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试剂光度法 孔雀绿光度法

作者&投稿:撒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氨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铜(Ⅱ)与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生成棕黄色的铜盐沉淀,在稀溶液中生成胶状悬浮体,若预先加入保护胶,则生成棕黄色的胶体溶液,借以进行铜的光度法测定。在此显色条件下,铁、锰、铅、锌、钴、镍、锡、银、汞、铋、锑、铀、镉、铬等元素均有干扰。一般采用沉淀分离、有机试剂萃取或EDTA掩蔽等方法分离干扰元素以消除其干扰。各种分离方法均有各自特点,适用于不同试样的分析。

40.3.3.1 沉淀分离-铜试剂光度法

方法提要

在pH5.7~9.2,铜(Ⅱ)与显色剂呈现比较稳定的颜色。为消除其他元素的干扰,在小体积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铵-氯化铵使铁等干扰元素生成沉淀,铜形成铜氨配合物进入溶液中,过滤使铜与干扰元素分离,然后加入铜试剂进行光度法测定。本法适用于0.001%~0.1%铜的测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氯化铵。

盐酸。

硝酸。

氢氧化铵。

氯化铵-氢氧化铵洗液加2mLNH4OH于98mL水中,然后加入1gNH4Cl,搅匀。

铜试剂溶液(1g/L)。

动物胶溶液(10g/L)用时现配。

铜标准储备溶液ρ(Cu)=1.00mg/mL配制方法同本章40.3.1碘量法。

铜标准溶液ρ(Cu)=50.0μg/mL由铜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制得,φ(HNO3)=4%。

校准曲线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铜标准溶液(50.0μg/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50mL,加3gNH4Cl、10mLNH4OH和1mL动物胶溶液,摇匀,加入10mL铜试剂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g(精确至0.0001g,称样量视铜含量而定)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许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徐徐加入10mLHCl,摇动,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数分钟,稍冷,加3mLHNO3,继续加热使试样分解完全。溶液体积加热蒸发至1~2mL时,取下烧杯,加3gNH4Cl,搅拌成砂粒状,加10mLNH4OH,搅拌均匀,以10mL水冲洗杯壁,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滤液用100mL容量瓶承接,用氯化铵-氢氧化铵洗液洗烧杯及沉淀各5~6次,沉淀弃去。于滤液中加入1mL动物胶溶液,摇匀,加入10mL铜试剂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后,按校准曲线分析步骤操作,测得铜量。若铜含量较高,可将小体积分离后的溶液稀释至100mL,根据含量分取5.0~20.0mL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进行测定。

按下式计算铜的含量:

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贵金属矿石及铀钍矿石分析

式中:w(Cu)为铜的质量分数,%;m1为从校准曲线上查得分取试样溶液中铜的质量,μg;m0为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样空白溶液中铜的质量,μg;V为试样溶液的总体积,mL;V1为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

注意事项

1)若有大量锰存在时,会与显色剂形成玫瑰红色,应于氢氧化铵溶液中加溴水除去。

2)试样中含镍大于0.1%、钴大于0.05%时有干扰,可多加氢氧化铵及动物胶消除其影响,即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15mLNH4OH和25mL动物胶溶液。

3)如果显色溶液中含有锰(10mg)、镍(3mg)、钴(0.6mg)、铅(0.6mg)时,对测定有干扰,可在加入显色剂前先准确加入10mL0.01mol/LEDTA溶液及10mL0.01mol/LMgSO4溶液,EDTA与这些干扰元素配位形成无色配合物,不与显色剂作用,过量的EDTA与加入的硫酸镁配位消除其影响。大量镍存在时,与EDTA的配合物呈淡黄色,可以用一个不加显色剂的空白溶液作参比以消除影响。锰含量高于6mg时,可以增加EDTA溶液和硫酸镁溶液至20mL。

4)如果试样中含有大量铅时,可以加入超过铅量的铁,用硫酸铵-氯化铵-氢氧化铵浓缩法使大量铅与铜分离,然后加入一定量的EDTA溶液配位其他干扰元素。操作步骤如下:称取0.1g(精确至0.0001g,称样量视铜含量而定)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0.1g铁粉,用少许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徐徐加入10mLHCl,摇动,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数分钟,稍冷,加5mLHNO3,继续加热使试样分解完全。待烧杯中溶液蒸发至近糊状时,取下烧杯,加5g(1+1)(NH4)2SO4-NH4Cl混合剂,搅拌均匀,加10mLNH4OH,搅拌均匀,加10mL水,搅拌均匀。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滤液用100mL容量瓶承接,用氯化铵(0.1g/L)-硫酸铵(0.1g/L)洗液洗烧杯及沉淀各5~6次,沉淀弃去。于滤液中加入5mLEDTA溶液及5mLMgSO4溶液,其余操作同前。

