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凤蝶是什么? 柑橘凤蝶发生规律是什么?

作者&投稿:召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别名

春凤蝶、花椒凤蝶、桔黑黄凤蝶、桔狗、燕尾蝶、凤子蝶、桔凤蝶等。

形态(图4-36)

图4-36 柑桔凤蝶

1.成虫 2.卵产于叶上 3.幼虫和被害状 4.幼虫前胸臭腺 5.蛹

成虫体色黑黄相间的大型蝶,有春、夏两型。春型体较小,雌虫体长28mm左右,翅展95mm左右;雄虫体长24mm左右,翅展70mm左右。体背有纵行宽大的黑带纹,两侧有黄白色带状纹,翅底黑色,上具有若干个黄白色斑纹,翅脉两侧为黑色;前翅三角形,中室内方有4条黄白色纵纹,外方有2个月牙形的淡黄色斑纹,外缘有8个月牙形淡黄色斑,每一翅室基部有淡黄色斑一枚,从前缘至后缘逐渐增长。后翅第3支脉向外延伸呈燕尾状;外缘有6个黄白色月牙斑;臀角上有一橙黄色圆斑,斑中有一黑点,中室黄白色,中室四周每一翅室基部各有黄白色斑一枚。夏型:体较大,体长30mm左右,翅展108mm左右,黄斑较大,黑色部分较少。卵为圆球形,直径1.5mm,初产时淡黄色,后逐渐变为深黄色,孵化前淡紫至黑色。初孵幼虫体长2.5mm左右,暗褐色有肉状突起,头尾黄白色,体表粗糙,形似鸟粪。老熟幼虫体表光滑,体长38—42mm。头小,鲜绿色,前胸背面有橙黄“Y”状臭角(翻缩腺),遇惊时便伸出,放出极浓的芳香味,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眼状纹,中央有4个眼状突;胸、腹两侧近气门线有白色纵走的白斑1列;前、中、后胸、腹部第四节至六节均有灰黑色带状斜纹三条;腹部一、二腹节接合处有墨绿色环带,在背中线带合成V字形。蛹长30—32mm,近菱形,初为淡绿色,后呈暗褐色,越冬蛹色更深,常与粘附物的颜色相近。头棘短,分叉浅,向前伸突,胸棘一枚,角突颇尖,伸向前方,尾端比较平直,腹面白色。

生活史及习性

在四川成都、浙江黄岩、湖南、湖北等桔区均一年发生3代;四川重庆、江西南昌年发生4代或5代;广东广州、福建漳州年发生5—6代;在台湾年发生7—8代。各地均以蛹附在桔树叶背、枝干上及其他比较隐蔽的场所越冬。各代成虫发生期:广州第一代3—4月,第二代4月下旬至5月,第三代5月下旬至6月,第四代6月下旬至7月,第五代8—9月,第六代10—11月。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第一代5—6月,第二代7—8月,第三代9—10月间。3—6月羽化的为春型成虫;6月—10月羽化的为夏型成虫。成虫在日间活动、交尾和产卵。卵散产于嫩叶上或嫩芽上。卵期4—7天。初孵幼虫食害嫩叶、芽,将叶片咬成小孔,成长后将叶食成缺刻,5龄幼虫食量甚大,日食柑桔嫩叶5—6张。若遇惊动即由前胸前缘伸出黄色或橙黄色肉质叉状臭腺,释放出特异的气味,以忌避敌害。老熟幼虫爬至枝条选好隐蔽处所,然后吐丝作垫,用尾足抓紧丝垫,再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系于枝上,以确保蛹期不致跌落和蜕皮羽化时不致摆动。

在我国已发现有寄生卵的凤蝶赤眼蜂(Trichogramma sericihi Pang et Chen)、北方凤蝶卵跳小蜂(Ooencyrtus philopapilionis Liao)和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寄生幼虫有青虫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寄生蛹的有广大腿小蜂(Brachymerd lasus Walker)凤蝶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inne)、野蚕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luctuosus(Smith)〕和寄蝇(Buquetia sp.)。其中凤蝶金小蜂的寄生率高达50%左右,特别在夏、秋季对凤蝶的控制作用较强。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早晨湿度大时,成虫不易起飞,人工捕杀成虫效果很好。白天成虫在园间和花圃、菜地飞舞时,网捕成虫。在柑桔各次新梢的抽发期,人工捕杀卵、幼虫和蛹。

2.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卵、幼虫、寄生菌和寄生蜂。在各代幼虫发生初期选喷青虫菌(100亿/g)1000倍液;6号青虫菌液剂1500倍液;苏芸金杆菌(100亿/g)2000—3000倍液;140杆细(武汉杆菌)0.5—1亿/g液,于4—9月间防治效果均很好。

3.药剂防治

在幼虫发生多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800倍液5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50%杀螟丹可性粉剂1000倍液。



柑橘凤蝶是种怎样的害虫?~

柑橘凤蝶又名春凤蝶、花椒凤蝶、橘黑凤蝶、橘狗、燕尾蝶、凤子蝶、金凤蝶、橘凤蝶等。属鳞翅目凤蝶科。在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华北、东北地区也有发生。寄主有柑橘、菠萝、花椒、山椒等。
幼虫危害植物嫩叶、新梢,初龄幼虫咬食嫩叶,将叶片食成缺刻,中龄以后则将叶片食光或仅存叶柄和主脉,严重发生时,可将幼年树新梢叶片全部食光,影响树冠的形成。

