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矿物原料全球化形势的分析 世界矿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作者&投稿:烛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问题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对其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化矿物原料保障的基本模式和俄罗斯的地位。在国家矿物原料安全领域中制订俄罗斯联邦的矿物原料和采矿政策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化矿物原料市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考虑俄罗斯的参与,在前苏联时期就是这样。长期以来存在的矿物原料供应国与消费国的平衡体系实际上并不需要其他国家进入这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去。俄罗斯联邦要想进入国际矿物原料市场并成为稳定的成员,就必须保证矿物原料产品应有的竞争实力,建立一个更稳定(具有缓冲能力)的系统,能够应对自然倾销和人为挑起的倾销行为,能够承受长线矿产品国际价格的日常涨落影响。

如前所述,世界主流国家新世纪矿物原料政策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纯出口模式,输出原料,回收货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石油美元模式;二是进口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矿物原料基地;三是自给自足的模式,前苏联就是这种模式成功的经验,世界上只有少数领土上分布着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才能实施这种模式。

在当前的俄罗斯条件下,实施进口模式实际是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的。在一定的限度内出口矿物原料符合国家的安全利益,这个限度就是出口的规模不超出国内自给的需求,不会对民族工业带来显著的伤害。问题是俄罗斯在近年内未必能在供应矿物原料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因为国内生产的矿产品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相比利润空间很小。不在资源利用领域采取并实施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俄罗斯在国际竞争中注定会遭受损失。

一批学者指出,均衡发展以及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资源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深入研究联合国1992年提出的均衡发展观点,了解其他国家的矿物原料自身利益,研究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如何维持人类的矿产资源需求等问题,以便达成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妥协。同时,拥有大量矿产资源的国家(像俄罗斯)在确定矿物原料自身利益时,应既考虑到世界均衡发展的观点,又顺应矿物原料基地全球化的趋势。

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纷纷把自己的采矿公司迁移到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情况更好而环境要求不高的国家,总的趋势是把采矿业迁往欠发达国家。所谓的矿物原料供应全球化和矿物原料基地衰竭的问题实质都是利益问题。21世纪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需要大量开发矿业。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均矿物原料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以矿物原料供应链中某个环节作为自己生存的依靠,于是寻找新矿产地的工作必然要一直继续下去。有些西方专家预计,今后50年采矿工作的总量将至少增加4倍。如果继续依靠传统工艺进行新区采矿和矿石加工,其效果肯定是资源消耗量持续上升,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枯竭问题将接近极限,全社会和专业人员都必须采取更高效的地质勘探技术加以面对。而且,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自身的矿产资源已经开始枯竭,许多矿种已查明和正在探明的储量衰减速率一年比一年加快。

在世纪之交,俄罗斯面临着选择参加全球矿物原料一体化的方向和形式问题。这个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期和今后参与世界矿物原料供应的规模,以及本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战略平衡理念。因此,俄罗斯在制订矿物原料安全领域的政策时,应考虑矿产资源全球化的后果,并决定国家在今后世界矿物原料供应中的作用。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俄罗斯进入世界矿物原料基地合作体系的可能性,问题是我们必须预先与那些在稳定国际矿物原料市场,维护国际社会利益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国家接触。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对矿物原料形势的总体评价~

