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何屡屡违背礼教?

作者&投稿:法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拥薛派心目中大家闺秀的典范,很多人都认为她知礼懂礼、家教好修养好,是很多人心目中最适合做妻子的那类贤妻良母。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文化,儒家是最重视礼仪廉耻的,薛宝钗视儒家文化为三观基础,以儒家要求的道德礼仪规范示人,赢得了贾政、王夫人和贾府上下一片的赞扬声。她博学多才,才华上并不逊于林黛玉,黛玉只是文学上的才华出众,但若论起博学,比不上宝钗;她心胸开阔不似黛玉情商低爱生气耍小脾气,所以人缘关系上大大胜过了黛玉;她虽出生富贵却崇尚朴素节俭,纵观红楼里所有的贵族小姐,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对朴素节俭的要求。这样一个貌似完美无缺的大家闺秀形象,作者却在《红楼梦》一书里设了很多有损她形象的细节,只是很多读者特别是拥薛派的读者没仔细留意思索罢了。现列出书中的一些小细节,以供大家思考探索。

      《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里描述宝钗戏彩蝶之后的一幕:“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这是宝钗在偷听别人的讲话,且内容是关于男女之情的隐私,儒家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偶尔无意听到几句走开就算了,可宝钗还“煞住脚往里细听”,不光细听还听了不少,都是丫环红玉在对另一个丫环诉说自己的情感隐私,不想宝钗对下人们的情感隐私也生了好奇。接下来书中对宝钗的一番心理描述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她素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红玉是宝玉房里刚来不久的不出名的小丫头,宝玉房里的丫头太多宝玉连红玉是谁都还不知道,宝钗却只凭声音就知道是红玉,还知道“她素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看来平常对怡红院里的人和事下了不少功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自己偷听了别人的讲话,却不敢承担后果,要嫁祸给他人。再则,她为何偏要嫁祸给林黛玉,明知道黛玉在贾府里不得下人们的喜欢,人缘并不怎么好,为什么偏是黛玉?据我看她就是存心的,就是想火上浇油,让黛玉的形象更不好一点。平常存了把黛玉视作情敌的心,一旦有什么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黛玉。果然,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等宝钗走远,红玉担心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办呢?”日后若是这件事传出去了,红玉不会怀疑宝钗,只会怀疑黛玉。

      起先,宝钗因金玉之论,再加上有元春的赐礼,为了避嫌疑,展示自己大家闺秀的做派,所以总远着宝玉。但第36回里却写到盛夏的一天,王夫人当着众人明确表了态,意思就是袭人已经定为了宝玉的准姨娘。“却说王夫人等这里吃毕西瓜,又说了一回闲话,各自方散去。宝钗与黛玉等回至园中,宝钗因约黛玉往藕香榭去,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在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炎热夏季大中午的,宝钗竟然独自一人跑去怡红院找宝玉聊天,连两只仙鹤都在睡觉,她却直接进去宝玉的卧室了。此时宝玉正在床上睡觉,幸有袭人在床旁边正做着针线活,不然孤男寡女独处一室岂不尴尬?她这一突然进去,倒是把袭人猛然吓了一跳。虽然不防,但袭人是个聪明人,闲聊几句后推说脖子酸出去了,独留宝钗一个未出嫁的闺阁女子在宝玉的卧室内。这宝钗呢,这会儿也不避什么嫌疑了,竟坐在袭人刚才坐过的位置上帮袭人做起针线活来。

      宝钗为何在王夫人确定袭人妾的地位后突然来怡红院?真的是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为何开始要约黛玉去藕香榭?我想,也许在去藕香榭的路上会经过怡红院,不然为何说宝钗顺路进了怡红院?袭人早就与宝玉发生过关系,这件事被晴雯与宝玉、袭人吵架的时候提起过,这晴雯也是,一生气主子的短儿也敢揭,惹得宝玉当时气得要撵晴雯走。不想一会儿黛玉就来了,估计是听见了晴雯的话,笑称袭人为“好嫂子”,可见黛玉都知道袭人是宝玉的什么人,这个放了这么多心思在怡红院的宝钗能不知道吗?袭人的贤良贾府里人人都知,又得了王夫人的器重,在宝钗来怡红院之前,王夫人刚含泪说道:“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能得到王夫人这样看重的袭人,这样有心计的一个妾室宝钗能不忌惮吗?恐怕她当时有点紧张了,急切地不顾时间场合地去探望宝玉,其最终目标虽是宝玉但当时的目标却是袭人,一时生了监视袭人的好奇心,袭人和宝玉的关系到底如何,她想亲自去一探究竟。结果一去,袭人一人正坐在宝玉的床旁边。

      这袭人也非善类,之前就向王夫人进言过:“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袭人自己都和宝玉发生过男女关系了,只为了向王夫人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担心宝玉的名声,把黛玉和宝钗都扯进来了。宝钗想去打探袭人,谁知袭人也不简单,一走了之,倒让宝钗落下嫌疑。不想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他来向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让黛玉从窗外瞧见了宝钗(黛玉可没有随便进别人的卧室),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宝钗听黛玉说过几句《西厢记》的话,就抓住了黛玉不守规矩的小错,赶紧去找黛玉教导她不要再看杂书。这黛玉看到了刚才这一幕,除了对宝玉说过竟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可见黛玉才是真有修养之人。若是黛玉嫁给了宝玉,袭人妾室的位置是能坐稳的,若是宝钗这样多心的,恐怕袭人危也!"“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为何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不是宝玉,这里面的蹊跷恐怕少不了宝钗和薛姨妈的心思。

