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针指南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薛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磁针指南》记载了磁针的制作方法及其特性。沈括通过实验观察,对一些磁学现象提出新的见解。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分享磁针指南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作品译文

  有特别技能的人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但是常常略微偏东,不全指向正南。把磁针漂浮在水面上多半摇晃不定。在指甲上或碗边上也都可以安放磁针,这样针转动更迅速,但这些东西坚硬光滑,针很容易坠落下来,不如用丝线悬挂的办法为最好。这种方法是:抽取新丝棉中的单股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悬挂在无风的地方,那么磁针经常指着南方。其中也有磨了而指着北方的。我家指南、指北的磁针都有。磁石的指南,好比侧柏树叶的指西,没人能知道它们的原理。

  作品赏析

  到了宋代,指南针被广泛地运用于航海,成为辨识方向的主要仪器。 沈括发现,用天然磁石磨铁针,能使铁针磁化。这一发现,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发现了磁针偏差现象,即现代科技术语所谓的磁偏角。指出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之所以能断言磁针偏差,是因为当时已经精确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方位,并使用了灵敏度很高的指南针来测量的结果。这一发现,比欧洲哥伦布于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观测到磁偏角现象,早四百多年。

  验证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通过分析比较,确认缕悬法为最好。现代一些指南仪器采用的悬挂式磁针,就是沿用了这一方法。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2] 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兹举其要点:公元1070(熙宁三年),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公元1075(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正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睡,有效地抵御西夏。沈括一向重视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等,希望促进国家强盛。沈括在从政的同时,一生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记载。所进行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早于欧洲400多年,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沈括平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

  拓展延续

  磁针指南的原理:

  指南针不仅仅指出南北方向,还指出一条磁子午线,这条磁子午线是随一年四季变化的。

  其一,在春分,秋分这天,磁子午线与子午线,以及地球的经线三线重合,指南针直指地球的南北方向极点,误差只有0.08度地轴偏心率,可以忽略不计。其二,在夏至,冬至这天,磁子午线和子午线是不重合的并且偏磁角最大,最大偏差量为征服23.26度,也就是说在地球南北极附近偏磁点最大,用地球的周长除以365度角在*正负23度,等于偏磁极点对应南北极点的距离(正负弧度公里)。可以讲纬度线越高偏磁角越大,相反,纬度越低偏磁角越小,“太阳同步轨道词条”详细诠释了地球和太阳同步轨道是随一年四季变化的论述,也就是说轨道变化与引力有关系,引力又和地磁场的引力等效,并表示出地球和太阳的取向角度,轨道绕地球产生倾角,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都有正反两方面,即,磁子午线指向不变,而地球的经线轨道在变化。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



~

梦溪笔谈指南针翻译
答:译文: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不差...
答:意思是眼前苍茫一片,天与水面相接,分不清东南西北,这时候舟船往来,只能以指南针来指示方向。白天和晚上都谨慎的守护查看着(指南针),一点点误差都不敢有,因为关系着生死。

指南针的文言文翻译
答:司南

神针道人文言文翻译
答: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神针道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原文 凌云①北游太山②,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

《指南针》的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答: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水浮法因为晃动影响效果,指甲旋定法和碗唇旋定法都可以,转动也很灵活,但容易掉落,不如缕悬法最理想。2、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磁石为什么指南的不可捉摸。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文言文指南针中无风处悬之的原因是
答:文言文中常见的指南针形象描写是“中有针,外有环,环中注水,无风自转,无风处悬”,而无风处悬的原因则是因为指南针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受到力矩的影响,使得指南针想要调整自己的方向。但当指南针正好指向地磁北极时,地磁力线和指南针所在平面重合,指南针就不会受到力矩的作用,因此指南针就会...

帮忙翻译2句文言文
答: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滴加于针的中部.莫可原其理:没有人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

文言文《针术》的翻译
答:殷元礼是云南人,擅长医术。因为遇到了贼寇的叛乱,就逃入了深山。一天,天已经很晚了,他距离村子还很遥远,害怕遇到虎狼。他从很远看见前面有两个 人,就急忙追赶过去。追上他们后,那两个人就问殷元礼是从哪里来的,殷元礼就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家族籍贯。那两个人于是拱拱手说:“原来是名医殷先生...

文言文《指南针》中的指南针“活”体现在哪里?
答:文言文《指南针》中的指南针“活”体现在哪里?——答:体现在转动上,运转的速度很快。指南针旁边如果没有其他磁体的干扰,任意拨动指南针后,指南针会灵活迅速地转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南北指向的位置。 【作品出处】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

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原文及译文
答:原文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是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具体译文如下: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