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体育馆简介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体育馆,它的外形为长方体,长177m,宽1...

作者&投稿:任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介】
[编辑本段]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8.5亿人民币。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
建设大事记
[编辑本段]
2003年7月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设计方案正式确定
2003年12月24日 水立方奠基 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开工
2004年4月7日 完成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
2004年7月17日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约
2005年一季度 完成全部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
2006年4月10日 国家游泳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完成钢结构的安装
2006年6月16日 钢结构支撑体系成功卸载
2006年8月1日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安装第一块膜结构气枕
2006年12月26日 完成膜结构安装
2007年3月 完成设备安装 并开始联机调试
2008年1月28日 正式竣工

用途
[编辑本段]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设计
[编辑本段]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国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接受国际游泳联合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设计理念】
[编辑本段]
“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其中中方设计者: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总建筑师赵小钧、总工程师毛红卫,PTW建筑事务所的两名主设计师为约翰·保林 (John Pauline)与托比·王(Toby Wong)。

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国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佳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善结合。

在中国文化里,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并激发起人们欢乐的情绪。国家游泳中心赛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水上乐园,所以设计者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探寻水可以提供的各种娱乐方式,开发出水的各种不同的用途,他们将这种设计理念称作“水立方”。希望它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一个记忆的载体。

达此目的,设计者将水的概念深化,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基于“泡沫”理论的设计灵感,他们为“方盒子”包裹上了一层建筑外皮,上面布满了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表面覆盖的ETFE膜又赋予了建筑冰晶状的外貌,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感受,轮廓和外观变得柔和,水的神韵在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轻灵的“水立方”能够夺魁,还在于它体现了诸多科技和环保特点。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循环水系统的合理开发,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都共同为国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更多的时代气息。泳池也应用了许多创新设计,如把室外空气引入池水表面,带孔的终点池岸,视觉和声音出发信号等,这将使比赛池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泳池。

创新的外挂材料
[编辑本段]
“水立方”不仅是一幢优美和复杂的建筑,她还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记忆的载体。因此设计中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同时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采用在整个建筑内外层包裹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有效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冬季保温、夏季散热,而且还会避免建筑结构受到游泳中心内部环境的侵蚀。更神奇的是,如果ETFE膜有一个破洞,不必更换,只需打上一块补丁,它便会自行愈合,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原貌!

国际上在建筑使用膜结构时,多用的是PTFE膜,这是一种纤维材料,特点是不透明,但是,使用技术比较成熟。而“水立方”使用的是ETFE膜,这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在国内对这种薄膜结构的理论研究几乎就是空白。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要赛场之一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也使用了ETFE气枕式外墙,但与水立方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德国安联体育场的气枕覆盖面积为6万平方米,而水立方则达到为10万平方米;安联运动场是单层气枕并且是规则排列的,水立方则是双层气枕,并且几乎没有形状相同的两个气枕。

按照设计方案,水立方的内外立面膜结构共由3065个气枕组成(其中最小的1-2平方米,最大的达到70平方米),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工程,也是惟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无论对设计还是施工、使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ETFE膜的材料、通风空调、防火、声、光、电的控制等技术提出了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

新型环保设计
[编辑本段]
游泳中心内的游池应用了许多创新式的设计,如把室外空气引入池水表面,带孔的终点池岸,视觉和声音发出信号等。还有一些高科技设备,如确定运动员相对位置的光学装置、多角度三维图像放映系统等,这些装置将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
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环保的需要。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在设计中减少了电的使用。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大幅地使用了新型材料,使空调和照明负荷降低了20%-30%。另外,游泳中心消耗掉的水分将有80%从屋顶收集并循环使用,这样可以减弱对于供水的依赖和减少排放到下水道中的污水。系统对废热进行回收,热回收冷冻机的应用一年将节省60万度电。还有现代化消防装置为建筑量身定做,比常规设施节约74%。

在建筑节能上,“水立方”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在“水立方”总共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3万平方米屋顶将使雨水的收集率达到100%,而这些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在光的利用上,由于“水立方”采用了特殊的膜材料和相应的技术,使得该场馆每天能够利用自然光的时间达到了9.9小时,一年下来,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将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

科研创新是“水立方”建筑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它所采用的特殊膜材料、钢结构,以及室内环境设计,在奥运场馆建筑历史当中很多都是空白,因此,科技创新成为 “水立方”建设工作中的重头戏,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水立方”项目中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达到10多项,此外,“水立方”的建设还产生了类似项目的施工验收标准。

