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晚年生活为啥会如此凄惨?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为什么在唐代混的那么惨?

作者&投稿:利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每一年的春天一样,712年的春天也和平时一样静悄悄的,却灿烂无比地来了。就如同很多普通的婴儿出生一样,在712年的春天,在河南的巩县,一个普通的男孩儿,满载着父母的欣喜和殷殷期盼,呱呱坠地。左邻右舍,远亲近邻纷纷都来贺喜。有的人道喜,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有的人道喜,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官,光宗耀祖;还有的人道喜,说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一方富甲,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谁都不是神,都只是平凡普通的人而已,他们无法预料孩子的未来,看不透这个孩子的生与死,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将会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所以他们,连同这个男孩儿的父亲母亲都预料不到,这个男孩儿长大之后,将经历怎样的辛酸,又是怎样从一个富贵公子哥变成最后的落魄模样;更不会知道他将从纷乱的战火之中,保全性命。



而他这一生前半生的风光,和他后半生的穷困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不仅没有对他的心造成创伤,反而让他的心得到了锤炼,最终铸成了一颗光芒万丈的,充满着诗意的心。这样的一颗心,写出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即使百年之后他已经身死,但后人仍在仰望他的光芒。

杜甫曾经的富贵生活

谁能想到,人们所熟悉的,那个穷困潦倒的伟大诗人,穷苦只在他的人生中占了并不算太大的一部分呢?他的前半生所过的生活,和那些富贵人家的男孩儿所过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杜甫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大户人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官僚家族,就包括杜甫本人,最后仍然是走上了仕途的。杜家的先祖杜预,是晋朝的大将军,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问家。杜甫的祖父,则是唐朝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有名的诗人。杜甫的父亲,则担任了司马的职位,奉天县的县令。



从杜甫的这些先人们来看,“诗”仿佛是刻在了杜家人的血脉里一样,一代一代的往下流传着。杜家人仿佛天生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诗的基因,杜甫在只有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作诗了。代代为官的杜家,不管是家教也好,还是经济能力也好,虽然无法与那些大户氏族相比,但是和普通人家比起来,也能够算做是小富之家了。
所以杜甫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教育,以及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虽然在杜甫两岁多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但是他享受到的母爱却丝毫没有减少。他的父亲忙于做官,没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就把他放在了他的姑母家,请他姑母一家人代为照顾杜甫。姑母对待杜甫,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尽心尽力。在杜甫三岁那年的时候,他和姑母的儿子同时染上了时疫,姑母尽心尽力地照顾她,而忽略了自己的儿子。结果杜甫病好了,姑母的儿子却病死了。为此杜甫对姑母一直都非常感恩,哪怕是多年以后,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

杜甫七岁的时候就会作诗了,得益于家庭的先天条件,他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了和文人墨客以及官员来往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没有办法拥有但是又非常渴望的。他开始频繁地出入翰墨场所,得到各位前辈的表扬。而且他还不是一个只会死背书死读书的死板板的书呆子,那个时候的他聪慧,有功底,有条件,但是也没有失了那份少年人应有的天真和淘气。他自己就曾在诗中写到:庭院前的梨树和枣树,在八月份的时候就早早地熟了,十五岁的自己,淘气不已,一天要爬上树摘梨打枣上千回。当然了,这里的上千回这是一个夸张的形容,用来表示自己很淘气,经常爬上树而已,并不是真的说一天上一千回树。



20岁以后的杜甫,也仍然过着衣食无忧,小富裕的生活。似乎当时唐朝文人的时尚就是在外游历,像李白,就几乎走遍了我国的大好山河,见识了我国的美好风光。杜甫自然也不会落后,那个时候的他,在全国各地游历,先去了南方,在吴越一带辗转;而后又去了山东,河南一带,广交朋友,欣赏大好山河。那个时候的杜甫,意气风发,年轻气盛,雄心勃发,自信满满,一切用来形容青年人的美好词汇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自然这也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底殷实,虽然他没有做大官也没有经商,但是却也从来不缺钱花。后来他在洛阳落,在自家的祖陵附近盖了座庄园,一边与当地的人往来,一边读书学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白和杜甫认识了。李白获唐玄宗赐金放还,途径洛阳的时候认识了杜甫。



