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作者&投稿:单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 《县 ( 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结合环胶州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区内滑坡、崩塌这两种主要类型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的规模、影响范围、危及对象等进行经济损失评估。

4.8.1 评估原则

评估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

2) 对现有灾害隐患经济损失的评估以危及对象、规模、数量等调查计算结果为依据,对危及交通等以发生后的修复费用及造成的直接损失为依据;

3) 尽可能地做到定性准确、定量合理、预测符合当地实际及特点;

4) 经济损失评估与灾害危害性、危险性评价结果相协调。

4.8.2 评估标准与方法

鉴于区内查明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面较广、情况复杂,很难用统一的价格进行评估,因此,为了使评估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且能降低评估的难度,对现灾害隐患危及房屋按楼房、平房两种各自取平均价格,对农田、公路分类确定价格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因子包括房屋、土地、牲畜、公路、河道堤防、水渠、树木等。各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见表 4.4。

表 4.4 地质灾害隐患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标准

续表

4.8.3 经济损失预测评估

( 1) 突发性地质灾害

按照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评估标准,对区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突发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可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评估。

预测总潜在直接经济损失 2974 万元,其中崩塌 2440 万元,滑坡 534 万元,突发性灾害隐患潜在直接经济损失以崩塌为主。地质灾害隐患直接经济损失预测评估统计结果见表 4.5。

表 4.5 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评估统计

( 2) 海 ( 咸) 水入侵

海 ( 咸) 水入侵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按照海 ( 咸) 水入侵造成的农业减产 30% 计算,区内海 ( 咸) 水入侵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8000 万元。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的过程。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

  • 灾害类型和规模的确认: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确认其类型和规模。

  • 损失对象和范围的明确:明确地质灾害的损失对象和范围,包括人员伤亡、房屋、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等。

  • 损失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损失对象,选择相应的损失评估方法。

  • 损失评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与地质灾害损失相关的数据,如灾害区域的地形、地质、气象、流域特征、土地利用等。

  • 损失评估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和选择的评估方法,对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

  • 损失评估报告的编制:将损失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编制评估报告。

  • 需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结果不仅能够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资金分配等方面,还能为灾害防治和减灾提供参考。因此,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应该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可比、透明等原则,评估相关问题咨询可以点击头像进入主页私信了解,有问必答。



地质灾害造成的价值损失评估~

本节编写主要参考了张梁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第三章[98]。
地质环境事故危害计算,包括对突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带来的价值(经济)损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评估,以及缓发的地质环境事故所引起的地质环境功能退化带来的地质环境价值损失和人类经济损失的评估———地质环境功能价值(经济)损失评估。
一、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评估
包括突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带来的价值(经济)损失估算。
1.地质灾害破坏损失构成
包括造成的人类身心和生命的伤害、社会和经济影响、资源与环境危害等,其详细构成如表5-1-1。
表5-1-1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构成表[98]


这里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不包括造成的人类身心和生命的伤害,仅为地质灾害对社会影响、经济影响、资源与环境危害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和。
2.承灾体价值损失的基本方法
2.1 承灾体的经济损失
指某种地质灾害事件以一定强度发生而承灾体可能破坏的机会与造成的损失程度。
承灾体易损性从实际案例取得数据较难,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可以凭经验估计各类承灾体损失的百分数。承灾体易损性数据主要通过专家咨询获得,表5-1-2是承灾体的易损性专家建议汇总表。
表5-1-2 承灾体的易损性专家建议汇总表[98]


