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唐小宛的生平简介

作者&投稿:仲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董小宛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在无锡市博物馆里,有一幅《彩蝶图》,画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二方图章印记和几行题诗,诗句清新飘逸。这幅画不是出自什么名家,题诗者也不是什么大诗人、大词人,而是一风尘女子所画所题,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古人言,“自古红颜多薄命”,小宛也难逃命运多舛,一生充满了离奇色彩。关于她的生平,至今仍有许多谜尚未解开。
董小宛(1624—1652)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是因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起,可见小宛自小便气质非凡。
董白出生于苏州一户经营刺绣生意的富商人家,容貌秀丽,聪明可人。父母视为至宝,悉心教她琴棋书画。苏绣艺术的高雅和技术的精湛又从小培养出董白的高雅气质和心灵手巧,可谓难得的才德俱全的富家千金。可是命运总爱捉弄人,在她13岁那年,父亲不幸暴病身亡,撒手人寰,母女两人只得相依为命。
时值明末,天下动乱,乱象迫近苏州,董家绣庄的伙计又从中作祟,绣庄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董母气急攻心,病倒在床。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年仅15岁的董白身上,生活费、母亲的医药费以及绣庄欠下的债款,每项都迫在眉睫。而世态炎凉,亲朋好友都各有打算,顾不了这对孤儿寡母。董白自幼养成孤傲清高的性格,怎肯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可怜呢?
于是她改名小宛来到南京秦淮河烟花之处,以卖艺为生。小宛不仅姿色艳丽,而且才艺双全,再加上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得到了文人雅客赏识,很快成为秦淮名妓,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但她孤芳自赏的性格也得罪了不少客人,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小宛负气离开南京回到苏州,但为生活所迫,又在苏州半塘妓院重操旧业,但她始终只卖艺不卖身,挣钱供养母亲。
正值情窦初开的董小宛也梦想能遇见令她倾心的郎君,早日从良嫁人,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对未来生活还抱有美好希望的小宛却再一次地经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世上惟一疼她、爱她的亲人——母亲又离她而去。此后,小宛心如止水,万念俱灰。也许是上天悯怜小宛的不幸身世,这时一位才貌双全的男子走进了她的生活,他就是当时人称“四公子”之一的如皋冒辟疆。
才子冒襄(字辟疆)赴金陵应试,从吴伟业(梅村)、侯方域等人口中得知秦淮佳丽首推小宛,遂产生仰慕之情,恰逢小宛在苏州半塘,冒辟疆专程前往拜访,双方一见倾心。冒辟疆欣赏小宛清高孤傲,自怜自爱,小宛也仰慕其品性谈吐。二人相识一段时日后,小宛遂以身相许。但由于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很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也不肯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经江南名士钱谦益的调解,冒辟疆才得为其赎身,成全了这一对才子佳人。
由于冒辟疆屡试不中,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不满,于是放弃仕途,携小宛回到如皋老家。因冒辟疆已有正室,小宛只得屈做小妾,但董小宛并未因家庭地位而感到委屈,而是知书达理,贤惠有加,细微周到地侍候着公婆,对丈夫更是关照得无微不至。冒辟疆的原配妻子秦氏体弱多病,董小宛便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理家主事的担子。小宛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烧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种点心及腊味,使冒家老少大饱口福,其名并列于“历代十大名厨”。现今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香甜可口,相传即为她所创。
正当小宛为找到幸福的归宿而欣慰,准备在冒家平静地过完一生时,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冒氏举家南逃避难,途中冒辟疆几度生重病,全赖小宛精心护理得生。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由于家产在逃难中丢失殆尽,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可祸不单行,此时的冒辟疆却又病倒了。小宛时刻不离、无微不至地照顾大病中的丈夫,在冒辟疆病愈后,小宛却因极度劳累而面容憔悴、骨瘦如柴,年仅27岁的董小宛就在这种饥贫交困中死去。
董小宛之死一直是一大悬案。历史上流传董小宛是因肺病复发不治,逝于如皋。但后人发现如皋董小宛墓中随葬之物俱在,惟独不见骨骸。那一代名妓董小宛是怎么死的,死后又葬于何处呢?
冒辟疆的结拜好友张明弼曾写过《冒姬董小宛传》,书中写到董小宛之死时,用了“以劳瘁病卒”和“其致病之由和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等词句。后人据此猜测,书中张对小宛生活遭遇和嫁后的生活细节都描写得很细致,但为何对小宛的病情却只有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张既然是冒的好友,对董的病情不会一无所知,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冒辟疆著的《影梅庵忆语》中有对冒家一路逃难的回忆,其中有一段着重描写了“秦溪蒙难”的情景:“蒙大兵,杀掠奇惨”,“姬之惊悸瘁,至矣尽矣。”历经磨难的董小宛怎会如此惊恐过度,是遇到了什么大灾难了呢?后人推测其时董小宛可能被匪军掠去受辱而亡或因此下落不明,这正好和冒辟疆自己所写的“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的诗句以及吴伟业《题冒辟疆明姬董白小像》中“高无赖争地称兵,奔迸流离”时董小宛表示“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等词句相佐证。因为董小宛的悲惨遭遇对世代官宦的冒家来说,是有辱脸面的丑事,所以对外的公开说法只能是因病而亡了。
历史上人们还将董小宛和清宫四大疑案之一“顺治帝出家”联系起来,说顺治帝出家就是为了董小宛。传说冒辟疆纳董小宛为妾后,在逃难中两人不幸失散,董被降清名将洪承畴掠去,改名董鄂氏献给了顺治帝。董小宛深得顺治帝的宠爱,封为贵妃。前夫冒辟疆得知董小宛在皇宫后,便混入宫中与小宛私会,但被皇太后发现,勃然大怒,将董小宛白绫赐死。顺治帝因此悲痛欲绝,愤而出家了。
然而,董小宛和董鄂妃究竟是否同一人其实还是很可疑的。董小宛生于1624年,而顺治帝1638年才出生,根据常理,顺治帝不应会爱上一个比自己大14岁的女人的。之所以有人将董鄂妃与董小宛联系在一起,恐怕还是因为冒辟疆等人对董小宛之死的含糊其辞,使世人产生了太多的疑问,因此才产生出这样的传说。
尽管众说纷纭,但董小宛最终的真实结局,至今人们仍然无从知道。

