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照片背后的光影秘密

作者&投稿:星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拍照其实是和光影的约定,捕捉刹那的光影就是我们拍照的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篇文章里面会讲讲拍一张好照片背后要用到的知识。

手机拍摄的原理,解释起来并不复杂,大体上就是小孔成像的升级版。光源通过光圈在设定时间内,让光进入传感器,并停留指定时间,经过数字化处理,最后呈现出图像。听上去很乏味,对吧,但给自己一点点耐心,要看我哦。( 并不是为了给我面子 )

人眼能直接看到的,是直射或者反射的光线。当光线打在一个物体上时,会进行反射,从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通常情况下,物体表面不是光滑的,光射到粗糙物体表面时,会无序地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现象又称为漫反射。设想我们在墙壁上凿一个小孔,漫反射的光会进入小孔,从而在另一端的墙壁上显出一个倒立的影子。这就是小孔成像啦,相机基于的原理也就是这个。

有很多方面可以决定一张照片的质量,有多少光线进入镜头,多长时间段的光线进入,队这些光线的敏感度如何,这分别就是相机的三要素。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入传感器的光的大小。

下面分别展示大光圈和小光圈下的两张图片,区别一目了然。

P.S. 大部分手机设备,都没有做多级光圈的支持,也就是说大部分设备都是一种光圈。所以除非自身的手机支持,这一条可以忽略啦,来打我呀。写在这里,是作为科普知识哒~

决定的是,允许多长时间的光进入传感器。快门时间越长,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多,从而照片会偏亮。拍摄较暗环境时,需要较长的快门,否则容易显示不清晰;反过来对于光亮充足的环境下,需要较短的快门,否则容易过度曝光。

下图分别是 0.6S 和 15S 快门下的两组照片,足够长的快门下,就有足量的光进入传感器,从而有车流的感受。

感光度很好理解,感光度越高,对光的敏感程度也越好,越容易拍亮物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感光度越高,噪点也会更明显,想要用得好,还得多实践。

此处有视频演示,微信公众号上传视频真麻烦,有兴趣的童鞋微信联系...

一束光经过透镜后,会在一个平面上清晰呈现,这个点叫做焦点,这个平面叫做焦平面,对于单一物体有且只有一个焦平面。实际上我们人眼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认为是清晰成像的,无法做到那么严苛。

手机上的对焦与相机上的对焦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单独的说明下。一般而言,前置摄像都使用的是定焦镜头,且一般都是超焦距镜头。换而言之,只要用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0.5m到无限远,都比较清晰。可能有人会问,我点击前置摄像头,画面变化很大的呀,那不是变焦,只是在测光,23333。

再来谈谈变焦效果,手机那么薄,配置一个需要前后伸缩的变焦镜头不太现实。那么手机的变焦效果是怎么实现的了?双摄!一般的摄像头,都会长焦和短焦搭配起来使用,我们看到的变焦效果,往往是两个摄像头配合起来工作,加上软件实现的算法才能工作。所以手机上的变焦速度,变焦效果,就能看出手机开发商的硬实力了。咳咳,我并没有批评某些手机哈~

现在手机为了大家更方便地进行拍摄,往往是测光加对焦,都可以轻触完成(哪里不清晰就点哪里)。此外,用户可以通过长按,来锁定焦距,这样就能完成不同的焦距效果。下面两张图片分别展示在不同焦距下的两张图片,照片清晰的部位不一样,意境也不相同。

接下来谈谈弥散圆和景深效果。

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点),继而有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效果如下图。

这里继续提及一下景深的概念,网上没有找到精确的定义,就我个人理解而言,景深是::能在相机中清晰成像的物体距离::。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前后移动都能清晰成像的距离。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物距越长,景深越大;物距越短,景深越小。

前面提到了相机的三要素,那么通过这三个要素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这里需要介绍下曝光的概念。一张照片如果太黑,那么用户看不清主体,反过来一张照片过白,用户也看不清主体。合适滴捕捉光影,是主体能够清晰地呈现,这就是曝光啦。理想上曝光是::18%灰::。

18%灰不是指灰色这个色彩,而是指18度灰的反射率,在设计拍摄中,那物体靠近黑色的反射率就被判断为曝光不足,相机会给你增加曝光;而太靠近白色时的反射率就会被判断为曝光过度,相机会自动减少曝光。