续表


2.2 承灾体价值损失评估的基本方法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主要是通过承灾体的价值损失表现的,核算承灾体价值损失的基本方法有:成本价值或修复成本价值核算;收益损失核算;成本-收益损失核算。
2.2.1 成本价值或修复成本价值损失核算
(1)房屋、铁路、公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构筑物、设备及室内财产等绝大多数承灾体均适宜采用该方法核算价值损失,核算的基本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1)适用于已经建成的而没采取专门性防灾措施的工程和已经制造的设备、物品的价值损失核算,式中的承灾体成本价值为受灾前的现实价值。
(2)对那些灾损程度较低,且易于修复的承灾体的价值损失核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3)对于“已经建成的并采取了专门防灾措施而且保障能达到防灾效果的工程设施、设备、物品等的价值损失核算”和“没有建设或制造的工程设施、设备、物品”,运用该式核算出的承灾体价值损失,实质上是为“有效防灾而增加的建设生产成本或防灾的专门投入”的承灾体价值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3)中,P有为实施有效防御措施情况下的承灾体成本价值;P无为无灾害防御情况下同一灾体的成本价值。
2.2.2 收益损失核算
农作物受灾后的直接表现是受到挫折或者死亡、毁灭,其最终后果是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收益损失一般按模型(5-1-4)进行核算: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2.2.3 成本-收益价值损失核算
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价值损失核算,可采取下列变通的方法核算其价值损失。
(1)土地价值损失估算:在城市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可采用地价差值代替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土地价值损失,即根据评价区的现行地价(基准地价或出让、租用地价)与其他同类条件但无灾害威胁地区(地段)地价相比较,以二者的差值作为土地价值损失。
(2)水资源价值损失估算:地下水资源(包括地表水)价值损失则根据其成本价值损失和效益价值损失直接进行核算。或者以地下水资源因海水入侵灾害而遭到破坏后,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减少的收益作为地下水资源的价值损失。
二、地质灾害灾后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在全面调查统计或者抽样调查统计基础上,根据各类承灾体损毁数量、损毁程度和相应的价值损失率计算分析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和损失分布特点。分下列几种情况进行估算:
(1)对于成灾范围较小,受灾体数量较少的地质灾害事件,可以按下式核算灾害经济损失: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5)中,S(l)为灾害事件经济损失;Ji为某个受灾体灾前价值;Jsj为该受灾体因灾价值损失率。
(2)如果成灾范围比较大,受灾体数量比较多,难以对受灾体进行逐个调查时,可采用分类调查统计或抽样调查统计方法核算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然后按下式核算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6)中,S(l)为灾害事件经济损失;J(d)i为i类受灾体灾前平均单价;Lij为i类受灾体发生j级损毁的数量;Jsij为i类受灾体发生j级损毁时平均价值损失率;i为受灾体类型;j为受灾体损毁等级。
一个地区某一时段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相当于该地区该时段内各次地质灾害事件经济损失之和,即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7)中,S区为评价区地质灾害经济损失;S次为地质灾害事件经济损失。
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地区地质灾害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分布情况,可以行政区为单元,调查统计灾害经济损失,然后按下式计算出损失模数: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8)中,Sm为损失模数,万元/km2;S为损失额,万元;m为面积,km2。
为了反映地区地质灾害的相对损失程度,可以计算全评价区及区内行政单元的地质灾害损失比,其值相当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与同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
三、地质灾害期望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预测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需根据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活动特点计算期望损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根据风险评价理论,采用概率预测方法计算期望损失;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发性地质灾害可采用趋势预测方法计算期望损失。下面分别按“点评估”和“面评估”来叙述。
1.点评估地质灾害期望(潜在)损失评价
不同地质灾害的成灾过程和损失构成不同,期望损失的评价方法不一。可划分为下列三种:
1.1 应用概率方法核算突发性地质灾害期望损失
核算承灾体价值以及不同强度危害下承灾体的价值损失率;按下式计算灾害期望损失: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9)中,S(q)为灾害事件期望损失;i为受灾害事件危害的承灾体类型;j为承灾体损毁程度等级;Gij为评价区(或评价单元)第i类灾体遭受一定强度灾害危害后发生j级破坏的概率;Jsij为i类承灾体发生j级破坏情况下的价值损失率;J(d)i为i类承灾体平均单价;Lij为i类承灾体发生j级破坏的数量。
1.2 应用趋势预测方法核算缓发性地质灾害的期望损失
缓发性地质灾害的评估对象几乎都是已经发生一定规模的灾害分布区。
从灾害活动特征看,地面沉降等缓发性地质灾害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不属于概率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灾害损失可能出现不同的趋向:现状约束条件下的历史自然趋势;目标约束条件下的控制趋势。
(1)现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趋势是指评价区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情况下灾害损失的发展可能。对此可以在对历史灾情进行调查统计基础上采用自然趋势预测方法评价灾害的期望损失。在对历史灾情调查统计后,绘制灾害损失与时间变化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判断二者的依存关系,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然后进行灾害损失预测,评价灾害期望损失。预测模型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10)中,S(q)为预测时段灾害期望损失;S(t)0为现状条件下预测起始年灾害经济损失;ΔSt为现状条件下年均灾害经济损失变化速率;t为预测时段年限。
(2)目标约束条件下的控制趋势是指那些主要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为了控制或预防灾害活动的发生或发展,根据防治目标,采取相应措施,使灾害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趋势发展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控制趋势分析评价灾害期望损失。应用对象主要为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灾害的期望损失评估。评估按下式进行: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11)中,ΔS't为目标约束条件下灾害经济损失变化速率;S(F)为实现控制目标而投入的费用;t'为实现控制目标费用的有效年限;其他符号同前。
2.面评估期望损失评价
在实施“面评估”的评价区中,常常有许多灾害点,这些灾害点有时属于同一类灾害,有时属于几类灾害。对其进行损失评估的最可靠的方法是首先对各灾害点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累加,得出评价区的期望损失。即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12)中,S(q)面为评价区地质灾害期望损失;S(q)点为评价区各地质灾害点期望损失。

