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留美任教不回国,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作者&投稿:戏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帝也许给了神童聪明的大脑,但却无法同时赋予他们坚强的内心,因为强大的内心,只能来源于后天的经历。沈诗钧的成功,不仅有超高的智商,还有强大的内心。他非常向往提前进入大学,去攻读数学。这顺应了他内心的向往,最终才能造就沈诗钧一路顺畅。孩子的发展,更多的在于他自己本身的意愿。有些孩子之所以被称为神童,肯定是有其擅长的方面。就像文中的沈诗钧,他擅长的是数学,所以他选择往数学方面攻读,最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至少对于他的人生有很大好处。

如果违背了神童内心,结局自然也会差强人意。我们不希望看到伤仲永的事情在现代再次发生,我们不能毁掉更多的神童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可能很普通,但却也有天赋和自己的思想。而神童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却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需要好的环境,以及漫长的时间去成长。

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其实,很多的神童,由于受关注程度比较高,一直活在大众视线中,他们后来结果如何,都会受到高度关注。有些神童可能因为自身的原因,选择了褪去神童光环,回归正常生活。比如说,北大的韦思义,他生活普普通通,但在学术上的成就却很了不起。而人们也并没有因为他普通平凡的生活,而否定了他的成就。他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北大教授,也算不上是泯然众人。他依旧用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做着贡献。这样的人就应该被尊重,而不是把他当成流量的工具。其实,神童该何去何从,我们需要遵循的规律就是“顺其自然。”

一个孩子他需要如何去发展,他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你去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最后无法到达目标,但有那个梦想就足够了。诸如某位成功人士所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干预孩子的想法,只能循序渐进的教育。而教育应该遵从因材施教。灵活应变,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沈诗钧的经历

2007年,当时沈诗钧九岁。当很多同龄人都在上小学时,他便考上了大学,而且还被破格录取了浸会大学数学系的正式学生,后来他又用五年的时间,取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沈诗钧11岁,他攻读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课程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教育界。大家纷纷对他展开研究,并寄予厚望,还盼望着他将来有更大的出息。

2011年,年仅14岁的沈诗钧完成学业提前毕业,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年。他随后赴美对数学方向进行攻读,在18岁时,博士顺利毕业。“神童”称号实至名归。回顾短短的学习时光,沈诗钧无疑震惊了众人,他的聪慧和传奇一直被人赞叹。沈诗钧小时候,便展现了很高的数学天赋。不仅如此,他的各科成绩也非常的优异,只能说数学是他最感兴趣,也是学的最好的学科。沈诗钧读大学时,身边也有比他优秀的同学,但只是少部分。而沈诗钧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年龄。年仅十几岁,便能和身边二十几的同学进行竞争,而且还不输别人。沈诗钧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就获得了世界排名前十名校的聘请,并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

度身定造的课程

为配合香港浸大全人教育的目标,浸大将为沈诗钧提供为其度身定造的课程。浸大将提供一个5年修读学士及硕士学位,令他学习有更大的弹性。沈诗钧对于获浸会大学录取感到幸运,因为他的英国会考成绩仍未公布。当被问及会否担心因年纪轻轻即就读大学,或未能与年纪和他有一段距离的同学沟通时,沈诗钧的父亲表示不担心,他表示诗钧在英国已有两年时间,是跟比他大10多岁的同学一同读书,而他就读牛津大学的哥哥,不时都会带同学回家,诗钧和他们在一般倾谈甚至数学辩论上,都可打成一片,故诗钧在沟通上不会有问题。

沈诗钧则表示自己读幼儿园4年,有10多个好朋友,大家关系密切,经常都会烧烤、下棋、玩大富翁和扑克牌,不担心日后会疏离。 沈诗钧还表示,入读大学是因为不想中断学习数学,他承认面对传媒追访有一定压力。他又表示,自己较喜欢与同年龄小朋友玩,因为比他大10多岁的朋友,他们喜欢的事自己多不感兴趣。

