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中谁盗了明皇陵

作者&投稿:钟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乾隆盗永陵的楠木,孙殿英盗乾隆、慈禧的陵。
乾隆皇帝与民间对明代陵墓的盗毁
十三陵鸟瞰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乾隆和此前的顺治、康熙、雍正等朝的几代帝王陵寝,其中所用的相当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毁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清朝在入关后,就曾下令捣毁、劫掠过明十三陵,并焚烧过明定陵、德陵等陵寝。有实证可考的是,顺治的孝陵木材多用旧料,而旧料来源就是大肆拆毁明代建筑。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被后人证实是来自西苑明世宗朱厚熄嘉靖年间所建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这一殿二亭所在位置,正是明世宗做道场的地方,大殿前原建有丹馨门和绵芳、翠芳二亭。清初在兴建顺治孝陵时,将清馥殿及二亭拆除,不但将其楠木材料用来兴建孝陵,就连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寝,都相继拆毁了大量明代建筑,乾隆还以修复十三陵的名义,将定陵由大改小,偷梁换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来建造了自己在遵化的裕陵。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乾隆置皇体颜面于不顾,以天子之尊,一意孤行,给后世留下一段皇帝盗木的丑闻。

乾隆皇帝画像

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是明嘉靖皇帝的陵寝,其享殿是楠木殿,香气袭人,沁人心脾,蚊蝇不近。它的木架是用昂贵的金丝楠木建成的,不刷漆而光泽油亮,不雕饰而纹路精美。乾隆皇帝在巡视时看中了这些金丝楠木,一心想拆毁楠木殿,将这些楠木用到圆明园中去。文渊阁大学士纪晓岚援引《大清律》上奏道:律例规定挖明坟者死,皇上金口玉言,万民之尊,此举事关国体,干系重大,诚望陛下三思而后行。乾隆读此奏折后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但金丝楠木一日不到手,一日不安。思前想后,终于心生一计,于是乾隆明诏下令调集天下能工巧匠,修缮永陵享殿,然后密传旨令,派亲信工匠用偷梁换柱之法,把永陵的楠木撤换下来。这样,乾隆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

十三陵破败的陵园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乾隆盗木的丑闻还是被张扬出去。但皇帝毕竟是皇帝,自有应付万变的招数。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责,给天下人一个说法,乾隆自下诏书把自己“发配”到江南,算是对群臣子民的一个交代,此事从此也就不了了之。

十三陵之定陵

明十三陵之劫,除了陵园建筑,还有地下墓葬。万贵妃是明朝著名的妃嫔,四岁从山东诸城被选入宫,尔后充当孙太后(明成化皇帝朱见深祖母)的宫女。成人之后,被皇太子朱见深看中,二人暗中往来,有了男女私情。朱见深18岁即位时,万氏已是35岁的半老徐娘,由于生来姣艳,且驻颜有术,因此一直受到朱见深的宠爱。万氏恃专宠而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就连堂堂皇后也惧其三分。万氏一生喜欢玩鹰,喜欢鹰啄活物的血腥味,为讨其喜欢,皇帝下诏向全国各地摊派征鹰任务,一时万氏的深宫中处处鹰迹。由于万氏侍奉有方,皇帝竟寻找吴皇后的过错而借机将她废掉,立万氏为皇后。后因群臣竭力劝谏未遂。1466年,万氏因生子而被封为贵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59岁的万贵妃病死,宪宗朱见深悲痛万分,为她辍朝七日,并打破皇妃不得入葬陵区的常规。在苏山脚下,为她修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以慰藉爱妃的在天之灵。这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之的万娘坟。

定陵地下宫殿入口处

由于宪宗专宠万贵妃,给捕鹰、养鹰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痛苦和不安。所以,人们将宪宗所葬的茂陵后面的宝山讥称为“鹰嘴山”。