5)动物胶一定要在显色剂前加入。

6)在pH9.0~9.2的氨性溶液中显色15min后,颜色即稳定,并可保持24h不变。

40.3.3.2 铜试剂萃取光度法

方法提要

许多金属离子与铜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各种难溶化合物可溶于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在特定条件下,溶于有机溶剂中的铜试剂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可与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在pH8.5~11时,下列次序中位于前面的每个金属离子可从有机溶剂中的铜试剂化合物中取代其后一些金属离子:汞(Ⅱ)>银、钯>铜>铊(Ⅲ)>钴(Ⅲ)>铋>铅>铁>钴(Ⅱ)、镉、铊(Ⅰ)、镍>锌>铟、锑(Ⅲ)>碲(Ⅳ)、锰(Ⅱ)。例外的仅是镍和钴,它们不能被汞、银及铜完全析出,而钴(Ⅲ)也不能从铜试剂-铅化合物中完全析出铅。

汞、银、铅、镉等与铜试剂形成的化合物在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中无色;而铜、镍、钴及锑等为黄色;铁(Ⅲ)为棕褐色。因此,将含铜的水溶液在一定的酸度下与铜试剂-铅盐三氯甲烷溶液摇动时,铅转入水溶液,而铜进入三氯甲烷层,并与试剂形成黄色化合物。本法以此为基础测定低含量铜。本法适用于0.001%~0.1%铜的测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盐酸。

硝酸。

氢氧化铵。

柠檬酸钠(200g/L)。

铜试剂-铅盐三氯甲烷溶液称取0.4gPb(Ac)2溶解在100mL水中,加入约1g酒石酸钾钠,加1~2gNaOH至溶液呈碱性,加0.4g预先溶于少量水的铜试剂混匀。放置约5min,待沉淀析出后,将沉淀及溶液一起转入1000mL分液漏斗中,并加入500mL三氯甲烷摇动使沉淀溶解。分层后弃去水相,加入少量水洗涤有机层一次。静置,使三氯甲烷中的水完全析出,然后将有机层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纯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将此制备好的溶液转入约3000mL的棕色磨口瓶中,再加入1000mL纯三氯甲烷(总计2000mL),摇匀,备用。

铜标准储备溶液ρ(Cu)=1.00mg/mL配制方法同本章40.3.1碘量法。

铜标准溶液ρ(Cu)=2.0μg/mL由铜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制得,介质φ(HNO3)=4%,用时配制。

甲酚红指示剂称取0.05g甲酚红,置于小烧杯中,加入两粒氢氧化钠及少量水使其溶解,加水至100mL,摇匀。

校准曲线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铜标准溶液(2.0μg/mL),分别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1mL柠檬酸钠溶液,加水至约5mL,加2滴甲酚红指示剂,用稀氢氧化铵和稀盐酸调节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色(水溶液中含铁量高时,溶液为橙黄色,不易判断pH的变化,可用pH试纸检验,此时变色范围为pH7.2~8.8)。加2mL铜试剂-铅盐三氯甲烷溶液,剧烈摇动2min。分层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420nm处,用1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0.5g(精确至0.0001g,称样量视铜含量而定)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许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徐徐加入10mLHCl,摇动,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数分钟,稍冷,加5mLHNO3,继续加热使试样分解完全。加热蒸发至近干后,加2mLHNO3及少量水,加热煮沸,取下冷却,移入25mL带塞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后,吸取2.0~5.0mL上层清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按校准曲线分析步骤操作,测得铜量。

铜含量的计算公式同式(40.2)。

注意事项

1)若试样中铜含量高时,可将标准系列铜含量增加至0~60μg;此时可加入铜试剂-铅盐三氯甲烷溶液5mL进行萃取。

2)交换反应最适宜的酸度,文献报道不一,有认为pH3~5为好,此时交换反应快;亦有认为pH8~8.8最好。实验证明,在无掩蔽剂存在时这两个酸度范围交换反应均很快。在pH3~5条件下进行交换反应时,EDTA及较多量柠檬酸铵不能存在,否则结果偏低。在pH8~8.8时,仅EDTA不能存在,柠檬酸铵用量无影响。因此,推荐使用pH8~8.8的酸度。实际上本方法中酸度可在pH8.5~11变动。对于高含量铜的交换反应,pH应低于9.5,否则结果偏低。

3)在所拟定的测定条件下,溶液中存在铁(5mg)、镍(0.1mg)、钴(0.2mg)、铋(10mg)无影响。锰有干扰,可加盐酸羟胺消除之。钼(Ⅵ)在用三氯甲烷萃取时呈不稳定的红色;但在四氯化碳中无色。

40.3.3.3 EDTA掩蔽-铜试剂萃取光度法

方法提要

用EDTA消除铁、钴、镍、锰、锌等元素的干扰,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铜试剂-铜配合物进行光度法测定。

