去寄主而死亡;其次应在生长前期进行人工拨除。

3、高温处理种子。冬天菟丝子种子成熟后,小心收集其种子远离本田进行烧毁;对混杂菟丝子种子的粪肥,进行堆沤,焚烧使其失去萌芽力,杜绝为害。
4、合理轮作。作物与香蕉、玉米等轮作,间作能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为害。
5、药剂防治。在生长前期每亩用选择性除草剂“鲁保一号”1·5—2公斤进行喷施或撒施,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发病严重时用草甘膦100倍或农达150倍喷施,连同寄主一并销毁。

农药店有一种叫"鲁保一号"的药,专门针对菟丝子,草酣磷等除草剂也可杀它,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将其连同树枝一起剪除.
3%的盐水喷雾也有效果.
民间用头发绕在它的茎干上,然后包上透明胶,一周后也有效果,其实是利用了钠、锌等微量元素的刺激效果。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朋友别着急,菟丝子也只是植物,它只会凭着天生的意识去生存。
“豆子的伴侣”;菟丝子

在我们吃黄豆时,也许还不知道有一种植物是和它一起生长的,这就是菟丝子。因为它是一种寄生的植物,常以豆子为寄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子的生长, 但并不是一无是处。1946年,中国学者罗士韦培养菟丝子的茎尖并观察到花的形成,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中,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作为营寄生生活的被子植物,菟丝子的细茎缠绕在寄主的茎上,并生出许多吸器,吸器中有传递细胞,这些传递细胞有分泌、吸收和短距离运输等功能:它们伸入寄主茎的内部组织,且维管组织与寄主组织相连,以此来吸收寄主的水分和养料。菟丝子的果实呈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但成熟时,果实的盖会裂开。一般,在 7~9月开花,8~10月结果:分布于全国各地,最常见的是在路边的草丛、灌丛和豆子地里。
菟丝子虽然以大豆、花生等植物为寄主,影响它们的生长,但它自己本身含有树脂样糖苷、胆甾醇、谷甾醇、豆甾醇、糖及淀粉等,性温,味甘,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之效,并可治疗腰膝酸痛及视力减退:用菟丝子的茎煎水外洗,还可治疗儿童头面疖疮。
暂时我们也没有办法将其一一去除。

菟丝子怎么去除~

菟(tu)丝子又名吐丝子、无娘藤、无根藤、萝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一般来讲,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属于“见绿杀”,但人们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发现,草甘膦并没有那么神奇。也有不少植物对草甘膦高抗。因此科学家利用高抗草甘膦植物进行转基因培育,得到了抗草甘膦棉花、抗草甘膦草坪草等,从理论上讲,这些转基因后的棉花、草坪可以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进行杀草而棉花或草坪本身安全。目前,抗草甘膦棉花在欧美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但抗草甘膦草坪草好像目前还没有推广价值。

  其次,作为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叶并不是多大浓度下都可以为所欲为地杀灭杂草。一般情况下,木本植物对草甘膦的抗性大于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对草甘膦的抗性大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龄草本的抗性大于幼龄草本植物。

  再次,作为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即便是同一种植物药效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如对于大部分常见草本植物,以10%草甘膦水剂为例,杀死浓度一般都在1000ml草甘膦兑水25-30kg,喷施666平方米。当草甘膦的使用浓度降低时,药效也逐渐降低。当草甘膦的使用浓度降低到100-150ml兑水25-30kg,进行均匀喷施的时候,草甘膦对常见植物的影响几乎没有,植物不表现任何受害症状。而在此浓度下,菟丝子依然可以被轻松杀死。

  以上方法,防除菟丝子效果好,成本低,植物非常安全,草甘膦除草剂购买渠道多,而且对常见的绝大多数植物,包括草花植物都很安全。

  另外,即便碰到草甘膦敏感植物受害也不要紧,在药后3-5天内随时喷施芸薹素内酯或920(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就完全可以),一次即可解毒。

  【用药须知】

  1. 农业防治:结合苗圃和果园的栽培管理,掌握在菟丝子种子萌发期前进行中耕除草,将种子深埋在3厘米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难以萌芽出土。

  2. 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检查苗圃和果园,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应及时拔除烧毁。每年5月和10月份,常巡视果园,或结合修剪,剪除有菟丝子寄生的枝条,或将藤茎拔除干净。

  3. 药剂防治:对有菟丝子发生较普遍的果园和高大的果株,一般于5~10月,酌情喷药1~2次。有效的药剂有:10﹪草甘磷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铵,或48﹪地乐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铵。