1923年,当地土匪侯现文领18人对德陵和东井的娘娘坟进行挖掘,由于人少墓大未能成功。事发后,侯现文被抓进监狱,终了一生。1944年秋,长陵园村的程老六拉起百余人的队伍,自称程六爷,占山为王。他重走当年侯现文的老路,在一天深夜,将队伍偷偷拉到万贵妃墓前,开始分头挖掘。经过三个昼夜的刨、挖、凿、炸,终于将墓顶打透,万贵妃的随葬品被抢劫一空。程老六找来6匹马,将金银器物连夜驮到长陵园村进行分赃。当兵的每人分到1两黄金、20颗宝珠,当官的每人分一金罐或相当于一金罐的器物,程老六自然将贵重的宝物独吞。

盗掘后陵寝围墙

盗墓后的第二天,程老六便举行大婚。所用车辆浩浩荡荡,宰杀猪羊无数,其威风与排场为当地百姓所罕见。筵席之上,程老六媳妇头戴从墓中盗出的金顶凤冠,趾高气扬,俨然万贵妃再世,一派皇后气派。

定陵地宫内出土的凤冠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程老六和国民党警备部队发生冲突直至混战,被乱枪打死在附近工部厂村的河套里,其妻妾家产俱被国民党警备部队瓜分一空。乱世逆子,终遭天报应。

继十三陵之后,民国年间开始,明代其他王侯将相/文臣武将的陵墓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和毁坏。

十三陵内明末太监王承恩墓

1929年5月,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墓被盗。郑成功父子及妃董氏墓原在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成功孙郑克塽降清,请求迁郑成功父子墓于福建南安其五世祖乐斋公墓地。此次被盗,丢失多少遗物史无记载,郑氏家族也心中无底,遂商定开棺验查。可怜一代英雄九泉之下尚不得安宁。从打开的两具棺椁看,男棺为郑成功棺,开棺得玉带1条,带上嵌大小玉18块,朝服1袭已破烂,仅存绣袍4领,均绣蟠龙。靴一对,已失其底,靴面系黄缎制成,亦绣龙;女棺为董夫人棺,发现有发钗2枝,护心镜1个,龙袍7袭,均折叠整齐,但取出即成飞灰。 郑成功墓园

从验查结果看,盗贼尚有一点良知,没有将随葬之物一扫而空。也许是念及其是民族英雄?亦或是开棺后的良知突然觉醒?也许是许许多多未可知的原因。但盗贼毕竟是盗贼,既盗之,焉有不取之理?既敢英雄头上动土,何存天良地知之说?这桩无头公案,令郑氏家族大惑不解,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

明朝朱元璋有两个嫡子分封在江西,册封在建昌府的名为益王,此地处闽赣要冲。自益端王朱祜宾起,先后世袭了7代8个益王,共有11个王子王孙连同他们的妻妾厚葬在此,成为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郡王墓葬区,还有石人石马护卫,整个墓葬区恢宏气派。

1978年年底,一伙亡命之徒盯上了这块宝地,利用深夜悄悄开挖。他们选中了益王第五个儿子淳河怀喜王朱常油和他的爱妻、妾三人合葬墓。整整两夜未果,第三夜终于打开墓穴。

面对三具完整的干尸,盗贼们一下红了眼。

其内随葬珍品琳琅满目。朱常油头戴金七梁王冠,静静地躺在棺椁中。一伙人急不可耐,劈棺扬尸,将举世罕见的三鹿盘、玉带、金钻、金匾、金帽簪、金花、金头盖、含口金、琥珀、银盘、青瓷瓶等一一取出,拿不出尸体口里含的金子和颈部的饰物,便干脆把头砍下,把口撬开,可惜300多件瑰宝被盗贼一抢而空,被捣碎打烂的珍品无以计数,空荡荡的墓穴中空留三个冤魂的冥冥叹息。