人性化的设计细节
[编辑本段]
“水立方”设计注重细节,充分考虑运动员和观众需求,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
作为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首先要满足奥运会期间的比赛需要。“水立方”的设计将尽可能的让运动员在这里感到舒适,让观众感到舒适。而这种舒适往往来自很小的细节。“水立方”拥有跳水池、比赛池、热身池,这些池子的水温及其所在厅的温度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为运动员稳定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水立方”在地面的设计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由于比赛池和热身池中间有一定距离,运动员在这两池之间往往是赤脚往返,“水立方”对这段路程的地面做了特殊、细致的处理,届时,“运动员走过去都很舒适”,不会觉得脚凉。

防雷设计:
“水立方”与“鸟巢”相似,也是采用了传统的防雷技术。 “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钢网架,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立方体的笼子。屋面上,镶嵌、固定一块块充气枕的是槽形的钢构件,钢构件又宽又厚,与“水立方”四壁的钢网架焊接为一体,支撑着整个屋顶。雷雨天气里,这些钢构件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它们一方面作为天沟,收集、排除屋面的雨水;同时又充当了接闪器,及时将雷电流引到“笼式避雷网”,保护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笼式避雷网”,完全依靠建筑物自身结构中的材料,无须单独架设避雷针、做引下线或接地体,屋面没有突出的避雷针或避雷带,既经济美观又安全可靠。

抗震设计:
“水立方”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外部只看到充气薄膜,好像弱不禁风,而支撑这些薄膜的是坚实的钢结构,里面观众看台和室内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立方”的墙壁和天花板由1.2万个承重节点连接起来的网状钢管组成,这些节点均匀地分担着建筑物的重量,使其坚固得足以经受住北京最强的地震。“水立方”的地下部分是钢筋混凝上结构,在浇筑混凝上的时候,在每根钢桂的位置都设置了预埋件(上部为钢块),钢结构的钢柱与这些预埋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就这样,地上部分的钢结构与地下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正是靠着优越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整体性,“水立方”才拥有了“过硬的身体”,达到了抗震8级烈度的标准。

绿色场馆
[编辑本段]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三大理念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绿色奥运。从《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中对绿色奥运的定义不难看出,实现绿色奥运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以人们具有高标准的生态素养为保障,按照标准来落实各项工作。

国家游泳中心建设主要的先进节能技术包括热泵的选用、太阳能的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和其他节能环保技术,如采用内外墙保温,减少能量的损失;采用高效节能光源与照明控制技术等。这些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为我国今后建筑节能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可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水立方用水节水方案
[编辑本段]
泳池换水自动控制
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全部用臭氧消毒。据介绍,臭氧消毒不仅能有效去除池水异味,而且可消除池水对人体的刺激。

此外,泳池换水还将全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净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净水药剂和电力的消耗,可以节约泳池补水量50%以上。此外,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将采用防渗混凝土以防渗漏。

洗澡水用于冲厕及灌溉
除了泳池用水,“水立方”的其他用水也十分节约。洗浴等废水,将经过生物接触氧化、过滤,再用活性炭吸附并消毒后,用于场馆内便器冲洗、车库地面的冲洗以及室外绿化灌溉。仅此一项就可每年节约用水44530吨水。此外,为了减少水的蒸发量,“水立方”的室外绿地将在夜间进行灌溉,采用以色列的微灌喷头,建成后可以节约用水5%。

卫生洁具设水表计水量
为尽可能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对水的浪费,“水立方”对便器、沐浴龙头、面盆等设备均采用感应式的冲洗阀,合理控制卫生洁具的出水量,并在各集中用水点设置水表,计量用水量。预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节水10%左右。

除了浴池用水,“水立方”还将在比赛大厅设立饮水处,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饮用水。为避免饮水的二次污染,避免浪费,“水立方”的饮用水将采用末端直饮水处理设备。

水立方建筑技术
[编辑本段]
膜结构建筑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至今已成为大跨度空间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建造出具有标志性的空间结构形式,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在2008年的奥运会建筑设计上,膜结构应用就得到完美的体现。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建筑外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国家体育馆工程承包总经理谭晓春透露,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比这个长,人可以踩在上面行走,感觉特别棒。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完成这个膜结构。

“水立方”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气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安装成功的气枕将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充气变成“气泡”,整个充气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并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气泡”保持最佳状态。

这种像“泡泡装”一样的膜材料有自洁功能,使膜的表面基本上不沾灰尘。即使沾上灰尘,自然降水也足以使之清洁如新。此外,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人们在上面“玩蹦床”都没问题,“正常的放上一辆汽车都不会压坏”。如果万一出现外膜破裂,根据应急预案,可在8个小时内把破损的外膜修好或换新。“水立方”晶莹剔透的外衣上面还点缀着无数白色的亮点,被称为镀点,它们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