铜与EDTA也可以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而妨碍测定,但此配合物稳定性较差,如加入过量显色剂,放置约15min以延长显色时间,就可防止EDTA的影响。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盐酸。

硝酸。

氢氧化铵。

乙酸乙酯。

EDTA溶液(50g/L)。

铜试剂溶液(1g/L)。

铜标准储备溶液ρ(Cu)=1.00mg/mL配制方法同本章40.3.1碘量法。

铜标准溶液ρ(Cu)=50.0μg/mL由铜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制得,介质φ(HNO3)=4%。

酚酞指示剂(1g/L)(6+4)~(9+1)乙醇溶液。

校准曲线

吸取0.0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铜标准溶液(50.0μg/mL),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用水稀释至25~50mL后,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稀氢氧化铵至微粉红色,加10mL铜试剂溶液,放置15min,然后加10mL乙酸乙酯,振摇1min,静置。将溶有棕黄色铜盐的有机层保留在漏斗中,水层置于另一分液漏斗中。在水层溶液中加入5mL铜试剂溶液及5mL乙酸乙酯,第二次萃取,振摇1min,此时乙酸乙酯有机层应为无色,弃去水层后,用滤纸将漏斗颈吸干。将两次有机层合并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洗分液漏斗,最后用乙酸乙酯稀释至15mL,摇匀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420nm处,用1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0.5g(精确至0.0001g,称样量视铜含量而定)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许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徐徐加入10mLHCl,摇动,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数分钟,稍冷,加5mLHNO3,继续加热使试样分解完全。加热蒸发至近干后,加2mLHNO3及少量水,加热煮沸,取下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25.0~50.0mL试样溶液,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10~15mLEDTA溶液,放置5min左右,使干扰元素生成难溶的配合物(此时如有白色结晶状颗粒析出,系配位剂本身,加入氢氧化铵即可溶解,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稀氢氧化铵至微粉红色,加10mL铜试剂溶液,放置15min,然后加10mL乙酸乙酯,振摇1min,静置。然后按校准曲线分析步骤操作,测得铜量。

铜含量的计算公式同式(40.2)。

注意事项

1)用氢氧化铵调节酸度时,氢氧化铵勿过量;若pH大于9,则在大量EDTA存在下,萃取率要降低。

2)EDTA也能与Cu2+生成配合物而阻碍显色,但加入铜试剂后,Cu2+与铜试剂作用生成更稳定的铜-铜试剂配合物(加入EDTA溶液对测定无影响)。为了使Cu-EDTA配合物完全转变为铜-铜试剂配合物,应在显色15min后测定。

3)EDTA的加入量应是试样中铁、锰、镍、钴总量的10倍。实验表明,1mL50g/LEDTA溶液可以掩蔽6mgFe,7mgCo、Al、Mn,8mgNi、Zn、Ca、Mg,20mgPb。

