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怎么煎才是正确的 如何煎中药-煎中药的正确方式

作者&投稿:佼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煎药器具的选择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所选用的煎药器具密切相关。现在用砂锅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砂锅的材质比较稳定,不会和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适中,这也是自古以来一直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锅也可选择。而铁、铜锅不能用,主要是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煎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能与鞣质成分生成钽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它可以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不溶性聚合物。它能与有机酸形成盐。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煎煮水量

煎药加水量也很重要,直接影响煎药质量。水量少会造成煎煮不彻底,有效成分浸出不彻底。加的水多了,煎的药液也多了,患者服药不方便。由于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性也不同,加水量一般控制在5-10倍。同样重量的药物,质地疏松的,体积大,自然吸水多。质地结实的话,它的体积就小,吸水性也小。所以花、叶、全草煎服要多加水。少用水熬制矿物质和贝类药物。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将药物放入锅中,第一次煎药的加水量为药物表面以上3-5cm,第二次煎药的加水量为药物表面以上3cm。这种加水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煎煮中应注意的问题

1.煎煮前浸泡:

煎药前一定要泡水,因为植物中的中药大多是干品。用水浸泡可以使药物软化,组织细胞会膨胀恢复自然状态,这样煎药时有效成分容易浸出。一般以花、叶、茎为主药,浸泡时间1-1.5小时。根、种子、根茎和果实的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多次煎服效果优于一次长煎。实践证明,汤剂中所含成分约80%可煎两次,宜煎两次或三次。

3.煎药的温度:

煎药的温度中医称为“火”,通常称为“文火”或“猛火”。所谓慢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慢,水分蒸发慢。所谓武火,就是大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如果煎煮时火候过猛,水分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容易糊锅。反之,如果温度较弱,煎服效果会较差。一般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可减缓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

4、煎煮时间:

要看主要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一般第一次煎需要20-30分钟,第二次煎需要30-40分钟。治疗感冒的药物先熬10-15分钟,再熬15-20分钟。滋补药物,第一次煎30-40分钟,第二次煎40-50分钟。

5.保留的药液量:

一般是指一剂药煎两次后的药液量。成人服用400-600 ml,每日两次。儿童服用200-300ml,每天服用两到三次。

6.服药方法:

一般一剂药煎两次,然后和药液合在一起,分两次服用。孩子可以服用2-3次。治疗感冒、发烧、肠炎、腹泻的药也可以经常服用,即每4小时一次,每次30-40ml,一旦病情痊愈,每天服用2-3次。孩子多服几次比较好。

7、特殊药物煎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开出带有脚注的药物。

(1)先煎汤:一般用一些矿物质、贝壳、角质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难煎,故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煎。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外,毒性药物可先煎服,再长期煎服,以减轻或解毒。比如乌头碱,长期煎煮乌头碱可以分解成乌头碱,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附子若长期煎服,不仅能减毒,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服药后:一般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油或难久煎的药物,应在煎药前10-15分钟放入锅内。常见的有藿香、钩藤、大黄等。比如钩藤中所含的生物碱,煎煮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就很容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为大黄酸,但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大黄酸的泻下作用比苷元强,不易久煎,常采用“倒扣”的方法。

(3)包煎剂:种子和个别花粉类药物通常用纱布包好,放入一组药物中煎服。常见的有车前子、旋覆花等。比如车前子,很容易糊化,焦化。所以需要油炸。炒旋覆花可以防止绒毛脱落混入汤中刺激咽喉。

(4)溶解:用热药水将药物溶解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硫酸钠和芒硝。

(5)融服:主要是一些牙龈类药物,用热药水溶化后服用。如果混合煎剂会使药液粘稠,影响其他成分的浸出,胶药也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化开服用的方法。常见的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分煎。有些贵的药要分开煎,然后把药液混合在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内服,有些贵重的药粉不能和组药一起煎服,一般是内服,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用。这样既有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节省了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要注意器皿的选择,水的多少,煎中药的时间和温度等。煎中药需要耐心和细心。如果要煎一副中药,要注意,这样才能得一副好药。



熬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一般每煎约200-5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特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
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溶化:
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
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抱歉,我没煎过药不太懂,但是我帮你找到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煎中药2017-煎中药的正确方式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正确方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
  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

中药怎么熬?熬多长时间?
答:我觉得中药的熬制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准备器具、浸泡中药、开始熬煮、过滤药渣、分装服用,熬制中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就可以充分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癌症的治疗费用为何越来越高? 电动车多次降价,品质是否有保障?

中药煎煮小技巧,让年轻父母轻松掌握
答:但很多年轻父母却因为不会煎中药而苦恼。其实,煎中药并不难,只要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就能轻松完成。选择合适的锅具煎药最好使用沙锅或搪瓷锅,避免使用金属锅或带油垢的锅。将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约10-20分钟,水位要高于药物约一指左右。掌握煎药技巧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约15-30分钟,...

家长应该要怎样为宝宝煎制中药
答:的量少而浓煎量少而浓,每副汤药可以煎30~40毫升。一般3次口服。饭中间喂药给喂药最好选择在两次饭中间喂药,因为饭前服药刺激胃黏膜,饭后喂药容易引起孩子呕吐,可以用喂药器或者用小勺顺着嘴角灌入。完药后给孩子一小块糖每次完药后可以给孩子一小块糖,以纠正孩子嘴里的苦味。要捏着孩子...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答: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答:5、处方中单包的药怎么煎?单包的中药根据应用需要有不同的煎法,一般会将其煎法写在单包药物外包纸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先煎:一般在煎其他药物前先煎30-6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他药物。如一些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等中药宜先煎30分钟,如生石膏、龟板、水牛角等,若...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答: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根据药物的品种而定,在煎药前应先将中药在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具体方法如下所述:1.解表药物:解表,也就是用于治疗感冒的药,一煎、二煎7-8分钟即可;2.含有石头、矿物类的药物:如含有代赭石、滑石、石膏、龙骨、牡蛎,或者含有毒性药物,如附子等药物,应先将其煎30分钟,再...

中药煎两次是怎么煎的?
答:是指,一次煎好后,滤出药汁,然后再加凉水再煎,煎好后把两次的混合。然后分三次喝下去.水量自己掌握.药汁浓一点效果显著些.所以不要放太多的水.经验证明,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材三指的宽度为宜.

如何煎中药
答: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4、继续浸泡,煎熬。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5、第三次浸泡,滤渣。第三次浸泡,煎熬的...

滑石怎么煎才正确
答:方法如下:1、将滑石粉倒入小块纱布中,用细绳完全捆扎住。2、把包裹好的滑石粉小包提前15分钟放入水中。然后再放入其它的中药材。3、选用砂锅、砂罐或陶器来熬药。注意不要使用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