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精选案例

作者&投稿:米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勤奋是创造成功的钥匙。 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篇1
  在波兰的一个城市里,肖邦家客厅里的灯光特别明亮,好多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钢琴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圆圈跳舞。只有一个3岁的男孩没有跳舞,他圆睁着明亮的眼睛看着妈妈弹钢琴时手指的动作,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肖邦。他那么出神地看着,好像入了迷一样。晚会结束后,妈妈送走了参加晚会的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楼下突然传来了一阵清脆的琴声,妈妈觉得很奇怪,这么晚了,谁还在弹钢琴呢?

  妈妈走下楼来一看,原来是小肖邦在弹琴。小肖邦穿着睡衣,坐在钢琴前面弹得可认真了!妈妈惊喜地问:“小宝贝,你在弹什么呢?”肖邦说:“我在弹你弹过的曲子呢!”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对钢琴这么热爱,心里高兴极了,第二天,就请来了一位音乐家教他弹钢琴。

  自从有了老师,小肖邦学钢琴更认真了。他整天坐在钢琴前面不停地弹呀弹呀。可是,肖邦的岁数小,手也小,这怎么办呢?小肖邦就在自己的手指缝里夹上木塞子,好使指头间的距离大一点。这是很疼的,有时小肖邦晚上睡觉的时候疼得直哭,但他还是坚持了下去。就这样,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小肖邦勤学苦练,进步快极了。他6岁的时候,钢琴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并且还会写钢琴曲。8岁的时候,小肖邦第一次登上剧院的大舞台演奏钢琴,成千上万的听众都被从小肖邦指尖流淌出来的优美的琴声迷住了,剧场中不时地响起热烈的掌声。第二天,波兰首都华沙到处都传颂着肖邦的名字,大家都称赞肖邦是神童,这是小肖邦自己辛勤学习获得的成绩呀!
  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篇2
  学校的学术报告厅——灯火通明、人潮涌动;过道里,只要有空的地方,站的都是人,大家早早就等在了报告厅,今晚等待的是谁?——被媒体形象地尊称为“中国的打工皇帝”的唐骏。我和同学也早早的就到了现场,场面异常火爆,讲座还没开始,大屏幕上就开始循环播放着关于唐骏的介绍,如今,他离开了他呆了三年的盛大,转去了新华都,而对方支付的10亿的薪酬也让唐骏再一次站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6:30,唐骏非常准时地入场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这位打工皇帝,心里很激动。他幽默的谈吐一次又一次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的手掌都拍得通红了,而还是使劲地鼓着。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一晃眼就过去了,大家都跑上去让他签名,站在镁光灯下的唐骏,意气风发。

  如果说,之前我对唐骏只是仅限于他是盛大的总裁的了解上的话,现在,我是真正从心里对他产生了一股油然的敬意。

  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大头贴、卡拉ok打分机都是他发明的,每一个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也决不是好运这么简单,在唐骏的身上,我看到了执着和勤奋。

  他说,在美国微软的时候,公司里没有人敢说比唐骏还勤奋,可见他的勤奋程度。

  考研的时候,他考了学校的第一名,却在公派出国中被刷下来了,之后他抱着希望转去了广播学院,却被告知他们学校的留学名额已经上报教育部了,他已经没机会了,我想,换作是别人的话,在这个时候,早就心灰意冷,放弃了,可是,他没有!他用他的执着感动了当时的教育司长,最终实现了出国的梦想。

  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曾经的不易,可能很多人羡慕于他们的好运,羡慕他们现在的光鲜亮丽,却不曾去探究他们背后的努力。感谢唐骏,感谢他的启迪,感谢他两个多小时的真挚的演讲……让我收获良多。

  虽然,听完报告感觉有点头晕,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还有一些闻而来的媒体,报告厅里有点缺氧,可是心底的振奋却让我当晚兴奋了好久。

  现在想来,那天晚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唐骏说“他永远不会离开中国的时候”报告厅里掌声雷鸣,久久不曾停息,一波又一波,我无法用确切的词语那种源于心底的震撼,只是感觉只有用掌声才能表达出心里的激动。

  成功人士的人生领悟,一本好的书,一场精彩的讲座,就想一壶好酒,让你享用完以后,感觉——酣畅淋漓!
  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篇3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ò)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40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异的生活、科研环境:他的住屋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年10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们。”

看了“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物精选案例”的人还看过:

1. 古今中外勤奋成功的人事例

2. 勤奋造就成功的人物事例

3. 勤奋刻苦与成功的事例8篇

4. 中外名人勤奋的故事

5.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16个

~

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答: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 一年级数学 教学案例分析 成功的教学案例精选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

大学生活总结精选
答: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针对自己的专业,多到图书馆看专业书和案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看问题的深度,同时还要多跟任课老师沟通,不懂就问,戒除害羞的习惯。大学生活是很宝贵的...

商业插画应用案例-如何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插画
答:从基础到进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系统的讲解了商业插画设计与绘制的知识,讲述如何完成从绘画零基础到绘制一幅完整插画,并且成功接单的商业插画师角色的转换,打开商业插画各项技能之大门;附有基本的软件操作知识;并讲述插画设计常用的人物、动物、植物、静物、建筑等基本元素的绘制方法;最后分析综合商业案例的创作过程和...

关于语文教师读书笔记5篇
答: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

小学优秀主题班会教案5篇合集
答:甲: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 方法 , 乙: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书 甲: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 小学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优秀案例5篇 ★ 小学主题班会方案优秀案例5篇 ★ 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优秀范文 ★ 精选小学主题班会策划方案5...

兴趣变现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答:商业化加速,人们对商业理论的需求加大,但是国内的实践者没空写,国外的著作翻译过来,还是有隔阂,就拿最新的博客而言,中外是不同的,所以最佳的状态,是有会通中西的人来做中国化、本土化工作,这两年万维钢、吴军等人的出现,其实已经大大改善了应用商业的局面,《兴趣变现》的第二作者孙庆磊,也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