此外,“水立方”占地7.8公顷,却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一块混凝土。其墙身和顶棚都是用细钢管连接而成的,有1.2万个节点。只有2.4毫米厚的膜结构气枕像皮肤一样包住了整个建筑,气枕最大的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的一个不足1平方米。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从而让泳池保持恒温,能节电30%。

膜结构的完美体现
[编辑本段]
膜结构建筑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至今已成为大跨度空间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建造出具有标志性的空间结构形式,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在2008年的奥运会建筑设计上,膜结构应用就得到完美的体现。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ETFE材料,蓝色的表面出乎意料的柔软但又很充实。国家体育馆工程承包总经理谭晓春透露,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比这个长,人可以踩在上面行走,感觉特别棒。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完成这个膜结构。

“考虑到场馆的节能标准,膜结构具有较强的隔热功能;另外,修补这种结构非常方便,比如,射枪或者是尖锐的东西戳进去后,监控的电脑会自动显现出来。如果破了一个洞,只需用不干胶一贴就行了;膜结构还非常轻巧,并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尘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尘土也能随着雨水被排出。”谭晓春说,膜结构自身就具有排水和排污的功能以及去湿和防雾功能,尤其是防结露功能,对游泳运动尤其重要。

作为一个摹写水的建筑,水立方纷繁自由的结构形式,源自对规划体系巧妙而简单的变异,简洁纯净的体形谦虚地与宏伟的主场对话,不同气质的对比使各自的灵性得到趣味盎然的共生。椰树、沙滩、人造海浪……将奥林匹克的竞技场升华为世人心目中永远的水上乐园。

场馆名称:国家游泳中心
俗称:水立方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场地类型:新建比赛场馆园
建筑面积(㎡):79532
赛时功能: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固定座位数:4000个(永久性)、2000个(可拆除)
临时座位数:11000个
开工时间:2003年12月24日
竣工时间:2008年1月28日
英文名称:National Aquatic Center
投资:约为10.2亿(各界捐献约8.5亿人民币)
业主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中建设计联合体
总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简介】
[编辑本段]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8.5亿人民币。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
建设大事记
[编辑本段]
2003年7月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设计方案正式确定
2003年12月24日 水立方奠基 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开工
2004年4月7日 完成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
2004年7月17日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约
2005年一季度 完成全部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
2006年4月10日 国家游泳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完成钢结构的安装
2006年6月16日 钢结构支撑体系成功卸载
2006年8月1日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安装第一块膜结构气枕
2006年12月26日 完成膜结构安装
2007年3月 完成设备安装 并开始联机调试
2008年1月28日 正式竣工

用途
[编辑本段]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设计
[编辑本段]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国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接受国际游泳联合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场馆名称:国家游泳中心
俗称:水立方
投资:大约为10.2亿人民币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场地类型:新建比赛场馆园
建筑面积(㎡):79532
赛时功能: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固定座位数:4000个(永久性)、2000个(可拆除)
临时座位数:11000个
开工时间:2003年12月24日
竣工时间:2008年1月28日
英文名称:National Aquatic Center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8.5亿人民币。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177m ×30m。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公司总经理康伟说,这个湛蓝色的水分子建筑与东面的“鸟巢”,一圆一方,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建筑理念。与主场馆“鸟巢”的设计相比,“水立方”体现了更多的女性般的柔美,一个阳刚,一个阴柔,形成鲜明对比,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

求 北京 鸟巢体育馆和水立方的英文介绍!!~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Olympic Stadium)


The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also known as the bird's nest will be the main track and field stadium for the 2008 Summer Olympics and will be host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In 2002 Government officials engaged architects worldwide in a design competition. Pritzker Prize-winning architects Herzog & de Meuron collaborated with ArupSport an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to win the competition. The stadium will seat as many as 100,000 spectators during the Olympics, but this will be reduced to 80,000 after the games. It has replaced the original intended venue of the Guangdong Olympic Stadium. The stadium is 330 metres long by 220 metres wide, and is 69.2 metres tall. The 250,000 square metre (gross floor area) stadium is to be built with 36 km of unwrapped steel, with a combined weight of 45,000 tonnes. The stadium will cost up to 3.5 billion yuan (422,873,850 USD/ 325,395,593 EUR). The ground was broken in December 2003, and construction started in March 2004, but was halted by the high construction cost in August 2004.

In the new design, the roof of the stadium had been omitted from the design. Experts say that this will make the stadium safer, whilst reducing construction cos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lympic buildings will continue once again in the beginning of 2005.


In depth
The stadium's appearance is one of synergy, with no distinction made between the facade and the super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mutually support each other and converge into a grid-like formation - almost like a bird's nest with its interwoven twigs. The spatial effect of the stadium is novel and radical, yet simple and of an almost archaic immediacy, thus creating a unique historical landmark for the Olympics of 2008.

