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佳能换成徕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作者&投稿:叶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能把佳能换徕卡的,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不靠摄影吃饭,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拍摄模式或题材。

徕卡的魅力并不在于贵。徕卡的镜头能适用的题材也是相对有限的。另外,徕卡并不好用,换句话说,能用好徕卡的人,就算不是摄影大家,至少也是资深爱好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徕卡只是虚荣,甚至买完就后悔。

徕卡最适合拍摄的题材就是人文摄影。拍人文很难,难就难在你的文化素养能不能把控题材,你的思维广度与宽度够不够用,你是否具备对 社会 批判性的眼光,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同时,你还要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

徕卡大多是定焦头。用好定焦头,至少需要两种功底。一种是对距离的把握。有人说定焦靠走,这话没错,但这话是对初入门的定焦使用者而言。定焦正确的用法是,你知道要走到什么位置,然后才去走,而不是靠瞎蒙。镜头感,这就是镜头感。玩变焦一辈子都玩不出的镜头感。所以你看玩徕卡的很少有人去跟玩变焦的争辩,因为你说的我能理解,我说的你可能压根不会明白。

另外一种功底是对光圈的理解。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控制景深,景深是画面表现力的核心要素。景深与画质的关系紧密相连。比如说,最大光圈可用。我需要1.4光圈的氛围,我需要1.4光圈的画质,这个时候,徕卡就是一种选择。你知道要走到哪个位置,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光圈控制景深,你知道如何用这样的景深控制把握拍摄的主题。别人以为你只是走过去按下了快门,实际上,你和大多数玩相机的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你们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这就是徕卡。与价格贵贱有关,但关系不大。真正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理解。使用徕卡很简单,有钱就能买到。用好徕卡很难,难就难在你个人素质的高低,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是无解的。就好比绘画,小孩子都能画,但是能画好的人,却是极少数。摄影也是如此。

隹能与莱卡如小俩口儿,一个是打工挣钱养着会花钱的老婆添不满的洞

你好我是房产摄影师Gavin.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使用佳能和徕卡的体会。

佳能和徕卡我都在用,平时工作使用佳能5D系列,出去拍风景用佳能1dx,平时出门会把徕卡M240放在包里。

首先,徕卡和佳能的定位非常明确。

徕卡:把玩。

佳能:干活。

想指望徕卡M出片(我指的是徕卡M手动系列),简直就是受罪。手动对焦太不精准,弱光很费眼。

其次,拿出去的感觉不同。虽然徕卡M手动对焦很难受,但是用它拍照会感觉自己很有品味。徕卡M拍一些静止的静物还是不错的,慢慢对焦慢慢构图。所以用徕卡M的相机快门数都不会太高,基本不会连拍。慢慢品味也是不错的感受。

最后,喜欢徕卡的人不会介意徕卡的各种缺点,没事拿出来抚摸的人也大有人在。图一是我手边的徕卡M240,看看机身上岁月的痕迹。

徕卡适合慢慢品味把玩,佳能适合干活。

两个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5D4“灭门”换徕卡后的一些思考】

1、管中窥豹

而究竟徕卡使用起来体验如何?是否与之“天价”的售价相匹配?能否替代单反从事摄影工作或是胜任出行旅拍等?在没有入手徕卡前,探讨这些问题始终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你很容易放大徕卡的某一项优点(比如镜头素质奇高)、也很容易因别人的“惨痛经验”而因噎废食(黄斑对焦难以操作)。

在我的换门经历中,味道与素质、体积与功能的取舍是令我最为头疼的选择题。

2、德味=刀锐奶化?

首先说味道与素质。徕卡的“德味”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其实很多人弄错了味道与素质这两个本来互相排斥的变量。

德味=刀锐奶化?

我的个人见解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个错配的等式。

现代镜头设计中,随着镜片非天然材料的规模化应用、镜片制造工艺的飞速提升,高素质镜头已经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举几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曾经蔡司、尼康、尼德克、罗敦司得等眼镜片品牌站在绝对的小众高峰,然而如今蔡司已经有几百的平价镜片,国内的厂商也可以做出超高性价比的眼镜片,并收获了不少拥趸;曾经的副厂镜头基本是狗头的代名词,而如今适马、腾龙相继斩获镜头大奖,也越来越为影友广泛选择。

在大光圈镜头的谱系中,刀锐奶化已经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命题。反倒是所谓的“味道”,其稀世性越来越被放大,因为味道本就与素质相悖而行。

提到徕卡的味道,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夜神的旋焦、颜色的浓郁,但我相信很少人会说徕卡的味道是刀锐奶化。甚至不少徕友对锐度并不感冒、甚至对徕卡向asph大举挺进抱憾。

夜神的旋焦

夕阳下浓郁的光比

德味十足的蓝色

直出的红色场景

我们姑且将徕卡在asph时代之前的镜头称为古典镜头,这些镜头的共同特点就是个性鲜明。甚至在近日与徕友的一次聊天中,他抛出了这样的观点:玩儿徕卡玩儿的就是老镜。

虽然对此我保留观点,但是这绝对代表了徕卡用户这一群体的相对共识。反映到市场上,M古典镜头的保值程度堪比理财产品;而抛开限量等特殊因素加成,asph镜头的二手价格始终难有突破。

其实抛开玄学,旋焦的产生是因为球面镜的物理特性所限、浓郁的颜色是因为使用了低折射率镜片。两者叠架:色散、紫边几乎是所有老镜头的“通病”

这样的德味你真的准备好接受了吗?

