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神话吗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作者&投稿:麻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禹治水是神话。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在一场天崩地陷的可怕灾难中,神奇的领袖大禹在很多神灵和超级英雄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带领中华先民战胜大洪水,重建家园。虽然没有文字记录可供考证,但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真实就永远被神话所掩盖。今天的人类学家和神话学家们根据对原始社会形态的深入研究,穿云拨雾,从神话传说中寻找到了一些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

洪水的始作俑者

在神话中天地本来是平平整整的,中间有四根天柱。可是水神共工因为在与火神祝融的争斗中吃了点亏,愤愤不平,一头撞倒了被称为“不周山”的天柱,造成天歪地斜,引发了可怕的大洪水。整个治水的神话由此开始。共工自然成了灾难的始作俑者。

然而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神话中的共工其实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长期聚居在一条名为共水的河流附近的古老氏族,他们之所以背上这样一个黑锅,只是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好而已。

共水位于河南省西部。曲折穿行在黄土高原上的黄河水量巨大,当进入河南境内时,突然摆脱了高山深谷的限制,跌落在一片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上,涌入共水,轻松地造成了共水泛滥。共水的巨大破坏力给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就在“共”字上加了三点水,变成一切洪水的总称。

共工族经常受到洪水的袭击,为了生存就得想法与洪水做斗争,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治水技巧,于是共工在神话中也就被描绘成水神。可是共工族治水只从本族的利益考虑,填高了自己的地方,水必然流向别的部落。受洪水之害的其他部族对洪水没有办法,自然将一肚子怨气指向共工。于是在神话中,共工成了破坏天地秩序,掀起洪水的罪魁祸首。而共工撞倒不周山,可能就是洪水冲刷山体造成大面积山崩或者滑坡在原始人头脑中的反应。

在神话中,大禹将共工杀死了。这大概意味着共工族在与其他部族的战争中最后被消灭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首先的反应是自相残杀,实在是很悲哀。

鲧的悲剧

鲧是第一位被选举出来治理洪水的悲剧英雄。据说他偷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一种能够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将它放在乌龟背上,看到哪里有洪水,投一点息壤下去,于是大水就被堵住,在土壤中干涸。眼看大功就要告成,盗取息壤的事情却被天帝知道了,天帝一怒之下命令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含冤而死的鲧尸体三年不腐,肚子胀得很大。天帝派人剖开看看,结果飞出一条黄龙,变成了大禹。所以说,鲧是禹的父亲。

学者们认为,鲧窃取的息壤实际上是迅速筑高的土堤。大概鲧当时也没有什么新的招数,还是继承共工的办法,“水来土堙”。只不过共工族所筑的堤坝很小,仅限于自己的氏族。而鲧是各个部族共同推举出来的治水总工程师,筑的堤坝规模就大多了。

可惜古代生产力低下,鲧筑的堤坝仍然无法与今天的黄河大堤相提并论,对付一般的小洪水还可以,一旦大水来临就无济于事了。鲧治水失败了。在原始社会,氏族首领一般都身兼巫师的职责。当鲧被推举为治水的领导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他的拥戴者们视为水神的化身,并被认为具有控制洪水的神力。当鲧失败后,人们并不认为是治水的方法有什么问题,而是对鲧作为神的代理人的资格发生了怀疑,说他因为盗窃得罪了天帝。

对原始人来说,平息神的怒气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犯事的人将他献给神灵。鲧于是成了人们向天帝谢罪的牺牲品。把他送上祭坛像牛羊一样杀死的不是天帝,而是当初拥戴他治水的人民。因为他是水神,所以行刑的是水的克星、火神祝融氏族。

在原始氏族中,旧神失去上天的信任而神力消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必须立即选出新人来代替,并且将旧神的神性转移到新神的身上。这位新神就是大禹。禹从鲧的肚子里钻出来的神话情节,可能指的就是一场新老神祗交替时举行的“人祭”仪式。鲧的牺牲显然很冤,他的部族并不满意,所以这场权力的转挨很不顺利,整整经过三年的“难产”才完成。

