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上册测试题(期中)

作者&投稿:刀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2、音叉发声的时候,用手握住音叉,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音叉发出的声音 B、手使音叉停止了振动 C、手使音叉的振动加快了 D、无法判断 3、1994年, 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 碎片撞向木星, 产生巨大的爆炸, 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 这其中的原因是………( ) A、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 人们听不到 B、木星离我们很远, 而声音传播的速度又很慢, 到现在还没传到地球上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 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原因尚待考查 4、邮局的电话亭是用玻璃制成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很好地吸收声音 B、不能传播声音 C、能很好地反射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常用的
几个长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能使测量达到的准确程度由_____决定,
测量长度的准确程度与____有关,测量需达到的准确程度与____有关。

3.记录测量数据时,应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应该_____测
量,然后______值才能接近真实值。

4.机械运动是: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 ,静止是_____。

http://www.likunedu.com
看看自己的练习册
看看错题
我们考试都是这样复习的

http://www.likunedu.com/

你在网上找的试卷基本没用
还不胜自己好好看看书
看看自己的练习册
看看错题
我们考试都是这样复习的
O(∩_∩)O哈哈~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测试题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 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 
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
2. 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自己、鱼、飞机和云,则不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 
A.鱼 B.云 C.自己 D.飞机
3.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光的速度减小了
C. 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 当光射到玻璃和空气的界面时,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1.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用凸透镜取火
B.影子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河边看到的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象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
9.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2.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5度时。反射角是________度。
13.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15.红玫瑰只_________红光,因此它是红色的;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_________色的。

三、实验探究题(16题2分;17题、18题各7分;共16分)
16.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__________。
17.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5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现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四种器材,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___.
下表是小聪的实验记录,在第_______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______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______
像的情况1.______ 1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立或倒立2.______ 2 倒立 等大 实像
缩小或放大3.______ 3 倒立 放大 实像
实像或虚像_4._____ 4 正立 放大 虚像
(3)若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可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填“蜡烛”或“光屏”)
(4)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四、综合题(19题6分;20题10分;共16分)
19.如图6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图6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
一、选择题
题号
1.B 2.B 3.A 4.C 5.C 6.A 7.B 8.A 9.C 10.A

二、填空题
11.光的直线传播 12.35 13.反射、折射
14.光的色散、红绿 蓝 15.反射、蓝
三、实验探究题
16.C A B
17.墨水瓶A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2分)
18.(1)光具座(或刻度尺);(2)3、1;(3)光屏;(4)让电灯通过凸透镜成一等大的像。
(5)不正确。不能移动凸透镜

四、综合题
19.红、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人 距离 天气、季节等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是0.5分,共35分)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常用的几个长度单位是 , ,
和 。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能使测量达到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测量长度的准确程度与 有关,测量需达到的准确程度与
有关。
3.记录测量数据时,应由 , 和 三部分组成。为了减少
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应该 测量,然后 值
才能接近真实值。
4.机械运动是: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 ,静止是
5.地面上建筑的房子,相对于地球是 的,相对于月亮是 的,相对于
行驶的汽车是 的。
6.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这时的参照物是 ,以 为
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7.直线运动可以分为 和 两种,这两种直线运动的区别是 ,
而 。
8.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一个同学用11.5秒的时间跑完了100米,他的速度是
米/秒,比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快 米/秒。
9.养蜜蜂的人,在蜜蜂飞过时就能够知道它是否带有花粉,蜜蜂在带与不带
花粉时,翅膀的扇动次数不相同。不带花粉时,翅膀平均每秒扇动440次,
当它带有花粉时,每秒扇动只能是300次左右。养蜂人能够区别蜜蜂的这两
情况的原因是 ,
因为 声音越高。
10.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和有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

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这种现象称为

12.音乐会上有三种感觉,这三种感觉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发声的
乐器不同。声音的高低决定于 ,声音的大小决定于,乐器不同发出
声音的 不同。这是声音的三要素。
13.选择适用的温度计,选择的温度计的量程应比 。在使用时,正确的
操作是 ,读数时 ,视线必须与液柱表面
位置 。
14.物质有 , , 三种状态,当 变化时物体可由一种状态
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称为 变化。在物态变化时必须
或 。由 态变为 态叫凝固,在这时物体将向外 ,在
这个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对于晶体)将 。
15.固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 ,另一类是 ,两类固体在
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有固定熔点温度的是 ,而没有固定的熔点
的是 。
16.蒸发可以制冷的原因是: 。
17.入射光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 度,当入射角减小时,
反射角一定 。
18.在平面镜,凹镜和凸镜的三种反射光学元件中,可以使入射光反射后会聚
的镜是 ,使平行光反射后向外发散的镜是 使射入的平行光既
不会聚也不发散的镜是 。
19.反射镜都可以成像,可以产生实像的反射镜是 镜,成缩小的、且
不能由光屏接收到的像的镜是 镜,只能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的镜是
镜。
20.物体射出的光经反射镜反射都可以成像,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 ,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
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后的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
2.某同学三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3.98厘米,3.98厘米,
3.99厘米,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
A.3.98厘米 B.3.983厘米 C.4.00厘米
3.站台旁停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
火车开始运动了,这个乘客选定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乘客自己
4.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员坐在船上,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C.以河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D.以船员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6.冬天,用手摸房外的铁棒和木棒时,总觉得铁棒比木棒凉,事实是:〔 〕
A.铁棒的温度比木棒低
B.木棒的温度比铁棒低
C.铁棒和木棒的温度相同
D.由于两者是不同物质构成的,温度难以确定
7.如图所示,用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哪种方法正确:〔 〕

