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以及西汉时期的代表人物

作者&投稿:昔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
孔子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
子思生。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卒于公元前402年。

公元前379~前372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周烈王四年)
孟子生。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卒于公元前294~前289年之间。

公元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
荀子约生于此时,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卒于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00年(西汉高祖七年)
贾谊生。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公元前168年卒。

公元前179年(西汉文帝元年)
董仲舒生。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公元前104年卒。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元光元年)
董仲舒作《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

公元前53年(西汉宣帝甘露元年)
扬雄生。着《法言》、《太玄》等。公元18年卒。

公元79年(东汉章帝建初四年)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论五经异同,由皇帝裁决,班固奉诏撰《白虎通义》,是儒学独尊和阴阳五行化的标志。

春秋战国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产生了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也就是《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
春秋:孔子。主张礼治、温良恭俭让。
战国:孟子(为孔子后代的弟子,以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闻名)主张行善论。意思是人一出生就都是好的,之所以会犯错是后天的环境影响的。荀子。主张性恶论。意思与孟子相反,人一出生就是坏的,只有经过后天的磨练才会变好。
西汉时期代表人物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孔子、孟子、荀子
西汉:董仲舒

春秋末年,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战国时期是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西汉时期代表人物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列举春秋,战国,西汉3个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提出了礼治,并且还是个大教育家,还是对我国后世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影响到了整个东方。
战国时期孟子:著有《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荀子著有《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董仲舒的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从此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
答:(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2)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3)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
答: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这时的儒学不是很受欢迎,但传播很快。(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

到家学派在在春秋时期,与一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答: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高潮,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
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高潮,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有儒家的 孔子 和孟子,道家的 老子 和庄子 ,法家的 韩非子 等。 一:百家争鸣的形成: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那些学派,各有何主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答: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一、儒家: 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哪些学派,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什么道家的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杨朱。一、儒家代表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创始人???课本没讲,老师也没说啊...
答: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纵横家主要人物是:鬼谷子 名家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 阴阳家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究竟有多少家学派?
答:辞典上说,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和学术领域名家与流派众多、发展繁荣的历史现象。西汉初年的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6家(《史记太史公自序》),西汉末年的刘歆曾将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等到10家,后人又称除小说家...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哪些
答: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10.农家,农家代表:许行 儒家: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