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日记文言文

作者&投稿:苦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求游山日记 二卷的译文,谢谢

《游山日记》是舒白香所著。

嘉庆九年(1804年),他四十六岁,在庐山避暑,所作日记:自六月一日至九月十日,共一百天。乐莲裳跋语称:“汇儒释于方寸,穷天人于尺素。”

这虽然略有藻饰,但是确也道出真知实感。七月廿八日:“晴凉,天籁又作。

此山不闻风声日盖少;泉声则雨霁便止,不易得。昼间蝉声、松声,远林际画眉声;朝暮则老僧梵呗声和吾读书声。

比来,静夜风止,则惟闻蟋蟀声耳。”他,晴日可听风声,雨时可听泉声;昼间近有蝉声、松声,远有画眉声;朝暮有老僧梵呗声和自己读书声;夜静风止,又有蟋蟀声。

种种天籁,无时不在;而他则无时不在天籁之中,或凝神谛听,识其宏纤;或无意细辨,任其作息。庐山之天籁,唯有静心息虑者能徜徉其中,优哉悠哉,知其存在,赏其自然,得其乐趣。

八月十三日:“朝,晴暖;暮,云满室,作焦麹气。以巨爆击之不散。

爆烟与云异,不相溷也。云过密则反无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见。

合扉则云之入者不复出,不合扉则云之出者旋复入:口鼻之内无非云者。窥书不见,因昏昏欲睡;吾今日可谓云醉。”

静观云气:合扉则似滞留室内,启扉则出而复入。人在其中,觉口鼻之内都是云;睁眼,满眼混沌,一无所见;看不成书,昏昏欲睡。

此时此刻,却毫无烦恼,反而戏称为“云醉”。这样的人真可谓最会享受自然的人。

七月九日:“朝晴凉适,可着小棉。瓶中米尚支数日,而菜已竭,所谓馑也。

西辅采南瓜叶及野苋,煮食甚甘。予仍饭两碗,且笑谓与南瓜叶相识半生矣,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

七月十九日:“冷,雨竟日。晨餐时菜羹亦竭,惟食炒乌豆下饭。

西辅仍以汤匙进。问‘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于箸。

’予不禁喷饭而笑,谓:‘此匙自赋形受役以来,但知其才以不漏汁水为长耳,孰谓其遭遇之穷至于如此。’”七月廿日:“宗慧试采荞麦叶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过匏叶,但微苦耳。

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七月廿六日:“晴暖。

宗慧本不称其名,久饮天池,渐欲通慧;忧予乏蔬,乃埋豆池旁,既雨而芽,朝食乃烹之以进。饥肠得此不啻江瑶柱,入齿香脆,颂不容口;欲旌以钱,钱又竭,但赋诗志喜而已。”

山中生活极其清苦,蔬菜已竭,只靠野蔬度日。豆芽,“朝食乃烹之以进。

饥肠得此不啻江瑶柱(江瑶,即江珧;柱,闭壳肌。江瑶柱,是一种名贵的海味)。”

荞麦叶,《齐民要术》只说荞麦可食,只不过十余顿,没说荞麦叶可食。乌豆,《群芳谱》说:“忌炒豆;犯之,胀满致死。”

他们以炒乌豆下饭,大有“拼死吃河豚”之概。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南瓜叶,《本草》只说:“状如蜀葵,大如荷叶”;也没说它能食。野苋,《群芳谱》说:“细苋,俗名野苋; 猪好食之,亦名猪苋。”

农书上,没说能吃的,或说猪吃的。他们在断蔬之际,都取而作羹,却甘之如饴,且品出至味,“颂不容口”,谓“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这不大像是游山日记。游山者:寻幽谷,临绝顶,揽白云,仰天风;览峰峦之灵秀,探岩穴之奥秘。

这本日记,哪里是游山日记,说是山居日记还差不多。这山居生活,清苦得很,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作者能茹苦如甘,受窘反乐,坦然释然,一任天命;并且能遣之于笔,写出个中的滋味,亲切可喜。这种面对困境的洒脱态度,令淡泊名利者神往心驰。

这本日记,也只有遇上生活中不求大富大贵、文字上不求大红大紫者,才能得到赏识,以为是游记中的清品;如同上等的清茶,需要细呷慢品,而不能像刘姥姥那样大喝一口。 页: [1]。

2. 求游山日记 二卷的译文,谢谢

《游山日记》是舒白香所著。嘉庆九年(1804年),他四十六岁,在庐山避暑,所作日记:自六月一日至九月十日,共一百天。乐莲裳跋语称:“汇儒释于方寸,穷天人于尺素。”这虽然略有藻饰,但是确也道出真知实感。

七月廿八日:“晴凉,天籁又作。此山不闻风声日盖少;泉声则雨霁便止,不易得。昼间蝉声、松声,远林际画眉声;朝暮则老僧梵呗声和吾读书声。比来,静夜风止,则惟闻蟋蟀声耳。”他,晴日可听风声,雨时可听泉声;昼间近有蝉声、松声,远有画眉声;朝暮有老僧梵呗声和自己读书声;夜静风止,又有蟋蟀声。种种天籁,无时不在;而他则无时不在天籁之中,或凝神谛听,识其宏纤;或无意细辨,任其作息。庐山之天籁,唯有静心息虑者能徜徉其中,优哉悠哉,知其存在,赏其自然,得其乐趣。