沈诗钧不一样的人生

1998年,沈诗钧出生于香港,原籍是中国福建安溪金谷镇渊兜村人,父亲是印尼华裔,母亲是香港人。出生在这么好的家庭里,他从小就遭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沈诗钧哥哥沈怡谋在14岁时曾经入读牛津大学,在英国简易数学考试上算是尖子。受哥哥和父母的影响,沈诗钧从小就好学,而且表现出很好的数学天赋,各科目成果也很优秀。2005年,在完成小学一年级课程后,沈诗钧随父陪14岁读英国牛津的哥哥赴英国,在英国只用了1年时间就读完3门高考科目。之后他仅用6个月读完8门会考科目。

2007年,9岁的沈诗钧经过了英国会考,取得了2A1B的好成果。沈诗钧会考成果不错,但是仍由于成果缺乏,被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同香港科技大学拒收。虽然沈诗钧被众多高校拒收,但是由于他小小年岁就考得这样的成果,所以还是被香港浸会大学相中,录取他做数学系学生,方案在 5 年内拿学士同硕士学位。他因而成为香港、以至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沈诗钧如愿进入大学,固然才9岁,但是他并未遭到年龄的影响,仍然坚持以前的学习状态,而且学习成果仍然很好,在大学生活中仅仅挂过一门课程。在一次微积分方程考试中,满分100的试卷,他还考得了99分的高分,总排名班级第四。这也让他在学校出了名,许多教师和同窗都很信服他。

沈诗钧的大学生活

沈诗钧度过了两年大学生活。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内地的神童集中在一起“扎堆”学习不同的是,沈诗钧在香港浸会大学与20多岁的成年学生一起上课。父母不再当陪读,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沈诗钧一共考了6门课,其中4门是有关数学的,还有一门西班牙语和一门意大利语。期末考试成绩仍未公布,不过沈诗钧并不太担心。“数学肯定没问题,西班牙可能不是很好。”沈诗钧抓着脑袋,有些顽皮地告诉记者。在此次的一次考试中,100分为满分的微积方程中期考试中,诗钧得99分,全班排名第四,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沈诗钧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

香港浸会大学的态度

香港浸会大学署理校长陆大章教授说,沈诗钧年纪虽小,但学业成绩非常卓越,面试表现成熟,该校亦曾为他作初步评估,认为适合修读大学本科程度的课程。浸大将安排沈诗钧修读理学院特别设计的五年全日制课程,这将让他比一般同学三四年的学习时间更长,令他有更大的弹性,顺利地完成学业,以取得数学理学士和数学哲学硕士学位。“浸大将会在学术、个人发展和校园生活作最有利沈同学成长的安排。

我有信心我们‘度身订造’的安排可令沈诗钧专心在世界级高等学府追求学问和发掘全面发展的乐趣,也可让他的家人安心。”陆大章对记者透露说:“为设计适合他获得全面发展的课程,浸大多个部门的老师和同事将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对于香港浸大录取爱子,父亲沈振雄先生表示十分高兴。他说,这是大喜讯,也体现了香港社会的开放和包容性。沈父透露,当年带诗钧到英国求学,其实有点“阴差阳错”。他原本申请去英国牛津大学陪十四岁的大儿子学习,但由于大儿子年龄偏大,不能申请到签证,后来才不得不把年纪尚少的诗钧带出国,再以陪读诗钧的名义申请出国照顾大儿子。

结语

神童天赋异禀,但并不代表着他能够坐享其成。沈诗钧之所以可以顺利生长,离不开其父母的引导、学校的关怀,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假如他本人不努力,其结局也将与“伤仲永”无异。固然沈诗钧的童年错过了许多,但是他表示:“假如有第二次时机,我仍会走同一条路,我不懊悔。”往常沈诗钧不过才22岁,置信凭仗他的天赋和努力,假以时日,将成为数学界的一名新星。



神童一般指:那些天赋异禀,不同于常人的儿童。现实生活中,能称之为神童的人很少。从古至今,都有过不少关于神童的故事。这几年,也出现过一些神童,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备受关注。

而沈诗钧,他的经历就确实是让人啧啧称奇,称呼他为神童,也合乎常理。但是现如是美国的教授,他没有回国做贡献,我们需要反思以下三方面:1神童所过生活,全都是他想要的吗?2、神童该何去何从?3、尊重神童本身的意愿;4、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处理教育问题?5、媒体的作用该如何看待?