苏联解体之后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下,矿物原料基地的布局和总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属于苏联的一批高质量矿产地现在都已位于俄罗斯领土之外,其中包括:高品位的锰矿、铬矿、钛矿、铀矿、铅矿、锌矿、锆矿、稀有金属和一批稀有元素、膨润土、石墨、重晶石、萤石和高岭土。由于采矿和加工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一批已探明的特别富的矿区或矿体储量开采基本无利可图。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副部长A.E.纳塔连科认为,在采矿行业中废除部门管理体制将促使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单一型企业破产和倒闭。由于取消了在盈利矿区和亏损矿区之间进行利益再分配的工作机制,从而将影响矿物原料基地及其加工企业的地理布局,同样也会造成原料基地的相对减少(据专家估计,对大多数矿产而言,有条件盈利的储量在已探明储量中只占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看到以下几点:
·超大型石油、天然气、砂金和有色金属矿区都出现了开采量下降的情况;一些主要的产油气地区按其已探明储量的开采程度依次是:北高加索地区70%~80%;乌拉尔-巴沃尔日地区50%~70%;西西伯利亚44%;
·矿山开采条件恶化,开采深度增大,矿山巷道延长;
·石油回采率下降(从80年代的26吨/日到2000年末的8~10吨/日),地层压力下降。
根据俄罗斯能源战略和其他矿物原料基地盈利开采的指标,自然资源部完成了开采水平预测,并得出了问题相当严重的结论。专家们认为,到2010年将有50%的石油、铝土矿、金、锡、银、磷酸盐、铅、铬资源的已探明储量走向衰竭(占这些矿种可盈利开采总量的50%):而到2015年钨、锌和铜矿的已探明储量将出现衰竭;到2020年是天然气。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可接受的成本背景下使另50%不盈利的储量能得到开发利用。在整个俄罗斯这仍是相当大的资源优势,其资源总量估计为:石油820亿吨,天然气220万亿立方米,冷析油120亿吨。毫无疑问,与正开采的储量相比,这些储量的工业开发难度更大,技术将更复杂,经济效益也更差。为了勘探查明这些储量,圈定边界并为开发作好准备,需要从国家和采矿公司两方面投入更多的费用。
在20世纪的后十年里,世界矿产资源的已探明储量、生产量和需求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却呈现相反的动态过程。石油和煤的开采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天然气减产9%,铁矿石减产20%,钢减产45%,镍、铜、钛、钨、钼也分别减产11%~63%,稀土金属减产达90%以上。国内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下降幅度更大(能源需求量下降17%~58%,而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下降了10倍)。近10年来,部分矿产资源采用易货和期货的形式进行贸易,并未严格执行《地下资源法》关于缴纳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补偿费的规定,一度对新增储量、老矿区产量和战略性矿产的新区开发等问题失去了控制。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铜、镍、金、稀土元素、铅、锌、钼矿的新增储量还不能满足这些矿种采矿业的简单再生产。从1994到2000年石油的新增储量累计亏损69800万吨,天然气亏损23000亿立方米。必须看到,俄罗斯近30年来没有开发出任何一个新的石油天然气区,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现状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委员会1992年7月15日颁布的第3314-1号决议“地下资源利用许可证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开展采矿权竞拍活动,基本上都是无偿使用,尤其是国有企业占有了矿物原料基地的高品位部分,然后这些企业又大量实行私有化(没有人去估算矿物原料基地的价值),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国有资源的控制。
在此期间签订的许可证协议法律效应差,国家矿产资源的管理部门承受着来自纵向公司的特别大的压力,相关法规已经陈旧,这些因素都使得维护矿产资源领域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正因为如此,近9年来没有一个联邦政府的执行机构能把查明的矿物原料基地交给国家,而俄罗斯各主要石油公司已有85%以上的已探明储量通过了国际审计(可见资源流失有多么严重)。可以有把握地断言,俄罗斯矿物原料的天然潜力正在消失,这种天然潜力难以弥补矿物原料部门在生产组织、技术、工艺水平、征税法制等方面的传统不足,这些不足集中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使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例如,俄罗斯黄金开采业的年产量为1.6千克/人,(只有两个企业达到12~14千克/人),而世界水平为15~23千克/人。在油气开采部门的差距也不小,美国的回采系数为35%,俄罗斯为25%,美国的采油和石油加工部门单个岗位全年产量为1200吨,俄罗斯为700~1000吨。