八月十三日:“朝,晴暖;暮,云满室,作焦麹气。以巨爆击之不散。爆烟与云异,不相溷也。云过密则反无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见。合扉则云之入者不复出,不合扉则云之出者旋复入:口鼻之内无非云者。窥书不见,因昏昏欲睡;吾今日可谓云醉。”静观云气:合扉则似滞留室内,启扉则出而复入。人在其中,觉口鼻之内都是云;睁眼,满眼混沌,一无所见;看不成书,昏昏欲睡。此时此刻,却毫无烦恼,反而戏称为“云醉”。这样的人真可谓最会享受自然的人。

七月九日:“朝晴凉适,可着小棉。瓶中米尚支数日,而菜已竭,所谓馑也。西辅采南瓜叶及野苋,煮食甚甘。予仍饭两碗,且笑谓与南瓜叶相识半生矣,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

七月十九日:“冷,雨竟日。晨餐时菜羹亦竭,惟食炒乌豆下饭。西辅仍以汤匙进。问‘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于箸。’予不禁喷饭而笑,谓:‘此匙自赋形受役以来,但知其才以不漏汁水为长耳,孰谓其遭遇之穷至于如此。’”

七月廿日:“宗慧试采荞麦叶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过匏叶,但微苦耳。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七月廿六日:“晴暖。宗慧本不称其名,久饮天池,渐欲通慧;忧予乏蔬,乃埋豆池旁,既雨而芽,朝食乃烹之以进。饥肠得此不啻江瑶柱,入齿香脆,颂不容口;欲旌以钱,钱又竭,但赋诗志喜而已。”

山中生活极其清苦,蔬菜已竭,只靠野蔬度日。豆芽,“朝食乃烹之以进。饥肠得此不啻江瑶柱(江瑶,即江珧;柱,闭壳肌。江瑶柱,是一种名贵的海味)。”荞麦叶,《齐民要术》只说荞麦可食,只不过十余顿,没说荞麦叶可食。乌豆,《群芳谱》说:“忌炒豆;犯之,胀满致死。”他们以炒乌豆下饭,大有“拼死吃河豚”之概。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南瓜叶,《本草》只说:“状如蜀葵,大如荷叶”;也没说它能食。野苋,《群芳谱》说:“细苋,俗名野苋; 猪好食之,亦名猪苋。”农书上,没说能吃的,或说猪吃的。他们在断蔬之际,都取而作羹,却甘之如饴,且品出至味,“颂不容口”,谓“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这不大像是游山日记。游山者:寻幽谷,临绝顶,揽白云,仰天风;览峰峦之灵秀,探岩穴之奥秘。这本日记,哪里是游山日记,说是山居日记还差不多。这山居生活,清苦得很,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作者能茹苦如甘,受窘反乐,坦然释然,一任天命;并且能遣之于笔,写出个中的滋味,亲切可喜。这种面对困境的洒脱态度,令淡泊名利者神往心驰。这本日记,也只有遇上生活中不求大富大贵、文字上不求大红大紫者,才能得到赏识,以为是游记中的清品;如同上等的清茶,需要细呷慢品,而不能像刘姥姥那样大喝一口。 页: [1]

3. 游太和山日记(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原文: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翻译:

十一日,风平云散,天空清澈如洗。拄着手杖攀登恒山,面朝东方攀登,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劳累。

行走一里,转向北方,山上都是煤炭,不用向深处开凿就能得到。再行走一里,土石就都是红色的了。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旁边,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再行走三里,悬崖石块逐渐高起,松树滤下班驳的阴影,这里叫做虎风口。在这里石头的路面盘绕迂回,才开始顺着山崖,爬上峭壁,向上攀登。再行走三里,有高大的牌坊题字叫“天下第一山”,里面官府、厨房、水井一应俱全。从牌坊的右侧向东逐步登阶攀登,半悬崖处是寝宫,寝宫的北侧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靠着绝壁,下面莅临官府,殿下面极高的台阶直插云霄,堂四面廊屋门的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从北岳殿的右侧上行,有一个石窟,就着改成一间屋子,叫做会仙台。台上雕刻着一群仙人,环绕排列没有间隙。我这个时候想要爬上高高的山崖、登上山的极顶。绕过北岳殿的东侧,见到两处悬崖中断的地方,其中有垂落的草莽达到千尺,是登到极顶的小路,于是就解开衣袖攀缘而登。又攀登二里,来到高崖的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而且满山都是茂密的短树,参差不齐的枯竹,只是能够钩扯衣服刺入衣领,用手抓或用脚踩就断折,所以虽然用了很大的力气,还是像坠落在巨大的波涛中,像在急流中一样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起勇气向上攀登,才登上了恒山的顶峰。