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了,比他小了11岁的杜甫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已。杜甫外出游历,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对李白的崇拜,杜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李白的死忠粉。为了“追星”,杜甫一直跟随着李白的脚步。再后来,二人行中又多了一个人,高适;后来又来了别人。三五成群,一起游览这湖光山色,秀丽瑰景。或是一起举杯放歌,笑谈人生,诉尽心中的抑郁不平。从杜甫的诗中来看,他对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描写,都是非常的美好和豪放的。所以他的这段时光可以说过得是相当的轻松愉快和自在的。而在他后面的人生中,恐怕很难再拥有这样的时光了。而李白和杜甫的相识,对于历史来讲,是一次非常重大而神圣的遇见,是非常值得被纪念的。如果要比喻的话,他们二人的见面,就仿佛老子和孔子的相见。



不仅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古代难得的好丈夫




作为诗人,杜甫做到了巅峰,被誉为诗圣;作为丈夫,也可被称作典范。生活富裕,身处太平盛世,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看看书学学习;再不然就是和友人一起,去全国各地见识一下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时候的杜甫似乎只剩需要烦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终身大事。不过也不需要他过多的烦心,缘分到的时候自然就会来的。在杜甫29岁的时候,他的爱情就这样突然的、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娶了一个比他小了十岁的女子为妻。他的妻子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历史文献中,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她的名字。



但是这并不妨碍杜甫成为一个好丈夫,这也并不妨碍他们夫妻感情深厚,恩爱非常。在过去,对于家庭条件稍微过得去的家庭,纳妾是非常寻常的事情。尤其是像豆杜甫这样的人家,家庭优越富裕,而且还是官僚世家,纳妾更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所以不管男子再怎么信誓旦旦,甜言蜜语,该纳妾的时候还是会纳妾的。很少有男人能够做到,一辈子只有一位妻子,只有一个女人,然而杜甫却做到了

杜甫和他的妻子之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但是谁又能说,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就不是爱情呢?杜甫和自己的妻子成亲之后没几年,杜甫的父亲就过世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也就此断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可以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所以夫妻二人的生活越来越拮据。并且,后来的唐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夫妻二人只能携带家眷四处奔逃。不管再苦再难再危险,杜甫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自己的妻子,独自逃亡;而他的妻子也从来没有嫌弃过他。并且她虽然不是出身名门,但也是家中娇生惯养的姑娘。却能够用自己娇滴滴的肩膀,背起简单的行囊,怀揣着对丈夫的深爱,和他一起四下逃亡,毫无怨言。虽然杜甫没有写过多少情诗,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妻”这个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在他与妻儿分离外出求官的时候,对自己的妻子,仍然保持着如同热恋一般的心态。



总结:

朱熹对于杜甫的评价是极高的,杜甫的人格是可以被称作典范的。从杜甫对自己的妻子和对自己姑母的态度来看,他是一个深情的人。并且他的这份深情,不仅仅是对人,对大山河流,对花草树木,他同样也是深情的。所以他热爱生活,所以他才会在家中遭逢巨变之后,没有怨天尤人,反而由己及人,从自己的遭遇联想到了天下人的困苦,而后心生怜悯。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这样深情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仁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诗人,描写过民生的困苦,描写过百姓的艰难,描写过社会的黑暗,控诉过这社会的不公,但是能够被后人所敬仰,作品能够永垂不朽的只有杜甫一人呢?



这正是因为他内心的强大和仁慈,究竟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呢?强大到能够让人们忘记他也曾出生在富贵之家,他也曾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轻狂少年,他也曾经醉酒高歌,放马狂奔;也能让人们忽略掉他于战乱之中仓皇奔逃的狼狈和凄苦,忽略掉他与自己的妻儿在家中执子相视,言笑晏晏的平淡安宁,人们只记得他是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色悲苦,却满眼都是对天下苍生的怜悯。《全唐诗》记载:

“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能够得到后世如此的赞誉,足以见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因为杜甫在晚年的时候正碰上国家动乱,各地百姓的生活都非常凄惨,而杜甫的才华又不得人赏识,当官之路也不顺畅,导致他一贫如洗,所以才会如此凄惨。

因为杜甫太直,不肯和那些奸臣同流合污,就被针对,然后就被排挤,流落异乡。

虽然杜甫的诗词非常出众,但是杜甫生活的年代是在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不堪,而杜甫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所以他的晚年生活非常凄惨。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所以被后世尊为“诗圣”。

扩展资料
杜甫的主要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
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
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时代背景的原因。诗圣杜甫可以说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惨淡。