4)铋与铜试剂生成的沉淀也溶于有机试剂而干扰测定。当铋量小于1mg时,可用(2+1)HCl洗涤有机相以除去铋;铋量高时,可用氢氧化铵-氯化铵将铋沉淀分离。



任务铜矿石分析方法的选择~

任务描述
铜矿石属于有色金属矿石,矿石成分通常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试样中铜的含量及伴生元素情况,以及误差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方法。本任务对铜的化学性质、铜矿石的分解方法、铜的分析方法选用等进行了阐述。通过本任务的学习,知道铜的化学性质,能根据矿石的特性、分析项目的要求及干扰元素的分离等情况选择适当的分解方法;学会基于被测试样中铜含量的高低不同以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不同而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填写样品流转单。
任务分析
一、铜在自然界的存在
铜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已发现的含铜矿物质有 280 多种。铜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01%。
铜以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吸附状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类质同象和吸附状态存在的铜工业价值不高。
在独立矿物中,铜常以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自然铜等形式赋存。其主要的工业矿物有:
黄铜矿(CuFeS2) 含铜34.6%(常与黄铁矿伴生)
斑铜矿(Cu5FeS4) 含铜63.3%
辉铜矿(Cu2S) 含铜79.9%
黝铜矿(Cu12Sb4S13) 含铜46.7%
孔雀石(CuCO3·Cu(OH)2)含铜57.5%(常以蓝铜矿、 褐铁矿等共生)
蓝铜矿(2CuCO3·Cu(OH)2)含铜55.3%
黑铜矿(CuO) 含铜79.9%
赤铜矿(Cu2O) 含铜88.8%
自然铜矿(Cu) 含铜100%
富铜矿的工业品位为铜含量>1%。但当伴生有用组分且冶炼时有用组分又可回收者,其工业品位要求有所降低。
铜属于亲硫元素,所以常与银、金、锌、镉、镓、铟、铊、硒、碲、铁、钴、镍、砷、汞、锗等元素伴生。在铜矿分析中,应注意对其伴生元素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
二、铜的分析化学性质
1.铜的氧化还原性质
铜的价电子结构为3d104s1。在它的次外层有18个电子,由于有较多的电子处于离核较远的外层,所以对原子核的屏蔽效应就较小,相应地原子核的有效核电荷就较多,铜原子对外层s电子的束缚力也就较强,因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元素。铜是变价元素(主要呈现+1价和+2价两种价态)因而具有氧化还原性质。铜的氧化还原性质在分析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分解铜矿石,分析掩蔽铜对其他元素的干扰,用氧化还原法测定铜,等等。
例如,铜不能溶于非氧化性的酸中,但利用其氧化还原性质,可用硝酸溶解铜,硝酸使铜氧化并把铜转移到溶液中,同时放出氮的氧化物。通常采用的测定铜的碘量法也是基于铜的原子价可变的特性。
又如, 作用,产生硫化亚铜沉淀,此反应可用于铜与其他元素的分离:在用碘量法测定铜前,为了使铜从试液中分离来,可加入Na2S2O3使铜沉淀为硫化亚铜析出,经灼烧转为氧化铜,然后用硝酸溶解,用盐酸赶硝酸,最后用碘量法测定铜。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2.铜的配位性质
它的简单离子在水溶液中都以水合配位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铜离子能与许多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配位体(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形成配合物。铜离子的配合性质,对于比色法测铜、配位滴定法测铜和对铜的分离、富集、掩蔽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例如:利用Cu2+与CN-反应生成的Cu+的氰配合物[Cu(CN)4]3-,而不被KOH、H2S沉淀,可使铜与其他金属元素分离。在用EDTA配位滴定测定试样中的Ca、Mg时,就可用此配合物的生成来掩蔽Cu2+,从而消除Cu2+的干扰。此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2Cu2++10CN-→2[Cu(CN)4]3-+(CN)2
Cu2+与铜试剂(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在pH为5~7 的溶液中生成棕黄色沉淀,可用于铜的比色测定,也可用于铜的分离。
Cu2+的氨配合物(Cu(NH3)4)2+的蓝色可用于比色测定铜。也可用此配合物的生成,使铜与Fe3+、Al3+、Cr3+等分离。
又如:Cu2+与二甲酚橙(XO)和邻啡罗啉(Phen)反应生成异配位体配合物Cu2+-Phen-XO。利用此反应可用二甲酚橙作EDTA法测铜的指示剂,而不被铜所僵化,因为上述异配位体在滴定终点能很快地被EDTA所取代,反应如下:
Cu2+-phen-XO+EDTA→Cu2+-EDTA+Phen+XO
三、铜的测定方法
铜的测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碘量法、极谱法及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一)碘量法
碘量法是测定铜的经典方法,测定铜的范围较宽,对高含量铜的测定尤为适用,对组成比较复杂的样品也适用,故碘量法仍为目前测铜的常用方法之一。碘量法已经被列为铜精矿测定铜的国家标准方法。
用碘量法测定岩石矿物中的铜,根据消除干扰元素所加的试剂不同,可分为:氨分离-碘量法、碘氟法、六偏磷酸钠-碘量法、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碘量法、硫代硫酸钠-碘量法以及硫氰酸盐分离-碘量法等。
1.氨分离-碘量法
试样经分解后,在铵盐的存在下,用过量氨水沉淀铁、锰等元素,铜与氨生成铜氨配合离子(Cu(NH3)4)2+,驱除过量的氨,在醋酸-硫酸介质中加入碘化钾,与Cu2+作用生成碘化亚铜并析出等当量的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退去,根据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量,计算出铜的量。主要反应如下:
2Cu2++4I-→2CuI+I2

