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是怎样发展的 七言绝句怎么写?

作者&投稿:不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的定格仅为四句,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叫五言绝句,七言叫七言绝句。唐代律诗形成之前,已有绝句。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不但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白花竞放,蔚为大观。

唐初三、四十年间,诗坛上依然弥漫着“以绮错婉媚为本”的梁陈宫掖之风,即使雄才大略的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尽免。只有极少数诗人,如追慕晋宋间质朴率真余韵的王绩,他摆脱羁绊,自拔流俗。高宗、武后时,王勃、杨炯、卢照邻、萝宾王、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等相继登上诗坛,风气逐渐变化。沈、宋虽多点缀升平的奉和应酬之作,但在离开宫廷、贬谪荒远之后,也写出了一些较有生活实感的诗篇,而在律诗形式的定型方面,亦功不可没。号称“四杰”的王、杨、卢、骆。位卑而才高,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塞漠,虽在词采上尚未脱尽南朝的绮丽,但气象毕竟不同。其后,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表现了鲜明的革新精神。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大历初年的半个世纪,通常成为盛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不论是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还是五、七言近体诗,都呈现出特异的光彩。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继承陶渊明和二谢(谢灵运、谢脁)的传统,诗多取材山水田园。孟诗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冲淡而富于韵味;王诗擅长描摹幽静空灵的景色,着笔成绘而时寓禅意。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则较多地描写边塞征戍生活。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幽怨。高、岑均擅长七言歌行。前者尚质主理,气骨遒劲;后者尚巧主景,奇瑰峭拔。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的边塞诗,虽多寡不一,形式有别,但也各有特色。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豪迈不羁的性格、神奇莫测的想象、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伴随着对政治黑暗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猛烈抨击。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淋漓尽致,清雄奔放。其五、七言绝句则深远醇美,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诗史”美誉的杜甫诗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情怀。是其最突出的崇高理想。杜甫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拓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又“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确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随着以“双子星座”李、杜为主要代表的诗人们的隐没,唐代诗歌进入了中唐时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是巨星陨落后的相对沉寂时期。当时名声颇高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实际成就并不大。步武王、孟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较有特色。元结、顾况等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可视作杜诗的同调,也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从贞元中到文宗大和初约三十年,为后一阶段,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诗人相继出现,对诗歌发展的方向,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努力创造一种“质而径”、“顺而肆”的诗风。与此相反,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等为羽翼的一派诗人,尚古拙,好奇险,标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另辟“横空盘硬语”一路。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李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很有成就的诗人。李贺大量运用比兴,更注意锻造新警奇诡的诗句;柳宗元的模山范水之篇比王、孟更着意刻划,诗风峻洁而清腴;刘禹锡则又不同,他力求在文人诗与民歌之间闯出一条新路,可谓别创天地。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直至唐亡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这是唐皇朝的黄昏和没落时期,也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诗坛面貌也有很大变化。前二、三十年间,以杜牧、李商隐最为杰出,无论古体、近体,都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杜牧的七绝熔清新俊朗于一炉,咏史、感怀、抒情、写景,无所不胜。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深婉绵邈,自成一家。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忧时悯乱、抒政治怀抱,还是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后五、六十年间,诗人数量不少,但造诣均未臻一流。诗风则渐趋华艳纤巧,转向超脱一类的审美追求。这一阶段,有一派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诗人,值得重视。比较有名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他们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自觉地实现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文学主张,感情愤激,笔锋犀利,语言浅近,成为唐诗颇有光彩的结响。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中唐以前,文人词的创作还不普遍,张志和、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明畅的特色。相传李白也曾染指,但至今未有定论。到了晚唐,涌现出了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人词家,温庭筠是最著名的代表。温善诗,与李商隐齐名,又精于音律其词用语秾艳绵密,造境隐约幽深,在词体的艺术特征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题材偏于闺情,虽律精韵胜,但类不出乎绮怨。

首先介绍下七言的由来,节奏或者称音步吧,可以说是诗歌的生命,没有节奏就不成其为诗歌。而近体诗的节奏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形成的,这其中音乐对诗歌的影响自然不小。因为诗歌本来就是合乐而歌的,只是后来诗与乐分家以后,诗中唯独留下的就只有音乐的节奏了。诗歌要脱离音乐获得独立发展的生命,就必须找到一种东西能够替代音乐的节奏,而汉语、汉字独特的个性恰恰满足了诗歌这一要求。汉语在上古多是单音节词,中古以后双音节词渐增。一首诗的诗句要满足既能够容纳单音节词,又能满足容纳双音节词,那么,这个诗句必定是个奇数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诗歌为什么总是五、七言的缘故。偶数句的诗歌,如《诗经》的四言,《楚辞》的六言,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由于它们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都渐渐被淘汰了。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按照你的理由,为什么中国的诗歌当中很少有三言诗或九言诗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根部就不是个问题,因为诗句是表达感情的载体,字数太少不易表达感情,字数太多,又违背了诗歌语言凝练的要求。折而求其中,五言、七言,刚合适!这就是为什么自唐诗以后,中国的诗歌一直保持五、七言句式长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之所在。而七言绝句是从七言四句的短古发展而来的,其根源仍在民间歌谣,现存最早的的作品,是南北朝鲍照等文人的作品,但也不是近体。

七言绝句怎么压韵?~

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拓展资料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言绝句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绝句是怎样发展的
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的定格仅为四句,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叫五言绝句,七言叫七言绝句。唐代律诗形成之前,已有绝句。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

最早的七言绝句是什么时候有的?有怎样的历史呢?
答:七言绝句起源大概在于巜楚辞》,因为《楚辞》大多数是七字句。辞是韵体的一种,虽然其中往往有一个“兮”字,我们只要把它转化成其他字,于是就是七言诗。请看屈原的《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汉代初期的歌谣...

七言绝句是唐朝才有吗?别的时期有吗?为什么?
答:关于七言绝句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记载,而究竟是谁创造出的七言绝句也没有记载。在明清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七言绝句起源于萧纲,虞世南。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七言绝句的发展时间绝对早于唐朝。在唐朝出现以前,七言绝句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初唐时期,当时的七言绝句其实是非常小众化的,也不受人们的欢...

...诗歌大致经历了四言体、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的发展...
答:第一阶段:远古时期(前40世纪至5世纪)古埃及,古巴比伦。第二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第三阶段:中世纪(5至15世纪),亦可称圣经诗歌时期。第四阶段:文艺复兴时期(14至16世纪),伟大诗人有英国的莎土比亚、意大利的彼得拉克等。第五阶段:古典主义时期,(17至18世纪),...

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的区别是什么?
答:1、发源不同 五言绝句、五言律诗是五言古诗的分支。五言绝句: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五言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答: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3、格律不同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追
答:而七言绝则追求风调高华,要特别讲究措辞的优美,多为兴托之语,贵有意象。而在表达的含蓄和措语的从容上,二者又具有共同的特点。从诗歌史来看,五言绝句的风格比较稳定,唐以后的发展不是特别大。七言绝句虽然传统上以盛唐的高华、风神为正宗,但自中唐以降,七绝的风格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的,其...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是什么?
答: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2、分类及要求不同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诗严格,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答:它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随意发挥,因此在表达上更加直接、简洁。七言绝句最早出现在唐代,随后在宋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七言绝句在表达上更接近于人们的口语和自然的韵脚,因此可以更加贴近生活和读者的感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特点和魅力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七言律诗...

什么是七言绝句?
答: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