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征分析 最近常看到伊努维克空气净化器广告,好不好用呢?

作者&投稿:超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条件、储层物性、砂体封闭条件这四个因素对于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我国裂谷盆地中典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这些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中主要受上述四大成藏控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表6-6)。

1.宝力格油田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宝力格油田区内断层不发育、规模小,厚层指状砂体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其中阿尔善组阿四段Ⅱ砂组的高孔渗砂层横向延伸距离较远、分布面积广,沟通了深洼槽区烃源岩与岩性圈闭储集层,是岩性油藏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巴音都兰凹陷整体表现为低压复式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弱;宝力格油田的岩性油藏处于相对低势区,来自生烃中心高势区的油气主要沿着分布较广、连通性较好的砂层顺层侧向运移,在相对低势区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岩性油藏主要储集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层油气注入临界物性孔隙度为11%,渗透率为2×10-3μm2,当储集砂体物性大于临界物性时,油气易于成藏。宝力格油田的岩性油藏主要为在断鼻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构造岩性油藏,泥岩在储集砂体上倾方向的侧向封堵,使油气得以很好的保存。

表6-6 典型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征表

2.牛庄油田

牛庄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分布了数量众多的透镜状浊积岩岩性油藏。当透镜体砂体埋深处于生烃门限以下时,包裹砂体的厚层泥岩在上覆压实的作用下演化生烃,成为向砂体供烃的有效烃源岩,油气经初次运移就直接进入透镜体砂岩中聚集成藏。高压岩性油气藏是牛庄洼陷油藏的显著特征,地层压力越高,砂体的含油气性明显增加。砂体自身物性也与砂体成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提高,砂体含油气性明显增加;孔隙度在12%~24%之间,砂体含油饱和度、充满度和储量都成为正比增长;当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时,砂体的含油性具有明显的优势。透镜体砂体被泥岩所包裹,封堵油气能力强,易于油气的保存。当砂体处于高压时,泥岩盖层封闭性强,若砂体自身物性好,则表现为整体含油。

3.木日格油田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木日格油田主要发育下白垩统腾一段湖底扇透镜体岩性油藏,湖底扇透镜体砂岩四周被有效烃源岩所包裹,砂体本身即为良好的运移通道,砂体表面的微裂缝及粒间孔喉是捕获油气的重要通道,油气经初次运移即可成藏。乌里雅斯太凹陷为低压复式温压系统,油气主要以侧向运移为主,相对低势区的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形成岩性油藏。通过对湖底扇砂体储集物性统计可得到,当孔隙度大于5.6%,渗透率大于0.04×10-3μm2时,砂体才能含油。透镜体岩性油藏中的油气之所以能够被很好地保存,这是因为砂体包裹于泥岩中,泥岩对砂体四周封堵,有效地阻止了油气散失。

4.留西油田

留西油田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留西构造带,发育一系列西掉断层,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近东西向展布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相互配置,形成了多个断层一岩性圈闭或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在高压环境中,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即可穿过断层,又可直接进入伸入湖盆的前缘砂体,并沿砂体向上倾方向侧向运移,在相对低势区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通过对前缘分流水道和分流河口坝砂体微相分析,其物性相对较好,岩石中次生孔隙较发育,孔隙度一般14.2%~20.4%,平均16.9%,渗透率一般(12.2~898)×10-3μm2,平均178.6×10-3μm2,次生孔隙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三角洲前缘断层一岩性、上倾尖灭岩性油藏主要受断层和泥岩侧向封堵,使得油气保存良好,富集高产。

5.大王庄油田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大王庄油田发育东营组泛滥平原河流相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大王庄东断层是本区的主供油断层,烃源岩层处于异常高压环境,而储集层为常压段,大王庄东断层使深层油气源沿活动断面向上运移,后沿浅部储集层侧向运移至相对低势区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砂体内部孔隙度和渗透率、砂体粒径大小、砂体分选性是控制砂体油气充注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砂体才能接收来自外部烃源岩中的油气。大王庄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通过断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集层,而砂体上倾方向在泥岩侧向封堵作用下,油气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6.柳赞油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柳赞油田的柳北沙三3亚段构造—岩性油藏,处于柏各庄断层下降盘的鼻状构造之上。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延伸距离远、分布面积广,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沿着砂体运移通道向处于相对低势区的构造高部位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孔隙度一般为16%~22%,渗透率一般为(100~500)×10-3μm2,储集物性良好,十分有利于油气充注。柳北沙三3亚段扇三角洲前缘上倾尖灭构造—岩性油藏的储集砂体在柏各庄断层下降盘的鼻状构造高部位尖灭,泥岩在砂体上倾尖灭处侧向封堵,阻止了油气的散失,使油气在圈闭中聚集成藏。

7.双河油田

双河油田处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生油凹陷中心的双河鼻状构造上,为中国东部大型构造—岩性油藏之一。区内断层不发育,呈扇形分布的平氏扇三角洲是双河油田的主要储集砂体,这些储集砂体伸入生油区内,砂层与生油层大面积接触,使生油凹陷的油源具有良好的输导层。每一个单砂体构成一个典型的上倾尖灭圈闭,低部位的砂体构成了油气运移通道,油气向相对低势区的构造高部位砂体运移聚集。双河油田储层为典型的扇三角洲砂体,单砂体主要呈扇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孔隙度一般为15%~20%,渗透率一般为(150~660)×10-3μm2,物性总体较好,油气较为容易向储集层中充注。双河油田核三段顶至核桃园组二段底部发育100~200m以泥岩为主的区域盖层,同时各砂体上倾尖灭处均有厚度大于10m的泥岩作为局部盖层,对油气保存起到了侧向封堵的作用。