  4. 注意事项:严禁将菟丝子的藤茎抛撒到果树上。果树新梢嫩叶期、开花结果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防除菟丝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设法将其消灭于种子发芽或幼苗阶段,这样就避免了它与农作物寄生关系的建立。
菟丝子幼苗的根部没有生长点,茎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与伸长促进了幼苗的生长,而幼苗生长的能量来源干旺乳中的贮藏物质。由于菟丝子的幼苗叶绿素含量少,RUDP糍化酶和PEP援化酶的话性也报低,导致其光台作用极其微弱。不足以补偿呼吸作用对能量的消耗,即净光台强度是负值。因而当幼苗生长15天左右,胚乳中养分消耗完以后,如果不能遇到寄主,它将饥饿而死。选就说明菟丝子的幼苗期的生长并不依赖干光台作用供给能量,由此可以旨定大多数用于土壤处理的抑制光台作用的兰氨苯类和取代脲类除草剂对菟丝子幼苗不会有防除教果。
防除菟丝子的另一方法就是消灭其干寄生阶段,即当其寄生到农作物上以后用适当的除草剂将其选择性地消灭。菟丝子无叶片,茎叉很细,表面积小,因此用触杀型除草剂无浩将其选择性地消灭。因为寄主宽大的叶片会将喷雾中的犬部分农药吸收,药剂对寄主本身的危害程度将远远大干对菟丝子。当菟丝子处于寄生阶段时,它的吸器伸入到寄主茎或叶柄组织,其吸收细胞从寄主筛管中获取大量的有机物质供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只有韧皮部输导型除草剂才可进入寄主筛管中,且在韧皮部中移动性越好,越容易被菟丝子积累。在韧皮部输导型除草剂中,草甘瞵是最典型的一种。它经叶面处理后,可以迅速地从处理部位移动到代谢旺盛的根尖和茎尖。草甘瞵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用正常浓度处理处于寄生阶段的菟丝子时,它对寄主农怍物无疑是会产生药害,难以达到选择性地消灭菟丝子的目的。但用很低浓度处理时,它则可能会被寄主忍受,且一旦进入寄主筛管后,大部分被菟丝子截走,也会减轻它对农作物的药害;而菟丝子车身则可能 由于大量积累草甘瞵而达到其致死剂量。因而低浓度的草甘膦理论上可以选 择性地消灭寄生干大豆上的菟丝子。
菟丝子又称豆寄生、无根草,是外来物种,虽可入药,但对其他植物危害极大。菟丝子无叶无根,靠吸附在其他植物上吸取其养分生存。被附着的植物一般会因被覆盖和失去养分而逐渐枯死。菟丝子主要通过种子和藤茎分枝进行繁殖,生长迅速,难以根除,被人们称为植物的“吸血鬼”。
菟丝子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清除菟丝子的方法,一是清除藤蔓,集中深埋或送垃圾场焚烧处理,“切不可随地乱扔,乱扔只会加速其繁殖”。二是对有种子落地的地块作深翻处理,使其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失去寄主而死亡。三是药剂防治,可用药物有五氯酚钠、扑草净、迈隆、大克草、二氯苯晴等,但是药剂浓度掌握不好可能误杀植物,建议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药剂防治。

请问这是什么藤本植物,怎么清除,一般附生长在连翘上
答:药剂防治:种子萌发高峰期地面喷1.5%五氯酚钠和2%扑草净液,以后每隔2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以杀死菟丝子幼苗。可以防除菟丝子的化学药剂有:2,4-D(2,4-二氯苯氧乙酸)、dazomet(棉隆)、DCPA(敌草索)、dichlorbenil(二氯苯腈)、diphenamid(草乃敌)、diquat(敌草快)、DNOC(二硝基...

兔丝藤怎么除掉?
答: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一般来讲,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属于“见绿杀”,但人们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发现,草甘膦并没有那么神奇。也有不少植物对草甘膦高抗。因此科学家利用高抗草甘膦植物进行转基因培育...

近年来国内菟丝子危害
答:菟丝子的寄生范围较广,可寄生于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许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纤细,肉质,绕于寄生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

如何清除南方菟丝子
答:关于菟丝子的防除,最便捷的方法为利用除草剂抑制菟丝子的生长或种子的发芽。可以防除菟丝子的化学药剂有:2,4.d(二,四地)、dazomet(迈隆)、dcpa(大克草)、dichlorbenil(二氯笨晴)、 diphenamid(大芬灭)、diquat(太刈)、dnoc(二硝基磷甲酚、floumeturon(可夺草)、pcp(五氯酚)、sodium arsenite (亚砷酸钠)...

各位老师,这大豆什么病害?
答:②清选种子:利用筛选清除菟丝子种子。③大豆苗期及时中耕,如有缠绕菟丝子的豆苗及早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④药剂防治: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均匀撒...

中药菟丝子怎么吃
答:菟丝子的食用方法主要有泡茶、煮粥、煲汤、泡酒,与杜仲、续断等配伍效果更佳;菟丝子有一些食用禁忌,比如孕妇、阴虚火动等人群不宜食用,一般人群也不可过量服用。下面MaiGoo网专题为大家介绍菟丝子知识百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菟丝子菟丝子是什么科植物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

中药图谱大全:菟丝子图谱
答:【处方名】:菟丝子、免丝子、炒菟丝子、盐菟丝子 处方中写菟丝子、免丝子指生菟丝子。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入药者。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文火炒黄入药者。补肾、益精、安胎功效增强。盐菟丝子又名盐水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盐水拌匀,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引药走下,增强补肾养肝功效。【商品名...

请问药材菟丝子需去种皮吗?请专业回答
答:不需要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2μ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菟丝子有哪些功效呢?
答:冬季要深翻土壤,以深埋菟丝子的种子,使其不能萌发。播种前,要清除混杂在花卉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以减少侵染来源。在生长期内,若发现花圃或花坛内有菟丝子,就必须及时拔除;最好在菟丝子开花前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立即拔除并妥善处理,不要使它留在花坛内,以免扩展蔓延。

菟丝子简介
答:菟丝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16 菟丝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菟丝子 Tusizi CUSCUTAE SEMEN 16.2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6.3 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