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于开放或封闭的影响?并举两个实例。

作者&投稿:芷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2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3 、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4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5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1 、魏晋南北朝战乱和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出现了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表现在一是玄学的崛兴;二是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三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2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3 、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深潮的影响:一是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因此使魏晋学术富于谈玄析理。二是玄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三是玄学的现实意蕴对魏晋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上的建构。
4 、道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5、隋唐文化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在门阀世族衰落的同时,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地位上升。
6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7、元代有了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表现在:一是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形成了回回民族;二是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三是亚欧大陆的沟通,为东西方旅行家远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1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4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5 、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简记:刀耕火种游动生活不成熟水平)
6 、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
7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
8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 、用蒙文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名著。

碰巧这两天也在写这个论文,就顺便回答一下。
论文要写好题目要缩小,所以这个为大题目,下级标题可以以“清朝闭关锁国为例讨论”,然后一分为二,
首先是中国三面环山一面绕海,西部地理环境阻隔不利于对外交流;
第二就是谈中国的地理环境太过优越,自产自足,无需与外界交流,当然清朝的情况属于夜郎自大的情况;
第三再就当时西方加以对比,大概提纲就是这样了

好办啊

列好提纲

举例分析论述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与作用~

以下分别以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以及古希腊的开放为例,来论证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与作用。
封闭:
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碍, 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理环境,封闭型的地理环境,农业型的经济模式,如此的地理环境特点使得中国自成一个半封闭的、内向型的区域。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加上中国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明清两朝基本上是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致使中国很少接受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开放: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希腊本土三面环海,它,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 古希腊土壤贫瘠,粮食不能自给,所以要与其他地区人进行交易,爱琴海参差的海岸线为船只提供了大批港口,并且海岸线特别的长。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腊人的生命线,他们靠驾船捕获海生动植物和进行远航贸易以维持生活。古希腊多山脉,河流,岛屿星罗棋布,将古希腊人分割在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促进了希腊城邦的出现与发展及其城邦制民主的发展。
正是古希腊如此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的开放外向,同时也造就了希腊文化的辉煌以及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体。

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
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
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实例
1、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其错过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是从那时起汉民族开始走下坡路。间接导致明朝的灭亡。
2、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很少接受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
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
5、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
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于开放或封闭的影响?并举两个实例。
答: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1、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2、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地理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3、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也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答:食物供给相对稳定,故文化相对保守。2、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北接气候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西南部与印度相隔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多戈壁沙漠。就地理环境而言相对封闭。外来威胁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化文化一直得以传承。其他文明发源地往往遭受异族入侵严重。印度遭到雅利安人进攻,形成...

中国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和作用
答:以中国为例:中国的西部为高山,高原,沙漠,北部为人烟稀少的草原,森林,东部靠海,西南又是崇山峻岭,四向交通不便,外来交流及入侵稀少.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北方民族都想入主中原,因为往北往西是在是困难大而且没意思.这种环境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贯性和封闭性,也是“天朝上国”思想的地理因素.而以希腊为...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于开放或封闭的影响?并举两个实例。
答:中国西部为沙漠难以行走,西南为青藏高原难以翻越,北部为大片草原森林,而最便捷的通道就是东部的大海,所以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非常发达,后来海禁以后中国最便捷的通道也被封锁,中国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什么意思
答: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但地理环境不存在绝对的开放与封闭。以新疆为例来看。封闭性与开放性是新疆地域两个相反相成的特点。从新疆历史发展来看,这两个特点的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贯通亚欧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

地理环境对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与作用
答:封闭的地理环境肯定不利于文化的开放,就像我国西南山区,至今保留着千年之前的传统.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答: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的影响出自哪个参考文献_百度...
答: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通过查询《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信息显示可知,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第三大特性是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答: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
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 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