专家们预测,21世纪全球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在前半个世纪采矿总量将增长5倍。在认清世界矿物原料资源将越来越紧缺的前提下,西方国家提出并积极推行矿物原料基地全球化的理念。保障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稳定的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和有关外交及勘探机构的高度重视。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国一方面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又长期盲目宣传有取之不尽的地下资源,所以对矿物原料基地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对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潜力及其应用缺乏仔细的战略考虑,主要表现在: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和地域政治与地缘政治形势,如何保障国家的资源开发与后备基地平衡,如何保障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的需求。
发现新矿区,寻找大型矿床,保障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在全球地域政治与地缘政治方面的国家利益——是一项高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事业。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费用(约占60%~70%)都将花在这个方面。首先是各采矿企业的地质部门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这个任务,另外,国家地质主管部门应保障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原料供应,保障俄罗斯自身的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利益。我们在这方面的前景不容乐观。实际上,我国职业地质学家的后备力量不足,属于国家层面的大型矿物原料后备基地也准备不足,科研机关和生产单位的智力优势已面临巨大危机,以前吸引年轻人投身地质事业的浪漫氛围已丧失殆尽,从事地质工作的社会地位已急剧下降。
国家专门下达的许多指令在很大程度上已流于形式。制订的国家预算政策中规定的为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交纳补偿费工作没有落实,由于国家不重视矿物原料部门的发展使地质勘探工作的预算拨款降到了最低水平,不仅造成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工作难以为继,而且最终导致作为统领全国地质工作和各采矿企业地质工作的国家地质部门瘫痪。显然,在该问题上完全把西方模式用于俄罗斯可能还要经过15~20年。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控制了在前苏联时期开发的独联体的部分原料基地和曾由苏联专家探明的东南亚、非洲的矿产地。这些国家早就建立了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向地质勘探工作进行私人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的渠道,其投资强度一般都将超过我国的公司。在跨国公司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个利益均衡的问题:由国家出面“打通”通往矿物原料基地的“道路”,由公司开采矿产资源并保证按所需的数量向本国用户输入原料。这样一来,这些国家(首先是美国)地质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汇总世界矿物原料基地的信息资料,对这些原料基础的情况进行跟踪并预测其发展前景,今后能否成为世界全球化的矿物原料基地,并制订在原料领域的国家政策。这种模式对俄罗斯来说只能是若干年后才能接受的模式。
矿物原料问题不仅现在是,而且将来也是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保证了60%~70%的货币收入和主要的预算收入。每年从地下采出的原料价值折算成国际价格约为950~1050亿美元。到2005年之前投向矿物原料方向的资金总量将不少于1000亿美元。如果不能充分发挥矿物原料基地的潜力,俄罗斯预测的到201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将不可能实现。笔者曾多次指出,我国在矿物原料领域发展道路上的失误是,在所谓改革时期丢失了矿产资源工作的主线——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超前发展矿物原料基地(当然,包括增加后备储量)。