大禹的磨难

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有过很多非常奇妙的神话传说。据说他曾经与共工的一个臣子相鳐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个相鳐长得就像盘绕在一起的九头蛇,以土地为食。他到过的地方都变成苦味的水泽,飞禽走兽都无法生存。大禹最后将他杀死,血流过的地方非常腥臭,庄稼都不能生长,人也没法居住。大禹又三次用土去掩埋,可是都陷了下去,最后只好修成一个大水池,并且在中间筑起一个高台,来镇压相鳐的亡灵。

这场大禹与怪物的战斗用神话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古人防洪的情景。相鳐的长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洪水到来时的情景。河水的主流就像是蛇身,溢出河道的洪水就像许许多多游动的蛇头。洪水从四面八方淹没一块块陆地,一会儿汇合,一会儿又分头向前面的陆地淹去,正像是蛇身盘绕,吞噬陆地。遭受涝灾的地区水质腐败,鸟兽逃散。在恐惧中观看洪水走势的人们不自觉地用原始思维将洪水形象化为一个九头怪蛇。

大禹最后用筑堤的办法将这股洪水堵住,洪水留下的泥沼短时间内也不能再种庄稼了。大禹想用土把沼泽填平,却多次失败,只得将其归咎于相鳐的亡灵作怪,筑一个高台来祭祀神灵。

除了相鳐之外,还有很多与洪水有关的妖怪,比如伊水之怪马腹,人脸虎身,叫声像婴儿;敖岸山水神夫余,像一只白鹿,却有四支角;还有最厉害的淮水水怪无支祁,是一只白头黑身的巨猿,眼放金光,力气比九头大象还大,据说就是孙悟空形象的原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水怪?学者们认为,这是分散居住的不同原始部落各自对洪水做出的想象。大禹战胜一个水怪就意味着解决一个地方的水惠。

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曾经接受了很多神灵的帮助。据说白脸鱼身的河伯曾经从黄河中跳出来,送给大禹一块青石,上面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画的是黄河的地图,有了它,大禹对如何施工就一目了然。另外大神伏羲也曾经送给大禹一根玉简,可以用来丈量土地,在治水工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居然能够完成凿龙门、劈伊阙、导黄河、治淮水的宏伟工程,多亏了当时最新的勘测技术。因为要疏通水路,首要的事情就是对水的来源探查清楚。据说大禹走遍了当时人们所能想象的最远的地方,顺手把天下画为九州。这种勘测技术对于宏大的水利工程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当时的人看来,没有神的帮助是不可思议的。于是河伯和伏羲都出来帮忙,为大禹提供了神奇的勘测地图和工具。

走向团结的原始部落

大禹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神,他也有家庭。据说当他来到涂山的时 候,看见了一只九尾白狐狸。当地的歌谣说见了九尾白狐就可以成王,在那里成家立室就会家道兴旺,于是他就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不过这场婚姻却是一场悲剧。大禹为了开山,每天变成一头熊。他怕怀孕的女娇见了害怕,每天上山前都嘱咐女娇听见打鼓声再去送饭。可是当大禹变成的熊拼命开山的时候,碎石落到了鼓上。女娇听见鼓声就拎着篮子到工地上去,却只见到一头熊,于是扭头就跑,大禹见了,来不及变回原形,就在后面追赶。女娇逃到嵩山变成一块石头,大禹赶到后气急败坏,大喊“还我儿子”,于是石头裂开,一个孩子诞生了,取名叫启。

在这个故事中也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在禹的时代,氏族之间的通婚不是指某一对男女结婚,而是两个氏族之间全体青年男女的通婚,因此禹与涂山氏的婚姻可以看作是这两个部落的联姻。在这场大规模的治水运动中,很多原始氏族部落发生大范围的交往和联姻,随后而来的是广泛的部落联盟。禹的婚事恰如歌谣中所说,使他成王,变成了大型部落联盟的首领。至于女娇化石很可能只是一场意外,在送饭的途中遇到了熊,逃跑中不幸被崩塌的碎石掩埋。

在部落联盟形成的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心甘情愿地服从大禹的领导。在大禹的治水队伍中有一个非常彪悍的家伙防风。防风是一个巨人,据说一拳就可以把狂风打回去,本来是鲧的好朋友,大概自以为资格老、功劳大,不把大禹放在眼里。有一次大家开会,防风故意迟到。大禹一怒之下,下令把他斩首。据说因为,防风身材太高,刽子手要筑一道高坡才能够得到他的头。

