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明朝的首辅是否就是宰相呢?

作者&投稿:冯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朱元璋初期,设左右丞相,明朝以左为尊,故左丞相为百官之首,即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丞相
朱元璋时期,共任命了2个左丞相,第一个是开国功臣李善长,第二个是胡惟庸
胡惟庸因谋反被诛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该设内阁大学士辅政

首席内阁大学士也称为内阁首辅
朱元璋、朱棣时期,由于这两个皇帝比较勤政,内阁大学士一直没有啥权利,顶多相当于参谋和秘书的职务(当然了,官位上还是很高的)
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就当了1年皇帝就归西了,对政事没啥影响
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虽然也是个明君,但在勤政方面就差了一些,因此从此开始,内阁逐渐恢复了以前丞相的权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内阁首辅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

明朝就两个有名有实的宰相,李善长和胡惟庸,都不姓周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中,姓周的有两个,都是崇祯皇帝时期的
第一个周道登,崇祯元年成为首辅,崇祯3年正月致仕(告老退休)
第二个周延儒,崇祯3年9月成为首辅,崇祯6年6月被罢免;到了崇祯十四年九月又被封为首辅,到了崇祯十六年六月又被罢免

另外说一句,崇祯朝一共任命首辅22人次,其中光崇祯元年就任命了4次首辅,换的够快的

(一)明朝只出现过三位宰相,,即朱元璋时期的李善长、徐达和胡惟庸。
(二)明朝内阁制产生的首辅很多,大约有几十人!因为每任皇帝在位期间会经常调换内阁大学士,甚至变动几十次之多!所以要想全部知道,就只有查看《明史》将他们一个个找出来了!

清代历任首辅(宰相)有哪些?~

张廷玉(1672~1755),中国清代大臣。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世宗继位,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任《圣祖实录》副总裁,纂修缮写实录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总裁。廷玉为世宗所倚任,军国大事,多与参决,鸿典巨文,也多出其手。雍正四年(1726),晋大学士。七年,参赞军务。时为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手定。世宗死,与鄂尔泰同受顾命。乾隆初为总理大臣辅政,任《世宗实录》总裁官。三年(1738),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如故。旋进封三等勒宣伯,与鄂尔泰同为三朝老臣,屡主顺天乡试及会试。姻亲子侄,门生故吏,布列中外,高宗忌之,时加裁抑。朝中在事诸臣及言官也屡加参劾,高宗对他日渐疏远,兼之年老,乃于乾隆十三年自请致仕,并求按世宗遗诏,死后配享太庙,高宗许之。旋即以张廷玉未亲至宫门谢恩,严辞诘责,并削伯爵,罢配享之命。复以其姻亲犯法,追缴历来赏赐诸物。二十年三月卒,谥文和,仍命配享太庙。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仅张廷玉一人。

前年热播的某部电视剧中,有一段台词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由于朱元璋废了“中书省左右丞相”,明朝再无“丞相”这一官职,所以很多人对明朝的印象就是没有“宰相”了。
然而,这个印象其实是不准确的。
因为所谓“宰相”,是指对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某位官员并不是一定要被冠以“丞相”名号,才算是“宰相”。
打个比方说,一个省的长官,清朝称巡抚,汉末则叫州牧,清朝巡抚权力远不如东汉末年的州牧。但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一省最高长官不叫州牧,权力远不如当年的州牧,就说清朝没有省级最高长官了吧?毕竟巡抚和州牧的职务名和权力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都是代中央管理一省要务的最高长官。
明朝首辅和宰相的关系,也是一样的道理。
“相”这个职务设立之初,权力非常大。西汉早期的丞相,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与皇帝坐而论道的待遇,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正是由于丞相的权力太大了,所以皇帝很快就开始限制丞相的权力。
具体来说,就是把相权收回一部分,转交给其他人。用内朝官管外朝官,用自己的心腹架空丞相。
那么,心腹指得是什么人呢?
每个朝代还都不一样。
西汉从元帝开始,“真宰相”是大将军,正经的丞相只不过是橡皮图章而已。
东汉时期,丞相这个职务直接就没有了,所谓的宰相变成了“三公”。后来,皇帝又剥夺了三公的权力,导致三公坐而论道,一切政务全归台阁处理。
于是尚书台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就变成了真宰相。当然,东汉后期曹操又恢复了丞相,这属于特殊情况。
唐朝情况略有不同,但大体一样。唐朝前期的宰相叫“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但皇帝觉得宰相们的权力太大(这已经是“群相制”了) ,便就跟当年的东汉一样,又把原有的三省长官虚位处理,朝廷的真宰相变成了“同中书门下二品”、“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而这些职务,理论上可以授予任何官员,哪怕是九品芝麻官都可以。
从这种变化就可以看出,其实唐朝虽然有宰相制度,但唐朝宰相也是样子货。而那帮真宰相并没有制度保障,皇帝说撤就能撤,这与明朝的大学士,其实没多大区别。

晚唐以至五代,军阀政治达到顶峰,唐朝中前期确立的宰相制度彻底废了,变成了枢密三司各有职衔,而宰相不过是虚位而已。这就又变得跟汉末一样了。
时间来到宋朝。宋太祖收藩镇兵权后,宰相制度又得以恢复,但宋朝跟唐朝一样,朝廷正经的宰相都是虚衔,相权实际掌握在二府三司手里。后来宋神宗改革,废除了二府三司制,恢复了正副宰相制,但没过多久,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又被“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取”取代了。

