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字如何计算 中国古代数字怎么写

作者&投稿:张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今天算数,都用印度-阿拉伯数码记数,用+、-、×、÷等符号表示四则运算。但是,这些符号自清末以来才在中国逐渐推广,那么,中国古代是怎样记数和算数的呢?中国古代采用十进制,有多种记数法,这里只介绍最常见、简单的文字记数法和算筹记数法,然后介绍古人如何做四则运算。
文字记数法
文字记数法有基本数字和数字单位两种基本的符号单元。前者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共9个汉字分别表示1至9,后来又出现表示0的零和○。后者有一、十、百、千、万、亿、兆、京等21个。从一开始至万每级都是十进,从万到亿开始,有多种不同的进制,先秦时代常用十进,汉代以来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万进;另一种以万万为亿,从亿到兆开始为万万进。
中国自古至今,万以内的数通常以“几千几百几十几”的形式写成。万以上的部分,根据进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若为十进,就用与之相同的方式,如

“五亿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三”表示534863;若为万进,则用“几千几百几十几+数字单位”的形式表示数字单位的倍数。如南宋杨辉《续古摘奇算法》中有一个大数“一兆八千五百三十亿二千一十八万八千八百五十一”,从万以上用万进。如果省略数字单位并用○代替空缺的数位,则变成“一八五三○二○一八八八五一”,与今天印度-阿拉伯数字表示的1853020188851就一一对应了。
汉字记数简洁而自然,如30作“三十”,13作“十三”或“一十三”,只需基本数字与数字单位,对比英语的“thirty”、
“thirteen”,不仅有超出数字单位“ten”的“-ty”和“teen”、超出基本数字的“thir-”,而且与3对应的“thir-”在30和
13中位置不变,汉字记数的优点就一目了然了。
算筹记数法
算筹是用竹、木等制成用来表示数字的小棍,记数时有两种基本的摆放形式:

在这些符号中,对1至5,表示几就用几根算筹;对6至9,用一根在上面的算筹表示所含的5,比5多几就在下面放几根算筹,与表示5的算筹垂直。记数时,个、百、万等位上的数字用纵式,十、千、十万等位上的数字用横式,纵横交错进行。如果某位上数字为零,则空出相应的位置。早期的古人席地而坐,就规定右膝所对的位置为个位。如68012用算筹表示就是

算筹记数是完全遵循十进位值制,同一算筹符号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数字单位的倍数,与现代的印度-阿拉伯数字记法完全一致。
四则运算
中国古代一般用算筹计算,用文字记录。
也许因为算筹记数非常简单,古代数学经典中没有记载用算筹做加减的具体做法。但可推知其算法与现代笔算加减的方法差不多,只是用算筹更灵活,既可先从低位算起,也可先从高位算起。以下是计算38+63的两种图示(为便于现代读者的习惯,用印度-拉伯数字代替算筹):

古代乘除法以算筹记数为基础,以九九口诀为核心。因为早期的口诀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称为“九九”。九九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但都包括“九九八十一”至“二二而四”等核心句子。九九的内容不多,古人都熟读背诵下来。
做乘法比如计算72×39时,用算筹分三行摆放数字(仍用印度-阿拉伯数字代替算筹),中间为乘积,上、下为乘数,分别称为上数、下数。先让下数末位与上数首位对齐,如图3-1。用上数首位3乘下数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在中行放21,使其个位1与所乘的7对齐,如图3-2。3再乘下数次位2,念“二三而六”,将6加入中行,如图3-3。上数首位3已乘遍下数各位,故将它撤去,然后右移下数,使末位2与这时的上数首位9对齐,如图3-4。仿照上面的步骤,用上数9依次乘下数各位,加入中行,撤去9,中行得到乘积为2808。如图3-5、3-6、3-7。