8.物质的熔点是120℃,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是120℃时的状态是:〔 〕
A.固体状态 B.液体状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9.如图所示,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0℃碎冰的烧杯中,当对
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 〔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也熔化一半 D.可能熔化一半
10.使水的沸点高于108℃,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长加热的时间 B.加强火力
C.加上密封盖 D.移到高山顶加热
11.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则: 〔 〕
A.液体的蒸发将停止
B.液体蒸发仍然进行,且液体温度不变
C.液体蒸发仍然进行,液体的温度降低
12.下列现象是凝华的是: 〔 〕
A.冰的形成过程 B.雾的形成过程
C.霜的形成过程 D.露水的形成
三、判断题(对的在题后面的括号内打“√”,错的题在后面的括号
内打“×”)(每小题1分,共11分)
1.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以是不同的。〔 〕
2.5千米/小时比5米/秒的速度大 〔 〕
3.只要有振动物体和传播振动的物质都可以使人听到声音。〔 〕
4.声音的高低在于响度的大小。 〔 〕
5.只要在每秒钟内运动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
6.在长度的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小决定于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者的
准确性。〔 〕
7.只有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才存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 〕
8.在气化过程中,必须吸热。 〔 〕
9.凝固是必须向外放热的。 〔 〕
10.光的反射,只能在光线射在两种不同传播物质的分界面上时,
才能发生。〔 〕
1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看像点是否是实际光线的真实交会点。〔 〕
四、实验题(1.题5分,2.题5分,共10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到的像作图,下面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2.测量过程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在下图四种测量中,正确测量
的数据是厘米。 〔 〕

五、计算题(1题6分,2、3小题各7分,共20分)
1.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现在船在河水中航行,经过12.5
小时,在120千米的两个码头间往返了一次。求河水流动的速度?
2.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乙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4米/秒,
乙的速度6米/秒,两者相遇要经过多长时间?
3.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


答案
一、(每空题0.5分,共35分)
1.米,m,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测量要求,误差的大小;
3.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多次、求平均;
4.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不停地运动,是相对于所选定的
参照物不发生位置变化;
5.静止,运动,运动;
6.地面,地球以外的物体;
7.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变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8.8.7,4.5;
9.两种情况下,蜜蜂翅膀的振动快慢不同,振动越快;
10.存在振动物体,传播物质,没有传播声的物质;
11.反射,回声;
12.音调,响度,音色;
13.比测量物体的温度范围大,温度计必须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温度计不能
离开被测物体,平行;
14.固体,液体,气体,温度,物态,放热,吸热,液,固,放热,保持不变;
15.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
16.液体蒸发时必须吸热;
17.60°,减小;
18.凹镜,凸镜,平面镜;
19.凹,凸,平面;
20.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显示,虚像则不能在光屏上显示。
二、(24分)
1.B 2.A 3.A 4.B 5.D 6.C
7.B 8.D 9.A 10.C 11.C 12.C
三、(11分)
1.√2.×3.×4.×5.×6.√7.×8.√9.√10.√11.√
四、(10分,每小题5分)
1.D 2.2.8厘米
五、(1题6分,2、3小题各7分,共20分)



(4分)



3.(7分)解:设人距两山距离分别为x、y
则x+y=1200

解方程,得x=1025米,y=175米 (3分)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答: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左侧标志牌表示:该路段限速 ,右侧标志牌表示:标志牌距宁德 . (2)如...

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册期中试卷
答:5.如图6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有关.四、计算题1.小明同学从桂城乘...

初二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参考
答:34.(3分)请写出下图中三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 乙: 丙: 35.(5分)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 说明;光屏上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 光, 最靠近B的不可见光是 。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常考实验题有哪些?
答:题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聪明的你,请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下表中(每小题3分 共36分) 1、“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上册测试题(期中)
答: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9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是0.5分,共35分)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常用的几个长度单位是 , , 和。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能使测量达到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测量长度的准确程度与 有关,测量需达到的准确程度与 有关。3.记录测量数据时,应由 ,...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答: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灶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 2、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 )A. R射线 B. X射线 C. 红外线 D. 紫外线 ...

初二上册期中物理试卷和答案
答:物理期中考试题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1、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盛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___的,费俊龙和聂海盛相对于返回舱是___的.2、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

求八年级上册粤教版物理期中复习试题和资料,要详细。。
答:28、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上册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响度 音调 2、⑴振动 空气 ⑵实像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沪教版 考卷 ,要有答案
答: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哪一种现象(或规律)不属于世界各民族在了解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A.象形文字 B.日心说体系C.“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D.绿水青山与江河湖海2.在...

谁有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 人教版? 谢谢
答: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 (时量:90分钟 范围:1~3章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本卷包含各校名题、本人改编题和原创题,试卷难度适中,但题量稍大,主要考察学生对教科书重点概念的掌握,对简单物理现象的认识及应试技巧。此卷是本人暑期家教期间所创,因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难免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望各读者加本人QQ(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