一、沈诗钧的经历。

2007年,当时沈诗钧九岁。当很多同龄人都在上小学时,他便考上了大学,而且还被破格录取了浸会大学数学系的正式学生,后来他又用五年的时间,取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9年,沈诗钧11岁,他攻读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课程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教育界。大家纷纷对他展开研究,并寄予厚望,还盼望着他将来有更大的出息。

2011年,年仅14岁的沈诗钧完成学业提前毕业,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年。他随后赴美对数学方向进行攻读,在18岁时,博士顺利毕业。“神童”称号实至名归。

回顾短短的学习时光,沈诗钧无疑震惊了众人,他的聪慧和传奇一直被人赞叹。沈诗钧小时候,便展现了很高的数学天赋。不仅如此,他的各科成绩也非常的优异,只能说数学是他最感兴趣,也是学的最好的学科。

沈诗钧读大学时,身边也有比他优秀的同学,但只是少部分。而沈诗钧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年龄。年仅十几岁,便能和身边二十几的同学进行竞争,而且还不输别人。沈诗钧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就获得了世界排名前十名校的聘请,并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

二:反思:神童所过生活,全都是他想要的吗?

从古至今,很多神童都像伤仲永一样,后来都泯然众人矣。幕后推手,有孩子的家长,也有周围那些吹捧之声。 由于炒作神童,可以给家长带来更多的名利。在这些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就该属于自己,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孩子得到一些报酬,这其实有时候很过分,而很多神童也会被自己贪婪的家长毁掉。

对于那些无良媒体来说,炒作神童能够得到更多的流量和热度,也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至于被炒作的神童,以后该何去何从,这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神童因为年少成名,不可避免会形成自负的性格,或是内向的性格。自负是因为过多的炒作,让他迷失自我,最后和正常生活脱轨。自己家门口时时刻刻蹲着几个媒体,随时打算采访自己,并套出些信息,这样的痛苦,谁又能明白,这也是造成神童内向的原因。

有一个叫覃瑶的神童,她在12岁就上了好的高中,比正常年龄提前了三四年。因此,她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神童。可是,她却并不喜欢神童这个称号,她喜欢读课外书,但是在重点高中的实验班里,并不被允许。老师认为在实验班里,就要狠狠地学习,只允许学习存在,而不是顶着一个神童的称号,当着别人的面去看课外书。

后来的覃瑶轻生了,她的遗书中说:她一直顶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看的都严,很她不能看课外书籍,但她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籍,当第三次被老师发现她看课外书后,覃瑶选择了轻生。但从中可以发现,其实,学校的老师以及覃瑶的父母都有问题,当然,也包括覃瑶的自身的心理问题。

覃瑶年纪比较小,但却上了高中。在一个不符合自己心理情况的环境下,她的所作所为比较幼稚,自然不符合一个正常高中生的心理。但老师和家长,却把覃瑶当成一个高中生管教,并且非常严厉,远远超出了她本身的真实年龄,这才是根本原因。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覃瑶偶尔放松一下,看看课外书又能有什么错呢?她已经很优秀,看课外书也不一定会影响成绩。一切的根源就是要坚持去维持“神童的形象”。这个神童的形象,并没有给覃瑶本身带来什么好处,反而给了她很多的压力。

家长和老师太过于看重这个形象,从而忽略了覃瑶心里的承受力。覃瑶本只是一个小孩而已,她无法承受过多被施压于她身上的压力。她的心智还在成长阶段,她需要关怀,也需要不断的进步,而不是揠苗助长。

上帝也许给了神童聪明的大脑,但却无法同时赋予他们坚强的内心,因为强大的内心,只能来源于后天的经历。沈诗钧的成功,不仅有超高的智商,还有强大的内心。他非常向往提前进入大学,去攻读数学。这顺应了他内心的向往,最终才能造就沈诗钧一路顺畅。

反思二:神童该何去何从?

