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个叫花荣的义子吗? 朱元璋的义子有哪些

作者&投稿:犁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花荣这人是朱元璋的部将,但不是他的义子,《明史》中并没有提到花荣是朱元璋的义子,只是部将,甚至没有提到军职。

1、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小名保儿,12岁时母亲死了,不久元末农民起义发生,保儿跟父亲李贞东奔西走。

至正十四年(1354)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阳领兵,带着保儿投奔他舅舅,朱元璋除亲侄子朱文正之外,没有其他亲人,见到姐夫和外甥抱头痛哭,那时还没有儿子,就把保儿养为己子,按照朱文正的排行,取名朱文忠,请文士教他文化,又让他学习兵法。

保儿学习认真,一次朱元璋拿着他写的文章说:我家的文忠有卿士才,不过这时需要的是马上功夫。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令文忠从军打仗,这时他19岁(傅惟麟《明书·歧阳王李文忠世家》)。文忠是义子、外甥双重身份,与朱元璋的关系在义子中最亲近。

2、沐英,定远人,父亲早逝,跟从寡母生活,8岁时母亲又亡故,成了流浪儿。

朱元璋行军打仗,遇到了他,收交马皇后抚养,成为义子。他因年龄小,连父母姓氏都不知道,朱元璋给他取名文英,小名大概叫“周”,别人称呼他为“周舍”(《明书·黔宁王沐英世家》)。

18岁上,朱元璋命他随军打仗,用为帐前都尉,侍奉于帷幄之中。

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沐英画像何文辉,滁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攻下滁州。

3、何文辉14岁,收养为子,易姓朱,人称为“道舍”,后被任用为天宁翼元帅,镇守宁国(《明史·何文辉传》)。

4、徐司马,扬州人,9岁成为孤儿,约在至正十四年(1354)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姓朱,小名马儿,年事稍长,在朱元璋身边服务,后出为总制,随从常遇春镇守婺州(《明史·徐司马传》)。

5、平安,其父平定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在攻打元大都战役中牺牲。朱元璋于平定在世时就把平安收为养子,改姓朱。平定死后,让他去袭父职(《明史·平安传》)。

朱元璋有义子二十多个,上述之外,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

朱元璋收养的义子,都是没有成年的;大多是孤儿,然而也有父母在世的;大多数非亲非故,是邂逅相遇而收留的;都改为朱姓,在元璋家中生活,受马皇后照料。

朱元璋见到的孤儿多了,收养沐英等人,是看到他们“材勇”资质,认为有培养前途,才特别垂青的。

而在其养子有了功名后,朱元璋就让他们独立生活,恢复原姓。在复姓时,朱元璋要说明收养真相。

如对沐英,朱元璋问:朱文英,你究竟是谁的儿子?沐英回答是皇上的孩子。朱元璋反复地问,沐英就是这一句话,随后朱元璋才说明他的来历。

沐英感动得哭了,说“沐陛下母后圣恩如天地”,朱元璋因这句话,赐他姓沐,从文英名中取一字叫“英”,这就是沐英姓名的由来。

扩展资料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

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花荣这人是朱元璋的部将,但不是他的义子,《明史》中并没有提到花荣是朱元璋的义子,只是部将,甚至没有提到军职。

朱元璋收养的义子,见诸史册的不下十余人,如沐英、李文忠、平安、何文辉、朱文刚、朱文逊、徐司马、真童、金刚奴等等。

朱元璋最有名的两个义子,一个是外甥李文忠,一个是世代镇守云南边陲的沐英。朱元璋从皇觉寺出来造反,是做提着脑袋吃饭的勾当。家中亲人的死活也没法顾及。在天灾加兵祸的时代,朱家的兄弟姐妹差不多死光了。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已经自领一军、羽翼丰满了,那一年他的侄儿文正、外甥文忠来投奔他。他的姐姐、哥哥都死了,两个孩子能找到手握兵柄的亲人,便有了活下来的希望了。

当时外甥十四岁了,连个大名都没有,大家叫“保儿”,他牵着朱元璋的衣服玩耍——大概怕这个舅舅走掉了吧。一向严酷冷漠的朱元璋也感叹道:“外甥见舅如见母也!”战争年代正需用人,上天把已经快成年的侄子、外甥送回来,自然会加以好好培养,作为倚重的将领。

扩展资料

朱元璋二十几位儿子大多不见于史料,甚至很难找到记载。出名的只有5个人。

TOP5:平安(保儿)

平安是滁州人,在早年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小名保儿。战功赫赫,升任密云指挥使。在朱棣靖难后,平安作为一员自明朝建立之前就跟随太祖皇帝的武将十分被朱棣忌惮,为了保全家属,平安只好选择自杀。

TOP4:徐司马(马儿)

徐司马是扬州人,9岁是便孤苦伶仃被朱元璋收养,赐姓名朱马儿。他不同于其他的义子,一直服侍朱元璋直到成年。任河南都指挥使,和冯胜(宋国公)一起练兵。1393年冰丝于程度,两个儿子因牵涉到蓝玉案获罪。

TOP3:何文辉(道舍)

何文辉也是滁州人,长大被任命为征南副将军,治军军纪严明,令人折服。后先后镇守程度、北平,最终年仅36岁便暴死,英年早逝。

TOP2:李文忠(保儿)

