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指南》要求落实到一日生活中,用《指南》精神指导保教实践 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作者&投稿:比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细化科学领域目标制定

  浏河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曹梅

  《指南》分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阐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如何用这些目标与教育建议来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深入学习《指南》提供的科学领域内容框架并结合解读,以下是我在中班科学活动《你追我赶》教学目标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我明确了一个观点: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过程。那么我们的科学活动势必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动手参与其中,从而进行探究。围绕《指南》中科学学习的核心“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在中班科学活动《你追我赶》目标制定时,我将目标2制定为: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仔细研读了《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及4~5岁幼儿的发展指标,我知道当一个物体出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首先会被其吸引,会本能地去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于不同;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中班科学活动《你追我赶》是一节探索磁性现象的活动,它的活动内容是从学具“会爬的毛毛虫”导入,从而激发幼儿想要探索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探索如何让毛毛虫动起来,最后两人一组利用磁铁移动毛毛虫感知速度跟快慢的关系。于是我将目标1制定为:尝试用吸铁石移动回形针使毛毛虫动起来,掌握简单的磁性原理。

  最后我想对细化解读科学领域目标谈谈自己对目标制定的启示:

  ⒈细化教学目标,使幼儿学习目标更明确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还要关注各个领域的核心价值,在充分挖掘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找准定位制定目标。

  ⒉细化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方向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使教学更有方向。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才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

  总之,活动目标的细化需要建立在对《指南》的反复学习、认真研读、深入领会、专家引领下,并在个人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如何将《指南》精神落实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