益王墓内出土的青花瓷

1979年,不知哪一个想发横财的家伙,在合江首开挖坟盗墓之先例,从死人口中掏出宝珠,从死人手上捋下镯子、戒指,从死人头上取下耳坠、金簪,偷偷卖给文物贩子,从而一举暴富。红了眼的乡邻自然不甘寂寞,遇坟便挖,遇墓便掘。一时间,合江县境内盗墓成风。先开挖明代官宦之墓,继之发展到新坟也挖,有的墓今天被人挖过,明天又被人盗挖。有的怕别人挖了自己的祖坟,便先行挖之。最后合江县内无一座完整的坟墓。在这场挖坟盗墓闹剧中,不少人大发横财,有的干脆成了专业户,积累了一套丰富的“专业知识”。据说,他们不用挖去坟土,也不用开启棺木,只须用一只钻子、一根钢丝,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墓中的财宝掏得一干二净。有的专业户嫌挖坟盗墓费大力捞小钱,就学着转手倒卖,慢慢转化为文物贩子。专事挖坟盗墓的,叫做“穿山甲”,他们中的少数受雇于幕后老板,称之为雇佣型穿山甲。

合江县被盗明代官宦之墓现场

正是在这种发财梦的驱使下,一个叫望仙乡蕌林村的村庄,在村长的率领下,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地开进山去,专门盗墓。结果二千多座古墓被挖开,尸骨遍野、坟窟满山。一时间鬼哭狼嚎,天神共怨。这个村的一个农民,一看这阵势,索性买了鞭炮、猪肉,带着铁锨,跑到自家的祖坟前,焚香、祭祀、叩头,然后祷告说:“祖宗在上!请你饶恕不肖子孙,我要是不来开挖,就得别人来掘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让咱本家人发这份财吧,若有什么金银财宝,给自己总比给外人好啊!”祭祀一阵,哭号一番,于是动手挥锨,开挖自家祖坟。刨开之后,见墓中并无几件值钱的器物,一气之下,将尸体拖出坟外,扔到地下,然后对着尸体狠踹两脚,骂道:“你这个死了不烂的东西!光顾了自己生前享福,咋就不知道给后人留点好东西啊!”言毕,愤然而去。

~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著名的盗墓行为?
答:考古吧,尤其是铁骨铮铮郭沫若的考古明皇陵,明知道技术不够还要挖,导致很多珍贵文物永久性损毁了

王源新年祝福语文案
答:1、盗墓笔记:明初曾有奇人名为汪藏海,精通风水,书中称其“在风水上的造诣登峰造极”,参与了明皇陵和故宫的修建。 2、盗墓笔记:在广西巴乃深山之中修筑了一座古楼,古楼如同阳宅般设有许多房间,实为张家古墓。 3、"岁岁年年不挂科,朝朝暮暮有帅哥。" 4、喜连连,乐翩翩,幸福陪在你身边,新年快乐! 5、有同...

明皇陵无一被盗,为什么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答:明皇陵之所以没有被盗是因为选址比较安全,地理位置好并且当地的官员管理很严格;清朝皇陵选址一般都比较偏僻,差不多都在郊区,而且清朝末年时局太混乱了,导致盗墓贼很多。总的来说和两个朝代的整体局势有关,详细分析下。第一:两个朝代的选址问题决定了皇陵的安全度。明朝时期的皇陵选址都是比较好的,...

凤阳明皇陵的规模与布局
答:一报还一报,这下农民军攻占凤阳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复仇机会,他们杀了凤阳守陵太监,砸毁了朱元璋亲立的“第一山”碑,在朱五四夫妇的皇陵墓顶上挖了一个深穴,以泄皇气,以断龙脉。随后兵向临淮,因当地守军有备,未能攻占,当即火烧西关,引军而返。> > 这就是明皇陵与明中都遭受的第一次灭顶之灾或称“凤阳...

【司马好散文】 金陵随笔⑤ 明孝陵祭
答:看来爷俩的代沟还真挺严重的,只是可怜了这位劳苦功高的朱大帝,只能自己孤孤单单地守在这里,与同样孤单的凤阳明皇陵,盱眙明祖陵一道,成为孤存于北京之外的明代皇陵,人们又称它们为明初三陵。02进入明孝陵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一侧墙上有如古代铜钱的图案,那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2003年7月3日,世界...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详细点谢谢
答: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而闻名的“陋室”、保存在和县历阳镇上以李白《赠汪伦》诗而闻名的泾县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有后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于凤阳建造的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庆市有太平天国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歙县有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