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中的心理学法则

作者&投稿:松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情绪效应:与人交往时小心情绪传染。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时可以相互传染的,而且积极的情绪与消极的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更容易传染给他人,因为人对消极情绪的感知更敏感。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对别人的影响,尤其在第一次与人接触时,展示一个积极乐观的形象会更容易让人想接触你。

亲和效应:你亲和俘获人心。

亲和力原本属于化学范畴的概念,特指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后来被运用到人际关系种,指一个人对他人具有友好态度。亲和力高的人与人相处时,话语、笑容、肢体语言会有吸引他人,俘获人心的作用,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愿意与之亲近。

提高亲和力:(一)微笑的魅力。人天生对美好的事物有好感,微笑就是一个美好的表情,当别人看到一个甜甜的,善意的微笑,内心一定有所“融化”。当你用微笑换来对方的会心一笑,你其实就是在用微笑换来“双赢”。(二)肢体语言的感染力。当我们看到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有力和舒展动作会觉得优美、有力。同样在与人交往时,舒展开放的动作会让人觉得你容易相处。和你在一起很舒适。

约哈里之窗:适当暴露自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与哈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取决于对方暴露的程度。

“约哈里窗户理论”有四个区域:(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二)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私密区域”。(三)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四)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

人际之间的交往状况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之间“自我展示”的程度。人与人交往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对别人开放区域越大,往往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在现实里原交往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一些“秘密”,不仅可以让你们的互动更有趣,也让别人眼中的你更丰富、更真实,对你产生可以信赖的感情。

身体语言定律: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

身体语言指身体符号,包括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与人的距离等等。身体语言与语言表达同样重要,时时刻刻都在表达内心的信息。准确的判断别人身体语言的信息,结合对方语言表达的信息,可以更好的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语言表达可以通过思考来进行伪装,身体语言通常是下意识的行为,所以不好伪装。

例如,人紧张时,会触摸颈部,呼吸稍快,双手在大腿上来回摩擦。双臂交于胸前:表示不乐意,反感,愤怒。背着双手:表示内心有一种优越感。有意识的清嗓子:表示紧张或者准备训斥轻责。

瀑布心理效应:不该说的话不乱说。

有人说话是无心说了一些话,或者说了一些客观的话,引起了对方内心的一些变化,这种心理现象向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飞花腾雾。

正如中国的古话:“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所以在说话时,要先思考再说话。说话时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维护别人的自尊心。第二,注意说话的分寸。第三,不要让自己过于兴奋说出一些难堪的话。第四客观且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投射效应:人心各不同,各有其特点。

指以己渡人的心理现象,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通,进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影响别人。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为过度颂扬自己喜欢的人,或贬低自己不喜欢的人。其实,人心各不相同,没有谁与谁是一样的,所以在衡量一些事情时,不要总以自己的喜欢去批判,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别人的一些观点和喜好,尽可能包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想法。

交往适度定律:对人太好也是错。

人际关系中,我们对他人所付出的,应该有对方的付出大致相同,或者付出的好应该符合你们之间的关系程度。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说过:“人与人交往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原则相同。”

人们希望得到的不少于付出的,但是,如果得到的远大于付出的时候,也会让人失去平衡,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而在心理上产生愧疚感,从而导致受惠一方选择远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根据关系程度来付出和索取,尽量不要做出一些越过关系等级很大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你们双方都不舒服,你的好心也就成了没有回报的“滥好心”。

对人太好也有不好的结果,其一就是过分的好,会使对方麻木。当你没有以前那样对她好时,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朋友之间,一方对另一方长期提供无私的帮助,可能会让双方关系失衡,不欢而散;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夫妻之间,过分放任和付出,会让对方不懂珍惜。

其二,过分付出、示好,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总是无所忌惮,甚至会利用你的好心。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你要学会克制自己的爱,把你的感情给那些是真心和你做朋友的人身上,不要浪费在只想利用你的人身上,不值得!你的善良需要带些锋芒!

~

人际交往中的八个定律
答:4、[赞美定律]学会夸人心更近善赞美能博得人心。人人都渴望得到由衷的赞美,这会使人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近感,彼此的心理距离因赞美而缩短、靠近。 5、[互惠定律]帮人就是帮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帮助、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

在日常社交中能用到的社交心理学?
答:1. 镜像效应(mirroring):通过巧妙的模仿可以让对方喜欢你通过模仿他人,可以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这种策略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镜像效应”,是指对他人非语言信号的潜意识复制,通常发生在社交场合中,一个人无意识地模仿了另一个人的手势、说话方式或者是态度,这样的模仿行为通常会影响被模仿者对模仿...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
答:以下是人际交往的原则:1、坚持平等的原则:人和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原则是坚持平等,只有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相待,对方才愿意继续相处下去。2、坚持相容的原则:相容的原则是尊重和不同价值观的人,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并非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处事方式,并非每个人面对同样的处境...

真正人际关系高手,很少套近乎,而是运用这个心理学定律
答:心理学发现,真正人际关系高手,都会适当帮助别人,也会适当寻求别人帮助。因为人与人互动的次数越多,彼此的感情越深刻。所以学会帮助别人,不仅会为你的形象加分,尤为当你后面提出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和接纳。小武由于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他总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后来在和同事相处中,总是...

人性社交必知道的100条法则
答:053.你听到的牛人,往往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054.与任何人交往,保持平常心,优孟得时皆贵客,英雄见惯亦常人。05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056.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放弃爱自己。057.远离否定你的人,他会极大程度限制你,而你可能从未察觉。058.你同情智力低下的...

与人交往中的心理学法则
答:交往适度定律:对人太好也是错。人际关系中,我们对他人所付出的,应该有对方的付出大致相同,或者付出的好应该符合你们之间的关系程度。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说过:“人与人交往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原则相同。”人们希望得到的不少于付出的,但是,如果得到的远大于付出的时候,也...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是什么?
答: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是:1、第一印象 心理学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指出,在两个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最初的45秒钟是黄金时间,它决定了两个人的情感基础,如果在这段时间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日后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改变这种印象,2、肯定别人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指出,肯定别人也是...

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答:(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

人际交往有哪些心理学原则?
答:疏离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他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让人依赖。少年接受的养护能预测他们成年后在爱情和友谊中的行为表现。但是,我们并不会被动地收童年经验的束缚。依恋类型既然是习得的,就可能发生变化。性别差异指的是源自身体的两性生物差异,而性认同差异指的是由...

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主要有
答:真诚原则,尊重原则,互利原则。在交往中,具备心理健康原则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原则主要包含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和互利原则。健康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彼此得到精神上的帮助,可以通过交流来促进彼此进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自身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