柑橘凤蝶在四川、浙江和湖北每年发生3~4代,在重庆和江西为4~5代,在广东、福建与台湾为5~6代。各地均以蛹在枝干上、柑橘叶背及其他比较隐蔽的场所越冬。蛹于4~5月份羽化,第二代成虫7~8月份出现,第三代成虫9~10月份出现。成虫白天活动,喜在花间采蜜、交尾。交尾后的当日或翌日,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面。卵期约7天。孵出的幼虫先食卵壳,尔后食芽和嫩叶,随着虫龄增大,逐渐向下取食成长叶。受惊扰后伸出翻缩腺,放出特殊气味。幼虫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再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于枝干等物体上。该虫通常以柑橘苗圃、幼龄果园或山区果园发生较多。已发现天敌有卵期有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北方封底卵跳小蜂和广赤眼蜂;幼虫期有青虫菌寄生;蛹期有凤蝶金小蜂、广大腿小蜂、野蚕黑瘤姬蜂和寄生蝇。以螟黄赤眼蜂和凤蝶金小蜂寄生率最高,抑制作用最大。

柑桔凤蝶是什么?
答:别名 春凤蝶、花椒凤蝶、桔黑黄凤蝶、桔狗、燕尾蝶、凤子蝶、桔凤蝶等。形态(图4-36)图4-36 柑桔凤蝶 1.成虫 2.卵产于叶上 3.幼虫和被害状 4.幼虫前胸臭腺 5.蛹 成虫体色黑黄相间的大型蝶,有春、夏两型。春型体较小,雌虫体长28mm左右,翅展95mm左右;雄虫体长24mm左右,翅展70mm左右。

这是什么蝶/蛾的幼虫?吃什么植物?急
答:柑桔凤蝶 .

这是什么蝴蝶,肚子这么大是什么原因?
答:柑橘凤蝶 可能是雌蝶 成虫有访花习惯,经常在湿地吸水或花间采蜜。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主要分布于缅甸、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亚洲的国家地区,栖息于空旷地带、林地、花园、公园和柑橘种植园。(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1] )中文学名 柑橘凤蝶 拉丁学名 Papil...

柑橘凤蝶的简介
答:因它是唯一与食草同名的蝴蝶。该虫中国各柑橘区均有。危害柑橘和山椒等。柑橘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柑橘凤蝶成虫翅面浅黄绿色,脉纹两侧黑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色宽带,宽带中有月形斑。 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圆斑。 成虫喜访花。翅展61~95mm。主要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朝鲜、日本等地。

请问这种绿色的虫子叫什么名字?
答:柑桔凤蝶 的幼虫。别名花椒凤蝶、黄凤蝶、桔凤蝶、黄菠萝凤蝶、黄聚凤蝶。学名Papilio xuthus Linnaeus,属鳞翅目、凤蝶科,寄主有柑桔、枸桔、黄蘖 花椒、吴茱萸、佛手、积壳、山椒、柑桔、黄梁、黄菠萝等。

种植柑桔期间,什么是柑桔凤蝶?
答:金橘、柠檬等柑橘类果树,还危害黄檗、黄菠萝等经济作物,所以柑橘凤蝶在其他地方又会被当地人称为黄檗凤蝶。抓虫,捕杀,当果园发生少量虫子时候可以开始捕杀。效果比较直接,明显。但是发生大量危害时,就抓不过来,只能使用诱杀,使用糖醋液诱杀也可以释放天敌来消灭虫子,比如使用寄生蜂来防治。

柑橘凤蝶是种怎样的害虫?
答:柑橘凤蝶又名春凤蝶、花椒凤蝶、橘黑凤蝶、橘狗、燕尾蝶、凤子蝶、金凤蝶、橘凤蝶等。属鳞翅目凤蝶科。在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华北、东北地区也有发生。寄主有柑橘、菠萝、花椒、山椒等。幼虫危害植物嫩叶、新梢,初龄幼虫咬食嫩叶,将叶片食成缺刻,中龄以后则将叶片食光或仅存叶柄和主脉,严重发生...

如何识别柑橘凤蝶?
答:柑橘凤蝶,又叫黄菠萝凤蝶、黄檗凤蝶、花椒凤蝶、春凤蝶和橘黑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识别特征为:成虫有春型和夏型两种。春型体长21~24毫米;夏型体长27~30毫米。两型雌虫均较雄虫略大。雌虫色彩不如雄虫浓艳,两型体色与翅上斑纹相似。虫体淡黄绿色至暗黄色,...

柑橘凤蝶有哪些为害症状?怎么防治?
答:柑橘凤蝶也叫橘黄凤蝶、橘凤蝶等,是柑橘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由于该虫害能够严重影响柑橘品质及产量,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柑橘凤蝶的相关技术知识,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为害症状:以幼虫为害柑橘嫩叶、嫩梢,初龄幼虫在嫩叶边缘取食。虫体长大后渐向叶心...

这是柑橘园的昆虫,专吃嫩叶,不知道是什么虫,用什么药?求解
答:您好,看不到图片,通过描述推断,危害柑橘最常见的害虫就是柑橘凤蝶。柑橘凤蝶属于鳞翅目、凤蝶科,又叫花椒凤蝶,幼虫以各种芸香科植物的嫩叶为食,主要危害花椒、各种柑橘属植物,如柚子、蜜桔、脐橙等。幼虫低龄时有拟态,看起来像鸟屎,大龄幼虫翠绿色,受到威胁会露出头须模拟舌头,并放出难闻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