《指南》作为我国目前最具科学性、先进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幼教指导纲领,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教育者理解、执行的能力,并将《指南》精神贯彻落实到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面对《指南》,原有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将如何展开?怎样能将《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落实在现行的课程中?如何将领域目标的学习与幼儿整体性发展结合起来?幼儿园区域活动作怎样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成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话题。关键词:园本课程预设课程生成课程自主学习环境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实质,理解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落到实处。为了全面贯彻《指南》,“帮助教师了解3-6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我园开展了全面的学习《指南》的活动。一、 学习《指南》,引导教师更全面了解《指南》,提升教师理解、运用《指南》解决实际工作中困难的意识与能力。从5月23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到10月16日《指南》正式颁发,一直牵引着我园全体教师的视线,影响着全园教师教研学习与研讨主题。我园向每名教师印发了《指南》文本资料。利用专业培训与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指南》的集体学习活动。成立《指南》学习小组,集体、小组学习相结合,领会《指南》精神与实质,明确各年龄阶段“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园长牵头的园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学习《指南》的组织与实施,年级组长担任学习小组长。园长、教学副园长、教研主任分别兼任各年级组的学习指导。逐条、逐句认真学习,并针对每一条目标及指导建议提出针对性分析、阐述,力求每位老师都能明确。二、 对照《指南》,反思园本课程中的问题。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对于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课程活动作为载体,以完成课程教育目标,促进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课程的计划性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特点,而“预先设定的课程”是幼儿园落实教育目标,实施教育手段的途径,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活动和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区别于家庭的“随意教育”和社会的“无目标化”教育的本质所在。但对于我园现行的“主题化探究活动课程”,有很多活动中幼儿更渴望开展教师预设课程以外的活动。这些预设计划以外的课程就成为幼儿兴趣指引下产生的“新课程”业内也称其为“生成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基于此,我园在经过十年的学习---设计----尝试----反思----修正----再实验-----再修正-----总结成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结合我园周边及社区特有的环境资源,不断构建改造课程内容。在多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园本课程雏形基本形成。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分享阅读”的“探究式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承载着我园“启迪童真、开发潜能、实现多元化全人发展”的办园宗旨,也指导着全体教师和孩子们的所有活动。课程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融合于不同主题的活动中。这一点也完全符合《指南》“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观点。 在以往园本课程的多次实施与构建过程中,从未得到过如《指南》这样具体的指导。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反思原有课程中的问题与不足:1、园本课程中预成课程占据整个课程的90%,大部分由老师预先设计,以教师教学组织活动为主,虽然容易执行,易于操作。但也约束了老师对活动的拓展,不易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2、为了平衡幼儿园同年龄间班级的教学水平的差异,幼儿园在同年龄段统一制定课程,班级老师疏于思考也互相拷贝教学活动,虽然主题活动学习面涉及全面,但班级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区域学习主要以幼儿无意识随意游戏和老师规定开展的游戏为主;科学区(益智区)多以领域目标直接指向材料,缺乏对材料与主题融合性探究的思考,个别班级很少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和幼儿个性化需求。 在学习《指南》、对照《指南》反思问题中我们开始尝试以下策略以调整全园的课程实施:三、对照《指南》调整园本课程中几点策略:(一)、以《指南》目标为参照,调整预定课程与生成课程,根据幼儿兴趣选择“生成课程”内容。一方面,引导老师着重学习实施《指南》应把握的要点,探讨“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要点?”;另一方面,由年级对照《指南》标准,分析园本课程中“预成课程目标”是否可以用孩子们正在探究的话题作为载体,将目光由单一的完成活动转化到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兴趣的话题发展该项“学习与发展目标”上来。简而言之,就是:用幼儿感兴趣的“生成活动”来完成“预成活动”的预期学习目标。如此看来,可以促进幼儿发展某一目标的课程载体并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并不一定要用预成的某一个活动才能完成。只要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年龄幼儿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心中装着目标,用善于观察、真诚关爱、尊重理解的心态聆听孩子们的内心的声音,所谓的“预成”与“生成”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课程调整中,园长亲自深入班级指导课程的调整与活动的设定,教研主任、年级组长和老师共同制定课程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将原有的主题活动教育目标及幼儿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将适宜性目标和化解的子目标与《指南》对照,符合年龄特点的保留,不符合的删除。将深度、难度不适宜的目标进行调整,使得课程中涉及到的目标更科学、更接近于《指南》中的参考目标。《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指引老师捕捉幼儿学习兴趣点,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开展活动,落实目标。对于正在探究“恐龙乐园”的大一班孩子来说,恐龙的大小是他们最近最热衷的话题之一,许多孩子多次问:“老师,霸王龙真的有18米长吗?18米是多长呀?”围绕孩子们的问题,曾老师依据《指南》(科学目标:(二)2、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5~6岁)。将活动调整为恐龙大调查----测量恐龙,学习目标调整为:“学习用数学的测量方式感知恐龙的不同,体验不同恐龙的空间大小,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她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了有趣的测查恐龙活动中。协助孩子们用尺子、身体、短尺、绳子、报纸以及脚掌、手掌等多种工具,尝试着寻找答案。激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统计孩子们心目中“18米的霸王龙”到底有多大?以此帮助孩子们用数学、数字解决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生活中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的答案。让以往单一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儿童化,更加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指南》中对科学的指引也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以《指南》“学习与发展目标”为依据,鼓励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之间有个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落实《指南》“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经验的获得,《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从经验的意义上说,幼儿园的课程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只能由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的老师来决定。我们希望通过一线教师的自身体验,回归到孩子们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协作者的角度上,发现和了解本班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本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事宜于本班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兴趣和经验的指引下形成新的经验,拓展幼儿更广阔的相关经验。“支持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例如,在中班开展的《交通工具大调查》活动中,中一班的孩子们热衷于探究特殊功能的车;老师们和孩子一起展开了“特殊的交通工具”调查与探究活动;中二班的孩子们在观察车的活动中却对车轮上的花纹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为什么车轮上有各种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不同花纹的轮子在不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探究活动;中三班的孩子却对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车更感兴趣,班级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将美工区变成了一个设计交通工具大作坊,并将此信息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也参与到交通工具设计制作中来。细心的家长还搜集整理了孩子们在家里设计制作自己的交通工具的照片和作品,带来幼儿园和全体小朋友老师一起分享,交流自己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兴趣指向的探究不断开展也促进了老师执行课程的反思、总结能力,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成就了孩子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只有相信老师,给他们自主建构课程的空间,给老师们独立驾驭课程的环境,老师才能用同样开放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孩子们,才能让园本课程更丰富、立体、更具有鲜明的园本特色。一线教师在课程的执行中,也只有经过不断地经过“独立执行”---“反思”----“创造性地执行——反思——再执行……”的课程实践,经过不断调整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不断发现幼儿实际活动中的需要,才能科学调整课程的计划、目标、活动,让活动更加接近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达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设开放的区域自主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区域活动也称为活动区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应是自由的,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和材料参与游戏。