做除法时,被除数、除数分别放在中行、下行,上行先空着等待放置商。先将除数左移,与被除数首位对齐,若相同位上除数比被除数大,则除数向右退一位。如2808÷72,因72>28,故将72与80对齐,如图4-1。试商3,置于上行,与除数个位对齐,如图4-2。以3乘除数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从被除数中与7对齐的位及之前的位所构成的数28中减去21,如图4-3。再以3乘除数个位2,念“二三而六”,从中行减去6,如图4-4。将除数右移一位,如图4-5。商第2位得数9,再按刚才的方法,从中行减去9与除数的乘积,最后除尽得商39,如图4-6、4-7。如果有余数,就得到一个带分数,商为其整数部分,除数、余数分别为其分数部分的分母、分子。

利用上述方法,古人很容易应付日常事务的计算。中国古代还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算筹来表示正负数,甚至利用算筹的摆放位置,通过今天的分离系数法来表示方程和代数式。这不仅使中国古代数学长于计算,而且在代数方面非常发达。

把第一个1当成10,把第二个1当成1所以是10+1=11

~

数读 中国古代是怎么算数的
答:中国古代的算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记数、算筹、算盘、算表等。1、结绳计数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于是来采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进行数字记录。最简单的结绳用一个结表示1;进阶一点,可以用绳结的大小或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位;心灵手巧些的,还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结来表示不同的含义;或者选用...

中国古代数字如何计算
答:中国古代一般用算筹计算,用文字记录。也许因为算筹记数非常简单,古代数学经典中没有记载用算筹做加减的具体做法。但可推知其算法与现代笔算加减的方法差不多,只是用算筹更灵活,既可先从低位算起,也可先从高位算起。以下是计算38+63的两种图示(为便于现代读者的习惯,用印度-拉伯数字代替算筹):古...

每个国家古代的计数方法
答:1、古埃及 例如258写作。这种计数法是十进制的,但没有位值制;就以上符号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写起来非常麻烦,我们现在只用5个符号就能表示的数字99999,他们却要用45个符号。2、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人在两千多年前采用的是六十进位值制,表示数字的符号只有两个。即用和分别表示1和10;由...

每个国家古代的计数方法
答:纵式、横式。表示多位数字的方法是纵横相间,这就避免了符号不独立可能引起的混乱,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是典型的十进位值制。算”的原意就指的是算筹,中间的“目”表示桌上摆放若干根算筹,下面“艹”是支架,上面“&<1950;”表示它的质料。与算、筹同义的字还有“...

世界各国历史的计数方法
答:算筹就是一种细竹棍,它表示数字1——9有两种方式:纵式、横式。表示多位数字的方法是纵横相间,这就避免了符号不独立可能引起的混乱,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是典型的十进位值制。算的原意就指的是算筹,中间的“目”表示桌上摆放若干根算筹,下面“艹”是支架,上面“...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前,中国人是如何通过神器算数的?
答:需要计数或者计算的时候,人们就把他们取出来,随便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摆弄。一根就代表一,两根就代表二,五则是两根交叉,六是成一个“T”字形,七则是在六的基础上加一根竖着的小棒,八九以此类推。上面一根筹代表五,下面一根筹代表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便是利用算筹计算...

中国古代数学如何记数的?
答: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方法有结绳记数,筹码记数和算盘记数。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商码计数 【释义】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也叫草码,商码.此外,零还是0.【商码字符】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 【对应数字】商码: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 汉字...

中国古代有什么计数方法
答: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

中国古代计数方法包括
答:中国古代计数方法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古代,人们使用现代所说的“阿拉伯数字”之前,采用了一种称作“竹简计数法”的算术方法。竹简计数法指的是利用竹简垂直排列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用横竖撇捺等符号来表示数字,进行数学运算和计算。例如,用一横表示一,两横表示二,用一捺表示五...

中国古代如何记录、表示数字?
答:3、再往后,就有了算盘计数,也称为珠算。这里就有了进制的概念。4、再后来,有了阿拉伯数字后,计数就更加方便了。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数从人算变成了机器算,计算器应运而生,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记录数字的历史几乎和汉字发展的时间一样漫长,甚至更早一些。到了夏、商、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