拍雪景中的人,相机以为场景太白会给你减少曝光,人物就欠曝了。而你在黑色的煤场拍人,相机以为场景太黑会给你增加曝光,人物就会过曝。

相机本身是无法区分各种光线的,都是以 18% 作为曝光基准,如果画面达到这种程度,那么就会认为是曝光正确。所为测光,也就是使得测光的区域能达到这个标准。

单发相机相较于手机会多一些测光模式,这里都简要地说一下。

平均测光的原理是将画面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进行独立测光,然后依此计算出整个画面的测光平均值。

在拍摄光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拍摄大气风景,人群团队的时候,很适用。

虽然是考虑整个画面,但会对中央区域进行加权,从而有所突出。这在拍摄人脸,中央突出等情况时,很好用。

一下三组图片,分别展示了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下拍摄的照片。

下面这个视频,是华为 Honor 上进行的拍摄完成的。该手机上快门固定,光圈固定,随着测光区域的变化,相机只能调节 ISO 感光度来使得::测光区域达到 18% 灰的效果::。

此处有视频演示,微信公众号上传视频真麻烦,有兴趣的童鞋微信联系...

看上去很高级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语法糖::。名义上,曝光补偿是相机提供的单独功能,能使得照片变亮与变暗。曝光补偿越大,图片越亮,反之就会越暗。

下面我拍了两张图片,分别是在不同曝光补偿的情况下拍摄的。可以明显地看到两张图片的色彩有明显差异。可我们在快门信息里面,没有看到曝光补偿相关的数据,难道是 Google Pixel 偷懒吗?实际上,曝光补偿只是一个语法糖,相机会根据你的曝光需求,动态地调整「快门」+「光圈」+「感光度」,已达到发亮的效果。所以快门信息里面,可以没有曝光补偿,而且有了了曝光补偿会更容易发生误解,快门、感光度这些信息是补偿前的,还是补偿后的?

两张图片,快门信息分别是,F1.8 1/125 4.46mm ISO118,F1.8 1/120 4.46mm ISO325。个人猜想在手机上,调整曝光补偿,大体上都是控制感光度来实现的吧。

录制了一个简单的视频,来展示曝光补偿对照片产生的变化。

此处有视频演示,微信公众号上传视频真麻烦,有兴趣的童鞋微信联系...

设想一下,我们坐在火炉旁烤火,期初的时候温度较低,炉火的颜色偏红,而后温度逐渐升高,炉火逐渐偏蓝,似乎看起来颜色表现出了的色值与问题的温度有关。根据维基百科上的描写,一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颜色变化,称为色温。由于在定义的时候,是将标准黑体进行加热,发生颜色变化,这里就沿用了开尔文单位(K)来表达色温。

::色温越高,颜色越偏蓝,反正越偏红::

下面的图来自于 摄影入门之白平衡 - 知乎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在高色温(阴天)和低色温(黄昏)情况下的图片。阴天情况下,冷光更多地折射下来,颜色偏蓝,由此色温更高。在黄昏的时候,暖光会相对更多,颜色偏黄,色温也就更低些。

讲到这里,就继续说明下白平衡啦~ 我们人眼是可以自行脑补各种色温的,但相机不行,分辨不出是在何种光源下进行的拍摄。那么告诉相机当前所处于哪种光源,相机矫正色温,这就是白平衡。

下面的视频演示的是,三星 Note8 设置白平衡的视频。视频中,可以看到 K 值越小,显示出来的视频越蓝。(这里K值是告诉相机当前所处的色温值,K值越小,就越得向色温高的方向进行补偿,因而画面会偏蓝)

此处有视频演示,微信公众号上传视频真麻烦,有兴趣的童鞋微信联系...

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听上去很玄学,实际上并不复杂。HDR 模式其实并不是什么拍摄技术,而是后期技术。

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很难去应付复杂的光线环境。例如逆光拍摄,夜景拍摄等等,很容易拍摄出过曝,或者太黑的照片。有没有什么傻瓜的方法了?有呀,答案就是小标题鸭 - HDR。

上面这句话,有问题。HDR模式,通过多张照片整合,能达到自然光线所不能达到的雨露均沾的效果。

上面两张图片,是在华为 Honor P20 手机上拍摄的。分别是启用了 HDR 模式和关闭 HDR 模式上拍摄的。

现在手机已经很强大了,不同于胶片时代,我们已经能很轻松地拍出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了。前面提及的背景知识、小技巧,都只是辅助,拍照永远是你在那一块对光影的看法。

末了、渐渐地抛出,相机的真正四要素。

我们来看看利用前面的知识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效果。

祝大家,拍得愉快,拍得开心~

撒花 !!!