岩石矿物分析

2.碘氟法
本法与上法的区别在于用氟化物掩蔽Fe3+的干扰,省去了铜与铁的分离步骤,因而是一个快速法。
用氟化物掩蔽铁是在微酸性溶液(pH为2~4)中,使Fe3+与F-形成稳定的配合离子(FeF6)3-而消除Fe3+的影响。
氟离子能与试样中的钙、镁生成不溶性的氟化钙和氟化镁沉淀,此沉淀吸附铜而导致铜的测定结果偏低。实验证明,氟化镁沉淀对铜的吸附尤为严重。为了消除钙、镁的干扰,可在热时加入氟化钠,适当稀释,以增加氟化钙和氟化镁的溶解度。另外,加入硫氰酸盐使生成溶度积更小的硫氰化亚铜沉淀,可以减少氟化钙对铜的吸附。当镁含量高时,虽氟化镁对铜的吸附比氟化钙尤甚,但氟化镁沉淀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只要缩短放置时间(加入氟化钠后立即加入碘化钾,放置1min后滴定),即可克服氟化镁吸附的影响。在采取上述措施后,60mg和100mg镁均不影响测定。
碘氟法测定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滴定时溶液的酸度。滴定时溶液的pH应保持在3.5左右,否则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碘氟法适用于钙、镁含量较低,含铜在0.5% 以上的岩矿试样中铜的测定;对于钙、镁含量高的试样,用此法虽可测定,但条件不易掌握,此时。最好采用六偏磷酸钠—碘量法。
3.六偏磷酸钠-碘量法
六偏磷酸钠-碘量法测定铜与上述两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六偏磷酸钠掩蔽铁、钙、镁等的干扰。
六偏磷酸钠在pH=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能与Fe3+、Ca2+、Mg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达到消除Fe3+、Ca2+、Mg2+的干扰目的。它在测定条件下,可掩蔽30mg铁,60mg钙和30mg镁,所以此法能弥补碘氟法之不足,适用于含钙、镁较多,铁不太多,含铜在0.5% 以上的岩矿试样中铜的测定,是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
六偏磷酸钠虽可解决钙、镁的干扰问题,但它对铜也有一定的配合能力,会影响Cu2+与I-的反应。应在加入碘化钾之后立即加入硫氰酸盐,以免铜的结果偏低,并使反应尽快完全。
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碘量法是对碘氟法和六偏磷酸钠法的改进。它用焦磷酸钠-磷酸三钠在pH 2~3.3的情况下掩蔽铁、铝、钙、镁等的干扰,即可避免氟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具有碘氟法的准确高、快速等优点,适用于一般矿石中铜的测定。
(二)铜试剂光度法
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pH为5.7~9.2的弱酸性或氨性溶液中,与Cu2+作用生成棕黄色的铜盐沉淀,在稀溶液中生成胶体悬浮液,若预先加入保护胶,则生成棕黄色的胶体溶液,借以进行铜的光度法测定。反应如下:
2NC2H5C2H5CSSNa+Cu2+→(NC2H5C2H5CSS)2Cu+2Na+
在pH 5.7~9.2范围内,铜(Ⅱ)与显色剂所呈现的颜色比较稳定。有很多元素如铁、锰、铅、锌、钴、镍、锡、银、汞、铋、锑、铀、镉、铬等都有与铜试剂生成难溶的化合物,有的有颜色,有的没有颜色。消除这些干扰的方法,在一般的情况下可加氨水-氯化铵,使一些元素成氢氧化物沉淀与铜分离。在必要时或要求精确度高时,则可加入EDTA消除铁、钴、镍、锰、锌等元素的干扰,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铜与铜试剂所生成的配合物,进行比色。一般采用沉淀分离、有机试剂萃取或EDTA掩蔽等方法分离干扰元素以消除干扰。各种分离方法均有各自特点,适用于不同试样的分析。
1.EDTA掩蔽-铜试剂萃取光度法
EDTA掩蔽-铜试剂萃取比色法是用EDTA消除铁、钴、镍、锰等元素的干扰,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铜试剂-铜配合物,以目视或光电比色测定铜。
用乙酸丁酯等有机溶剂作萃取剂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试样的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与标准一致,否则由于乙酸丁酯等部分与水混溶会使有机相体积不等而影响结果。
EDTA也能与铜生成可溶性配合物而阻碍显色,但当加入铜试剂后,铜就与铜试剂作用生成比铜-EDTA更稳定的化合物(5% ETDA加入5mL对测定无影响)。为了使EDTA-铜完全转变为铜试剂-铜化合物使显色完全,在加入显色剂后必须放置15min后才能比色。同时,调节pH时氨水过量,若pH>9,则在大量EDTA存在下萃取率将降低。
EDTA的加入量应是试样铁、锰、镍、钴总量的10 倍。钨、钼等高价元素含量较高时,应适当增加柠檬酸盐的加入量,对铬矿样品增加铜试剂的加入量。
铋与铜试剂生成的沉淀也溶于有机溶剂,如溶于CHCl3呈黄色而干扰测定。其消除办法是:当铋量少于1mg时,可用4mol/L盐酸洗涤有机相除去;铋量较高时,可用氨水-氯化铵将铋沉淀分离。
本法可测定试样中0.001%~0.1% 的铜。
2.沉淀分离-铜试剂光度法
在pH 5.7~9.2范围内,Cu(Ⅱ)与显色剂所呈现的颜色比较稳定。为消除其他元素的干扰,在小体积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铵-氯化铵使铁等干扰元素生成淀,铜形成铜氨配合物进入溶液中,过滤使铜与干扰元素分离,然后加入铜试剂进行光度法测定。
在pH 9.0~9.2的氨性溶液中显色15min后,颜色即稳定,并可保持24 h不变。本法适用于0.001%~0.1% 铜的测定。
(三)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
试样用酸分解,在pH 8.4~9.8的氨性介质中,以柠檬酸铵为配位剂,铜与双环己酮草酰二腙生成蓝色配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610 nm处,测量吸光度。
在试样测试条件下,铜的含量在0.2~4 g/mL 符合比耳定律。存在柠檬酸盐时显色10~30min颜色达到最深,可稳定5 h以上。
最适宜的酸度是pH 8.4~9.8。pH<6.5 时,形成无色配合物;pH>10 时,试剂自身分解。
(四)极谱法
极谱法测定铜,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氨底液极谱法。所谓氨底液极谱法即以氨水-氯化铵作支持电解质。常采用动物胶作极大抑制剂,亚硫酸钠作除氧剂,在此底液中,铜的半波电位是-0.52 V(第二波半波电位,对饱和甘汞电极)。
氨底液的优点是干扰元素很少。铜在此底液中产生两还个原波:
(Cu(NH3)4)2++e→(Cu(NH3)2)++2NH3 (1)
(Cu(NH3)2)++e +Hg→(Cu(Hg)+2NH3 (2)
第一个波的半波电位(E1/2)为-0.26V,第二个的半波电极(E1/2)为-0.52V(对饱和和甘汞电极),通常利用第二个波高进行铜的定量。镉、镍、锌等的起始电位在铜之后,不干扰。铁由于在此底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在电极上还原,不产生干扰。Cr6+因在铜的前面起波(E1/2= -0.20V)而干扰,可在试样分解后加入盐酸蒸干几次,使Cr6+还原为Cr3+,以消除大部分铬的干扰。Co2+还原至Co+时的E1/2= -0.3V,与铜的E1/2= -0.52V相差较大,但当钴含量>0.5% 时就干扰了。铊的半波电位为-0.49V,与铜波重合,当铊含量>0.1% 时,使结果偏高。钴、铊含量高时,可用硫代硫酸钠在3% 硫酸溶液中使铜沉淀为硫化亚铜而与干扰元素分离。氨底液法使用于铜矿,铅锌矿和铁矿中铜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1%~10%,用示波极谱法可测定0.001% 以上的铜。