再来说明朝内阁。
朱元璋废丞相后,皇权、相权一手抓,把他累的够呛。后来的朱棣觉得这样不行,就设立了内阁制度。
起初,内阁没什么权,大学士只是五品,具体工作就是辅佐皇帝办公,相当于秘书。这就跟汉朝的“尚书”,唐朝的“同中书省下二品”是一样的概念,都只是皇帝的临时秘书。
后来皇帝开始偷懒了,于是内阁权力就大起来了。不过,这时候让一群五品官去管六部尚书那些二品官,部长们肯定不听话,肯定会产生政令不通的问题。于是后来的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干脆让六部尚书、侍郎等高品级官员直接兼任内阁大学士。如此一来,内阁成员的地位就大大提高了,权力也增强了。
但面对文官集团的坐大问题,皇帝也是寝食难安,于是明朝皇帝想到了一招,即仿效当年的汉唐,让宦官集团制衡文官集团,把批红权交给了司礼监,让宦官和文官形成了制约局面,导致明朝的文官集团经常被太监欺负,画面极度难堪。
但是,像这种难堪局面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别的朝代也一样。比如说汉朝,到底有几个正经宰相是有实权的,恐怕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汉朝的尚书一开始也是秘书,但后来干着干着就变成了宰相,主管行政了。刺史一开始只是管监察,但干着干着就变成地方行政官员了。还有唐朝,三省长官是最初的宰相,但干着干着就让临时宰相取代了。终唐一朝,到底有几个实权宰相是三省长官,恐怕也是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咱们国家历史上,很多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和纸面上的规定,完全是背离的。汉唐的宰相制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如果要问明朝大学士是不是宰相。我可以明确的说:从制度上来说,不是!因为明代的丞相早在太祖朝就废掉了,而且朱元璋也不允许后世皇帝设相位。但如果以权力而论,那么明朝后期由尚书、侍郎充任的大学士就是宰相。
换而言之,如果明朝大学士不是宰相,那么汉朝的尚书,唐朝的“同中书省下二品”同样也不能算是宰相。因为他们也没有宰相应该有的一些待遇,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相”。
但如果担任这些职务的人都不能称之为宰相,那咱们的历史上,还有宰相吗?或者说,还有多少人能配得上宰相这个职衔的?也就是既有宰相之名,也有宰相之实的?

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答:宰相: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徐达共四人。首辅:曹鼐 、陈循 、高榖 、徐有贞 、许彬 、李贤 、严嵩、张居正、黄淮 、解缙 、胡广 、杨荣、杨士奇 、杨溥、高拱等人。一、宰相 1、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

明朝历任宰相都有谁?
答:明孝宗朱祐樘朝(公元1487~1505年) 弘治 刘 吉 徐 溥 刘 健 丘 浚 李东阳 谢 迁 明武宗朱厚照朝(公元1505~1521年) 正德 刘 健 谢 迁 李东阳 焦 芳 王 鏊 杨廷和 刘 宇 曹 元 梁 储 刘 忠 费 宏 杨一清 靳 贵 蒋 冕 毛 纪 明世宗朱厚熜朝(公元1521~1566年) 嘉靖杨廷和 ...

历代著名宰相
答:永乐初年以翰林官入内廷殿阁,参与政务,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内阁职位渐重,逐渐把持朝政,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属首者为首辅。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大学士行使宰相之权。但原满族贵族所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亦属议政机构,其地位凌驾于内阁之上。清雍正时,又在内廷设军机处,由皇帝特定军机大臣,协助...

宋朝历任宰相都是谁
答:1、2、3、4、二、宰相资料:1、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

元朝历任都宰相是谁?
答:为第二丞相,即次相,而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左、右丞又称左、右辖,负责裁决日常政务,参知政事则参与其事,位列左、右丞之下。元朝入主中原后,以中书令为宰相,常以皇储兼领,但形同虚设,而实际上的宰相为左、右丞相,又设平章政事为次相,而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

历朝历代的宰相都是什么名称?
答:元: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皆是宰相,最多至十多人。明初: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废宰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官职设内阁大学士,居首者为首辅;拥有票拟权,职权与地位由皇帝决定。清:沿袭内阁,康熙时设南书房,...

宋高宗赵构拥有15任宰相,历任宰相分别是谁?
答:据我所知有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赵鼎、张浚、秦侩、万俟卨、沈该、汤思退、陈康伯、朱倬这十五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宰相都有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下三位吧。第一位我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纲。李纲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是很陌生,他是著名...

五代十国时期的各国宰相都是谁?
答:刘昫 闵宗朝 陈兴云 刘昫 李愚 末帝朝 刘昫 李愚 卢文纪 姚顗 张延朗 韩昭胤 马胤孙 冯道 后晋 高祖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出帝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刘昫 冯玉 景延广 后汉 高祖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隐帝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杨邠 冯道 后周 太祖朝 ...

求明朝历代宰相
答:明朝宰相共有4位:李善长 (一)左丞相李善长 :洪武元年到四年(1368-1371)。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

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答:明朝就两个有名有实的宰相,李善长和胡惟庸,都不姓周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中,姓周的有两个,都是崇祯皇帝时期的 第一个周道登,崇祯元年成为首辅,崇祯3年正月致仕(告老退休)第二个周延儒,崇祯3年9月成为首辅,崇祯6年6月被罢免;到了崇祯十四年九月又被封为首辅,到了崇祯十六年六月又被罢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