显然这是一次部落联盟首领对某个反抗部落的武装镇压行动。防风族跟前任首领鲧比较亲近,而对继任者大禹不服,并且在部落联盟会议上公开表现出来。大禹要想维持自己的权威,就必须使用战争武器迫使不合作的部落就范。此前的共工族也曾经遭遇过这种下场。在治淮过程中工作不力的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也曾经被大禹囚禁。就这样,大禹建立起不容置疑的权威,逐渐把中原各个氏族部落团结起来,成为他们的总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初见雏形。他的儿子启成了夏朝的第一个皇帝。

神话是原始历史留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感谢先民们奇妙的想象,他们把历史的真相埋藏在瑰丽的神话世界中,期待后人们用智慧将其还原。大禹治水的神话告诉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英勇的治水行动中走向团结,进发文明的传奇故事。



大禹治水是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最早出自于《山海经》,讲的是大禹治理水患的故事。

不是的,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事情,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dà yǔ zhì shuǐ shì shén huà chuán shuō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是的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


  大禹像

  “大禹治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

  爬梳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无论是《史记》、《尚书》、《诗经》,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均对大禹治水有具体记载与描述。人们熟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等,也典出大禹。还有神州大地数以十计的禹迹,似乎都在印证着禹的存在与那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运动的曾经发生。禹的功绩实在太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大”——天大,地大,禹大!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传说?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

  千古传说仍有千古疑云谜团有待揭开!

  本篇试图根据各类史书典籍的相关记载,结合有关方家的考据成果,对此作若干探寻。其倾向性之推论,或幸而言中,或纯属妄断,偏颇疏谬在所难免,还望方家同好,予以赐正,不胜铭感。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过怀疑。近世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历史上并无大禹其人,禹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其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中解释禹为虫,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

  禹的父亲是鲧(音:滚),《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入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有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窃以为,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夏“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南蛮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近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笔者赞同徐旭生先生关于大禹曾治理过共水之说。

  徐旭生认为,在《禹贡》、《国语》、《水经注》等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共工”、“共县” 、“洚水”等,实际指的是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相当于现在的卫河,它与淇水一起流入黄河。此地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黄河在此处还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丰沛,又是初入平原,所以容易为患,黄河历代水患几乎全发生在这一地域之内。

  大禹在历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这条叫“共水”的小河。而“洪水”原为专用名字,指“共水为患”,后来才成为一个公名。《说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共水。

  据考古发掘证明,辉县孟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遗迹。孟庄龙山城毁于一次洪水,证据是西墙的中段有一大的缺口。在西城墙的这段缺口处,二里头时期的人们清除了这里的大部分淤土,然后用夹板筑夯成二里头时期的西城墙。

  辉县大洪水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之前,这正是4000年前舜禹时期。黄河在此时间改道,在豫东折而北向。辉县是北流黄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当从共工故地开始。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黄河北上,决通九河进行分流。所以《史记·河渠书》等中所说“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实际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军决通九河进行分流,解决了共地的水患。

  新砦期对应夏王朝建立时段约100余年间。新砦遗址(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的新砦期大冲沟以及基本同时发生的辉县大洪水,还让人们有理由推测:夏王朝的建立与大禹治水相关。


  一次最成功的造神运动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造神运动。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造神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在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大禹治水是不是神话故事?
答: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答: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

大禹治水是民间传说,还是神话故事
答:神话故事。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洪水为患。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寻找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都失败了,最后被放逐羽山去世。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

大禹治水是神话吗
答:大禹治水是神话。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在一场天崩地陷的可怕灾难中,神奇的领袖大禹在很多神灵和超级英雄的帮助下历...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答: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禹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明确...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
答: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

大禹治水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传说
答:不论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都源自历史。禹这个人物,是历史上确有记载的,而治水之事,也是凭空杜撰。但毕竟这个历史源自尚未有文字确考的年代,其主要流传至今,也是靠人民群众的口舌相传。传到最后,故事多少都会有一些夸张和神化。

下列故事哪一个不属于神话(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
答:大禹治水!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

大禹治水是历史故事吗?
答:大禹治水不是历史故事,是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答:因为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了解不够,所以总是对自然有一种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所以才编撰出来很多神话。经过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不断探索,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大雨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确发生过一场非常具有毁灭性的洪水。所以既然发生过洪水,那么治水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存在了。不过洪水在近代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