其实镀膜与镜头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上述问题的发生,在这方面,我认为蔡司做得更好。而且如果只是追求刀锐奶化,盲测一下,蔡司或许更能命中人心。

蔡司135 f2 apo的迷人散景

3、M质朴至极

在入手徕卡前,它的简洁设计和小体积还是让我十分向往的。除了搭配夜神这样非典型M镜的其他多数时候,徕卡的体积优势确实明显强于135单反、无反系统。46mm以下的滤镜规格就注定了即便是铜镜也还是可以轻装上阵。

m10-p搭配50mm f1.4 asph

但是!但是!但是!省下来了重量,功能性的损失也超乎想象。这些秤砣上拉低克重的东西正是:对焦马达、镜头防抖组件、防尘防水胶圈等。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我就不赘述了。换门前要想好,你做好接受这些缺点而换取一份轻巧不过1斤的重量吗?

4、徕卡并非摄影终点,追光逐影才是永恒

前面对徕卡一通贬低,但如今我却已经“灭门”佳能单反,告别了陪伴多年的5D4。躬身说法,我先解答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

相比较单反、无反的全画幅相机,徕卡(M型机)在体积与味道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比较优势;只要你足够热爱,任何事你都会有足够的动力冲破价格枷锁;徕卡替代单反、无反并不可行,一些焦段、功能上的劣势(比如怕水、微距受限、框线广、远难用)在特定场景下会被放大。

在此前,我曾经撰写文章讨论为何选择徕卡?

因此,选择徕卡确实更大程度上是对品牌的共情、对旁轴体验的拓新、对老镜味道的觊觎、对摄影减法的修行;但我肯定,在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欢心迎接无反时代的大举到来、也不拒绝中画幅的日渐流行。徕卡的大道至简是摄影课程中的必修,但它并不是终点,追光逐影才是我热爱摄影的本源。

徕卡用好不容易,2019年5月云南景谷、版纳,徕卡大m240+50/1.4。

因名气和高贵,用莱卡的有几个层面和一个前提需要清楚。

首先是一个前提。不置可否的讲,用莱卡摄影(不是装逼)的人,都不是新手,基本都是资深或老鸟;圈子与单反其它相比较小。

好了,那么从如下层面再说说:

一个是情节。莱卡 历史 较为悠久,从胶片时代就属于很有名气的机器,受父母或老一代摄影人的熏陶,莱卡已植入骨子里,其它机器可无视存在;

第二个是追求。德味,在摄影人脑海里是神的化身,即便如今PS无所不能,但原汁原味欺骗不了自己;

第三个是收受的礼物。这类人就不说了。

第四个和问题最大关联,那就是质的改变。此类摄影者经历了胶片时代,用遍了数码机器,长枪短炮的 游戏 着摄影领域,也可能是参赛无数,得奖众多,临了觉得这些众多有些索然无味,该拍的该照的都拍照的太多太多,以至于当初的摄影热情都退化到没有拿出相机的冲动;懒得去拍了。于是出掉所有数码相机,购置一只莱卡,再配上一只50F0.95的镜头,够了。觉得自己外出需要拍些小景致就带上相机,也不合群了,即便是满满的景致,专找些人少地方去拍摄,自娱自乐的欣赏;偶尔也会扫街,但不执着;拍拍家中阳台上的小花,鱼缸里的鱼,遇到特殊天气拍拍离家不远的雪啊,雨中即景;遇到较为熟悉或认知的摄友,轻易也不会去主动打招呼,基本都是被人家认出尊称“某老”或“某老师”后,才会歉然一笑,聊上几句,仙风道骨的大有已退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态势。

如此这般。

呵呵。

我是多修的用户,佳能1ds3,5d3,eos3,索尼a7r,富士xt2,松下g9,徕卡me的用户。除了松下每台机器都用了挺久的。我来说说感受,

1,当时买徕卡是冲动,现在都觉得肉疼,一直到现在都只有一个35mm f2镜头,实在太贵了。

2,从参数上看徕卡不管是相机还是镜头都不能说是最好的,特别是机身,你看看dxo上面惨不忍睹。

3,很多人为了反驳徕卡的色彩,做了很多ab对比,说实话我看了我也分不出来。我用过me,m9,mp,m10,mm,sl,q,虽然每个色彩都有差别。但是我的直观感受是,我的me只要iso640以下,徕卡的色彩总是惊喜。我ps的时候,其他相机基本上很难调出徕卡的感觉,调徕卡的时候基本都是微调,调大了色彩还不如原本的好看。

