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文全文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还有课下注释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可以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乐声使耳朵扰乱,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他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有什么简陋的呢?”
句句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谈笑的有渊博学识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还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④是陋室,惟⑤吾德馨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⑾之乱耳⑿,无案牍⒀之劳形。南阳⒁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⒂。 孔子云:“何陋之有⒃?”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耳朵。
(13)案牍(dú):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之类的管弦乐器)今义(丝绸和竹子)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互文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倒装句,应为“台痕绿上阶, 草色青入帘”)
文言虚词
指示代词(用来指示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1)近指代词:是,此,斯,之,可译为"这个" "这里" "这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疑问代词
代事物:何
孔子云:"何陋之有?"

希望可以帮到您,很荣幸为您服务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可以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乐声使耳朵扰乱,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他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陋室铭》的原文,翻译及课下注释
答:陋室⑴铭 山不在⑵高,有仙则名⑶。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⑷。斯是陋室⑸,惟吾德馨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⑺。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可以调⑽素琴,阅金经⑾。无丝竹⑿之⒀乱耳⒁,无案牍⒂之劳形⒃。南阳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⒅,孔子云⒆:何陋之有⒇?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

陋室铭文言文全文翻译
答: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可以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

陋室铭原文,翻译!
答: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答: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

陃室铭的翻译
答: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

陋室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答:陋室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陋室铭的全文翻译和原文
答:陋室铭的全文翻译和原文如下: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漏室铭原文及翻译
答: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在:在于,动词。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灵(líng):神奇、灵异。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

求《陋室铭》翻译
答: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5] 5作品鉴赏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