一、滑坡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滑坡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致灾体本身的破坏力和活动程度、危害范围等;另一方面是取决于受灾体本身。其中,受灾体方面因素又分为两部分:一由自身条件决定的受灾体类型、抗破坏能力、数量情况;二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人口分布、城镇分布、交通通讯设施等。
滑坡灾害经济损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可以得到三种计算方式:滑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计算法;防治滑坡所造工程的费用———防护工程法;滑坡整治后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法或效益分析法。
滑坡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员损失、财产损失、社会经济损失和资源与环境损失这四个方面,并且每个方面均可以再细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这两种类型(图6-3-1)。直接损失主要是指由灾害直接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间接损失是在前者基础上所产生的后续效应,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往往在短期内不易被马上发觉。在灾害研究中,对于人员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出于评价方便我们一般只分析其直接损失,而不考虑间接损失,但财产损失不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导致的间接损失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甚至超过了直接损失的总和。因此,在进行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分析中,除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二、王家半坡滑坡灾害经济损失
1.王家半坡滑坡简介
王家半坡滑坡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北山,其西临玉泉观,南依玉泉中学,北靠中梁山公路,东以王家半坡东冲沟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2'01″~105°43'14″,北纬34°35'09″~34°35'16″。
该滑坡坡体地面严重变形,滑坡壁、滑坡剪出口已出现明显的剪切裂缝和拉张裂缝,对附近建筑物造成了毁坏,威胁着当地居民安全(彩图4~彩图7)。滑坡面积达13000m2,岩土体总体积为50000m3,滑坡下滑的最大滑移距离为250m,受威胁面积达37500m2,影响范围约为37500m2(图6-3-2)。

图6-3-1 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


图6-3-2 王家半坡滑坡影响范围图

2.王家半坡滑坡危害与经济损失核算
2.1 威胁人员安全
人员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包括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前者是指因滑坡造成人员死亡而带来的损失。后者是指滑坡造成的除死亡以外的受伤、疾病、医疗等损失。间接损失主要指人员精神损失或心理伤害。
2.1.1 人员死亡或失踪造成的损失X1
采用人力资本法计算,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在社会中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来近似替代“人的价值”。因此,对于死亡个体,可以表示为他(她)作为生产者的时间(一般为30年)与其当年人均GDP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1)中,γ为当年当地的人均GDP,万元/人;P1为滑坡造成死亡的总人数,人。据资料统计,没有人员死亡记载。
2.1.2 人员伤残X2
对于伤害个体,其损失包括治疗、恢复、误工等费用。为评价方便,可采用当年、当地的人均GDP的损失值来粗略估算。用公式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2)中,γ为当年当地的人均GDP,万元/人;P2为滑坡引起受伤疾病的总人数,人。据统计,受威胁人数约50~100人,计算时按80人计。
X2=γ·P2=0.4万元/人×80人=32万元
2.1.3 人员精神损失或心理伤害X3
在一般灾害研究中,对于人员损失出于评价方便一般只分析其直接损失,而不考虑间接损失,如进行计算,采用在直接损失基础上乘上一个修正系数α。
2.2 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四个方面。
2.2.1 建筑损失X4
建筑损失主要包括被损毁、破坏、掩埋的房屋、商店、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物。也包括城镇居民住宅、农村住宅、宾馆、饭店、公寓、商厦、学校、医院、机关、部队营房、工业厂房、仓库、车站及码头等各种房屋建筑。每种建筑物都可以通过其具体的建筑结构造价来进行量比。影响房屋抗灾性能、决定其使用年限的主要是结构特征。据此将房屋分为:钢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砖木结构房屋、土木结构房屋等四类。
房屋建筑单价可参照表6-3-1进行取值,并且按照损坏程度的大小进行估算。房屋建筑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参考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房屋破坏按栋评定,一般划分为五个等级,其宏观标准是:
(1)基本完好(含完好):房屋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破坏,不加修理可继续使用———10%
(2)轻微破坏:个体承重构件出现可见裂缝,非承重构件有明显裂缝,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可继续使用———30%
(3)中等破坏:多处承重构件出现轻微裂缝,部分有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破坏严重,要一般修理———50%
(4)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破坏严重,或局部倒塌,需要大修,个别房屋修复困难———100%
(5)毁坏: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结构濒于崩溃或已倒塌,已无修复可能———100%
在破坏等级划分标准描述中,三个模糊量词的大致范围是:个别5%以下;部分30%以下;多数50%以上。
表6-3-1 房屋建筑单价(参考建筑标准)


