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投稿:频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一1、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2、分配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3、管理体制: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4、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肯定是社会主义,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国情而走出的道路。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命题。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这段经典性的论述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走自己的道路”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这个阐述和解释意味着,所谓有中国特色,就是指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中国特色。1992年,邓小平又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这显然是重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的内涵。道路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是什么呢?邓小平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道路上走。”(《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这表明,实现“够格”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这个“格”又是什么呢?这只能从马克思、恩格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寻找答案。按照这个学说,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实现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的统一。只有实现了这个统一,才能说是达到了社会主义的“格”,才能说是“真的”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格”,还“不够格”,所以我们只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往前走。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所说的“富强、民主、文明”,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分别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和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是一致的,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的具体化。所谓民主,亦即人民民主,是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的政治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决定于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基础,唯物史观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是社会的现实的人。我们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容,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广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人民群众从原来被压迫、被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变成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掌握并行使国家的权力,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最本质的区别。人们之所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进一步作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经常讲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人民群众在生产领域当家作主,实现民主;我们经常讲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当家作主,实现民主;我们经常讲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指人民群众在思想领域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如果离开或丢弃了民主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容,社会主义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所谓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势所难免地要被曲解、被阉割。比如,“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肆虐之时,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被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剥夺殆尽,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践踏。那时,尽管“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列主义”的口号被喊得震天响,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民主作为根本目标。如果背弃了这个目标,就是背弃了社会主义,就是背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尽管世界各国的实际国情各不相同,他们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各具特色,但任何国家要坚持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最终进入“合格”的社主义社会,都必须将实现人民民主作为自己根本的政治目标。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然不能例外。把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目标,并不意味着只有到了进入“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才实行民主。人民民主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目标的实现一样,都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实践的渐进过程,需要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始终,不可能在将来的某一个瞬间一蹴而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本身就包含着民主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其中,经济建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框架,市场经济要求在观念上、政治上的民主并以其为保障条件;四项基本原则“都同民主问题有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改革开放就是要革除权力过分集中又自我封闭的旧体制,建立民主、开放的新体制。显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主要内容的过程,就是坚持民主建设的过程,民主建设必须贯彻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只有根据各具体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而又审慎地推进民主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够格”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民主目标。完全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更不可能有“够格”的社会主义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定义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实践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以及为维护经济基础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大方面。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