其实,很多的神童,由于受关注程度比较高,一直活在大众视线中,他们后来结果如何,都会受到高度关注。有些神童可能因为自身的原因,选择了褪去神童光环,回归正常生活。比如说,北大的韦思义,他生活普普通通,但在学术上的成就却很了不起。而人们也并没有因为他普通平凡的生活,而否定了他的成就。

他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北大教授,也算不上是泯然众人。他依旧用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做着贡献。这样的人就应该被尊重,而不是把他当成流量的工具。其实,神童该何去何从,我们需要遵循的规律就是“顺其自然。”

一个孩子他需要如何去发展,他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你去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最后无法到达目标,但有那个梦想就足够了。诸如某位成功人士所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干预孩子的想法,只能循序渐进的教育。而教育应该遵从因材施教。灵活应变,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于神童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有超乎常人的智商和天赋,但也应该为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不是认为他们有“超人能力”,让十几岁的孩子,甚至是几岁的孩子就升入大学,最后因为心理问题而毁掉了一个所谓的神童。

反思三:尊重神童本身的意愿

神童的发展,更多的在于他自己本身的意愿。有些孩子之所以被称为神童,肯定是有其擅长的方面。就像文中的沈诗钧,他擅长的是数学,所以他选择往数学方面攻读,最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至少对于他的人生有很大好处。

如果违背了神童内心,结局自然也会差强人意。我们不希望看到伤仲永的事情在现代再次发生,我们不能毁掉更多的神童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可能很普通,但却也有天赋和自己的思想。而神童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却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需要好的环境,以及漫长的时间去成长。

反思四: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处理教育问题?

现代教育,往往给人一种“机械感”。或许由于学生众多,“因材施教”只能用在少部分人身上,大部分人只能采取相对公平的“程序化”方式进行教育。我相信,当教育发展到较高水平时,肯定会实现因材施教的。

从神童身上可以看出,一些个性化,极为特殊的孩子,我们就需要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一个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只用片面的教育观和判定观,来轻易的判定一个孩子是不是学习好或是学习不好。

对于家长而言,总觉得孩子属于自己,但孩子也是一个个体,不能对他进行过多的干预,多去尝试发掘孩子的潜能及兴趣,并站在家长的角度给予更多的帮助,这对孩子很有帮助。因为家长的意义在于帮助、支持和辅助,而不是决定和制裁。

反思五:媒体的作用该如何看待?

其实毁掉一个神童,媒体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把一个孩子推上热搜,媒体可能觉得这无可厚非,因为媒体的工作就是挖掘新闻,给社会提供热点信息。但也要注意,当人们在接受信息时,要有正确导向。而不是往对社会发展不利的方向去传递。

媒体人需要明白,在自己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所实施的手段和所编辑的文字是否有误导性。或许很多人都清楚,对于神童而言,我们可以去关注,但不能高度关注,可以去议论,但不能指手画脚,指责批评。

看上去神童似乎属于家长及社会,但神童更属于自己。归根结底,神童只属于自己。他不属于父母,也不属于学校,更不属于我们普通大众。他不该活在大众的议论声中,也不该活在学校、老师以及父母的压力之中,他应该成为一个快乐孩子。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孩子不应该太小就把孩子送去上大学,这样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好。而且也会让孩子对爱国没有意识。让孩子产生一些冷漠的情绪。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害了孩子。

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祖国会留不住人,为什么他会不选择回国来教书,而是会选择留在美国。

首先我们的国家待遇并不是特别的好,而且也给这些天才没有一个发展的空间,人情世故非常的多,不能让这些天才专心的去研究东西。而且官大一级压死人,对这些天才并不是特别的友好。

~

“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留美任教不回国,我们需要反思什么_百度...
答:2011年,年仅14岁的沈诗钧完成学业提前毕业,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年。他随后赴美对数学方向进行攻读,在18岁时,博士顺利毕业。“神童”称号实至名归。 回顾短短的学习时光,沈诗钧无疑震惊了众人,他的聪慧和传奇一直被人赞叹。沈诗钧小时候,便展现了很高的数学天赋。不仅如此,他的各科成绩也非常的优异,只能说数学是...