8.五号桩油田

五号桩洼陷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沙三段下亚段近源湖底扇砂岩透镜体、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是区内主要油气藏类型。沙三段沉积时期,来自南部和东部的浊流由南向北逐次延伸,发育了厚层的湖底扇浊积岩体,夹于厚层油源岩之间,油气藏为常温常压体系,储集物性较好,油气经初次运移就可进入储集砂体中聚集成藏。前人对济阳坳陷的岩性砂体统计,含油气岩性砂体主要为平均孔隙度大于12%,分选不能太差(至少差—中等)、平均粒径大于0.2mm,且有随物性增加含油气性变好的趋势。五号桩洼陷湖底扇砂体岩性油藏的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1.5%,高于济阳坳陷油气进入砂体的临界物性,有利于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排出而进入砂岩透镜体内聚集成藏。透镜状砂体沿洼陷轴部最发育,向东西两侧逐渐变薄至尖灭,向南北两端也急剧变薄;上倾尖灭砂体是由中央低突起东翼发育的湖底扇砂体越过洼陷向西逐渐抬高而形成。砂体在其四周或上倾方向的厚层泥岩的侧向封堵作用下,使油气能够在砂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朗逸车上cleanair什么意思~

“clean”+"air"他们组合起来就是净化空气的意思。它出现朗逸车上就意味着这辆车排放的污染物更少,更环保。
朗逸是由上海大众生产一款轿车,2008年6月上市。在延续了A级车市“动感时尚”的设计语言的基础上,LAVIDA朗逸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DNA——“融合”。
作为为中国消费者度身打造的一款新车,LAVIDA朗逸既保持了德国设计的优秀品质,又融入了很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以及站在时代前沿的设计元素。
朗逸用充满前瞻性的设计语言为A级车注入了更多的豪华大气感,改写了消费者对于A级车市场的传统印象,从而满足了消费者更为本土化的需求。

扩展资料:
车名寓意
作为上海大众推出的一款全新A级车,LAVIDA朗逸在命名上可谓寓意深刻。其英文名LAVIDA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语单词,表示生命、生活和希望,代表了奔放动感的生命力量与乐趣横生的生活形态,宣扬了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的生命潜质,以及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的激情与动力。
而中文名朗逸亦别具韵味:“朗”代表了明朗、流畅、飘逸的汽车设计风格和卓越的产品品质,“逸”则代表了充沛动力、领先科技的产品配置所带来的洒脱飘逸的驾乘感受。
与热情奔放的英文名相呼应,“朗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品牌主张:它是专为那些重视生活品质、极富拼搏精神、乐观进取、对待工作和生活都很有主见的消费人群所设计的,而这一人群也正是A级车的主流消费人群。

INUVIK(伊努维克)科技公司成立于1953年,由当时暖通领域的大师级别Stephe博士,在其家乡加拿大INUVIK(伊努维克)创办。
1965年,在配件领域取得扎实成绩后,INUVIK(伊努维克)正式涉足空气环境系统设备领域。在Stephe博士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研究、生产的环节,经过不懈努力,加拿大INUVIK(伊努维克)品牌的空气净化系统、空气调节器、变频空气调节器等产品在众多国际知名场所得到运用并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中空气净化系统更成为加拿大本国呼吸疾病患者的不二之选。
2009年,在全球建立起自己销售平台。整机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并成为英国王室御用产品。
伊努维克引进的加拿大空气智能处理技术在研发中得以改进,升级为高效复合式过滤技术,双层滤网,3M高效HERA过滤网,彻底过滤空气中的过敏源等有害物质,净化级别更高,效果至臻完美;
采用行业领先的远程对话技术,可下载相关APP软件,手机远程控制,人未到家,先打开空气净化器,先进的全智能负离子技术,能每秒向室内补充1000万个“空气维生素”,使之形成复含离子群的森林风,改善空气结构,重建家居空气循环系统,让您进门就能享受到纯净的空气环境,爱上家居生活。
伊努维克(INUVIK)空气净化器,值得您的信赖。

地层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性
答:构造油气藏一般发育在相对的构造高部位且大多处于成藏以来的长期继承性的低势能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流体动力条件相对要复杂一些:成藏期地层岩性圈闭处于低势能区,由于不同类型的压力系统形成及演化的差异,造成在现今的低势能区和高势能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均有分布。因此,成藏期的古流体势场分布及势能梯度特征等古流体...

地层岩性圈闭“四元成藏”分析方法
答:(4)冀中坳陷的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具“断层主控”特征,留西断阶带地层岩性圈闭成藏为“储层物性主控”,蠡县斜坡为封闭条件和输导因素“二元控藏”;廊固凹陷大兴斜坡为断层和储集物性“二元控藏”,牛北斜坡为构造活动控制地层岩性圈闭成藏;霸州凹陷文安斜坡具复式输导主控特征。

汇流通道是地层岩性油气富集重要因素
答:烃源岩与储集层呈指状或互层状接触关系;该区断层不发育,岩性圈闭为主要的圈闭类型;指状砂体既是油气的汇流通道,同时也是油气成藏富集的主要场所,形成了自生自储式岩性油气藏。

典型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征分析
答:高压岩性油气藏是牛庄洼陷油藏的显著特征,地层压力越高,砂体的含油气性明显增加。砂体自身物性也与砂体成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提高,砂体含油气性明显增加;孔隙度在12%~24%之间,砂体含油饱和度、充满度和储量都成为正比增长;当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时,砂体的含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