随着极谱分析的发展,玻璃石墨电极正向扫描已成功地运用于铜的定量分析。铜在玻璃石墨电极上有两个还原波,第一个波是Cu2+→Cu+,第二个波是Cu+→Cu0,而第一波(用示波极谱仪测定,峰值电位EP≈0.1V)波形好,波高稳定,所以生成上用第一个波进行定量测定。据有的实验室实践得知,所选择的底液当氨水为1.5mol/L,氯化铵为0.5mol/L,亚硫酸钠为1%~2% 时,图形最好,波高最稳定。铜在0~20mg/50mL时,其波高与浓度成正比。在此底液中,镍的浓度>5mg/50mL时,干扰测定,波不成峰状,但对铜的波高无大影响。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铜,方法灵敏,简便快速,测定2%~10% 及0.05%~2.2%铜时绝对误差分别为0.13% 及0.03%,特别适用于低含量铜的测定,当条件选择适当时,可测至十万分之一的铜。
由于不用型号仪器的性能不同,各实验室的条件也有差异,所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铜的最佳条件在各实验室也有所不同。
(六)X射线荧光分析法
当由X射线管或由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X射线或γ射线,打在试样中的铜原子上时,铜被激发而放出具有一定特征(即能量)的X射线,即荧光,例如铜的Kα1=8.04 keV。测定荧光的强度,就可知道铜的含量。
测量X射线的能量,通常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使用晶体分光光度计按特征X射线的波长来区分谱线,此即波长色散法;另一种是根据入射X射线经过探测器按能量区分不同特征辐射的谱线,此即色散法。在此,我们仅介绍能量色散法。
能量色散法测定铜的激发源:目前用238Pu作激发源,激发效率较高。
探测器工作电压:通常可在不同高压下测量某一X射线能谱,分别求出它们的分辨率,选择能量分辨率最佳者的电压为工作电压。为了减少光电倍增管的噪声影响,电压应尽可能低些。
放大倍数的选择:当测铜的Kα线时,国产仪器放大100 倍左右是合适的,可使特征X线落在阀压的中部。
平衡滤片:测定铜,以用钴镍滤片为最好。
道宽和阀压:所谓阀压、道宽的选择,是指在测量工作中,使仪器测量铜的特征X射线谱的哪一部分的问题。选择适当元素的道宽和阀压,目的是消除平衡滤片不能完全消除其他元素的X射线及散射线的影响,从而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当待测元素附近无其他元素的特征X射线严重干扰时,可采用待测元素能谱线的全谱宽度为道宽值,使整个的谱线在道宽中间。当待测元素附近存在其他元素干扰时,可采用谱线半宽度法,即选择待测元素的谱线半宽度为道宽值,使能谱的主要部分落在道宽中间。
用该法测定铜时,干扰元素有与铜相邻原子序数为3~5的元素,如铁、钴、镍、锌等。这是因为所使用的探测元件分辨率不高,不能将它们发出的X射线与铜的X射线相区分。其消除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阀压及道宽,选择适当的激发源和平衡性好的滤片。基质效应所造成的干扰在X射线荧光法中使很普遍和严重的。消除基质效应,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既方便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现有的一些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同基质成分标准比较法,就要求该矿区同类型矿石有分析结果作比较标准,这对普查阶段就存在一定困难。又如,在钴片中加少量轻物质的办法,只能在干扰元素较单一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因为钴片上增加了轻物质,必然减少滤片对铜特征X射线的计数率差值和改变对其他元素的平衡特性。
四、铜试样的分解
铜矿石分解方法可分为酸溶分解法和熔融分解法。单项分析多采用酸溶分解法。铜矿石化学系统分析常采用熔融法分解其基体中的各种矿物。
1.酸溶分解
一般铜矿试样可用王水分解。
对于含硫量较高的铜矿试样,用逆王水、盐酸-硝酸-硫酸、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氯酸钾(或少许溴水)分解。
氧化矿或含硅高时用盐酸-硝酸-氢氟酸(或氟化铵)-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氟化物-硫酸分解。
含碳较高时用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分解,加热至无黑色残渣。
含铜硫化矿物易溶于硝酸、王水或逆王水中。常先用盐酸处理,分解试样中的氧化矿物,同时使硫、砷等元素逸出,同时加硝酸分解硫化矿物。若发现有残存不溶物,可加氢氟酸或氟化铵处理。为防止硫化矿物分解时大量单体硫析出而使测定结果偏低,可加硝酸分解硫化矿之前,预先加入数滴溴水或氯酸钾溶液,使试样中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避免由于硝酸的作用而析出的单质硫包裹试样。如有少量单质硫析出,可加硫酸蒸发冒烟除去,使单体硫包裹的铜流出。
硫、砷及碳含量高的试样,也可先将试样在500~550℃灼烧后,再加酸分解,避免大量硫的析出。
对于含硅高的含铜氧化矿物如硅孔雀石、赤铜矿石等,可在用王水分解时,加入1~2g NH4F,并加硫酸或高氯酸加热至冒白烟,使试样完全分解。
2.熔融分分解
铜矿石化学分析系统常用碱性熔剂熔融。试样在热解石墨、银或镍坩埚中,用氢氧化钠(钾)、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熔融。
分析铜矿渣时,用酸性熔剂-焦硫酸钾在瓷坩埚中熔融。对酸不溶残渣也可用碳酸钠处理。由于铜矿石往往伴生有重金属元素,所以应注意试样不能直接在铂坩埚中熔融。
五、铜矿石分析项目及其分析方法的选择
铜矿石的全分析项目,应根据矿石的特征和光谱分析的结果确定,首先应确定包括那些有工业价值或可供综合利用的各种有色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在铜矿石中,可能共有的有色金属有铅、锌、砷、镍、锡、钼、钨、镉、汞等,分散元素有镓、铊、铟、硒、碲、锗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对铜矿石进行简项分析、组合分析和全分析。
铜矿石的简项分析一般是指测定铜。
铜矿石中组合分析项目有铅、锌、砷、钴、金、银、硫、钼、钨、镉、锑、镓、铊、铟、硒、碲、锗等。其中金、银、硫为商业计价元素。
铜矿石的全分析项目还包括硅、铁、铝、钙、镁、锰、钛、钡、钾、钠、硫、磷、氟、二氧化碳、吸附水、化合水等项目。
根据试样中铜的含量及干扰离子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基于不用岩石矿物中铜含量的差异和各类测定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等,目前对试样中高、中含量铜的测定常采用容量法(其中以碘量法的应用较为广泛),试样中低含量铜的测定则常采用光度法(其中以铜试剂光度法和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等较常用)和极谱法、X射线荧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技能训练
实战训练
1.学生在实训时按每组5~8人分成几个小组。
2.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所学知识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完成铜矿石委托样品从样品验收到派发样品检验单工作。
3.填写附录一中质量表格1、表格2。

