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之后就很少出现?

作者&投稿:亥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孙权未及弱冠,便能坐镇江东,与相当于自己父辈的曹操、刘备周旋,不仅是因为他本身能力卓越,也不仅是因为其兄长孙策,为他留下了广阔的地盘,还因为他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为他留下了大量的人才。例如文臣中有擅长内政的张昭等人;文武双全,能统筹大局者有周瑜;骁勇的悍将,则有程普、黄盖、韩当、陈武、周泰等人。

抛开其他不谈,单说这些武将中,虽然地位最高的人是程普,他曾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被大家尊称为程公。但是对江东贡献最大的,却要属黄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江东自从被孙策平定以来,经历的第一场大危机,便是赤壁之战。当时的曹操,已经一统江北,又占领了荆州,“

将船步兵数十万”,威胁孙权投降。张昭等老臣恐慌不已,皆劝孙权投降,是周瑜坚持请战,鲁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方针,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也有了江东的未来。

但是喜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受演义影响较深的人,则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诸葛亮借东风的功劳。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黄盖在其中的贡献,抛开演义中虚构的苦肉计不谈,单说真实历史——他最先向周瑜提出了火攻之计,然后向曹操献上了诈降书,并亲自实施了这一计划。

《三国志》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以曹公,欺以欲降。”最终火烧赤壁,使曹操损兵折将,还保南郡,尔后留曹仁守江陵,退回了后方。由此可见,这一战黄盖居功甚伟。然而,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黄盖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参与过什么重要战役,反而开始担任地方官职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功高盖主


众所周知,孙权掌权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有些忌惮父兄留下的元老派,以及江东本地的世家,这一点从他重用鲁肃、吕蒙、甘宁等人,便窥得一二。黄盖在赤壁之战立下大功之后,他虽然欣喜,却不敢再让黄盖,参与到群雄角逐之中。所以,黄盖开始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并没有参与后来的合肥之战、濡须之战、夷陵之战等。


二、黄盖的身体条件不支持

除了孙权本身的忌惮之外,赤壁之战后的黄盖,或许已经无力支持他奋斗在第一线了。虽然真实历史上,他没有像演义中那般,实施苦肉计,被打的皮开肉绽,但是《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

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意思是说,赤壁之战的时候,已经步入老年的黄盖,中箭落入了水中,当时正值冬季,他虽然很快便被救了上来,但是对于一个长年征战,身上有无数旧伤的老将来说,就算勉强保住了性命,也需要长时间的修养,其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三、地方需要他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东吴内部不但有反复叛乱的山越人,武陵蛮夷也经常会为他们制造麻烦,这些蛮人个个骁勇善战,只有名将才能镇压,黄盖不但作战骁勇,还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负责这类事务,比较适合。《三国志》称:“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可见其理政能力。而他仅率五百人,便能抵御贼寇的战绩,也同样能够证明,他适合这项任务。



因为他在这场战争当中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所以在之后很少上战场打仗了,这也是他最大的遗憾

黄盖年事已高,是和孙坚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加之受了鞭挞,身体也已经垮了,东吴人才济济也没必要让老将军再次披挂上阵。

因为年纪问题,黄盖最开始的时候是跟着孙坚的,后来是孙策,然后才是孙权,可谓是三朝元老,同样黄盖的年纪也非常大了,年纪大了之后自然就很少出现了。

赤壁之战后他的年纪很大了,很少上战场,基本上是养老的状态,所以很少出现。

~

为何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之后就很少出现?
答:黄盖在赤壁之战立下大功之后,他虽然欣喜,却不敢再让黄盖,参与到群雄角逐之中。所以,黄盖开始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并没有参与后来的合肥之战、濡须之战、夷陵之战等。二、黄盖的身体条件不支持 除了孙权本身的忌惮之外,赤壁之战后的黄盖,或许已经无力支持他奋斗在第一线了。虽然真实历史上,他没有像...

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为何最后只是一个偏将军?
答:因此,在赤壁之战后,虽然黄盖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即在击败曹操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孙权最多只能给他册封为偏将军。换而言之,孙权如果要给黄盖更高的官职,比如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方将军的话,不仅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更是黄盖不可能接受的,毕竟黄盖作为孙权的手下,不能在官职上喧宾夺...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立大功的黄盖只是一个偏将军?
答:因此,在赤壁之战后,虽然黄盖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即在击败曹操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孙权最多只能给他册封为偏将军。换而言之,孙权如果要给黄盖更高的官职,比如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方将军的话,不仅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更是黄盖不可能接受的,毕竟黄盖作为孙权的手下,不能在官职上喧宾夺...

三国东吴老将黄盖简介:赤壁之战幕后的大功臣
答: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最终为何只是一个偏将?
答:可以说黄盖对于赤壁大战的走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帮助盟军取得了大胜。但在赤壁大战之后,黄盖并没有因此获得一个很高的官职,只被封为了偏将军,这一举动让人十分费解。偏将军的职位在杂号将军之下,官职非常低,按理说以黄盖的功绩绝不可能只是偏将军。其实这事并不怪孙权,只是因为当时孙权自己...

赤壁之战立下大功的黄盖,为何被人扔进厕所,差一点小命不保?
答:黄盖在当时虽然算不上是当世的一流名将,但总的来说,他也是威震一方的猛将,他这一生中最亮眼的就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的火攻之计就是他一个人策划出来的。黄盖在赤壁之中对曹操谎称自己要投降,当时的曹操豪气万天,他丝毫没有考虑到黄盖只是诈降,而当黄盖带着几十艘满载易燃物的小船来到...

东汉名将:黄盖简介,字公覆,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答:主要成就 黄盖除了在赤壁之战献上火攻计策外,黄盖追随孙策平定江东,也立下汗马功劳。等到孙策去世,黄盖继续在孙权手下效力,前后侍奉孙家三代,是江东元勋。家族成员 父:黄安,字孚仁,黄香第五子黄瓒之长子。子:黄柄,孙权称帝时,追论黄盖之功,被赐关内侯。墓址 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

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结局如何?为何赤壁之后消失匿迹了...
答: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虽然受了伤 但是并没有死,最后由于年事已高,守卫一方,就没有再跟着孙权南征北战,就销声匿迹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歇后语,也让我们认识了东吴老将黄盖。实际上,在历史上火烧赤壁跟诸葛亮没有多大的关系...

赤壁之战的大功臣黄盖差点冻死在厕所里,这是为什么?
答:黄盖差点冻死在厕所里,是因为当时局势比较混乱,没人认出他来。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这一战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而在这次战斗中,除了周瑜之外,另一个大功臣就是江东老将黄盖。黄盖字公覆,是零陵泉陵人,早年曾经跟随孙坚平山贼、...

赤壁之战的大功臣黄盖,为什么差点冻死在厕所里?
答:这对于黄盖来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他没被兵士认出,所以兵士把他安置在厕所里,因为他又落了水,所以差点被冻死在厕所里。说到这个黄盖啊,也是个名将了,不过他既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的手下,而是东吴的将军,他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人,也算是一个老臣了。而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是一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