我们在提到诗仙李白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提到诗圣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年少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毕竟父亲是兖州司马,他经常游历山河,结交了许多有名的人。但是因为运气不好,导致自己两次参加科举,可是不中。于是就心灰意冷,去游历山河去了。在杜甫32岁时候遇到了李白,杜甫很崇拜李白,在自己的很多诗篇中都提到了李白。虽然李白诗中写杜甫的诗并不多。

至于杜甫地后半生颠沛流离了,大概是在杜甫四十岁那年,他写了一篇《大礼赋》,幸得唐玄宗赏识,给了他一个候补官位,但拒绝出任校尉。之后他从长安还没踏进家门,就听见家里哭声,原来是他最小的儿子因为缺吃少穿给饿死了。之后安史之乱开始了,他就去投奔新皇帝唐素宗,中途还被当成反叛人士给抓起来了,不过幸好最终还是见到了唐肃宗,并被封官。

但杜甫做官并不如意,之后又去四川投奔他的好朋友严武,来充当幕僚。并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四川著名景点杜甫草堂了。这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生活依旧贫苦,他直到死去一直生活在草堂里。
这就是杜甫的一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他的一生。但就是这惨淡的一生,给了杜甫很多感触,由此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因此被称为“诗圣”。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晚年生活为啥会如此凄惨?
答:因为杜甫在晚年的时候正碰上国家动乱,各地百姓的生活都非常凄惨,而杜甫的才华又不得人赏识,当官之路也不顺畅,导致他一贫如洗,所以才会如此凄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疯狂的绿帽子 2021-01-08 · TA获得超过8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706 ...

作为青史留名的诗圣,为何晚年的杜甫只能够住草堂?
答:作为青史留名的诗圣,为何晚年的杜甫只能够住草堂?因为太穷了。杜甫出身荆梅渡(今西安东南),常称自己为“都灵自助餐”,后来一度住在杜林家附近的一座墓穴里,他自称是少林登山家。他来自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老房子。杜甫经历了从盛气凌人的唐国转型,走过了艰难的人生道路,被卷入了军事旋涡,长...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为什么在唐代混的那么惨?
答:时代背景的原因。诗圣杜甫可以说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惨淡。我们在提到诗仙李白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提到诗圣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年少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毕竟父亲是兖州司马,他经常游历山河,结交了许多有名的人。但是因为运气不好,导致自己两次参加科举,可是不中。于...

杜甫年轻时曾游历三山五岳,为何后半生过得穷困潦倒?
答: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当你真正想要得到成功时,上天偏偏不给你这样的机会。安史之乱,仕途不顺 为了维持生计,杜甫只能接受一些跟政治无关的岗位。但是悲催的是,这个职务没有维持多久,杜甫就因为安史之乱的波及,将自己的家迁到鄜州避难。最终因为食不果腹而饿死在路上。

杜甫晚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答:杜甫的晚年生活一方面是穷愁潦倒、飘泊孤苦,另一方面却在诗歌写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应了他说的“文章憎命达”的规律。杜甫于唐大历初年(公元765)离开成都,寓居于长江三峡中的夔州,三年后出三峡就一直居无定所,飘泊在长江中游岳阳长沙等地,常年孤舟羁旅,直到59岁时(大历五年公元770)...

谁能告诉我杜甫晚年的政治生涯
答: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

出身名门的杜甫,晚年却要被朋友接济,原因是什么?
答:也就是课本里面出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后在杜甫30岁的时候,他娶了自己的妻子,他妻子家里很有钱,因为那时候他爹还在官位也不低两家门当户对,但是巧的是他刚娶完老婆他爹就死了。这时候他父亲指望不上了呀,因为他父亲去世了,靠他老婆,你还能对付一段时间,他爷爷就更指不上了...

杜甫晚年得了哪些病,病的名字和依据。
答:杜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的许多优秀诗篇,翔实记录了我国唐代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体弱多病。“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44岁时才谋得一个右卫率府胄曹...

诗圣杜甫晚年有多凄凉
答:诗圣杜甫晚年有多凄凉?但依然堪称是忧国忧民的典范!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流传下来的古诗对后世影响极大,被人尊称为“诗圣”。因为杜甫书写的诗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历史,所以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然而,如此伟大的诗人堪称晚景凄凉,连儿子都活活被...

杜甫流亡多少年
答:大约九年,他晚年都是漂泊的,正确的算法应该是安史之乱爆发时流亡算起,到回到长安为止,之后继续漂泊的时间除去。参考资料: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