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法”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

作者&投稿:纳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刑法原则是贯穿刑法规范的总体准则,刑罚原则是刑罚论中的准则。
刑法包括犯罪和刑罚,所以刑法原则可以指导刑罚原则,但刑罚原则是刑罚理论中的具体原则。

~

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在立法体例和内容上的重大变化?
答:立法体例上出现了法典化的趋势,从曹魏新律编订为一体以来,此时期的律典化成就越来越高,也出现了总则分则的区分。内容上儒家化进一步深化,开始用儒家思想知道立法,如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等。

试述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法律在立法体制和内容上的重大变化?
答:曹魏的“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蜀汉的“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两晋时期“纳礼入法”;北朝强调礼对法的指导作用,使礼律进一步结合。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立法 (一)三国时期的主要立法 魏国的《甲子科》,《魏律》的制定和主要特点;魏国的令;蜀国的《蜀科...

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法”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_百度知 ...
答:刑法原则是贯穿刑法规范的总体准则,刑罚原则是刑罚论中的准则。刑法包括犯罪和刑罚,所以刑法原则可以指导刑罚原则,但刑罚原则是刑罚理论中的具体原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治——礼法合流立法活动频繁
答:两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统治的发展,儒家礼有等差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积极地引礼入律,促进了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南北朝时期,南朝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建树不大;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儒家思想,深受汉晋法律文化的影响,很快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与法的融合及进一步发展
答: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政权由士族集团控制,在立法上标榜儒家思想,维护士族集团的等级特权,儒家礼教与封建法律进一步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都曾进行过大规模法典的编纂,但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作为正统的标志。这一时期的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在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具体是什么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司法机关的名称和建制基本承袭汉制,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又在汉朝的基础上有了重大发展。魏明帝时,在延尉之下增设律博士一职,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以提高司法官吏的专业素质和审判水平。西晋承袭了这一做法,并增设了其他职官。至北齐,廷尉正式改名称为大理...

中国古代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
答:《晋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经注律取得空前的成就,《泰始律》中张斐、杜预分别对律条进行注解,明确诠释了许多名词、概念、术语的含义与区别。用儒家经义阐述了立法的旨意和意图,统一了人们对律条的不同理解。杜预(《律本》)纳礼入律,礼法合一;张斐(《律表》)以礼...

谁能帮我写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特点)的文章。2000字!谢谢...
答:二、三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以重刑罚、重治理为特点,形成了“拨乱之政,以刑为先”的风格。 三、两晋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就是要使儒家的礼治原则和内容融入到法律中来,即“纳礼入律”。 四、南北朝时期,在法律活动中,“北重于南”,北朝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在法律科学中的成果,使儒家的礼进一步入律,最终以《北齐...

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急!!!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的出现,互为补充。(二)法典体例增加了科学性。1、体例上调整:《名例》置于律首 《魏律》:《具律》——《刑名》,篇首 《晋律》:《刑名》——《刑名》+《法例》《北齐律》:《刑名...

曹魏新律的立法成就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的出现,互为补充。(二)法典体例增加了科学性。1、体例上调整:《名例》置于律首 《魏律》:《具律》——《刑名》,篇首 《晋律》:《刑名》——《刑名》+《法例》《北齐律》:《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