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经的原文和译文

作者&投稿:倪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净经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日:上土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安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译文:

天与地之间,看起来,好像就是空的,本来就没什么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士、石头,及许许多多的物体。天与地的运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有什么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

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来就没什么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它却能养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命能够继续成长。

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阔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显得非常污浊。

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悄悄的。像天空是一片清净的,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像天体的运转是属于流动之形,大地的本体是属于静止之物。男人是属于清阳之体,女人是属于浊*之身。男人是表现外在的、活动的;女人就表现内在的、静止的。

因此,清阳之气是上升的,浊之气是下降的。如果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本来灵*便容易下降,万物本来的灵如果下降,便失去了本*的主宰;万物如果失去了本*的主宰,便容易起了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夫端。



~

清净经原文和译文
答: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清净经的原文和译文
答:1. 清净经的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
答:[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白话章解 老子说:〔大道本来无有形象,但是能够生育天地。本来无有情感,可是能够运转日月的周流。本来无有名称可以标记,但是能够燮里阴阳,生发消长养成天地间的万物。如此玄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

《清净经》原文以及解读
答:我们再看看正文都讲了哪些事情,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开头讲解了所有...

清净经翻译
答:混沌既没,而有九宫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口吐《乾坤经》,结其九宫,识名天地。天是阳,地是阴;阳者刚强,远视难睹。在天成象,日月星宸是也;在地成形,五岳四渎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脏是也。分别名之有异,总而名之是一也。,取三纲名也。九宫没后,进入元皇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吐《元皇经...

《净土五经重刊序》的白话文翻译。
答:以下是我的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肯定有理解不够的地方,仅做参考。阿弥陀佛 《净土五经》重刊序译文(印光大师落款未译,为保持完整,敬抄于最后)净土法门[,]广大,没有超出其外的。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众生)都可覆被,利根钝根(的众生)都可包容。九法界众生,舍弃这个法门向上无法圆满成佛...

椤严经原文和译文
答:《楞严经》原文和译文具体如下:1、原文: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答:原文:“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然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远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

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答:原文应该是“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翻译过来的话大概就是:若著住到心上,就有两个心。若著到净上,就有两个净。也不是说我总坐著不动。你若著到心上,就有两个心,这就成了...

《金刚经》原文及翻译
答:金刚经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须菩提!于意云何?翻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须菩提!你的意思是什么?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2、原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