~

秦淮八艳之唐小宛的生平简介
答:小宛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烧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种点心及腊味,使冒家老少大饱口福,其名并列于“历代十大名厨”。现今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香甜可口,相传即为她所创。正当小宛为找到幸福的归宿而欣慰,准备在冒家平静地过完一生时,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冒氏举...

秦淮八艳董小宛简介 乱世名妓董小宛是如何死的?
答: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今水明楼内的古琴,

金陵八艳简介
答:2、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3、卞玉京(约162...

董小宛是如何成为名妓的?董小宛生平事迹简介
答:董小宛的母亲姓白,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老秀才生平不得志,出乎意料的将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嫁进董家后,为董家生了个女儿,叫董白。董白就是后来的董小宛,号青莲。夫妻两人对小宛极为宠爱,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将其教育的很好。照这样过下去,董小宛未来的日子虽不至圆满,但也不...

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主要作品介绍
答:董小宛是位美丽温婉的江南女子。董小宛,号青莲。是苏州人士,生于明末天启四年,后因秦淮八艳之一、十大名妓之一等头衔,而被人熟知。董小宛出生在苏州一个苏绣世家,父亲承接祖上的苏绣生意,并加之经营有方,董家的生意一直很好,而董小宛也衣食无忧。董小宛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所以,自小双亲...

董小宛是什么人?
答: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今江苏南京),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额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

秦淮八艳的董小宛是哪里人 董小宛悲情短暂的一生
答:一、董小宛悲情短暂的一生 秦淮八艳的董小宛是哪里人?董小宛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苏秀世家,这跟她后来的身份相差极大。董小宛虽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学富五车,但是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于是家道中落,十六岁的时候迫于生计,在秦淮一代的青楼做起了艺妓。直到董小宛十九岁的...

江南名姬:董小宛的死因!…
答:生平简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有“针神曲圣”的称号,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朝灭亡后,小宛也随夫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千百年来,关于她的...

清史“秦淮八艳”的简介极其人物相关的传闻轶事
答: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

董小宛和冒辟疆有什么故事啊?
答: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结识的陈圆圆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从苏州来到如城从良,开始冒氏将她安顿在水绘园艳月楼内辟为别室。第二年四月正式立为如夫人,这一年,小宛20岁,冒氏33岁。据冒氏本人《影梅庵忆语》称她与冒氏在乱世中相伴9年,殁于清顺治八年正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