此文系本书作者和鲍荣华合作。原载《中国矿业》2004年第13卷第1期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矿业的全球化,近年来世界矿产品贸易普遍大幅度增加,矿业投资在全球化范围流动,跨国矿业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勘探、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关键词 世界矿业;全球化;趋势
1 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由于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同时,因为矿产资源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来源,所以矿业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矿业生产要素将流向质优价廉的矿产地。
矿业全球化表现为:矿产资源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并购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1)矿产品贸易全球化。
近年世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上呈大幅度上涨趋势。如:1997年比1993年,世界主要铁矿石、煤、硫出口量,分别增长了近18%、37%、28%。1999年比1993年,世界铝、铜、铅、锌、锡、钾出口量,分别增长了29%、68%、83%、51%、53%、15%。磷酸盐岩1998年比1993年出口增长了17%。
同时,世界矿产品的贸易增幅远大于产量增幅。2000年世界矿产品贸易量比上年增加了42%,1999年比上年增加15%,而同期矿产品产量的增幅只有3.5%和2.0%,可见用于国际贸易的矿产品占产量的比重在加大。例如铁矿石世界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43%,上升到1999年的45%。
(2)矿业投资全球化。
矿业投资全球化的主要趋势是矿业资本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即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南非、英国等向全球数十个发展中国家流动。
近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本国找矿难度增大,成本增高,矿业受环境保护制约和土地准入的法规限制越来越严。因此,他们到某些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矿产勘查活动明显增加,最近10年内预计有数十亿美元用于亚太地区的矿业开发。
(3)矿业服务的全球化。
有资源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在标准、规范、矿业权评估、资源评价、独立勘查地质学家、矿业经纪人、劳务合同公司等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努力实现矿业服务的全球化。
2 世界矿业集中度提高
(1)跨国矿业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矿业全球化的发展,使矿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核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矿业公司兼并浪潮席卷全球。
金属矿业公司经过1992~1997年大规模兼并之后,自1995年以来,并购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1998年全世界金属采矿和冶炼业用于并购的费用超过2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最大的一宗铝业公司并购金属交易是美国铝业公司(Alcor)以46亿美元并购其美国同行——铝生产商Reynolds。另外两大并购事件均发生在铜业部门。据统计,1990~1999年,交易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全球基本金属业公司兼并案合计达135件,交易额共计278.2亿美元;金业公司的兼并案达146个,交易额共计283.15亿美元。最大的矿业公司BHP公司和Billiton公司于2001年3月9日完成合并,涉及案值280亿美元。
(2)矿业产业集中度提高。
矿业生产集中度提高。根据瑞典RMG 1997年对世界矿业公司的排名,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在这32家公司中,有6家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矿业公司。
根据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原料集团公司(RMG)2000年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50强大矿业公司排行榜上,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就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
金属矿产控制程度更高,4家公司控制西方总产量的75%;10家公司分别控制西方国家铅和锌总产量的58%和51%;10家公司控制70%的铝土矿、铜矿和铬铁矿的产量,及60%的铁矿石产量和镍产量。
煤炭生产的集中程度也在提高,如美国,1976~1993年,煤产量由6.21亿吨增至8.56亿吨,增长37.8%;而煤矿数却由6533个减至2475个,减少62.1%;每个矿的平均产量由9.5万吨提高到34.6万吨,12个年产1800万吨的公司的总产量占全国的41%。
矿业勘探投资也比较集中。1999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勘查投资预算占全球总预算的39.5%。1998年加拿大矿业公司勘查投资占全球矿业公司总勘查投资数的37%,美国占17%,澳大利亚占9.5%,南非占3%,英国占1.3%,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秘鲁、智利、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等)占15.2%。
3 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勘探、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长期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其意图就是为了获取廉价、优质的矿产资源,扩大对全球资源的控制能力,保证本国资源供应,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1)建立专门机构支持对外矿业投资。
有些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为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通过“以合作求发展”的战略,与国际投资机构、与有欧美背景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公司加强合作,大力推进跨国矿业公司以不同方式广泛地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如:前西德联邦地质调查所(BGR),与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合作,现已成为德国在国外进行探矿活动的中心。日本建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以对探矿事业开展必要的贷款工作。法国的地质矿物调查所(BRGM),是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该所在国内外的事务所有30多个,工作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国内研究人员约有900人,该所费用主要来自政府的委托费。另外也从民间企业委托的勘探活动中获得资金。
(2)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如前西德曾拨给联邦地质调查所4000万马克进行国外调查,此外还拨给技术合作费用约3000万马克,以支持联邦地质调查所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调查和技术合作。加拿大政府对矿业提供低息贷款、投资建铁路、公路等。
(3)对国外勘探实行投资保险制度。
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使企业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上矿山建设周期长,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的不易估计,这都会影响民间企业对开发国外矿山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投资保险制度。
如:前西德在20世纪70年代与49个国家签订了两国间的保护协定,保证在国外的企业,在国有化的情况下也能自由经营。这一政策已成为德国企业在国外积极进行开发活动的支柱。
(4)实行部分矿种探矿补助金制度。
日本、法国和英国都曾经实行部分矿种探矿补助金制度。其中日本补助19种,联邦德国补助除石油、煤炭以外的矿产,法国只补助铜、铀两个矿种,英国补助有色金属矿。
(5)矿业融资。
通过融资取得矿业勘探、开发资金,是国外矿业公司的普遍做法。在草根勘探阶段,可进行私募,即依靠个人或基金会的自有资金募集少量资金进行踏勘,各方按事先约定分享权利;当找矿有一定前景时,可进行证券融资;以有一定找矿前景的矿权为基础,经咨询公司认定其找矿价值,按风险资本上市的要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还可以通过出让部分矿权,换取勘探开发资金。
(6)改善投资环境。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个别地区实行有效的政策吸引鼓励外来投资。1975年以来,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本国矿业开发资金缺乏、管理工作混乱、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它们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私人资本及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的主要做法有:修改矿业法、降低矿业税收、简化勘探开发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和信息服务、扩大外商可勘探开发的资源范围等。如:阿根廷把投资鼓励和矿权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矿业法规。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矿业法的范围,包括税收优惠、外汇管理、投资保证、争端解决、海关法规、优先雇用东道国公民和培训职工、优先由东道国供应材料、劳务、运输和动力,以及防止矿业公害等内容;这是一种更有效的促进矿业投资、发展本国矿业的适当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地区1999年吸引了西方矿业公司固体矿产勘查投资的51%,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2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吸引了近2/3的世界大型矿产开发(采选)项目投资,其中,拉美地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亚洲、非洲等。