方法提要
在pH4~6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碘化汞配阴离子与孔雀绿生成离子缔合物,可被苯萃取进行光度法测定。汞矿石中较高含量的汞(>0.01%)无需预先分离即可直接测定。
5mg的铁、铝、钙、镁、锰;1mg的铜、铅、锌、镉、镍、钴、铬、钒、砷、锑、硼;0.1mg的钨、钼、锡;0.01mg的镓、铟、锗、铊、硒、碲、铌、钽、银等不干扰测定;铋允许一定量存在,量高时可用EDTA掩蔽;金干扰严重,含金样品应预先分离。
试剂
盐酸。
硝酸。
苯。
乙酸钠溶液(500g/L)。
碘化钾溶液(0.05g/L)用前新配。
汞标准溶液ρ(Hg)=2.0μg/mL配置方法见本章47.3.4.2二硫腙光度法(单色)。
孔雀绿溶液(0.2g/L)。
校准曲线
吸取含汞0.0μg、0.2μg、0.5μg、…、10.0μg的汞标准溶液,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0.5mL(1+1)HCl和3mL乙酸钠溶液,摇匀。依次加入2mLKI溶液和1mL孔雀绿溶液,用水稀释至20mL左右,摇匀。加入5.00mL苯,萃取1min,分层后,取有机相置于1cm比色皿中,以空白溶液作参比,于63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5mLHCl,盖上表面皿微热溶解5min,再加1mLHNO3,微沸溶解5~10min,待棕色气体不再发生,吹洗表面皿,低温蒸发片刻,但切忌蒸干!冷却,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5.0mL清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3mL乙酸钠溶液,摇匀。然后按校准曲线分析步骤操作,测得汞量。
汞含量的计算见公式(47.2)。
注意事项
在pH4~7.5时,碘化钾溶液的用量为2~4mL、孔雀绿溶液的用量为1~4mL,萃取振荡0.5~lmin对结果无影响;有机相中颜色至少可稳定24h。