王家半坡滑坡直接受害住户14户,学校一所,清真寺一座,民房72间,楼房(包括清真寺大殿)4幢。其中住户民房50%按砖木结构房屋计,50%按土木结构房屋计。其中4间民房毁坏废弃,其余按中等破坏计;学校清真寺大殿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等破坏计。
表6-3-2 王家半坡滑坡建筑损失表


X4=(2×50%×450+2×50%×250+34×50%×450+34×50%×250)×20+4×750×1000×50%=175.2(万元)
2.2.2 资产损失
资产损失主要指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农产品损失、牲畜损失、室内外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3)中,Sn为农产品损失,万元;Sl为牲畜损失,万元;Ss为室内外财产损失,万元;Sq为其他损失,万元。
农产品损失情况可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估算。牲畜的市场价格各地有所不同。为便于统一计量,取平均价为羊300元/只,猪500元/头,马1500元/匹,牛1300元/头,鸡、鸭、鹅30元/只。各按其具体损失数目进行估价。室内财产损失一般先调查被损毁和损坏的房屋数量(间),再计算具体损失。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室内财产损失差异也较大。为评价方便,根据其所处地域损毁房屋的室内财产损失计为3000元/间。室内财产损失也存在计算房屋破坏率的问题。其他损失包括被泥石流破坏的沟渠、堰塘、防洪堤等,一般采取估价的方法。
X5=Sn+Sl+Ss+Sq=54.31万
其中Sn=14×2.5元/kg×500kg×50%=8750元
Sl=14×30×5×50%+14×300×2×50%+14×1300×1×50%=14350元
Ss=14×20000×50%=140000元
Sq=8万元(沟渠)+20万元(学校)+10万元(清真寺)=38万元
2.2.3 交通损失X6
泥石流暴发常常给当地交通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交通损失是经济损失中一个重要方面。交通损失主要指在泥石流灾害中公路、铁路、桥梁等重要交通设施的损失情况。
用公式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4)中,Sg为公路损失(万元);St为铁路损失(万元);Sq为桥梁损失(万元)。
公路损失是被泥石流损毁公路的长度与其相应单位工程造价的乘积。经资料,公路的基本工程造价见表6-3-2。由于地质地貌条件不同,即使同等级的公路其工程造价也有较大差异,需视其具体情况而定。铁路的基本工程造价见下表。其计算方法与公路损失的计算方法相同。桥梁按用途分有人行便桥、公路桥、铁路桥等多种类型,所用建筑材料也不一样。因此,在计算桥梁损失时需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再做具体分析。
表6-3-3 等级公路的单位工程造价


表6-3-4 不同地形铁路工程造价


X6=Sg=20万元/km×0.2km=4万元
在王家半坡滑坡中,滑坡没有造成铁路和桥梁损失。
2.2.4 管线损失
管线损失X7是指在灾害中遭受破坏的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重要管线的损失费用,单位为万元。管线损失也常常被视之为生命线工程损失。管线不同,其相应的每公里工程造价就不同。为便于计量,管线造价采用100元/m的统一价格,再与受损管线长度相乘即得所需的管线损失。
2.3 社会经济损失
社会直接损失主要指社会救灾投入。
救灾投入费用也是灾害损失评价中不可忽视或缺的部分。它是指为了保持灾区稳定,政府广泛动员社会进行紧急救援、医疗卫生、物资发放、工程治理等所需费用。事实上这部分费用就是损失的机会成本。如果有相关数据,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到损失评价中。如果没有或者缺乏该项统计资料,可以参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评定》中的相关计算方法,通过直接经济损失来计算救灾投入费用。用公式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5)中,Sz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政府投入救灾费用及物资约100万元。
社会发展影响损失和政治稳定影响损失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2.4 土地资源与土地环境影响损失
在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中,我们考虑的资源损失主要指受泥石流灾害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而在土地资源的量化过程中,判断土地是否遭受永久性破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部分土地资源在灾后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部分甚至完全恢复的。因此,在评价资源损失时只需要考虑对其进行清理恢复的费用,具体计算时用灾害破坏面积与该种土地类型基价的1%来进行估价。土地资源基价见表6-3-5。当部分土地资源由于严重破坏以至于在灾后很难甚至无法恢复时,这种损失直接按照土地基价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6)中,i为某种土地类型;Ai为土地面积;Pi为单位价格,元/m2。
在实际评价中,土地资源基价可根据当地情况做适当调整。
表6-3-5 我国土地资源基价估算表