        第26回写到,宝钗晚间走来怡红院与宝玉闲聊。“恰逢晴雯与碧痕拌嘴后正在赌气,遂将气移在宝钗身上,独坐在院内抱怨道:‘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不一会儿黛玉也来了,来得真不巧。“忽听又有人敲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晴雯是个心高气性大的丫鬟,嘴上不饶人罢了,她骂过袭人“鬼鬼祟祟干的那事”、“连个姑娘也没挣上去”,虽刻薄但袭人确是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之人。书中说了“将气移在宝钗身上”,这气的来由,不是别人,正是宝钗。如果宝钗行得正,注意分寸,也惹不来晴雯这一句“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林黛玉再来敲门,晴雯正在气头上,且没有听出黛玉的声音。为什么听不出黛玉的声音?说明黛玉平常不是在这个时候来。晴雯向来知道黛玉和宝玉的关系非同寻常,但黛玉懂礼数不会随便跑来,所以晴雯也没料到是黛玉,以为又是别人,更不得开门。这黛玉独自在门外伤心,不想后来撞见宝玉送宝钗出门,不生气才怪。其实有时候也不能怪黛玉小心眼,这宝钗确实是经常给黛玉心头添堵。

      封建社会礼教森严,男女有别,宝钗不是不知道,她平常在众人眼里可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礼教教化出来的大家闺秀。她自己博学多才,却教黛玉:“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她自己经常做违背封建礼教的事,却教黛玉:“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的行事作风与儒家礼教不符,嘴上一套,做得又是一套;表面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宝钗这个人物是个表里不一、矛盾的统一体,恰恰是孔夫子不欣赏不喜欢的那类人格。如果按照《论语》的标准来评价宝钗和黛玉的话,黛玉是君子,为人晶莹剔透,表里如一,只是处世上缺乏心计;宝钗却是小人(孔子所谓的小人并不是坏人),为人表里不一致,言行不一致,处世虽圆滑但缺乏真性情。孔子说过:“众好之,必察之;众恶之,必察之。“意思是,大家都喜欢的那种人,有必要考察,不一定是君子;大家都讨厌的那种人,有必要考察,不一定是小人。这种看人的学问用于钗黛两人,大有深意。

      曹雪芹写钗黛,写法不俗,读的时候不要光从表面现象来理解人物。有时写林黛玉的缺点,实则是为了赞美她;有时写薛宝钗的优点,实则是为了贬低她。我来评价这两人的话,黛玉是仙,宝钗是俗,从这两人身上可以真正领悟得到什么叫仙俗有别。

~

雪宝钗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哪个弟兄能拔刀相助,小弟感激不敬._百度知 ...
答:1. 处世原则 对于宝钗的诸多处世言行,大家更是褒贬不一。但是用圆滑一词来形容她则是适合不过了,而这里的“圆滑”并不是贬义。在荣国府这么一个复杂的封建大家庭中,她却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处得非常融洽,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宝钗所恪守的是封建礼教,这便使她...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
答: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我们不能够一味指责薛宝钗虚伪,说她是个马屁精。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是...

如何立体、全面地看待薛宝钗?
答:3、 袭人心目中理想的“宝二奶奶”为什么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4、 身为荣国府长房贾赦的长子,贾琏为什么一直有“琏二爷”之称? 5、 贾母真的想把薛宝琴与贾宝玉配成一对吗? 7、 秦可卿的葬礼为什么格外隆重? 8、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9、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卧房陈设描写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真实情感是什么?
答:现在对宝钗的看法大致是:端庄贤惠,识大体,但是被礼教等条条框框束缚住了灵魂,相比于黛玉而言少了些灵气,是个十足的冷美人,在红楼梦中,她的目标是要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她的大部分言行都是为此服务的,因此又有人说她城府很深,心机很重。宝钗有着这样的性格的原因来源于其独特的家庭环境:...

《红楼梦》第五回,宝钗与黛玉!
答:更有一些读者,男读者、女读者都有,他们更喜欢宝钗一些,觉得那才是理想的女性;黛玉嘛,身体不好,有病,而且很可能是肺结核,传染性很强的一种病。这且不去管它吧,那个性格啊,小心眼儿,说话尖酸刻薄,刀子嘴,还未必是豆腐心。比如她形容刘姥姥是“母蝗虫”,虽然不是当着刘姥姥说的,但是这样背后嘀咕,尤其所丑化...

分析一下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答:在文章中,薛宝钗这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我觉得她是一个封建淑女,喜欢阿谀奉承,做人圆润,但她也确实处事周到,待人和善,并且她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当然,这些仅是我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接下来,由我来详细说明她的人物形象!01.封建淑女 为何说她是封建淑女呢?文章中薛...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答:而且她身上那种不张扬,低调的容貌神韵,也常常令宝玉为之倾倒,羡慕不已。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造诣之深,像薛宝钗这样一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却很少见她直接宣扬和拥护封建礼数,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一点一点的向作者展现她最为真实的个性和形象。薛宝钗对封建礼教的维护...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说说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可以看得出是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金童玉女。纷飞...

《红楼梦》28回 为什么宝钗总远着宝玉?
答:因此,宝钗看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会没意思,这一方面是宝钗恪守封建礼教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女儿的羞涩在里头。但是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宝钗戴上了元春所赐的红麝串,并且对金玉之说也如此在意,可见她并非不喜欢宝玉。这也说明了人的真情是无法被所谓的礼教掩埋的。另有一说认为,...

薛姨妈为什么慰痴颦 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