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作者&投稿:闽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是人。这一要求贯彻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掌握它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的高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个主题。抓好发展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新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的内容,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用新的观念,新的体制,新的办法,促进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在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和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归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利益。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作为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这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国人均的GDP在2003年刚刚达到1000美元,中国在总体上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1992年制定的到2000年的16项小康指标的目标值,到上世纪末还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等项指标未能达到;而且分区域看,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了78%,而西部只实现56%。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康、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我们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的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的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能从主观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必备的条件。(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有成绩,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不论是按照世界通行的英格尔斯10项标准,还是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发展的差距都还十分巨大,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从1979年到2002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增加了7.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3%。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25上升到目前的0�45左右。而且这种不平等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呈缩小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扩大。2002年,城镇家庭实际收入是农村家庭的3.1倍。这一比值在1997年至2002年之间平均每年扩大4.4%。地区差距同样令人瞩目。2002年,最富裕的省级行政区(上海)的人均GDP是最穷的省份(贵州)的12.9倍。即使剔除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2002年,最富裕的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是贵州的4.8倍。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地区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缓慢。首先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教育机会不均等。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130个国家中,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80年的4.4%提高到1996年的4.8%,低收入国家由3.4%提高到3.9%,高收入国家已达5.5%。而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以来低于3%。教育经费不仅投入少,而且分配不公平,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的状况十几年来还有扩大的趋势。据2001年的统计,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均经费,城市分别为1894元和1838元,农村为494元和464元,城市比农村高2.8倍和3.0倍。其次,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考察卫生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通常采用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卫生弹性系数来衡量。发达国家卫生弹性系数在1.4%~2%左右,表明卫生费用增长快于GDP增长。而我国1991—2001年11年间,卫生弹性系数只有0.96%,表明卫生费用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据卫生部统计,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居民的28%。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的评估排序,中国居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的评价排序中,中国居188位,比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还低见《增加社会发展投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期。。此外,由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情况表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都还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仅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更为难于处理。解决这些矛盾和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意义: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现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没什么内涵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是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汲取众多发展理论精华、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论。
二是实践意义。
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发展历程、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源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
三是政治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方针,这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在工作方针上形成了一致,从而有利于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民主集中。
四是经济意义。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又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机遇。
五是社会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内的去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形成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是人文意义。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推动人的最终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发展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
七是国际意义。
发展问题是全球问题,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内部的事,也是全球的事。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问题,构成了全球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八是创新意义。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所实践的不同于先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创新,这一创新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有众多的借鉴意义,当然,这一创新也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全球的发展。

简述中共提出科学发展的意义
答: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指发展的目的,“全面发展”是指发展的内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何为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怎样评价发展的问题。2.其二,科学发...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回答:思想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要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二、详细解释 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 *** 、 *** 和 ***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是人。这一要求贯彻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二,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注重保障人民基本...

八: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基本要求与意义是什么?
答: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