以石油为例分析矿物原料的安全问题
答:从9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看出来石油原料基地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远景区和老油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量都大幅度减少。随着石油天然气部门的结构重组和调整拨款方式,使得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集中投资急剧下降,导致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扩大石油储量的计划搁浅,查明远景资源边界的工作停滞不前。因此,在该时段里,俄罗斯所有主要产...

关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答: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原料、燃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大气、水质和土地的污染,满足环保的要求。同时对最终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资源利用后废弃物零排放要求,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3)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可提升矿业企业竞争力。 随着矿产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矿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矿业企业要生存...

地球现在矿物资源情况是怎么样的?环境如何?
答:矿业经济总产值(包括采选冶及相关产业)1613.1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3.9%。矿产资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92%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1/3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河北省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矿产种类较齐全,配套组合较理想,但一些常用矿种...

国外一些专家对矿业的某些看法
答:这说明需由这些矿产来制取氢。除煤、天然气,可能还有铀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矿产会在发展氢经济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如电力设施中的铜、铝,汽车中的铝、铂等等。 在世纪之交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新经济”出现和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传统产业的矿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地位和前景如何?究竟是不是“夕阳工业”?如何...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 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答: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我国既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随着工业化、城镇...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占世界第2位,但人均很低,仅为世界的80位,为世界人均58%,矿业总产值占世界前3位。中国矿产资源有如下特点:品种齐全、配套程度高;探明矿产储量总量丰富;单位国土面积矿产资源丰度高;有20余种优势矿产资源在全球占重要地位。各矿种虽贫富都有,但大宗矿产品贫矿较多,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喜忧参半...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总体形势
答:当前国内外矿产供求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矿产品价格趋升,利润空间增大,风险相对减小,有利于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 矿产品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大多数矿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攀升,拉动了全球矿业投资和勘查投资,国际矿业融资环境趋于改善。矿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保障了矿业投资的源头,为矿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矿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

矿产资源管理概述
答:1997年,第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目前,正在准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工作。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与政策研究制定。自70年代以来,就已进行了大量工作。进入80年代后,已逐步走向制度化、系列化。1988年开始,每年编制了全国和省(区、市)矿产资源年报以及国外...

关于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答:因此,对矿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大力提高矿石有用组分的提取率,不仅起到了扩大矿产资源量的效果,而且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6.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由于矿产资源不均一性和经济全球化,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的形势不可阻挡。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是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1)必须...

加强矿物原料基地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答:·很多在役企业的开采深度接近了极限。克服社会经济危机,对重大的威胁做出具体的应急反应,都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加强矿物原料基地建设的战略任务也一样,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证明这一点:(1)俄罗斯经济中有近40%的工业企业基金和13%的固定资产集中在资源利用领域。采矿业和地质勘探企业保障了25%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