结合《指南》精神对活动进行了解读与剖析。让参与活动者对指南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活动开始,园长利用《指南》领域目标圆饼图向教师们简单介绍了指南的大致框架。然后重点解读了健康领域目标与教育建议。每个子目标中都有3个小目标与相对应的教育建议。教师们在活动中畅谈自己的理解,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起来,谈谈指南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学习不是纸上谈兵,还要与实际相结合,教师们分别收集了不同年龄段中的健康活动,从练习订立目标开始,根据指南,教师们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最后订立最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任何活动的目标都是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为整个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的,不管是什么活动,目标定位明确,合理是非常重要的。”饶园长说。在她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这个团队将更快、更深入的领会《指南》精神,更关注孩子,更了解孩子,更注重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能力的提升及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内容摘要:2012年,对我国所有幼教工作者来说都是无比欣喜的一年。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问题》的重要举措下,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多个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中国学前教育吹响了“春天”般的号角,在唤醒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热情也开启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指南》作为我国目前最具科学性、先进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幼教指导纲领,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教育者理解、执行的能力,并将《指南》精神贯彻落实到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面对《指南》,原有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将如何展开?怎样能将《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落实在现行的课程中?如何将领域目标的学习与幼儿整体性发展结合起来?幼儿园区域活动作怎样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成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话题。关键词:园本课程预设课程生成课程自主学习环境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实质,理解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落到实处。为了全面贯彻《指南》,“帮助教师了解3-6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我园开展了全面的学习《指南》的活动。一、 学习《指南》,引导教师更全面了解《指南》,提升教师理解、运用《指南》解决实际工作中困难的意识与能力。从5月23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到10月16日《指南》正式颁发,一直牵引着我园全体教师的视线,影响着全园教师教研学习与研讨主题。我园向每名教师印发了《指南》文本资料。利用专业培训与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指南》的集体学习活动。成立《指南》学习小组,集体、小组学习相结合,领会《指南》精神与实质,明确各年龄阶段“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园长牵头的园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学习《指南》的组织与实施,年级组长担任学习小组长。园长、教学副园长、教研主任分别兼任各年级组的学习指导。逐条、逐句认真学习,并针对每一条目标及指导建议提出针对性分析、阐述,力求每位老师都能明确。二、 对照《指南》,反思园本课程中的问题。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对于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课程活动作为载体,以完成课程教育目标,促进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课程的计划性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特点,而“预先设定的课程”是幼儿园落实教育目标,实施教育手段的途径,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活动和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区别于家庭的“随意教育”和社会的“无目标化”教育的本质所在。但对于我园现行的“主题化探究活动课程”,有很多活动中幼儿更渴望开展教师预设课程以外的活动。这些预设计划以外的课程就成为幼儿兴趣指引下产生的“新课程”业内也称其为“生成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基于此,我园在经过十年的学习---设计----尝试----反思----修正----再实验-----再修正-----总结成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结合我园周边及社区特有的环境资源,不断构建改造课程内容。在多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园本课程雏形基本形成。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分享阅读”的“探究式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承载着我园“启迪童真、开发潜能、实现多元化全人发展”的办园宗旨,也指导着全体教师和孩子们的所有活动。课程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融合于不同主题的活动中。这一点也完全符合《指南》“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观点。 在以往园本课程的多次实施与构建过程中,从未得到过如《指南》这样具体的指导。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反思原有课程中的问题与不足:1、园本课程中预成课程占据整个课程的90%,大部分由老师预先设计,以教师教学组织活动为主,虽然容易执行,易于操作。但也约束了老师对活动的拓展,不易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2、为了平衡幼儿园同年龄间班级的教学水平的差异,幼儿园在同年龄段统一制定课程,班级老师疏于思考也互相拷贝教学活动,虽然主题活动学习面涉及全面,但班级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区域学习主要以幼儿无意识随意游戏和老师规定开展的游戏为主;科学区(益智区)多以领域目标直接指向材料,缺乏对材料与主题融合性探究的思考,个别班级很少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和幼儿个性化需求。 在学习《指南》、对照《指南》反思问题中我们开始尝试以下策略以调整全园的课程实施:三、对照《指南》调整园本课程中几点策略:(一)、以《指南》目标为参照,调整预定课程与生成课程,根据幼儿兴趣选择“生成课程”内容。一方面,引导老师着重学习实施《指南》应把握的要点,探讨“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要点?”;另一方面,由年级对照《指南》标准,分析园本课程中“预成课程目标”是否可以用孩子们正在探究的话题作为载体,将目光由单一的完成活动转化到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兴趣的话题发展该项“学习与发展目标”上来。简而言之,就是:用幼儿感兴趣的“生成活动”来完成“预成活动”的预期学习目标。如此看来,可以促进幼儿发展某一目标的课程载体并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并不一定要用预成的某一个活动才能完成。只要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年龄幼儿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心中装着目标,用善于观察、真诚关爱、尊重理解的心态聆听孩子们的内心的声音,所谓的“预成”与“生成”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课程调整中,园长亲自深入班级指导课程的调整与活动的设定,教研主任、年级组长和老师共同制定课程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将原有的主题活动教育目标及幼儿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将适宜性目标和化解的子目标与《指南》对照,符合年龄特点的保留,不符合的删除。将深度、难度不适宜的目标进行调整,使得课程中涉及到的目标更科学、更接近于《指南》中的参考目标。《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指引老师捕捉幼儿学习兴趣点,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开展活动,落实目标。对于正在探究“恐龙乐园”的大一班孩子来说,恐龙的大小是他们最近最热衷的话题之一,许多孩子多次问:“老师,霸王龙真的有18米长吗?18米是多长呀?”围绕孩子们的问题,曾老师依据《指南》(科学目标:(二)2、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5~6岁)。将活动调整为恐龙大调查----测量恐龙,学习目标调整为:“学习用数学的测量方式感知恐龙的不同,体验不同恐龙的空间大小,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她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了有趣的测查恐龙活动中。协助孩子们用尺子、身体、短尺、绳子、报纸以及脚掌、手掌等多种工具,尝试着寻找答案。激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统计孩子们心目中“18米的霸王龙”到底有多大?以此帮助孩子们用数学、数字解决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生活中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的答案。让以往单一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儿童化,更加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指南》中对科学的指引也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以《指南》“学习与发展目标”为依据,鼓励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之间有个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落实《指南》“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经验的获得,《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从经验的意义上说,幼儿园的课程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只能由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的老师来决定。我们希望通过一线教师的自身体验,回归到孩子们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协作者的角度上,发现和了解本班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本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事宜于本班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兴趣和经验的指引下形成新的经验,拓展幼儿更广阔的相关经验。“支持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例如,在中班开展的《交通工具大调查》活动中,中一班的孩子们热衷于探究特殊功能的车;老师们和孩子一起展开了“特殊的交通工具”调查与探究活动;中二班的孩子们在观察车的活动中却对车轮上的花纹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为什么车轮上有各种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不同花纹的轮子在不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探究活动;中三班的孩子却对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车更感兴趣,班级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将美工区变成了一个设计交通工具大作坊,并将此信息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也参与到交通工具设计制作中来。细心的家长还搜集整理了孩子们在家里设计制作自己的交通工具的照片和作品,带来幼儿园和全体小朋友老师一起分享,交流自己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兴趣指向的探究不断开展也促进了老师执行课程的反思、总结能力,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成就了孩子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只有相信老师,给他们自主建构课程的空间,给老师们独立驾驭课程的环境,老师才能用同样开放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孩子们,才能让园本课程更丰富、立体、更具有鲜明的园本特色。一线教师在课程的执行中,也只有经过不断地经过“独立执行”---“反思”----“创造性地执行——反思——再执行……”的课程实践,经过不断调整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不断发现幼儿实际活动中的需要,才能科学调整课程的计划、目标、活动,让活动更加接近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达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设开放的区域自主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区域活动也称为活动区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应是自由的,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和材料参与游戏。

