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太直背后的心理机制,你知道吗?

作者&投稿:廖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说话很直,经常得罪人,但是他们往往自己并不知道,或者说即便知道也好像不太在乎,他们往往有一种我坚持了真理,我说的就是事实,既然是真理就谁都不怕的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让对面和他们沟通的人十分内伤。
对于这种人人们究竟有多讨厌,只要看看微信朋友圈里每十天半个月就火爆一篇的《嘴上直就是心理坏》《当一个人说他只是嘴上直时》等等类似的批判文章就可见一斑了。
但是嘴上直的人就是心理坏吗?未必。
我们也能发现确实有一类人嘴直但心其实很热情善良。那么为什么一个心地热情善良的人却总会用嘴伤人呢?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扒扒这个梗。
说话太直之所以伤人,是因为说话的人只顾自己说话,并不考虑对面和他对话的这个人的感受,也就是说在说话很直的人的头脑和眼睛里,他在和你说话,但是他只聚焦于他所说的事和他所思考的问题,他并不关注你听见这些话的感受,你在关注什么,这些话会不会伤害你,对你是否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问题。
那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会换位思考,所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确切的说,他意识不到与人沟通交往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个梗,他以为你和他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在他的心智思维模式里,全天下的人对一件事的理解只跟这个事有关,这个事是个1,所有的人都会理解这是个1,而不考虑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利益不同,关注点不同,动机不同,同样的一个1,别人可能理解出2,3,4,5,6等等其他的意思和内涵。
就是说在很多说话很直的人的眼里,他觉得和你共用的是一个世界,不分你我,他觉得没事,这个说出去的话没给他造成不好的感受,那么也就不会给你造成不好的感受。所以当你不舒服了、难受了,内伤了,抗议了,他们一般会很不解,觉得“这有什么”,觉得你很莫名其妙,自己很无辜。还有很多说话很直的人,因为从不关注别人感受,所以平时对事的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导致他们对事情的洞察力很强,特别追求语言的犀利化,以至于在公共场合他们似乎特别有见解,而毫不理会这种见解可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情商正常的人在说话时,他会首先扫视环境,关注每个人的差异,每个人是否话里有话,他会结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很快地判断出这种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会比较合适,说什么样的话既能表达自己,符合自己的身份,又不会得罪人,使人难堪。
但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或情商很低的人他就缺乏这个意识,当他处在一个同样的情境里的时候,他眼里对其他人的情况毫无察觉,对环境毫无意识,所以往往他一开口说话,就不在点子上,游离在大家的语境之外,别人的话外之音他也视而不见,很多时候像是自说自话。或者说出很多让大家尴尬的话也不自知。
虽然他跟大家面对面,躯体上貌似在一起,但是似乎他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周围如有一种无形的透明的罩子,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所以有时候,你被他说出的话气个半死,他还在你面前心安理得,一脸无辜的看着你。
没错,相当蠢萌。
一个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最初是由家庭塑造的,很有可能一个说话很直的人会有一对同样说话很直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里,说话很直这个事从来就不是个事,大家沟通的时候会只关注事,而不关注当事人的感受,而其背后代表着的是一家人不分你我共享共生的心理机制,这样的家庭,每个人可能都没有私心,他们有着共同的动机。当然也就缺乏界限。
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心理存在共生,没有建立清楚地界限,他们平时对越界的行为也就不会有抵触,也就是说平时他们中有谁做错了事情,其他人都可以跑来指责他,而不用考虑他的感受。而一个人被发现了什么特点,缺点,其他人可以毫无节制的表达出来,从来不关注当事人的内心。在这里一个人的动机是被默认为是高尚的,他是为了公,他出来指责是为了你好,所以你不会觉得不考虑你的感受是个问题,
一切都已默认,反正都是为了你好。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说话很直的人的家庭里,日常的沟通就是各说各话,各干个事,大家对于彼此的感受也毫不在意,甚至互相指责,彼此都不认同,沟通存在扭曲,以至于孩子无法习得有效沟通,只能被迫学会表达自己就行的沟通模式。
这几种家庭模式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感受的漠视,可能每个人都会强调自己的感受,只活在自己的感受里,而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懂得与他人感受的交流。所以当他们与外界交流时,也就会出现只顾自己说,而不顾别人到底要不要听,适不适合听这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我猜,在一个说话很直的人的心理,大概从来就没有被共鸣过,被理解过,所以他并知道如何去与人共鸣,如何去理解别人。也就是传说中的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感受模式和沟通模式。
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背后会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自己和别人是分离的,一旦意识到这种不同,当事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就能区分出你我,就会考虑你我双方的利益和感受,他知道他不是你,你不是他,你们是单独的两个个体,你们俩很可能动机不同,利益不同,我说出去的话只能我自己负责,我觉得好别人未必觉得好,这种与别人的界限分离会让人从心理上产生客气,一种心理意义上的疏远会带来尊重和风险提示。
那就是意识到无论怎么样,你跟别人都不是一个人。
所以你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考虑对面你这个人的感受。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说话很直跟他是不是个坏人没有关系,他只是不会考虑别人感受,不过你也可以说不考虑别人感受是有自私的嫌疑,毕竟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
只是我想提到的是生活中的另一种人,那就是说话特别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
如果一个人特别会说话是建立在考虑别人感受,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高情商的个人修养。
但有时候很多人依靠说话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对别人的操控,因为这种人永远不暴露真实的我,他所说的话永远是他想让你听到的,而可能并不是事实,甚至跟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又或者他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甚至口蜜腹剑,你就知道光靠一个人的说话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就太不靠谱了。
如果生活中你经常生一些说话太直的人的气,一般你的心智年龄可能比让你生气的人高不了多少。当你再遇到说话很直的人时,不妨转到他的背后,看透他背后的心智年龄,看到他之所以会自我为中心的感受模式,想想他的家庭成因和成长经历,我想你会理解他,而不仅仅是推远这个朋友,尝试去理解他,如果你的心智高过了他,你就自然懂得如何与这种人相处,他的行为模式就不会再给你带来困扰。
生活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发现会说话的人特别多,能说到你心里去,说好话的人遍地是,相反倒是能跟你说真话的人很少,即便这真话有时听起来很闹心,很刺耳。
至于那些整天直来直去,说话不过脑子,经常得罪人的人,相信生活会教育你们,老是这么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是件多么招人烦,招人恨的事,估计你们也满腹委屈,经常出力不讨好。
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沟通模式了,学会说话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好话就要好好说,坏话也要婉转说或不说,说之前先考虑一下对面人的感受,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如果你只考虑自己,别人就会给你阻力,这个不好的感受会进一步反弹回来,让你也不舒服。
万物平等,哪怕是你觉得对面是一个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你也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才是真正的修养。
即便是对自己的家里人,亲密的人,也是如此,甚至更要如此。
低情商这件事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不爽,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自己的成长,看了这篇,希望我们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情商。