“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
答:无奈之下,沈父决定带沈诗钧回国,来到香港后,各大名校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也都拒绝了沈诗钧,他们声称只要3A的学生,沈诗钧不符合他们的入学要求。 一时间,香港的一些无良媒体开始批判和讽刺沈诗钧,说他9岁就想上大学,结果无人敢要,终究是太自负,才落得没有大学录取的下场。 沈诗钧找到父亲说: “爸爸,我可以复读,我...

9岁男童沈诗钧成香港有史来年龄最小大学生
答:香港浸会大学24日宣布,年仅9岁的男孩沈诗钧正式被该校数学系录取,沈诗钧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年龄最小的大学生沈诗钧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家庭读书好小诗钧家庭读书好早有名气,诗钧的哥哥14岁就考上英国牛津大学,诗钧更是打破了哥哥的记录。数学系录取小诗钧今年参加英国高考...

“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留美任教不回国,我们需要反思什么?_百度...
答:沈诗钧对于获浸会大学录取感到幸运,因为他的英国会考成绩仍未公布。当被问及会否担心因年纪轻轻即就读大学,或未能与年纪和他有一段距离的同学沟通时,沈诗钧的父亲表示不担心,他表示诗钧在英国已有两年时间,是跟比他大10多岁的同学一同读书,而他就读牛津大学的哥哥,不时都会带同学回家,诗钧和他们在一般倾谈甚至数学辩...

九岁考上大学的神童现在咋样呢
答:九岁考上大学的神童沈诗钧于2011年11月提前毕业,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继续数学方面的研究,不排除在当地念博士。神童沈诗钧九岁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十三岁取得本科硕士学位,十八岁获美国名校博士学位,同年,被加州大学聘请为助理教授,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天才少年报效祖国,他却加入美籍,为他人服务,还...

哥哥14岁考进牛津,弟弟11岁读硕士,父亲坦言:平时教育重视哪几点?_百度...
答:沈怡谋、沈诗钧兄弟俩相距8岁,可是在学习方面却都是十分出色的“奇才”。沈怡谋在14岁那年凭着优异成绩考进了牛津大学,在17岁那年现在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在20岁那年医生完成学业;小弟沈诗钧在9岁那年考入大学,在11岁那年修读双学士学位研究生,在18岁那年早已取得博士研究生,变成终身教授。兄弟俩在...

9岁上大学,14岁浸会大学硕士毕业的神童,如今怎样?
答:果真就是神童,年仅14岁的沈诗钧在2011年11月,便提早毕业了,将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继续数学方面的研讨,并于18岁博士毕业。9岁同龄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四年级,沈诗钧却曾经上大学;18岁的孩子刚刚上大学,沈诗钧曾经博士毕业。这让许多人都很猎奇:沈诗钧是谁?他为什么那么聪明?13年过去了,他往常怎样...

沈诗钧的九岁上大学
答:神童香港浸会大学宣布,录取9岁男童沈诗钧入读数学系,他将在5年内修读学士及硕士学位。香港浸会大学署理校长陆大章、沈诗钧及其父亲沈振雄出席记者会。陆大章表示,沈诗钧将成为最年轻的大学生,虽然他只有9岁,但学术成绩优越,口试表现亦成熟,决定录取他。度身定造的课程为配合香港浸大全人教育的目标,...

世界上有9岁上大学的人吗?
答:香港神童9岁上大学11岁读研 沈诗钧是香港人公认的“神童”。2007年9月,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为公众所关注。随后沈父刻意避开媒体,沈诗钧度过了两年低调的大学生活。近日,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阶段的学习任务。今年9月,年仅11岁的沈诗钧将开始攻读香港浸会...

9岁考上大学的人是真的吗?
答:9岁考上大学的人比较少见,有张炘炀、沈诗钧、苏刘溢。1、张炘炀:张炘炀是辽宁省盘锦市人,1995年出生,10岁时考上大学,13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硕士生,16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2、沈诗钧:沈诗钧,1992年出生,香港人,内地最年轻的本科大学生,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荣誉理学士。3、苏刘溢:苏刘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