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的“元”“白”“郊”“岛”分别指什么 文学的概念

作者&投稿:俞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元轻白俗”是对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但俗。元稹和白居易后被誉为“元白”。

“郊寒岛痩”是对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因为二人作诗都是苦吟,无论诗歌内容还是艺术特征都比较相似;另外,二人的身世遭遇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祭柳子玉文》,选自《东坡全集‎》。

扩展资料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轻白俗



元是元稹 白是白居易 郊是孟郊 岛是贾岛
这两句话我的理解应该是互文(一种修辞手法),即可以理解为“元白轻俗、郊岛寒瘦”,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如果理解了什么是互文就应该很好理解了。具体解释是:
“元轻”不知道,参考楼上的:世人以为元稹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称“轻”也!所谓“ 元轻”,既是指元诗中情感之轻佻,也应指其在表现上之轻松自如与其语调之轻快。其诗言情平俗,艳丽轻浮,悲伤绮靡,然而时有感人之处!
“白俗”是指白居易写的诗文通俗易动,据传白居易每写好一首诗都要吟诵给平常老百姓听,老百姓听不懂的他就改,直到一听就懂为止。
“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写诗的风格相似,寒指清寒、瘦指孤硬,都是指他们两人的诗风,这两人写诗都以苦吟著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可见一斑。
以上是我本人的理解,不尽正确,供提问者参考。

  1. 元——元稹

  2. 白——白居易

  3. 郊——孟郊

  4. 岛——贾岛

  5. 元轻白俗[yuán qīng bái sú]:对 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一种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俚俗。

  6. 郊寒岛瘦[jiāo hán dǎo shòu]: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

  7.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元 轻 白 俗,郊 寒 岛 瘦 。”



元是元稹 白是白居易 郊是孟郊 岛是贾岛

元稹,乐天,孟郊,贾岛。猜的,呵呵。。。。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的“元”“白”“郊...
答:“元轻白俗”是对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但俗。元稹和白居易后被誉为“元白”。“郊寒岛痩”是对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因为二人作诗都是苦吟,无论诗歌内容还是艺术特征都比较相似;另外,二人的身世遭遇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出自宋代苏轼的《祭柳子玉文》,选自《东坡...

高分求助!有谁知道中国第一大奇联?
答:念蚕凫启土,刘孟膺符,轼辙挥毫,马扬弄墨,泄涓滴文章勋绩,遂销残益部精华。逼狭河山,怎孕育皋、夔、契、稷?俯吟欷剑栈,除拾遗外,郊寒岛瘦,总凄煞峡岛巫猿。故卧龙驰驱,终让进蛙福泽;阴阳罗网,惯欺凌渴鲋饥鹏。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也?为问滔滔汩汩,匪朝匪夕,要漂零萍梗何乡?涉臣川耶,恍兮、...

孟郊的资料。朝代、字、号,以及苏轼的评价。急用!!!悬赏分高!!!_百度...
答: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

天下第一长联的下联注释
答:18、第19句:拾遗——指杜甫在唐肃宗时曾任拾遗。19、第20句:郊寒岛瘦——指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孟郊诗多苦寒之音,贾岛诗多孤峭枯寂之境。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20、第21句:峡鸟巫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1、第22句: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