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虞美人李煜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秦观声声慢李清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杨州慢姜夔 高考零距离语文答案课外文言文名句

作者&投稿:戏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翻译 一年一年的消磨时光什么时候终了,以前知道多少?关押作者的小楼昨夜又刮来一阵东风,使我思念在故国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梁画栋应该还在,只是已经面目全非。问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象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我边听着小曲边饮酒,十分惬意怅然的自我派遣着心中的愁绪.不自觉得由眼前的旧亭台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是才能回来的感叹 我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既为花的凋落而无可奈何,又伤感燕子的归来.只有一个人在小园落花飘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感到惆怅不安孤独寂寞,无法排解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雨霖铃】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⑥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⑦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⑧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⑨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气。
⑾沉沉:深厚的样子。
⑿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⒁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翻译 一年一年的消磨时光什么时候终了,以前知道多少?关押作者的小楼昨夜又刮来一阵东风,使我思念在故国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梁画栋应该还在,只是已经面目全非。问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象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我边听着小曲边饮酒,十分惬意怅然的自我派遣着心中的愁绪.不自觉得由眼前的旧亭台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是才能回来的感叹 我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既为花的凋落而无可奈何,又伤感燕子的归来.只有一个人在小园落花飘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感到惆怅不安孤独寂寞,无法排解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http://baike.baidu.com去看看吧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翻译<<雨霖玲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雨霖铃》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②。
  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⑤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休养,调理。
  ⑤、对付,抵挡。
  ⑥、极。表示程度极高。
  ⑦、可。
  ⑧、怎么,怎样。
  ⑨、情形,光景。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名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创作背景〕
  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赏析〕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译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跋螅�⑿垡导6急焕�返姆缬甏荡蚨�媸惫饬魇帕恕Oρ粽兆拍遣菽驹勇摇⑵�Щ牧沟钠胀ń窒铮�嗣撬嫡饩褪羌呐��」�牡胤健;叵氲笔卑。�踉B时�狈ィ�淦魇���浔妇�迹��坪孟竺突⒁谎��雅叹嶂性�牡腥艘幌伦佣几匣乇狈饺チ恕?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谦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说 明]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忠告朝郯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价是中肯的。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到黄昏,___________”。

2、古诗文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秦观《鹊桥仙》“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怎敌他,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水波不兴”,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
3、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王维《山居秋暝》“ 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中的“ 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
5、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人生几何?”“何以解忧?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 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 ,怎敌他,晚来风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愿乞终养”,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池鱼思故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愁空山”,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 , _________ ,却是旧时相识”;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柳永《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王勃《滕王阁序》“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
11、牛郎织女的故事自古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古诗词更是以此为题材,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又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___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
1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愁空山”。
13、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___________”的清美,发出了“ 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 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 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4、古代文人喜用“黄花”或“大雁”来表达愁情,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其语言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大量使用“兮”字,比如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 ,春与秋其代序。 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唐宋诗文中也有一些使用“兮”的句子,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 ”。
17、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一夜飞度镜湖月”;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一尊还酹江月”;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姜夔《扬州慢》中的“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9、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渐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用叠字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__________,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_________”,“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再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3、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姜夔《扬州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吴激《人月圆》中的“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戴盆望天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
24、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光易逝的名句,比如屈原《离骚》中的“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5、古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佳句,如屈原《离骚》中的“汨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 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表现演奏效果“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比喻、夸张描写音乐的。
27、《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抒写出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28、花草树木总能进入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抒情的对象,如屈原《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年年知为谁生。”
2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和“半壁见海日,__________”;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0、古代文人善于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水下滩”;苏轼《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3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比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赤壁赋》等。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把音乐的感染力描写到极致的两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3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样是写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则是“ 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3、屈原在《离骚》中擅长以“香草美人”作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屈原在《离骚》中劝告楚王改变因循守旧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何不改乎此度也?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
34、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称为表象联想。
35、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中的“ 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都是借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仰慕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
36、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 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落魄;读《雨霖铃》,懂得了柳永“ 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的悲戚;读《书愤》,懂得了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的无奈;读《声声慢》,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孤独。
37、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表达了屈原的耿耿忠心;《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秦观《鹊桥仙》中的“ 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深情;《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表达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
38、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雨霖铃原文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感激不尽!!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词虞美人李煜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秦观声声慢李清照永遇...
答: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

《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诉衷情>全文是怎样的
答:柳永《雨霖铃》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 ...

求有关刘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
答: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

柳永的《雨霖铃》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个更适合声音较柔...
答:《雨霖铃》更适合。因为《雨霖铃》是表达诗人对自己的情人难舍难分的感觉。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豪放的诗词。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所以我觉得《雨霖铃》更合适。

柳永的《雨霖铃》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鉴赏
答:纤丽与雄慨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从柳咏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看宋词风格 作者:黄绍霞 词——文学史上又一朵艳丽的奇葩 我们知道,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鉴赏比较?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壮豪放、旷达飘逸,《雨霖铃》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1、从题材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霖铃》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柳永的 《雨霖铃 》是古典名作中风格迥异的佳作。一、雨霖铃运用赋体,以辅叙见长,体现了柳永“以赋为词”的特点,柳永的辅叙与众不同,不再讲究含蓄的深微曲折,而是尽情的描绘。二、从题材上看,赤壁怀古体现了苏轼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苏轼从离情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

柳永的《雨霖铃》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
答:念奴娇 特点 雨霖铃 特点 意象 赤壁古迹 杨柳岸晓风残月 人事 怀古 送别 情感 豪放 凄凉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风格 雨霖铃是婉约词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