铜试剂光度法
答:40.3.3.1 沉淀分离-铜试剂光度法 方法提要 在pH5.7~9.2,铜(Ⅱ)与显色剂呈现比较稳定的颜色。为消除其他元素的干扰,在小体积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铵-氯化铵使铁等干扰元素生成沉淀,铜形成铜氨配合物进入溶液中,过滤使铜与干扰元素分离,然后加入铜试剂进行光度法测定。本法适用于0.001%~0.1%铜的测定。 仪器 分光光...

氨氮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答: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是指在强碱溶液中氨(或铵)能与纳氏试剂(碘化钾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黄棕色胶体化合物。方法原则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较强烈吸收。常测量用波长在410-425nm范围。干扰及消除脂肪胺、芳香胺、丙酮、醇类和有机氯胺类...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具体方法?
答:1、石酸钾钠溶液称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 mL。2、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 mg氨氮。3、铵标准使用溶液称取5.00mL铵标准贮备液于...

铝试剂(金精三羧酸铵)光度法
答:分光光度计。试剂 氢氧化铵。EDTA溶液(25g/L)称取2.5gEDTA置于25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后,加1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铵中和至中性,用水稀释至100mL。铝试剂缓冲溶液称取250g乙酸铵置于于1000mL烧杯中,加500mL水、40mL乙酸,搅拌使完全溶解,必要时可过滤。称取0.5g铝试剂(金精三羧酸...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答: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氨氮的方法。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原理是利用纳氏试剂与水中氨氮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然后测量络合物的吸光度来计算水中氨氮的浓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对于高浊度水样,需要先进行预处理,以避免浊度对测定结果...

氟试剂光度法
答:分光光度计。全玻璃蒸馏器1000mL。具塞比色管50mL。试剂 硫酸银。硫酸。盐酸。丙酮。氢氧化钠溶液(40g/L)。缓冲溶液称取85g乙酸钠(NaAc·3H2O)溶于800mL纯水中。加入60mL乙酸,用纯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pH值为4.5,否则用乙酸或乙酸钠调节pH至4.5。硝酸镧溶液称取0.433g硝酸镧[La(NO3)3...

铍试剂Ⅱ光度法
答:试样以氢氟酸-硫酸加热分解,不溶残渣以焦硫酸钾熔融。试液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2~5.5)中,用EDTA配位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以磷酸钛为聚集剂,使铍以磷酸铵铍状态沉淀而与干扰元素分离。沉淀溶解后在pH12~13时,铍试剂Ⅱ与铍生成蓝色配合物,用光度法测定。本法适用于低含量氧化铍的测定。...

铬天青S光度法
答:本法的最低检测质量为0.20μg。若取25mL水样,检测下限为0.008mg/L。仪器和装置 分光光度计。具塞比色管50mL,使用前需经(1+9)HNO3浸泡除铝。酸度计。试剂 氢氧化铵。硝酸。铬天青S溶液(1g/L)称取0.1g铬天青S溶于100mL(1+1)乙醇中,混匀。乳化剂OP溶液吸取3.0mL乳化剂OP溶于100mL...

测定方法
答:铼通常采取光度法、极谱法和ICP-MS法等进行测定。 光度法测铼的试剂很多,特别是三苯甲烷、噻嗪、吖啶类染料以及肟类、含硫基的有机试剂等均能与Re7+或Re4+形成有色配合物,大部分可被有机溶剂所萃取,一定量的钼不干扰测定。经萃取分离后的有机相有很深的颜色并与浓度成正比,可直接进行铼的光度法测定。 有...

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
答:方法提要 水中铝离子与水杨基荧光酮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在pH在5.2~6.8范围内形成玫瑰红色三元配合物,用以光度法测定。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2μg。若取10mL水样测定,检测下限为0.02mg/L。仪器和装置 分光光度计。具塞比色管25mL,使用前需经(1+9)HNO3浸泡除铝。试剂 水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