土地资源价值为
X9=300(元/m2)×37500(m2)=112.5(万元)。
2.5 间接损失
地质灾害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复杂。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旅游业、生产和服务性活动等诸多方面。其损失非常抽象,一般很难用公式直接量化。因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这一重要内容常常被忽略。我们注意到,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直接经济损失越严重,往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越大,灾害影响力越持久。因此,可通过两者的一定比例关系来进行粗略估算。这也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比例系数λ(一般取直接损失的整数倍)的确定往往通过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得出,与实际灾害情况并不一定完全相符。但只要能在数量级上不出现较大误差,就是比较可行的评价。在泥石流损失评价中,取比例系数λ=4,用公式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6-3-7)中,SJ为间接经济损失,SZ为直接经济损失。
表6-3-6 直接经济损失核算表


三、结果
将上述计算总和,得到王家半坡若发生滑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478.01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为1912.04万元,总计为2390.05万元。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以及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此外,它还旨在评估减灾防灾的经济投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根据评估时间可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

地质灾害危险性如何评估
答: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法律依据:《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体系
答:地质灾害经济评估的大致步骤是: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损失评价。其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基础,损失评价是灾情评估的核心。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类型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有多种类型。根据地质灾害评估时间,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灾后总结评估。其评估目标虽然基本相同,但评估特点...

地质灾害损失评价
答:因此,灾后损失评估主要是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1.直接经济损失计算 直接经济损失可认为是与灾害同时或紧随其后发生的所有损失。一般包括人员伤亡损失、资本损失(农业各种生产设施,如排灌系统、农用机械、粮仓等的毁坏;生产资本如耕地、多年生作物和牲畜损失;工业设备、产品损失、生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失主要有...

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答:在灾情评估中,为了规范和统计受灾体破坏程度,根据不同受灾体的典型破坏表现,以等级的方式标志受灾体的损毁程度。 在灾情评估中,受灾体损毁等级是对各类受灾体破坏程度的归类分析量化,借此可进一步确定受灾体价值损失率和灾害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目的,划分受灾体损毁等级的基本原则:符合地质灾害破坏特点;符合多数受灾体...

地质灾害造成的价值损失评估
答:一、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评估 包括突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带来的价值(经济)损失估算。 (一)地质灾害破坏损失构成 包括造成的人类身心和生命的伤害、社会和经济影响、资源与环境危害等,其详细构成如表3-1-1。 表3-1-1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构成表 这里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

全国性多种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目的与途径
答:易损性仍采用易损性指数反映,但基本要素不是受灾财产价值和受灾体的易损等级,而是由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组成。由于全国性灾情评估难以得出可靠的期望损失,所以采用灾度反映不同地区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由于在大区域灾情评估中,无法一一核算防治工程的效益,所以不进行防治工程评价。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
答: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是定量化分析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程度的过程,利用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绝对损失额和相对损失额来反映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的程度。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额、损失模数、相对损失率;评价经济损失水平和构成条件;分析破坏损失的区域分布特点。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的基本途径是在地...

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答:因此,直接评估土地价值较为困难。简单起见,参考不同土地类型人为给定基价,以便进行地区经济损失计算。考虑到土地只在使用和买卖时才体现价值和具有价格,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年限通常为70a,因此,这一指标通常取年均值。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中,V3为地质灾害资源环境经济损失,万元;T为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答:仅沁水小岭上村,在20世纪70年代,杨河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曾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约20间房屋、1条道路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 (四)采空塌陷 蒲县—临汾段(浮山段例外)、阳城段、泽州段深厚比多小于30,属不稳定地段。现状条件下,煤矿采空后,会对管线构成重大危害。评估区共调查采空塌陷25处,而与管线相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