参考:

呢提问的问题是:游太和山日记(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该问题:游太和山日记(文言文翻译白话文)已经回答是否能帮你,问题所在分类:外语

4. 游山记作文

娇阳似火的夏天悄然离去,秋高气爽的秋天轻盈的来了! 我们穿行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云雾缭绕中的蒙山若隐若现,山路两旁的树叶已经变得枯黄了,在秋风中无精打采的颤栗着。

转眼间,我们来到了蒙山的脚下。眼前的果园却又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果园就像一个彩衣仙女,把颜色分给了各种水果。

瞧,黄澄澄的梨,它们像一个个小灯笼;瞧!红彤彤的是苹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五颜六色的石榴笑着向您问好;金黄色的桔子你争我挤,都想第一个让农民伯伯摘下来;桃子也笑红了脸蛋。水果们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整个果园都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味。

我们开始爬山了,凉爽的秋风吹过来,非常惬意,秋天正是游玩的季节,不冷也不热。我们爬着爬着,我看到了一座门,我以为到了山顶了,心里想:蒙山也太矮了,这么快就到山顶了?可听导游说这只是爬山前的一个热身运动。

啊!原来蒙山一点也不矮啊!于是,休息片刻后,便开始了征服蒙山之旅,我一边向上爬着,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路两旁许多不知名的、五颜六色的小野花争相开放,有白的、黄的、绿的、红的、紫的、蓝的。傲然挺立在路两旁的只有松树:松树是一年四季常青的,它的叶子像绣花针一样,锐利极了!不知不觉我们爬到了蒙山着名景点——中国瀑布,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瀑布流经的地形很像我们中国的地图。

飞流直下的瀑布不说有三千尺,也该有两千尺吧! 下山时,我们坐的是“蒙山森林漂流”,太 *** 、太过瘾了!有一个地方现在让我想起来还毛骨悚然呢!这段漂流的外面是用干草封了起来,里面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在你不注意时,突然来一个急转,再来一个急速下坡,让你防不胜防,心惊肉跳!就这样,漂流船顺势而下,一会就把我们送到了蒙山脚下。 有人喜欢春暖花开的春天;有人喜欢酷暑炎炎的夏天;有人喜欢冰天雪地的冬天。

而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快乐的季节!我爱他的天高云淡,爱它的五谷丰登,爱它的香飘四野,更爱它那五彩斑斓的景色。



~

用文言文写山作文
答:早晨,绿色也苏醒过来,绿色泛滥着,绿与水是多么亲密,到了傍晚,阳光破碎的撒下来,掉进动植物眼中的瞳仁里,温暖的阳光在树林里缓缓穿行,离离野花一直燃烧到了天边,晓雾将散,猿鸟乱鸣,阳光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底的鱼儿也在感受光的温暖。 7. 描写山水的古文(题目) 古文: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诗文:诗中山 1....

《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译文
答: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出处: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

游雁荡山记文言文翻译
答:4. 文言文翻译 《游雁荡山日记》 徐霞客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 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 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

百丈山记文言文翻译
答:[10]叙次:依次叙述。各别为小诗:每一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百丈山六咏》是六首五言绝句。今录其中题为《瀑布》一首:“巅崖山飞泉,百尺散风雨。空质丽清晖,龙鸾共掀舞。”识(zhì):记。夫:那些。年月日:这里略去了写这篇游记的具体时间。历历:清晰分明的。百丈山记文言文翻译 登...

百丈山记文言文解释
答:年月日记。 朱熹《百丈山记》译文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

游庐山日记文言文答案
答: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

游庐山日记(节选)文言文翻译
答:走了五里,攀上一尖峰,山顶是文殊台。这里孤峰拔起,四面无依无靠,山顶上有文殊塔。对面山崖削立万仞,旁边瀑布轰轰地往下流,和文殊台中间只隔着一条山涧。从山巅到山脚,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不登此台,不能了解这个瀑布的优美。下文殊台,沿着山冈的西北溯溪而山,就到了瀑布上流。一条路忽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游武夷山记
答:地二天早晨到了小桃源、伏虎岩,这是武夷山的第八曲。听说第九曲没有什么出奇的景色,于是从山崖下返回。 啊!我是学古文的人,用文章谈论山水:武夷山就像文章没有直笔,所以曲折;没有平笔,所以陡峭;没有重笔,所以新奇;没有散笔,所以紧凑。不必引用神仙荒渺之类的事。概括来说这座山,它的超逸隽秀的气概,在两...

游雁宕山日记 翻译
答:沿着祠堂后面的台阶上去,有一座亭子像翅膀一样面对着瀑布,在里面坐了很长时间,到时见回到庵里吃饭了,小雨下个不停,可是我的心思早就飞上了雁湖山的顶上了,所以冒雨到了常云峰,从山峰半道的松洞外面,沿着峭壁上的台阶爬了三里路,向白云庵走去。(里面)已经没有人了,庵也塌了,有一个道士...

文言文阅读。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
答:1.示例:《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到达。旦:早晨。 4.竖 张 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 6.野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