李文忠是曹国长公主(朱元璋姐姐)的儿子,虽是朱元璋的侄子但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分善守,勇冠三军,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浙东行省左丞。后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大军围攻,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洪武三年被封为曹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但因为经常劝谏朱元璋少杀功臣,得罪了舅舅,后暴死年仅46岁。

TOP1:沐英

沐英是定远人,早年父亲身亡被朱元璋收养,赐姓名朱周舍,年仅18岁就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洪武九年任正西副将军,随同卫国公邓俞讨伐吐蕃,随永昌侯蓝玉以及傅友德攻取云南。在此地镇压土司叛军,领先西方几百年时间发明了三轮火枪战法,威震西南。

得知马皇后和皇太子朱标接连病死,他悲痛万分,哭至呕血,死于云南,享年48岁。朱元璋追封其为黔宁王,后代镇守云南直至云南灭亡。

朱元璋一生杀伐无数,虽然他对自己的义子没有直接下屠刀,但这些从龙的义子寿命都不长,基本都暴死。可以说只有沐英得了善终。不知朱元璋九泉下知道自己的这么多义子随着自己的统一战争接连暴死,不知心中是个怎么滋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元璋



花荣这人是朱元璋的部将,但不是他的义子,我翻看过《明史》,并没有提到花荣是朱元璋的义子,只是部将,甚至没有提到军职。

明史中说朱元璋的确有一位部将名字叫花荣,在陈友谅攻打太平的战役中战死了

朱元璋有多少个义子?分别叫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收养义子20多个。其中以沐英、李文忠、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最为有名。
朱元璋有义子二十多个,上述之外,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
朱元璋收养的义子,都是没有成年的;大多是孤儿,然而也有父母在世的;大多数非亲非故,是邂逅相遇而收留的;都改为朱姓,在元璋家中生活,受马皇后照料。朱元璋见到的孤儿多了,收养沐英等人,是看到他们“材勇”资质,认为有培养前途,才特别垂青的。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收养义子20多个。

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小名保儿,12岁时母亲死了,不久元末农民起义发生,保儿跟父亲李贞东奔西走。至正十四年(1354)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阳领兵,带着保儿投奔他舅舅,朱元璋除亲侄子朱文正之外,没有其他亲人,见到姐夫和外甥抱头痛哭,那时还没有儿子,就把保儿养为己子,按照朱文正的排行,取名朱文忠,请文士教他文化,又让他学习兵法。保儿学习认真,一次朱元璋拿着他写的文章说:我家的文忠有卿士才,不过这时需要的是马上功夫。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令文忠从军打仗,这时他19岁(傅惟麟《明书·歧阳王李文忠世家》)。文忠是义子、外甥双重身份,与朱元璋的关系在义子中最亲近。

沐英,定远人,父亲早逝,跟从寡母生活,8岁时母亲又亡故,成了流浪儿。

朱元璋行军打仗,遇到了他,收交马皇后抚养,成为义子。他因年龄小,连父母姓氏都不知道,朱元璋给他取名文英,小名大概叫“周”,别人称呼他为“周舍”(《明书·黔宁王沐英世家》)。

18岁上,朱元璋命他随军打仗,用为帐前都尉,侍奉于帷幄之中。

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沐英画像何文辉,滁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攻下滁州,何文辉14岁,收养为子,易姓朱,人称为“道舍”,后被任用为天宁翼元帅,镇守宁国(《明史·何文辉传》)。

徐司马,扬州人,9岁成为孤儿,约在至正十四年(1354)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姓朱,小名马儿,年事稍长,在朱元璋身边服务,后出为总制,随从常遇春镇守婺州(《明史·徐司马传》)。

平安,其父平定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在攻打元大都战役中牺牲。朱元璋于平定在世时就把平安收为养子,改姓朱。平定死后,让他去袭父职(《明史·平安传》)。

朱元璋有义子二十多个,上述之外,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

朱元璋收养的义子,都是没有成年的;大多是孤儿,然而也有父母在世的;大多数非亲非故,是邂逅相遇而收留的;都改为朱姓,在元璋家中生活,受马皇后照料。朱元璋见到的孤儿多了,收养沐英等人,是看到他们“材勇”资质,认为有培养前途,才特别垂青的。

而在其养子有了功名后,朱元璋就让他们独立生活,恢复原姓。在复姓时,朱元璋要说明收养真相。如对沐英,朱元璋问:朱文英,你究竟是谁的儿子?沐英回答是皇上的孩子。朱元璋反复地问,沐英就是这一句话,随后朱元璋才说明他的来历。沐英感动得哭了,说“沐陛下母后圣恩如天地”,朱元璋因这句话,赐他姓沐,从文英名中取一字叫“英”,这就是沐英姓名的由来。

朱元璋有个叫花荣的义子吗?
答:花荣这人是朱元璋的部将,但不是他的义子,《明史》中并没有提到花荣是朱元璋的义子,只是部将,甚至没有提到军职。1、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小名保儿,12岁时母亲死了,不久元末农民起义发生,保儿跟父亲李贞东奔西走。至正十四年(1354)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阳领兵,带着保儿投奔他舅舅,朱元...

求明太祖朱元璋年表
答: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韩林儿既死...

朱元璋有个叫花荣的义子吗?
答:花荣,未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