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坚字永固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姬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黄甫绩,字功明文言文答案大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

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

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

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

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隋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

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

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

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

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

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

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

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

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克躬励己克:克制 B.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引:推荐 C.臣请预戎行预:参加 D.顾问不绝顾:照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绩三岁而孤坐而待强援 B.以臣度之俄以病乞骸骨 C.为外祖韦孝宽鞠养为虚伪之辞 D.尝与诸外兄弈棋绩与子元书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韦孝宽虽然很严厉,可是对皇甫绩因下棋而耽误学业没有过多指责。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4分) ②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

(3分)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皇甫绩“忠于皇室”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5.D(顾:拜见)6.A(A而:表修饰,连词;B以,按照,介词/因为,介词;C为,被,介词/说,动词;D与,和,介词/给,动词)7.C8.B(是受到周武帝的嘉奖,而不是文帝)9.(1)①我实在平庸,又见识浅陋,对国家无益,因此常想冒着危难来报答国家的大恩。

(鄙,见识浅陋、粗俗,犯,冒、冒着,各1分;“无益于国”,状语后置句1分;大意1分) ②文帝嘉奖他的壮志,慰劳他,然后派遣他去。(嘉,嘉奖、赞赏,老,慰劳、劝勉、鼓励,各1分;大意1分) (2)①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

(卫刺王作乱,百官逃散,而皇甫绩特意奔赴京城救急) ②“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

(皇甫绩献计平陈,并主动请缨,要求前往) ③“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皇甫绩责其“作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并劝其“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皇甫绩严词拒绝顾子元的拉拢,并劝顾子元早日归降) [3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皇甫绩的“忠于皇室”,即可给分。

] 【补充细则】事例引用原文不完整,酌情扣分;两个事例有一个不完整,最多只能得2分;如果学生分了三点,只看前两点给分。【参考译文】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

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孤儿,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育。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用严格的训令来督促他。

但可怜他年幼丧父,特别原谅他。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父母教训,被外祖父抚育,如不克制自己,。

2. 欧阳修字永叔,卢陵人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

文言文汉王高煦答案
答: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 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 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

张郃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巡传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巡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沈括的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梦溪笔谈 沈括 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士衡为馆职 使高丽 是哪一篇 〔原文〕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皇...

张平宽厚文言文答案
答:1. 张平宽厚文言文全文断句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

圣贤说政文言文答案
答:1. 三朝圣政录文言文答案 臣僚见太祖 太祖①一日后苑②扶弓弹(tán)雀。 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④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 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⑤柄撞其口,两齿坠焉。 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⑦此齿去讼⑧我也?”对曰:“臣...

《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答:《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本文讲述了曾子因妻子对儿子的戏言而坚持要杀猪的故事,体现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教育的严肃态度。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曾子之妻之市:之,去,往。②顾反为汝杀彘:反,通“返”,返回;顾,回头,这里指回来;为,为了;汝,你;杀彘...

师道文言文答案
答:1. 《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9分,每小题3分)聂师道,歙人。少好道。 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 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 初,方外在山中,郡...

文言文《不展家书》全文及其翻译
答:不展家书文言文答案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家书格式 《不展家书》赏析 《不展家书》阅读题 不展家书文言文翻译 不展家书的展 其他类似问题 2012-05-30 文言文《不展家书》全文及其翻译 42 2015-01-05 文言文<<抚以恩信>>全文翻译 45 2013-01-13 《李光还家》文言文翻译 。 (选自 宋 ...

罗亨信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4. 寇恂招降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寇恂招降原文、译文及参考答案供参考: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

仁爱之道文言文答案
答:6.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齐宣王问 【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C【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答案解析】【小题1】王:动词,统一天下【小题2】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