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先秦诸子讲故事喜欢埋汰宋国人?

作者&投稿:贝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国人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故事里,其形象通常是迂腐的、傻傻的。为什么先秦诸子讲故事都喜欢埋汰宋国人?宋国人为什么容易被黑呢?

1、与宋国的出身有关

宋国在西周分封时地位极高,是公爵国。封国始祖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国都是商朝旧都商丘。宋国人的殷商古风犹存,消极无为。同时又身份特殊,在诸侯国中享有“与周为客”的待遇。而且宋国人继承了先祖遗风,长于经商,不擅农耕。

宋国在西周分封时地位极高

由前朝遗民构成的宋国,民风、民俗、国人性格均迥异于其他诸侯国,这是导致先秦各国对其侧目的基础原因。不过,因为宋国在文化领域中也始终保持强势,因此春秋初期的宋国人形象还不算太差。

2、与宋襄公的“仁义”有关

出身傲娇的宋国,因宋襄公的出现,使各国找到嘲讽、揶揄的宣泄口。这名奉行“蠢猪式仁义”的国君,因泓水之战失利,使宋国人迂腐形象更根深蒂固。

当时,宋楚开战,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在北岸列阵。楚军渡河,宋大司马公孙固建议“半渡而击”,被宋襄公拒绝。楚军渡河列阵时,公孙固劝宋襄公发动奇袭,仍被拒绝,最终宋军被强大的楚军击败。

宋襄公坚守古训,不知变通

战后宋襄公仍坚持认为“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坚守古训,不知变通。

3、与宋国不思进取有关

宋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非常微妙,因为夹在晋楚两国中无法安宁,80年里遭受40次战乱。加之原本国力较弱,又做不到左右逢源,成为大国较力的牺牲品。即使在晋楚和解后的数十年里,宋国也没能抓住机遇发展,反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郑昭宋聋

宋国的这种特性留下“郑昭宋聋”的说法:郑国人聪明机灵,宋国人迂腐呆板。而且宋国人的善仁、守旧始终如一。西汉时的司马迁在考察各地民俗也记述,梁宋地区“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

4、与宋国的弱小有关

因为国土面积较小,缺乏战略纵深,加之民风温顺良善,甚至呆滞愚昧。在春秋末期,宋国越发弱小无为,被大国所无视。弱小的不仅挨打,而且还会挨骂,动不动就成为别人的嘲笑对象。

民风温顺良善,甚至呆滞愚昧

国小势弱的宋国人只好被黑

因此,在先秦诸子中才出现宋国人守株待免、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等一系列迂腐故事。国小势弱,诸子讲故事如果不黑宋国,难道敢去得罪秦、赵这些强国吗?



还是因为宋国人是殷商的后代,在殷商被周灭亡了后,宋国建立,但是在周朝时代不受待见,再就是他们还是遵照殷商的部分习俗,这自然的让很多的人看不起,所以喜欢说故事埋汰宋国人。

因为当时宋国非常的弱小,加上国君宋襄公比较顽固,没有什么才能,所以导致国家经常被嘲笑。

因为宋国人非常懦弱,在当时掌握了一个朝代,但是被别人给侵占了。

一、宋国人出身低贱。宋国在西周分封时地位极高,是公爵国。这就导致他们在与其他国家交往中处在被歧视的状态。
二、宋襄公迂腐的形象让世人更加看不起宋国。宋襄公一直都在奉行着自己所谓的仁义,最终导致在和楚国的大战中彻底被打败。
三、宋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非常微妙,因为夹在晋楚两国中无法安宁,80年里遭受40次战乱。加之原本国力较弱,又做不到左右逢源,成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即使在晋楚和解后的数十年里,宋国也没能抓住机遇发展,反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

百家讲坛中的10个历史故事
答:先秦诸子的思想,既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当然应该继承,而且继承的方式只能是抽象地继承,也就是说,我们在继承先秦诸子这笔宝贵遗产时,必须“洗去”他们身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只留下合理的内核和普遍适用的东西。这种适用既适用于过去,又适用于今天;既适用于本民族,又适用于全人类。那么当我们...

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答:百花齐放

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
答:1、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提倡王道政治,提倡“足食”“足民”,反对苛政,主张仁政,给民以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些主张虽然是为执政者的长治久安考虑,但所表现出来对“民”的爱护,受到了下层人民的认可。2、道家的民本思想 道家代表小国贵族,反对战争,反对大国对小国的侵略,主张均平,主张“高者抑之...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
答: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为何最后是法家成功,帮助秦国统一六国
答:出现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189家(一说上千家)相继出现,是文化界的一大盛观,亦是先秦诸子为理想而努力的成果。 应该来讲,大部分先秦诸子都更倾向于崇尚和平,或者更确切地说,迫切希望尽快结束诸侯混战的局面,结束乱世。有这一...

关于:先秦文学!
答: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后人将经典的先秦名著概括为:四书...

为何说庄子的作品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但为何《庖丁...
答:《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答:最喜欢寓言故事的那绝对是庄子,韩非子虽然也爱讲故事,但是比较偏重于政治,人性一类的。只有庄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来阐述观点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司马迁捏造了孔子见老子的故事?
答:出自此篇及《天道》《天运》《外物》三篇。《庄子》本是众手杂成之书,《史记》杂采各篇而意造孔老对话具体内容。国学基本功:什么是考据学?国学基本功:什么是校雠学?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孔子压根没见过老子?参见商务印书馆2015版《先秦诸子系年·七二老子考辩》235~238页 ...

史记对先秦历史散文的继承与发展
答: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地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从司马迁起,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