4,徕卡是买给自己的,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就不要买。千万不要为了徕卡的名气去买,只有当你玩过一段时间摄影,理论知识熟悉了,再去实体店感受一下纯正的徕卡血统,松徕的就算了。最后再决定。

5,我到现在还在用me,一个是因为他是ccd的,另外一个,现在年纪大了,心疼钱。徕卡太他妈贵了,虽然我觉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比例上来讲很小很小,我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富士带23mm,主要是方便。

6,说到画质,大家不要纠结,现在技术提升了,m43的画质都不错,不用说apsc和全画幅了,多花点钱上大光圈镜头更实用。画质上的那点差距,只要你不是靠摄影谋生的,都没关系的。什么暗部噪点,动态范围无所谓的。

前面三张徕卡,后面两张佳能,都略微ps过。至于色彩,你们自己看吧。

其实就是价格不同,所以B格不同,想当于登上包个Lv包包的比较,所谓的德味儿,颜色确实,氛围是不错,但那是不后期的前提下。

来看看哈苏和数码后背。

有个徕卡x typ113做日常备机,也可以称为 松莱?比起常用机d750,对焦慢半拍,锐度高,直出色彩不错,适合街拍。

感觉是你的钱包里RMB多了。



~

从佳能换成徕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答:能把佳能换徕卡的,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不靠摄影吃饭,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拍摄模式或题材。 徕卡的魅力并不在于贵。徕卡的镜头能适用的题材也是相对有限的。另外,徕卡并不好用,换句话说,能用好徕卡的人,就算不是摄影大家,至少也是资深爱好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徕卡只是虚荣,甚至买完就后悔。 徕卡最适合拍摄的题材...

莱卡相机好在哪里
答:是非常好的,很多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就是他首先不去以前他比较优的东西去比较,而是能够接受其缺点,徕卡相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在过去他有很大的缺点,但同时它也为我们的历史留下了很多重要的证据,

莱卡和佳能单反相机的区别是什么?
答:佳能单反相机更只能,它可以自动的对焦。具体对比:使用上,如果是新手,佳能比徕卡好,功能多、预设多、方便、傻瓜式操作,徕卡功能很简单,功能菜单不多、反而更适合摄影基础深厚的人,越简单的机身就越考验拍摄者的经验。拍摄习惯来说,徕卡是1-10米内的皇者,尤其1-5米内的人文摄影,基本由徕卡统治...

徕卡相机好还是佳能好
答:最适合用来讨女朋友的欢心了。就算是不会专业拍照的女生,收到这样一份礼物也会超级开心的。因为它白色小巧的外观真的很亮眼。而且它的价格在3500左右,属于价位适中的一款,所以经济能力较好,且喜欢拍照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它。徕卡数码相机 徕卡作为一个非常出名的德国品牌,出口中国多年,打下了坚实...

徕卡和佳能画质对比
答:色彩表现,成像质量。1、色彩表现:徕卡的色彩表现更加自然,接近人眼所见,而佳能的色彩表现则更加鲜艳,适合喜欢浓郁色彩的用户。2、成像质量:徕卡的成像质量更加细腻,细节表现更加出色,而佳能的成像质量则更加清晰,适合需要高分辨率的用户。

徕卡使用感受是什么呢?
答:Leica M10,对于那些使用胶片机的人来说,“就像一位老朋友”;而对于那些第一次使用徕卡的人们,在拥有她之后,其实才刚刚开始一段崭新的摄影之路,可能会忘掉所谓的技术参数,全身投入在每一次指尖与机身摩挲的触感之中,看到她,嘴角就会微微一笑。此时,已不是摄影师,而成了摄影“痴...

徕卡相机拍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答:最大的区别就是徕卡坚持走相对而言比较低的反差路线,跟目前主流相机高反差、高分辨率不太一样。较低的反差色阶更丰富,颜色过度更细腻,这种照片在后期里是比较难调出来的,也就导致许多摄影爱好者能一眼就看出哪张照片是徕卡拍的,是哪一种型号的徕卡机身、甚至哪个型号的镜头、那个型号中哪一代都能...

徕卡相机怎么样?有用过的人来说说呗
答:而徕卡相机价格较贵,徕卡是所有相机中非常保值的。50年前买的徕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徕卡的魄力、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扳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

莱卡相机怎么样
答:再说句题外话,就是我听说美国哈勃望远镜的镜头是德国的!不是“徕卡”!可什么牌子就记不清了@_问题七:徕卡相机究竟好在哪里 徕卡是一种品位和传承。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奢侈品。你的问题就和问“LV的包好不好,好在哪里”一样 问题八:如何挑选一款徕卡相机 买徕卡的,都是资深摄友,没两把...

徕卡r50怎么样?徕卡r50相机测评介绍
答:说到相机国际上的优秀相机品牌大家都会想到哪些呢,一般来说在镜头方面做的比较好的都是日本和德国的品牌,日本的就是消费者所熟知的佳能、索尼、尼康等品牌。今天要介绍的一个相机品牌就是来自德国的莱卡相机,徕卡r50,这款相机和其他的品牌相比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口碑测评又如何,接下来就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