~

父母靠“吼”管孩子可不行
答:1、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发生作用的频率非常高,只要父母不断重复一个告诫、一个嘱咐,孩子就会产生逆反情绪,自动“过滤”那些令自己反感的话。 2大脑的逃生机制 逃生机制是指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

30个实用心理学效应
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

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三种技巧,提升说服力,助你的沟通直抵人心
答:沟通总是无法持久地进行下去,自己的想法对方总是无法接受,想要沟通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如果你在沟通上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你想提高沟通技巧,志晶老师的这本《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也许会帮到你。书中讲清了沟通背后的逻辑,用六条路径对应六大沟通维度,让你的每一次沟通都卓有成效。在人际沟通中,我们要...

说话阴阳怪气的人是什么心理
答:一、自卑心理:这些人可能内心存在着自卑感,通过说话阴阳怪气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和不自信。他们常常以嘲讽、讽刺的方式表达自己,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回应。比如,某个人在聚会上见到一位成功的朋友,他可能会说:“哇,你居然也能在这里混出名堂来,真是意外。”这样的说话方式背后暗示了他内心的自卑感...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说我也不知道
答:首先,你可能潜意识中追求的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形象,将未知视为一种耻辱,因此在交流中,你试图逃避这种暴露。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 其次,回忆起你的成长经历,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场景:父母或长辈过度追问你的想法,让你感觉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犯。于是,你用“我也不知道”和“我真的不知道”这两句话...

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
答: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

心理防御机制的自骗机制
答: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点“反向”防卫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了。其他如我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与俗语“赶狗人穷巷”、“以退为进”都是反向的表现。 通常使用“反向”者,本身对于...

周末悦读 | 开启你的心理防御机制,把不愉快的感受拒绝在意识之外_百 ...
答:你赋予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以特殊的涵义。 21、凝缩 你毫无逻辑地把完全不同的想法、影象、客户表征联系在一起。 22、幻想形成白日梦 你在意识中想象一些事情,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自己的幻想,这种幻想可能会满足一些愿望让你暂时性地减少一些痛苦或愧疚感。 23、搪塞 有意识地撒谎,这种很普遍的防御机制经常被心理...

别人的观点,不管说的对不对我都想反驳,这是什么心理?
答:你总是反驳别人,说明你很自恋,没有自知之明,而且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你要学会谦逊,谦逊是知道自己擅长的事情,但是同时也要知道你擅长的事情一定有别人比你做的好!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是正常心理现象。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是错的,那才不正常。至于总是想反驳别人,就有些问题了。心理成熟的...

理解自己心理活动背后的本质,你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控自己。
答:大家都知道,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和你在群体里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那这个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机制在左右,又有哪些要素在操控呢?1.两个实验 有两个实验,它们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机制。这个心理学机制可以轻松的解决人际难题。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家派人随机采访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