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公主、格格、郡主等都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舌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在清代,亲王以下的女儿均称格格,有很多等级,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贝勒(全称多罗贝勒,位低于郡王)之女亦称多罗格格,即郡君。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位低于贝勒)之女称因山格格,即县君。位低于贝子的镇国公、辅国公之女,也称格格,即乡君。
就是说,很多电影里面的叫法根本就不对,比如说还珠格格,小燕子后来讲的是皇上的干女儿,所以封为格格,又有个晴格格,她根本不是皇上的女儿,只是一个王爷的女儿所以才叫格格,而紫薇就不应该就格格,因为她是皇上的亲生女儿!!公主就是皇上亲生的!!
格格就是郡主,就是叫法不同而已!!!

公主、格格都是指皇帝的女儿或姐妹。
公主是汉人的称法,格格是满人的叫法。
郡主一般是指王爷的女儿

回复楼主,当皇帝同时有姐妹和女儿时,还是叫公主,但是一般都叫XX公主,比如长平公主,太平公主等。所以就算有N个姐妹,N个女儿也是不会搞错的

皇帝的直系女性亲属为公主,
格格是满人的叫法,有些是公主,有时也是亲王的女儿
郡主一般都是王爷类人的女儿,由皇帝封的

简单的说,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
格格是满人的叫发,和公主一样
郡主是亲王的女儿

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

区别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
此外,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如汉武帝时,称景帝的姊姊为馆陶大长公主,称武帝的姊姊为平阳长公主等等。加上“长”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
2、郡主——从皇家女降为皇戚女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隋唐时代,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封郡封县,称为郡主和县主。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明清两,,情况又有所不同,亲王的女儿统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才称为县主。
3、格格——谁说皇帝的女儿才是格格?
格格,为满语之译音,意为“小姐”,为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后金时,后金皇帝和贝勒满清贵族的称号的女儿都曾称“格格”。但到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设制,皇帝的女儿就开始称“公主”了。
至于“格格”,则为其他皇族女儿的称号。据《清史稿职官四公主表》载,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又将格格分为数等,亲王之女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贝勒之女封郡君,称“多罗格格”;贝子爵位名,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还有一种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宫之前,皇太后或皇后要挑选一名精明的宫女,随同嫁妆一道送到驸马家中,当夜与珊马同床试婚,称为“试婚格格”。翌日,这位试婚格格立即遣人将昨夜的体验,即驸马有无生理缺陷,有无阳疾等隐疾,将在床上的一切详细情况回报宫中。
公主完婚后,这位试婚格格便成为驸马的侧室,或继续留在公主身边当佣人。不过,清朝的这种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

扩展资料:

一、公主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周朝的时候,天子的女儿还没有叫做公主而是叫王姬,公主的称呼是到战国时期才有的。天子还有诸侯的女儿都可以称为公主也叫君主。比如在《史记 李斯传》中提到,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公主,这里秦公主是指秦王的女儿。公主的主是指主婚的意思。传说周朝中期天子嫁女儿给诸侯,不自主婚,让同姓诸侯主持婚事,所以才叫公主。到了汉代公主就专门是指天子的女儿了。
二、郡主的由来
晋开始公主封郡者叫做郡公主。南北朝时期也有郡公主。到了唐朝就开始有郡主了,不过那个时候是专门指太子的女儿。到了明朝的时候,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叫为郡主。郡主以下的女儿称为“郡君”、“县君”、“乡君”。到了清代的时候郡主,也可以指亲王的女儿。
三、格格的由来
说起格格比较出名的当属琼瑶小说当中的《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其实汉字中的名词并没有格格二字。格格在汉字中只是一个用来形容女子小声的形容词而已。名词格格是满文gege翻译成的汉语。
看过《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两部电视剧人会默认为格格其实就是皇帝的女儿,就是和公主没有区别。不过在满语当中gege是小姐、姐姐、姊妹的意思。所有满洲的贵族人家的女儿都可以叫做格格,比如满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女儿就专门叫做格格。不过后来清太宗仿制明制,就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而格格就变成了王公的女儿。等到入关后,又做了新的规定,皇后生的女儿成为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的女儿成为和硕公主,亲王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
郡王和这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 公的女儿就叫做公格格。到了雍正时期又有一些变化,和硕格格改为了郡主,多罗格格改为县主。所以呢,格格并不是皇帝的女儿,连皇后或者皇弟收养的女儿都不可能称为格格,而称为公主。所以严格来讲,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都是不正确的要叫做公主才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主
百度百科—格格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 !!!!!!!!!!!!!!!!!!!!!!!!!!!!!!!!!公主“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哎,一点浪漫色彩也没有),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古书尚也常常将公主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倒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封建社会中公主、格格、郡主等都有什么区别?
答: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如何区分公主郡主格格这三种身份,又是怎么来的?
答:相对“公主”和“郡主”,“格格”这一称谓出现最晚,这个称谓出现在明末流行在清朝,“格格”是满族词,是“小姐”的意思。明末时大家族的闺女们,都称之“格格”,清朝建立后,皇室贵族们的女儿,独自享“格格”称呼。皇太...

公主、格格、郡主有何区别?
答:而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又有所不同,皇帝的女儿不再被称之为郡主,取而代之的是公主和格格。而亲王的女儿则在这时统称为郡主,县主则是郡主的女儿的称呼。可以说,郡主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一直在下降、被贬值的,直到后来的完全被取代,消失在...

格格、郡主、公主有什么区别
答: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3、公主: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

格格、公主、郡主三种有什么区别
答:1、格格 格格是满语的译音,其意思为小姐、姐姐、姑娘的意思,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称呼,在汉语中出现的话就变成了是对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还有就是对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2、公主 公主在古代是对皇女的称号,一般就指皇帝的妹妹或者姐姐,还有就是皇帝的女儿,义女等等。她们一般还有封号...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那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是什么?
答:区别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公主、郡主、县主,这些都是什么人?
答:古装剧中出现的这些称谓都是有源可寻的,例如公主就是皇室宗族生的女儿,郡主则一般是亲王生的女儿,而县主的身份其实更郡主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朝代的不听,所以称谓出现了一些变化而已。总的来说能有以上称谓的基本上都是与皇室沾亲带故的,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被叫做公主之类。西周及...

古代的皇室女子都有那些身份?
答: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5、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是皇帝的...

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
答:区别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

清朝的公主,格格,郡主有什么不同
答: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