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哪个活动最主要
答:每个活动都很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贯彻这一要求,有必要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意义、价值及组织实施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引导...

应用大脑皮质的活动规律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答:《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一日活动都有相关规定。教育部2012年12月颁布实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非常强调一日活动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强调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

如何将《指南》要求落实到一日生活中,用《指南》精神指导保教实践_百度...
答:内容摘要:2012年,对我国所有幼教工作者来说都是无比欣喜的一年。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问题》的重要举措下,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答: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工作中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早晨入园、进餐、盥洗、如厕、上课、走路、午睡、游戏活动等。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主要...

怎样正确引导幼儿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呢?
答:一、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指南》中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那么,一日活动中,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活动,我们要始终以观察和支持者的身份介入其中,比如,在晨谈活动中我引导大班去观察班上来了多少人,这时候很多孩子就会在前后左右去看,还会叽叽喳喳的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
答:《指南》的制定始于2006年,专家组分析比较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用两年时间广泛征求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正式文本出台前,指南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

如何学习并使用《指南》
答:2017-03-07 如何学习并使用《指南》 1 2014-12-21 如何指导家长学习使用《指南》 3 2014-11-18 如何将《指南》要求落实到一日生活中,用《指南》精神指导保教实... 2 2017-05-28 如何有效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 2020-02-11 如何有效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3-12...

学习《怎样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心得体会读后感
答: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