The stadium was conceived as a large collective vessel, which makes a distinctive and unmistakable impression both from a distance and when seen from up close. It meets all the functional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n Olympic National Stadium, but without communicating the insistent sameness of technocratic architecture dominated by large spans and digital screens.

Visitors walk through this formation and enter the spacious ambulatory that runs full circle around the stands. From there, one can survey the circulation of the entire area including the stairs that access the three tiers of the stands. Functioning like an arcade or a concourse, the lobby is a covered urban space with restaurants and stores that invite visitors to stroll around. Just as birds stuff the spaces between the woven twigs of their nests with a soft filler, the spac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dium will be filled with inflated ETFE cushions. Originally, on the roof, the cushions were to be moun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structure to make the roof completely weatherproof, but the roof has been omitted from the design in 2004.

While the rain was to be collected for rainwater recuperation, the sunlight was to filter through the translucent roof, providing the lawn with essential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he facade, the inflated cushions will be mounted on the inside of the structure where necessary, e.g. to provide wind protection. Since all of the facilities -- restaurants, suites, shops and restrooms -- are all self-contained units, it is possible to do largely without a solid, enclosed facade. This allows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of the stadium,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adium's sustainable design.

The sliding roof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adium structure. When it was to be closed, it would have converted the stadium into a covered arena; however, the sliding roof was eliminated in an effort to cut costs and increase overall safety of the radical new structure.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Olympic Stadium

Facility statistics
Location Beijing
Broke ground Dec 2003
Opened Unknown
Closed N/A
Demolished N/A
Owner
Surface Grass
Construction cost 3.5 billion yuan
Architect Herzog & de Meuron
ArupSport
CAG
Tenants

Seating capacity
91,000 (80,000 Post Olympics)

水立方的英文介绍
National Swimming Center--Exquisite and Exciting "Water Cube"

A semi-transparent "cube", with "bubbles" spread out all over its surface, is a shape very similar to the structure of "H2O", the outlook for the National Swimming Center a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fter the games, it will become a recreational water park open to the public.

In Chinese culture, water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element. It creates a calming atmosphere and inspires happiness. Taking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water in recreation and bodybuilding, designers have explored many ways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to appreciate its function. The design is called "Water Cube". Many creative designs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swimming pools at the swimming center. Other high-tech facilities including optical devices used to define positions of athletes, and multiple-angle, three-dimensional screening systems are provided to help spectators enjoy competitions.

The National Swimming Center, one of the three landmark buildings fo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is located inside the Beijing Olympic Park. Covering a total floor space of 50,000 square meters, it has 17,000 seats. The project costs about US$100 million. The center will be a venue for swimming, diving, synchronized swimming and water-polo gam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Olympic Games. After the games, the center will become a large water recreational center open to the public.
In January 2003, Beijing started to solicit design schemes for the National Swimming Cente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ettled on "Water Cube" as the winning scheme. It is designed by the design consortium consisting of th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Shenzhen) Design Co Ltd, PTW Architects (Australia) and Ove Arup (Australia).

它四周的总面积
4×177×30 =21240平方米

水立方体育馆简介
答: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

请介绍北京水立方
答:具有国际级的设施水平和知名度,周边拥有超过50万人的消费居民群体,具有地铁奥运支线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通过国际招标选择的具有丰富体育场馆运营经验的专业公司,以及特色突出的经营项目,及毗邻的大规模的相关文化体育设施,在赛后的运营中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水立方和鸟巢已成为北京市的新地标。3创建历程2003年7月,国家...

水立方是什么样子啊!!
答:“水立方”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气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安装成功的气枕将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充气变成“气泡”,整个充气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并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气泡”保持好的状态。水立方的...

水立方导游词
答:国家游泳中心又被国家游泳中心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日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

水立方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一个正方体,简洁明快又富有神秘感,这就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与中轴线另一侧的国家体育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以和谐的面貌把主场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其功能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中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赛事的要求,可容纳...

描述我国的“鸟巢”和水立方
答:2、水立方即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水立方的含义是什么?
答: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10月竣工验收。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

鸟巢和水立方的简介
答: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10月竣工验收。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

牡丹江十立方体育馆地址
答:牡丹江十立方体育馆地址位于牡丹江阳明区东四条路与景福街路口。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牡丹江十立方体育馆是一座集体育比赛,训练,健身,娱乐,演出等多种功能的体育馆。其位于牡丹江阳明区东四条路与景福街路口。总建筑面积为9,451平方米,其中观从厅为3,132平方米。休息和多功能厅为1,062平方米,可...

有一个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水立方”
答:是因为建筑外表颜色是蓝色,所以叫水。是因为他的建筑整体是四方的,所以叫立方。我住亚运村,整天看,整天看见很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