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司马迁捏造了孔子见老子的故事?

作者&投稿:望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汉之际讲到老子,往往将三个人分不清楚。在《史记·老子传》中提到了老莱子、老聃、太史儋。谁是李耳?谁是老子?谁是隐士?笔者按太史公所列李耳家谱传承,有魏国之将,有汉文帝之仕,有胶西王刘昂之太傅。显然李氏后人达官显贵的身份并不符合隐士生活。太史公在《孔子传》中说明了:孔子入周学于老聃,入楚学于老莱子,老莱子是楚国的隐士。

钱穆先生认为三人之中,一为孔子所见,二为周太史儋,三则生活在更晚时期的儋子。庄子称孔子所见的是老子,又曰老聃,而三人之中最容易混淆的便是太史儋和老聃。《史记》中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史记索引》说今本史记中:“名耳,字伯阳,谥曰旦”。钱穆先生说王念孙《读书杂志》中有详细的考辨,笔者尚未拜读。

《庄子》中称“老聃”,《说文》的解释是:“聃,耳曼也”,

段玉裁注:“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张舜徽约注:“曼有长义”。《吕氏春秋》中称“老耽”,《说文》的解释是:“耽,耳大垂也”。《淮南子》中说:“夸父耽耳在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前者是说“耳朵长”,后者是说“耳垂大”。

在“老聃”和“李耳”还未搞清楚的时候,东汉人又说:“耽然,老旄之貌也”,古人认为耳朵大下垂是长寿之相,这种说法沿袭至今又添加了“耳朵大有福”的新寄望。因此高寿的人,称老聃、老耽、也可以称老儋。东晋时期才有了关于老子相貌的描述,抱朴子说:“老子耳长七寸”。

郑玄注《曾子》云:“老聃,古寿考者之称也”。钱穆先生认为,因为年老而称为老聃,因为做过周史官而称呼太史儋,其实是两个人,在秦汉之际经常被混淆。除了老聃之外,还有一位“儋何”也容易与太史儋混淆,儋何又写作“詹何”,或呼儋子,《庄子》中写作“瞻子”。高诱注《淮南览冥》云:“詹何,楚人知道术者也”。韩非子《解老》中说:詹何能坐堂上知门外牛黑而白在其角。说的是詹何有些术士之能,为楚国道者。《吕氏春秋》中评价道: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儋何田子方老耽是也。据此,钱穆先生认为詹何与老聃是两个人,其先后顺序是老聃在田子方前,詹何在田子方后与公子牟同世。

钱穆先生认为孔子所见的老聃是太公任,《庄子山木篇》中记载:孔子在陈蔡之间七天不火食,太公任前去看他,跟孔子探讨不死之道,并告诫孔子“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至人不闻”、“良贾若虚,君子若愚”。太公也是对老者的称谓,犹如老子。“任”与“儋”声近义通。“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明处”说的便是《史记》中“得时则驾,不得则蓬累而行”。钱穆先生认为《史记》中对老子与孔子对话的内容,出自此篇及《天道》《天运》《外物》三篇。《庄子》本是众手杂成之书,《史记》杂采各篇而意造孔老对话具体内容。

国学基本功:什么是考据学?

国学基本功:什么是校雠学?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孔子压根没见过老子?

参见商务印书馆2015版《先秦诸子系年·七二老子考辩》235~238页

~

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
答:有朋友质疑为什么杨老可以因为《纵横家书》推翻《史记》记载,为什么它不是司马迁已经排除过的文献。这里澄清一下。《史记》中记载苏秦的事迹,本来就遭到很多人质疑。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里已经考据过。《苏秦列传》里苏秦的活动年代,跟《战国策》记载是矛盾的。如果苏秦生活在宣王时代,湣王时代已被处死,那么《...

孙子兵法和兵书24篇分别是谁著的?
答:一、孙子其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孙武立了传,根据他的记载孙子是齐国人,生活在春秋末年,曾帮助吴王阖闾攻占了楚国的郢都。但是详细记载了吴楚之战的《左传》中却看不到这位大军事家的影子。于是后人就开始怀疑孙子是否真的存在过。比如钱穆就说:“其人其书,盖皆出后人伪托”(《先秦诸子系年》)...

王立群读史记讲的是什么,有收获吗?求大神帮助
答:金正炜《战国策补释》首先断言:“并称四公子,当亦楚之疏属,故朱英说以代立。《韩非子·奸劫弑臣》谓为楚庄王之弟,庄王即襄王,后章‘庄辛谓楚襄王’,《荀子注》作‘庄辛谓楚庄王’可证。”後经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的进一部论证,其说益辩,并指出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也...

孔子真的杀过人吗?
答:更尤其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二十世纪30年代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以充分的论据和事实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习俗驳斥了这种历史的捏造。原文很长,择其要点:第一是从古到春秋时期。用事实点出了各个王贵都是不能随便杀士的。而是盛行养士。钱穆其中说:“崔述曰:“春秋之时,诛一大夫非易事,况以...

吴起的老师到底是谁?历史上有人说是曾参也有人说是曾参的儿子曾申,到底...
答:不可能是曾参的,曾参的生卒年是前505~前435,而吴起前440年才出生,吴起5岁时曾参就死了,怎么可能是吴起的老师。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吴起仕鲁是公元前415年,此时曾参早已去世,而刘向《别录》言及《左传》源流时云:“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这样看来,吴起所师,恐怕是曾参...

四端的注释解答
答:(3)庞朴:《告子小探》,《文史》第一辑。(4)有关孟子《年谱》,较早的有元代程复心的《孟子年谱》,较著名的则有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周广业《孟子四考》、狄子奇《孟子编年》、崔述《孟子事实考》及近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版)、罗根泽《孟子传论》(收入《诸子...

真正奠定秦国一统天下基础的人才,为什么都是魏国跑过去的呢?_百度知 ...
答:历史学家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有这么一段评价魏文侯魏斯的话:“魏文侯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战国时代的“养士”风气,并不是后来战国四公子才有,而是从魏文侯开始的。魏文侯的人才政策是开放的,他四处收拢名士以为己用。譬如说...

司马迁的《史记》纵横三千年,他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历史的?
答:汉朝的另一位史学家班固曾评价他说:“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翻译过来就是,他的文章来源可靠,不空穴来风,不凭空捏造,不隐瞒事实。他科学严谨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二是司马迁进行考证 司马迁跟其他的历史...

左传是谁所作
答: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ZuǒQiūmíng 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计然的故事
答:还有《计然万物录》亦以计然为人名。总之,多数着述都认为计然是人名。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另一种看法,即计然不是人名而是书篇名。此说代表人物是晋人蔡谟,他首先认为,《计然》是范蠡所着书篇名,解放前,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也考证说计然纯属子虚乌有。建国后的学术界对于计然的研究有...