~

手机照片背后的光影秘密
答:一张照片如果太黑,那么用户看不清主体,反过来一张照片过白,用户也看不清主体。合适滴捕捉光影,是主体能够清晰地呈现,这就是曝光啦。理想上曝光是::18%灰::。 18%灰不是指灰色这个色彩,而是指18度灰的反射率,在设计拍摄中,那物体靠近黑色的反射率就被判断为曝光不足,相机会给你增加曝光;而太靠近白色时的反...

求原理解释啊!光学,照相机照的相为什么会有影子。
答:额,这个原理非常好理解。确实,相机是定格某一时刻的,可是这个“某一时刻”是可长可短的。先说一下快门,快门打开后,图像传感器就开始接受光并且成像,随后快门关闭,成像完成。如果说快门打开1秒,那么传感器接收的是1秒内车灯发出的光。假设汽车从画面左面移动到画面外面要1000秒,那么,你传感器接受1...

求大神帮忙分析摄影光影,光的角度谢谢
答:1、第一步这个图片是由几个素材合成的,就是说是否有光源冲突的地方,分别拍摄,最后合成为一个照片,由于包装纸和主体没有明显分割应为一次成像,下部的包装袋光源也是顶部近摄影者放置,整张照片应该是一次成像。2、分析光源:主光源在近摄影者的顶部,右侧包装纸的高曝光可以证明,放置此光源时一定注...

卡西尼号相机拍摄的一些照片揭示了哪些秘密?
答:卡西尼号位于土星阴影时拍摄了这张照片。镜头转向土星和太阳,因此土星和光环处在背光状态。相较低相位视角,这种特殊的高相位构图有助于科学家更容易地研究光环和大气层。照片摄于2012年10月17日。拍摄时组合使用红外、红色和紫色光谱滤光镜,以生成这种色彩增强效果。卡西尼号上次拍到类似照片是在2006年9...

拍夕阳时照片上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太阳光影
答:你显然应该得出一个答案:用肉眼看不会有那个东西,用相机拍就有,那么显然是相机本身令那个东西出现的。出现的原因,其实就是那个东西的名字:镜头光晕。因为光进入相机的透镜系统的时候,会在镜面出现反射,因而会造成多重像,是假象。除非你能消除每个透镜的反射,不然还是会出现的。

[摄影百科] 光圈
答:光圈,是摄影世界里的一把隐形钥匙,它隐藏在镜头内部,通过多边形或圆形可变孔径控制光线的进量,就像相机镜头的神秘调色盘,赋予照片不同的光影效果。1.2 光圈大小的秘密</ 光圈值如F1、F1.4至F64,每档之间的进光量翻倍。例如,从F4到F2.8,光线倍增;F2.8至F2,光亮再翻一番。最亮时,F1...

探索光影世界
答:光影背后的秘密当阳光被树叶遮挡,地面上会出现美丽的光斑。这是因为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幕,三者齐聚,才能产生那神秘的影子。科学小课堂1.想知道阴影是怎么来的吗?2.你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幕之间的关系吗?动手实践1.做个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看看你能...

为什么拿相机对着电脑屏幕照相,照片会出现波纹?
答:知道了摩尔条纹出现的原因,我们在拍照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的对照相机参数进行设置,就能使拍出的照片中不再出现这种条纹。一般来说我们手机的照相机中都有频率设置,为了有效降低条纹出现的概率,我们要利用其中的减少闪烁这一模块,进去之后只要调整闪烁速度,使其小于电脑屏幕的帧频,我们就能有效避免波纹...

老式洗衣机拍摄方法
答: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拍摄出好看的老式洗衣机照片的技巧:1.神秘背景:为了增强照片的神秘感,可以找一个背景比较暗的地方拍摄。这样,照片会更加突出,同时增加了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感。2.温暖的色调:老式洗衣机往往会有一些深灰色或棕色的木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调来增加照片的温暖感。3.小光源:在...

在摄影里``光影是什么意思???
答:光影的意思是: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剪影:形态明显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象称为剪影。一般为亮背景衬托下的暗主体。光影的表达:顺光使拍摄对象受光面积大且均匀,阴影不易显现,主体描写相对平淡,质感和立体感贫乏。侧光可以使拍摄对象不平的表面呈现出明确的阴影,表现出被拍摄体的纹理、质感和较强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